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民经济地位低下现状范文

农民经济地位低下现状范文

时间:2022-11-22 03:59:38

农民经济地位低下现状

近期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及马克思的《资本论》,两者都是经典的经济学著作。使我体会最深的不是他们对于经济规律的精辟和天才的论证,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几乎纵惯整个历史的各阶级地位差异的原因。尤其是农民的地位为什么一直处于底层。

在农业和工业分工之后,优势一直为工业所占据,是因为工业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在生产上具有更高的效率,而农业生产力的增进是那样的缓慢,象中国农业生产工具至今仍沿用着二千多年来的旧模样。有些地方甚至于倒退,由于土地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承包,地块缩小而分散,不利于机械的推广,农民又没有牲畜以驱动,所以有些地方在播种时常用人力来拉传统的"耩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小土地私有制,即小生产的通常形式,不断衰落,消灭以至灭亡。","小土地私有制,实质上排斥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排斥劳动的社会形式,排斥资本的社会集中,排斥大规模的畜牧业,排斥科学的日益广泛采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实行农村土地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其形式和实质都类同于小土地私有制,并且具备着马克思所描述的一系列弊端。因此,中国农村土地分配制度将始终面临着变革。如果说在建国后完成土地国有,实施社会主义土地制度是一种必然,后来的为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而实施土地承包也是一种必然,那么不久将来的农村土地生产组织形式的改革也将成为一种必然。

现在农村生产力增进的速度明显地降低了,土地由于家庭的经营,达到了精耕细作,农民对土地的投资积极性空前高涨,产量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但是,广泛的农村劳动缺乏效率,即劳动生产率处于很低的水平,实际象是土地国有制下的佃农制,广大农民成为国家的雇工,农业产业化分工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经济的脆弱不能给工业以强劲的支持,也是造成国有工业企业经营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农业生产力的增进成为国民经济推进的第一推动力。而今这种推动力渐有衰退的迹象,并且已经为城市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只有在农村市场购买力增进时,城市工业品才能寻得更大的市场。而要在农村提高购买力,则需改革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大农村市场容量。这是中国是农业国这一国情决定的,这是经济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之一。

农业自从工农业分工以来,一直处于为工业提供原料、市场,为工业所牺牲的地位,从历来的经济学著作中可以容易地找到关于这个论点的一些材料,《国富论》第十章《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中写道:"一切城市的生活资料和工业原料,全都仰给与农村。……所以不论何种规则,只要会使那些工资和利润比此等规则制定以前有所增加的,就会使都市以较少的都市劳动量购买较多的农村劳动量。此等规则,使都市商人和技工享有比农村地主,农场主及农业劳动者更大的利益,因而破坏了都市和农村商业上应有的自然均等。"这样社会年产品在城乡人民之间的分配,都市居民由于此等规则的存在较农村居民享有较大的份额。另外,由于国家因维护城市工业的竞争力而实施的一些政策。如增加关税,更进一步提高了工业品价格,这些增高的价格,进一步增加了农民负担。

中国在工业产品与农产产品之间实施的价格剪刀差政策,也是同类性质的规则,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实现城市工业的资本积累。到目前为止,可以证明这种政策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同时也因国民经济的计划经营而使这种资本积累大量丧失,整个经济失去了活力。

不仅在经济上,同时农业劳动者在成为农业生产力增进而造成的富余人员时,同样面临不利的处境。他们的大部分在农业生产达到一定程度后,从土地上分离出来,成为城市产业工人的后备军,但当他们在城市就业时,不能享有与都市工人同等的就业权益,而此时的产业工人在技能的训练上似乎尽管不比他们优越。在国有企业纷纷破产倒闭之时,为了解决城市失业工人的就业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一些政策,清退来源于农村的工人,空出就业机会给城市的失业工人,而对农民的同样的失业却不能被社会充分的重视。总之,农民总是无足轻重,尽管已不能为农村里的微少生产资料所养活。他们始终处于一种被占据的生活空间的边缘,站在被政府保障的边缘。尽管他们已经并且继续地为城市产业及劳动者牺牲着。

