美章网 资料文库 干旱半干旱生态农牧业发展展望范文

干旱半干旱生态农牧业发展展望范文

时间:2022-04-30 05:00:24

干旱半干旱生态农牧业发展展望

摘要: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落后,环境恶化,水资源匮乏是关键所在。水资源问题是限制该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恢复重建的制约因子,也是摆在各级领导和专家面前的首要问题。本文重点论述干旱半干旱地区如何解决好取(集)水、畜水、调水、用水的方法,强调在将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合理利用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好集水工程、农艺工程、农业管理工程和现代农村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构建好保证各项措施实施和收效的政策和发律体系。

关键词:集雨节灌;园艺工程;社会管理工程;生态;法律法规保障。

一、概述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是指那些降雨量小、气温高、蒸发量大、土壤及大气水分极不平衡的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西北地区就属于这种情况。该地区处于中纬度西风带,属常温气候,年降雨量不足200mm,干燥度大于3.50;东起大兴安岭,西至国境线,连绵400多公理,横跨50个经度,总面积相当于英国国土的12倍。这些地区的农牧业发展状况直接与其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相关,解决了该区的农牧业发展问题,也就等于局部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发展问题。

干旱半干旱地区虽属"非灌不植"地区,但它也是一块富饶的土地,遍布其间的山脉和大多数季节性河流使得该区域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及生物气候特征,物产也独具特色。由于该区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而且充足,所以其植物光合产物量大,夜间物质消耗少,农产品不但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口感好,瓜甜果香。只要有灌溉,该区就是一个物产丰美的地方,比如内蒙古河套地区因有灌溉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瓜果生产盛地。

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少雨,空气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除少数灌区外,几乎年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水资源成为该区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再加上灌溉技术落后和管理水平滞后,使得该区农牧业得不到大规模的发展。要想发展该区的农牧业,必须实施干旱半干旱集水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二、集水农业技术的概念

集水农业技术是中国古老旱地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水文化发展的新时期,它既是对古老传统的继承,又是一种新概念新构思。因此,它不是一项单一技术就能实现的,而是复杂的技术体系,它包括天然降水富集工程技术、集水背景下的农艺工程技术、现代农村社会和农业的管理工程技术。

集水农业技术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间协同发展的综合技术体系,应当说相对复杂。它们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一环脱扣,全盘皆输。因此,要发展集水型生态农业,必须从自然、社会、经济各方面组织安排好人力、物力、财力,让这个系统各要素都发挥其最大效益。用通俗简单的话将集水农业技术概括如下三步:第一步拿到水;第二步把水高效地变成农产品;第三步,把农产品变成财富,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如前图)

图示体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业工程综合技术体系,我们除了应按此图示安排各系统外,更应重视这些技术及社会系统各要素间的组合。不同的组合应适应农村牧区的不同发展阶段,如可以组合成温饱型体系,再而进入小康型,最后进入致富型的技术体系。无论现在处于那个阶段,切记要注意立足长远,研究使用或引入最先进技术,尽可能地避免重复投资。

三、集水工程建设技术

(一)集水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

集水主要是指收集、蓄集雨水。雨水利用是一门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老实用技术,它不但在许多干旱地区和国家如以色列、土尔其以及亚、非、澳、美等地广泛使用,经久不衰,而且在一些多雨的国家如新加坡、印尼、泰国、菲律滨和欧洲一些地区迅速发发展。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推动下,在水资源日益缺乏、水污染日益加重的情况下,集水技术及集水设施应当迅速产业化、工业化。

集水农业的第一步是集水,集水的第一步是集水面的构筑。

我们知道,农牧业尤其是农业是一个耗水极大的产业,据一些资料统计,农业用水占全年用水的90%。用水量大,集水量也应相应增大,也就是说要将那些非用水面积上的雨水全部收蓄集起来。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它需要人工修筑集水面,包括收蓄集径流、洪水、季节性河流的流水等。这是集水工程技术体系中最难处理、投资最大的工程,它涉及的硬化材料及工艺、集水面的低投高效还是一个没有优选技术方案的难题,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科研机构和个人要面对这一现实,注意这方面的研发。

(二)发展集水技术的原则

农业集雨节灌工程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业发展的方向,要想使这一措施发挥其强大的作用力,让其产生巨大的生产效益,我们还应遵循如下几条原则。

1、坚持将集水节灌工程同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小康社会建设相结合,应统筹考虑,优先帮扶那些尚未解决温饱及已经解决温饱但仍不稳定的农户,实施集雨节灌工程。

2、要坚持将集水节灌工程建设同控制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及"两高一优"农业开发相结合。

3、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设点,先搞好试验示范,以示范点为依托,依靠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农技推广部门和科研部门的协作力量,总结出适合于不同类型地区的一整套集水农业工程技术体系及其实施规范,然后逐步向周围地区辐射推广。要严防一哄而上,一上而散的急躁做法。

4、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建设并重的原则,强调质量第一,严格质量标准,切实搞好技术的社会化服务,力求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把广大农民群众办水力的热情引导好、保护好。

5、在推进策略上,要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即先从降雨量较多、集水条件较好的半湿润易旱地区开始,逐步向降雨量较少、集雨条件较差的半干旱地区以及干旱地区推进。