农民一直没有较多的保障及工农产业在社会产品性质上存在的差别是农民地位低下的另一个根源。一是自然的原因,农产品在生产、保存和运输上较工业品有更多的不便,且容易损耗,在以前苍山的大蒜,如果不能在收获期和以后较短的时期卖掉,只能赶在坏掉之前快速降价处理,这样,时间或季节上的自然原因使农产品失去了保持较高价格的优势。直到近年来,由于市场风险的教训使人们讲究保存的方法,以及加工增值的方法,其中有前几年的大蒜事件,农民的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害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再有就是亚洲经济危机,特别是韩国经济衰退引起大蒜出口减少,又一次给农民上了一课,虽使人们增强了市场的适应能力,但农产品的自然性质对收益的影响仍是无法消除。而工业品在生产、保存和运输上较农产品优越得多。一是农产品价格作为社会产品的基础价格容易受到压制,农产品是大部分工业品的原料,更是城市工人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其价格的上涨不仅增加工业品的价格,还要降低城市工人的生活,他们的抱怨和形成的工业品价格的上升导致的竞争力的下降成为影响政策的要素。所以由于农产品的基础价格使政策对于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关注在程度上甚于工业品价格的上升。在工农产品比价利于农民的时候较之利于工人的时候受到的压制为多。而在工业品价格大大高于农产品价格的时候,此时形成剪刀差,工人阶级占了农民的便宜却很少有政策干预。即政策对于农产品的价格弹性小于工业品。

于民而用之于民,但是城市的状况总是好于农村,城市得到的利益也一定多于农村。从近现代直到今天,在价格政策、资金的获得、市场条件、产业服务、信息的获取与分配,甚至人口流动的自由城市都是优于农村很多,这不是农村落后的结果而是农村落后的原因。有人可能会辩说,城市的贡献较农村大所以有这样的结果。这种结论不能成立。倘若按贡献的比例较公平地将社会财富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分配,农村和农民也决不止有今天的状况,起码要比现在要好得多。

在资本的积累上,农业由于商品化程度不高,农产品转化为货币作为资本的积累方面较工业品差的多,在经济不算发达的地区,农民的年产品的大部分贮藏于家中,在下一季的庄稼没有收获之前是不会售出,一则为生计的保险,一则为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这样在下季歉收或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时可以保障生活或增加收入。这种资本积累的不利势必影响农业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在资本上没有保障的另一个方面为多数的研究者所忽视,农民的生产资金由于没有社会保障制度而时常为消费资金所侵占。比如当农民在生病或年老的时候,花费的是正在生产中的生产资金,由于消费资金对生产资金的经常性的侵占,使生产的资金不能保障,同样必然不利于农业的生产。如果有象城市一样的保障制度,农民在年产物的价值中拿出一部分用于疾病和养老基金,则会较大地保障生产资金的供给,对于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有更高的安全。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知识被不断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对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农民在获取科技知识和获得教育的条件上存在着更为明显的差别。一是在受教育的普遍的缺少学校和教师,即便有也是水平低的多,更为严重的是教师的工资经常因地方财政的紧张而被克扣和拖延,希望工程都是在农村而不是在城市,农村的失学儿童也比城里的多得多是最明显的两件事实。二是在升学上的歧视政策,一般说来,比如大学招生,城市的录取分数线总是要低于地方和农村,这样一定会剥夺了一部分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造成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不公平竞争。现在,推行教育产业化而造成的学费的大幅度上升,更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差距和不公平,城市人的收入普遍高于农村,自然较农村人享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目前许多的农村孩子正被不断上升的学费从学校赶回田地。

由于以上诸原因,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非常低下,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没有优势。美国大农场生产1吨小麦的成本只有中国沿海地区的70%。中国的农业只有1/5实现了机械化,许多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要比美国高出50%。①我国即将加入WTO,农业面临国际竞争的压力,加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负担,农业的形势不容乐观,近几年来农民的增收问题成为国民经济工作的焦点也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现代农业增长的因素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投入。农业的生产无疑会受到土地面积和自然气候等条件的限制,但是农业生产不会因这样的限制而失去发展的潜力,同时农业的发展问题在农业本身的范围内无法得到全部解决。

在法国70万农场中,已有10%使用了电脑,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为25%。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现代工业技术和农业技术的支持。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发达国家都在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进程,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关于农产品的贸易争端近几年有增多的趋势。表明对于农业的经营不仅需要对作物生产规律的把握,对于气候、国际市场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生物技术和现代营销知识的把握起到更为关键性的作用。

首先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因素。传统的农业生产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因此在农业生产的历史上,农民主要通过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来增加产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主要总结了土壤、肥力、农时、农具方面的知识。局限于土地本身的科学研究不能改变如光热、种子等条件对生产的影响。如果没有塑料化工产业的发展,一定不会有今天如此普遍的大棚蔬菜和水果的种植,以前,北方的菜地在冬季种小麦或搁荒,没有作物能在寒冷的气候中生长,而今则全是大片的塑料大棚,现在冬季的新鲜的蔬菜甚至比以前的夏季还要丰富和繁多,价格也更为适中。有人甚至已经总结出改变作物生长规律的知识,枣庄山亭的一位农民花钱买来干冰使他的樱桃树大棚降温,樱桃提前进入冬眠期以提前开花结果,打果品上市的时间差,樱桃竟能卖到每公斤66元,3分地产生1.4万元的效益。

种子的改进更是极大的提高了产量。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公斤,1998年达到450公斤,增长了3.2倍。在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从1976年到1998年累计增产粮食3.5亿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公斤计算,每年解决了5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②

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农业生产不再局限于土地,工厂化的农业在大城市的郊区广泛开展起来。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公司被称为"绿谷",实现了用没有泥土的车间生产蔬菜,在流水线上,这头在种苗,那头在摘菜,从播种到收获仅45天,21亩的生产车间每天可产菜5吨,是普通温室的20倍,纯利润近万元。另一种鱼兼共生的蔬菜车间,池内养着每公斤200多元的鲟鱼,鱼的排泄物可以补充蔬菜生长营养,15亩车间可年产鱼15吨,价值200多万元,单位面积蔬菜生产车间总收益是普通温室的35倍。800平方米的组培车间,可年产脱清种苗2000万株,相当于室外传统种植上千亩土地的产量。蔬菜工厂每亩年产净菜8万公斤,产值82万元。养殖业胚胎生物化,采用生物工程技术,通过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的方法,繁育出许多的优质动植物品种,提高了产量和质量。③

据《纽约时报》报道,现在美国的农场主已经开始利用计算机和人造卫星的定位系统发展精确农业,说明农业正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我国的一些地区的农民开始应用因特网和获取信息,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范围,在数量上和价格上都比以前和没有应用因特网的农民占有优势。

现代生物技术、基因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农业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特征,使之具有超越工业的效率和改变传统经济学的关于农业投资报酬递减规律成为可能。

现代农业增长的因素中,科学技术改良了农业产品的品种,增加了产量,在我国,由于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农业产量获得很大提高,但是存在着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农产品市场价格也不稳定,这给我们对提高农业地位,增加农民收入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

现代农业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的因素,它包括市场本身如农业市场主体的建立,农产品供求关系、农民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农业产业化和市场环境如农业与国际经济关系、农业市场服务系统等相对广泛的内容。