6、要坚持先利用公路路面发展集雨节灌,后安排其他集流方式;先安排群众积极性较高、梯田建设搞得好的地方,后安排梯田不配套的地方。

(三)集水设施建设

经济富集、稳定蓄存、高效利用是集水农业的技术核心。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集中,来势猛又流量大,所以储水设施要有大的容量,而且一定要作好防漏工作。干旱半干旱地区普遍处于北温带,夏季日照强度大,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因此各种露天储水设施一定要作好顶盖。防止蒸发也是个亟待研发的项目。目前在生产上多用的储水设施主要有:

1、水窖,它适用于黄土地区,可储水30-50m3;

2、水窑,适合于石质山地和古黄土复蓄地区,可储水100-500m3;

3、涝池,洪水在低地富集,可建成较小的型水库;

4、微型水库,利用季节性河流或洪水来量大、来势猛的特点修筑的较大储水池,一般几千到上万立米的储水量;

5、土壤水库,它是在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上发展起来的,其技术原理是利用黄土丘陵缓坡,修造邻体集水面和受水面,集水面的径流叠加在受水面上,存蓄于土壤水库中,造成局部土壤水分优势,保证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四)特殊环境下的集水方式

由于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多属退化草原土壤或荒漠土壤地区,所以来水一般都含沙量大,该区的若想利用集水,需经过分流、沉沙、再蓄存的过程。这些过程一般使用如下三种方法:一是利用自然落差;二是利用虹吸原理;三是用潜水泵将蓄水提高水位,再利用第

一、第二种方法。

大田集水主要是蓄水和节水灌溉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土壤水库和微生环境逐步提高大田的灌溉率,但这一方法也是限制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由于这种限制,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集水农业的背景下,用水的基本原则就是让这种蓄水发挥其最大的生产效益。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大多集中在三个月左右,集中降水前后的气温和土温都有相当一段时间很适合植物生长,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的光热资源,我们就应充分利用集水来灌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大力提倡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四、集水农业中的园艺工程技术

园艺工程技术体系所要完成的是把集水工程得到的水资源迅速增值,高效地变成农产品。具体措施如下:

(一)节水型种植业

对于我国长期缺粮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来说,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其他一切生产活动必须在解决口粮问题之后才可能实现。因此,在集水条件下的大田栽培也应提倡,而且目前也有较成熟的技术,如燕山灌溉,这种节水灌溉方式既有较高的水资源利用率,又有较高的农业产值。

(二)构造园艺业

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生产的主要制约因子是水分因子,大量的光热资源得不到利用。当有一定的集水后,就可以发展园艺农业,而通过一定的园艺设施和措施,就可以开展园艺型产业,如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加之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配合,其产量和品质一定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进而实现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高产值和高附加值。

(三)畜牧养殖业

由于畜牧养殖业的用水量不大,可以普遍发展,其中的养鸡业技术成熟,收效快,效益高。但是,大中型家畜的养殖业则要慎重,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极十分摧弱,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草场退化,加重沙化和荒谟化,这样反而有害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四)水产养殖业

一般认为在滴水贵如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耗水量较大的水产养殖业是天方夜谭,但地处太行山区的河南省卫辉市太公泉镇道唪士坟村实现了这一"夜谭"。这个村位于太行山西北的浅山区,石质山地,他们在开展集水农业后,用燕山滴灌法灌概农田,用剩余的蓄水发展水产养殖业,养鱼、养虾、养甲鱼。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一试的增收产业。

五、集雨节灌的法律法规保障问题

在联合国"国际饮水与卫生十年"计划中,提出关于雨水富集及其设施将迅速产业化、工业化。在我国,《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清洁生产法》、《农业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有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城市、节水型农村、节水型企业的规定,建议在修改《环境保护法》时增加"国家促进建设资源能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社会、循环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原则性规定。同时,参考《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修改《水法》,增加"保护、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同时在修改《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清洁生产法》、《农业法》、《标准化法》等法律时,增加有关发展节水技术、建设节水型农村、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内容。国务院应该依据国家宪法、法律和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节水型农村条例》、《供水工程管理条例》、《灌区管理条例》、《节水技术促进条例》等行政法规,促进和保障集雨节灌的实施。

六、结语

发展集雨节灌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和效益,这既依赖于现代灌溉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等环节,也涉及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用水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集雨节灌也是解决农业灌溉缺水的重要途径。集雨节灌事业发达的国家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技术因素,采取适合本国特点的农业高效灌溉措施。我国发展集雨节灌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利用适当的法律、经济政策将集雨节灌带给国家、地方和农民的利益及相应的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现代技术将流域、灌区和田间的管理、工程和农艺节水措施很好的结合起来,使我国的集雨节灌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取得更好的节水效果、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夏军:区域水环境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多级关联评估理论与应用[M]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1999。

[2]彭世彰、丁加丽: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比较与认识[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4):49-51。

[3]刘颖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管理现代化建设[J]中国水利,2002,(10):23-25。

[4]余鉴明:自然保护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1·21-23。

被举报文档标题:干旱半干旱生态农牧业发展展望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yfzlw/56571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