市场经济是以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为信号进行资源配置的,价格较高利润较好的产品总会吸引较多的资金投入,当这种投资达到一定程度,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价格下降,对之的投资就会减少。当前政府提出进行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其实就是解决市场的问题,粮食的供应大于需求,价格一直在低价位徘徊,影响了农民的收入,这是典型的市场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调整市场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其实这种调整早已开始,政府正是受到来自现实中的启发才提出这种政策的。农民在粮食增产不增收的情况下必然思考增加收入的途径,最早关注市场的那部分农民开始放弃或减少粮食的种植,改为种植市场上相对稀少的蔬菜和果品,或者从事养殖业,一部分社会资金转向农产品的运输或加工上,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的雏形。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有一段话:"全世界的农民都在与成本、利润和风险打交道,他们都是时刻算计个人收益的经济人。在自己那小小的、个人的和分配的领域里,这些农民都是企业家。他们总是那样敏锐地适应经济形势,使得许多专家都无法了解这些人是多么有效率。尽管由于教育、健康和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原因,农民在对新知识的接受、理解和采取适当行动的能力方面尚有差距,但是他们却具有企业家的最本质的素质。"④这段话很值得农民们为之自豪自信,同时也更值得一些地方政府作为在干预农民生产时的参考,因为政府不是农业生产中的企业家,不具备如此高效率的分配能力。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农业适应市场经济规则实现农业产业化和扩大农业产业分工,实现农业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一个大的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可以带动一大片地区的经济发展,山东莱阳鲁花集团是全国有名的花生油为主的生产企业,产业化的大生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积极的影响,一部分土地由玉米小麦改种花生,种花生的收益高于玉米小麦,增加了农民收入,并且许多农民靠收购贩卖花生发了财,散户卖给大户,大户卖给企业,有的乡镇农民在四季的农闲时间主要以收售花生为业,对花生作剥壳的简单加工,每年增加几千元的收入。河南漯河市双汇集团是肉制品加工企业,带动了全市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的发展,当地财政收入的50%以上是由该集团提供的,可见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是带动农业产业化调整的主要力量,任何的城市菜篮子和米袋子都无法直接消化如此大的农产品数量。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也是中国农业面对国际市

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单个的农民无法应对国际市场。同时它本身又扩大了农业的分工,使农户的生产为产业化较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服务,减小了农民的市场风险,对于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更是功不可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宝贵经验。

在社会分工之后,产品有了剩余,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就逐渐发展起来。但在自给自足的封建时代,一家一户一个生产单位,农产品商品率低,多数的农产品自己消费,较少的用于交换。现代农业无论从生产效率和产品产量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特别是农业发展到资本主义时期,农产品的生产几乎都是以商品化为目的,因此,农业生产完全以市场为导向,追求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不仅国有工业企业面临一个转变的过程,农民同样要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在认识市场和适应市场上不可能一下子转变过来,对于市场的经验自然不能与有着长期市场经济历史的西方农业家作简单的对比。当面对市场的时候,农民为了自身收益,要象企业家一样关注成本、利润和风险。如何获取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应对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们面临的新课题。

公司+农户解决了农业市场发展的市场主题问题而不能解决农业市场问题的全部,它解决了由原来的农民分散的、小规模的、被动的应对市场转变为集中的、有规模的、主动的应对市场,使应对市场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但是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是相同的,随着加入世贸组织(WTO),农业要面对更为广大和复杂的国际市场,必然要熟悉国际市场情况,使农业经营与国际市场接轨。举一个例子,欧洲爆发了大面积的疯牛病,而我国由于农业的国际化程度低,养牛用的几乎是纯天然的饲料,没有疯牛病,按理牛肉出口应该有很大的增长,但是实际上却没有。有关的专家分析说,除了欧洲人恐惧疯牛病而减少食用牛肉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一些牛肉不符合欧盟的卫生防疫标准,因而丧失了进入欧盟市场的大好时机。所以,不是仅仅有了市场主体问题就解决了,对于任何的市场主体来说,要有国际化的思维和眼光,要尽快增强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熟悉和应用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我国的纺织品、节能灯等产品近年受到欧盟反倾销案的诉讼,有许多经验教训,农业产业在面对国际市场时要增强这方面的应对能力。

发展农业决不是农业本身的问题,需要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协同,如农业机械、化肥和其他生产资料的生产靠工业的推进,而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运输,金融支持、法律服务离不开第三产业。

农业增长的第三个因素是政策因素,其实质是政府与农业的关系问题。到目前为止,中外各国的政府对农业的发展都给予很大的关注,因为农业相对于工业和第三产业总是容易处于弱势,成为保护和关注的对象,我国加入WTO的谈判最复杂和有难度的地方就是关于农业的条款,我国农民的收入还很低,农业没有一定的积累,脆弱的农业经不起发达国家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政策的作用显得特别重要,农民利益与政府政策息息相关。我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政策因素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农民从来没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这种缺乏对于农业资本的积累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发现进行深入研究的资料。本文前面已经提到由于农村没有社会保障制度,农民的经济保障较为薄弱,在年老、疾病或歉收的时候消费生产资金,影响农业生产。如有的农民经过几年积累的资金,由于生病而花费怠尽,结果投资于农业生产比如置建大棚、购买化肥和种子的资金必然匮乏,如果负债则背上沉重的负担,并且在农村很难获得社会资金的支持。在城市建立社会化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工人生活和稳定工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而对于建立农村社会化保障制度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重视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农村建立社会化保障制度更为急迫和必要,因为农业生产较之工业生产面临更大的变数,不仅有市场的风险,还有自然灾害的风险,并且农业的承受风险能力较工业也差。从经营机制上,企业是有限责任而农业是无限责任。因此,在农村建立社会化保障制度既是农业社会化发展需要的,也是符合农业生产的特点要求的。

二是农业产业的财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是近几年经常提到的,但是农民的负担并没有得到根本的好转,根本的问题是对农民的收费混乱不堪,没有一定的标准,更没有农业有关的税法。对企业有营业税、所得税等系统的法律体系,通过法律调整企业与政府的分配关系,而在农业则缺少法律的规范,政府与农民的关系由于没有法律的规范,必然导致政府对农民的乱收费、打白条等行为的发生,政府的权利没有约束,而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目前正在通过改革实行的农业费改税政策,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法律明确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使政府的权力受到约束而农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三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安置和人口迁移政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村就业人口的不断减少,这对于任何一个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的国家都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本来就突出的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有许多的经验,如发展乡镇企业,国家投资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工程等,都可以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最根本的办法是实现农业产业化,扩大农业产业分工,从某种意义上说,农业的分工程度决定着农业的现代化程度,在农业分工发展工程中,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剩余人口的压力。现在有一种观点是通过实施农村小城镇建设来解决农村的人口发展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有的地方政府将乡镇临街的道路两边建起两层或三层的楼房,扩充道路,企图将乡镇建成商贸中心,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的建设,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形成了许多的闲置工程和房屋,部分土地被占用,农村有限的资金成为低效和无效的占用,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而农业发展条件如水利建设,道路交通和农村环境的改善所急需的资金严重不足,并且有的地区的教育资金严重不足,乡镇学校教师的工资存在被长期拖延或克扣现象,有些农村孩子的失学状况仍然十分严重。小城镇建设由于基本上是政府行为,缺乏经济效益的约束,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应该慎重为之,不能不论条件是否具备搞一刀切,更不能一哄而起,一哄而上。

农村的人口迁移政策的着眼点在于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实现农村人才、资金、信息、科技的优化组合,建立农业人力资源市场,如一地的农民可以到另一地投资进行农业生产和服务业。

四是农村教育水平与农民获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拥有较少的文化知识,拥有较少的信息是农民经济地位低下的最根本原因。解决农村信息不足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扩大成人教育,对农民进行生产技能培训,市场知识培训,建立畅通的信息流动渠道,建立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和培训组织体系,加大农业科研投入。现代农业已经成为综合性的产业,农业的生产和经营要受到政治环境、市场经济环境、自然资源环境等各方面条件的影响,作为农业生产者的农民,要求具备更为广博的知识和快捷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应用互联网的技能和相应的资金投入,这些条件的获得和优化需要政策和政府的积极努力。

五是农村政府组织的优化。减少数量,优化职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的行政支持,农村基层组织离农民最近,从计划经济时期转变过来,但是存在着机构臃肿、人员过多的情况,造成了巨大的农村财政负担,行政效率更是无从谈起,盲目的行政干预经常造成农业资源的浪费。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趋势,要求建立专业型、知识型和现代化的高效的农村产业行政服务组织。要在现有基础上大规模减少基层政府组织的数量,优化服务职能,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现实的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村财政压力的需要。

农业与市场经济

在西方发达国家里,农业的生产经营与我国有很大的差别,大型农场是其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施和机械化的作业手段,使农业生产变成一种典型的规模经济。一个农户经营着成百上千亩的土地,而更多的土地为一些现代跨国公司经营着,现代农业技术被广泛采用,大片的土地由卫星导航且价值巨大的拖拉机耕作,田间很少有人的劳作。规模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同时,规模化经营带动了农业科技的进步,有相当数量的公司专业从事机械、化肥、种子的生产及技术开发,围绕土地经营的是为数众多的公司和研究机构,科技的推广非常快速。另一方面,规模化的生产更加有利于农业资本的积累,农业资本家或跨国公司拥有巨大的资金,紧跟全球市场发展进行投资活动,能够有力量参与全球化的农产品贸易,并且这种力量有着不断集中的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有23.5万家农场和6万家农业公司破产,农业资源通过时市场竞争带来的破产及兼并活动集中于少数的跨国集团手中。比如,嘉吉公司一家控制着80%的世界粮食供应,4家公司控制着87%的美国牛肉生产,5家公司控制着65%的全球杀虫剂市场,其他的如玉米、小麦、烟草、茶叶等农业资源也为少数的公司所控制。⑤而资本的联合体的代表将势力渗透到上层建筑,每年可为农业争得巨额的财政补贴,使农业的经营更具竞争力和利润。经合组织国家每年的农业补贴总额约为3620亿美元,其他国家的农业补贴总额不到它的1/20。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的学者指出,美国纳税人每年给10%规模最大的农场提供超过130亿美元的补贴,占直接提供给美国农场补贴的60%,并说,这是把钱过户给控制全球贸易的跨国公司,它们以更底的价格买下古物或着其他任何东西,利用补贴来占领全球市场,使得墨西哥、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农民破产。中国的农业生产处在低级的装备阶段,在应对全球化竞争方面更是少有经验和准备,几亿人的农业人口成为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巨大压力,小块土地,一家一户的生产组织形式日益排斥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使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这种状况势必不利于加入WTO之后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新晨

对于以上问题,在实践中已有许多新的现象,在理论研究上也有许多新的观点。经过十几年的农业高速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增进,种子得到改良,农业机械得到普遍使用,农业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改善,在全国形成了一批农业产业集团公司,各地的种植向着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的产业化进程还会进一步加快。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民实现了职业的转化,由直接从事种植、养殖分化到农产品的运输、加工及销售工作中去,由农民变成农产品加工工厂或其他产业的工人,或者成为农产品贸易商人,离开了土地。随着农业社会化分工的发展,农村土地的集中和规模化经营也将成为必然,现在许多农村人到城里打工,将土地转包给其他村民,使农村出现了一批种粮大户,这可以说是土地集中的雏形,土地的不断集中为规模化、农场方式的经营创造了条件。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在土地集中、规模化经营之外,在现实中还有公司+农户的自由组合形式,订单农业的契约式组合形式,以及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经营的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程度地发挥着对农业资源配置的作用,是农业市场化进程中自然形成的,较为适应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这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①自《参考消息》2001年3月1日

②自《经济日报》人物周刊99年13、14期

③自《中国改革报》2000年12月29日

④自舒尔茨《穷国的经济学》一文

⑤自《参考消息》载英国《卫报》2月28日文章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民经济地位低下现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ybylw/55829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