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等农林院校推进课程思政思考范文

高等农林院校推进课程思政思考范文

时间:2022-11-15 03:26:58

高等农林院校推进课程思政思考

摘要: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就是要构建一种“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潜在的育德、育人功能,让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合力,同向同行,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各环节,实现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一、课程思政的具体内涵

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足以看出,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也不是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际上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全过程中。对于专业课来讲,也可以把课程思政理解成一种培育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要求授课教师在本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在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中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并与本专业的研究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做到有机结合。也有学者把课程思政定义为,授课教师在传授业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内在素养,与自己的精神系统有机结合,或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成为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综合以上观点,简单来讲,所谓课程思政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其内涵而言,可以概括为:高校要构建“三全”育人、育德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即高校的所有课程、全体教师,要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与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同时发力,形成有机整体,真正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因此,深入剖析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对于高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不单是语序互换,实则其理念、内涵、取向、范围完全不同。思政课程简言之就是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通常包括综合与通识教育模块中的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而课程思政则是以课程为主要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专业课堂教学,因此,学校在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把握好如下四个原则:第一,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全面统筹人才培养各层面、教学各环节的育人资源与力量,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三观认识确立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有机结合,形成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第二,遵循规律,善于创新,勇于改革。认清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按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遵循教书育人的基本规律与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内在发展需求,优化授课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教育模式,激活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生动力。第三,聚焦问题,精准施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思想波动等情况,密切关注重点学生群体,分类指导、取长补短、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幸福感与学业获得感。第四,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形成部门间分工协作、全员参与的责任体系,真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三、高等农林院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思考

1.课程思政要自觉践行一种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长期以来,大家在提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时,首先会想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传统的通识教育课程,即思政课程。在2016年12月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如何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求高校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同时要求其他各门课程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合力,同向同行,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综合教育理念应运而生,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一个新契机。

2.课程思政要实现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2018年11月初,陈宝生部长在“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上强调,高校的教师无论名气有多大、荣誉有多高,第一身份是老师,第一工作是教书,第一责任是上课。其重要责任在于价值引领,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课程思政的主战场在课堂,而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因此,要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激励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自觉融入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事业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使学生提高政治觉悟,提升思想水平,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增长本领,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3.课程思政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潜在的育德、育人功能。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甚至冲突。课程思政建设的好坏,效果怎么样,教师是关键,是第一责任人,所以,课程思政的落实要靠教师去推进。教学模式方面,教师要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必须围绕全体学生,关照全体学生,服务全体学生,不能只重传道,不仅要快速回应学生的价值疑虑、信念困惑,还要充分挖掘本专业自身潜在的育德、育人功能,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为学生做好榜样,不扭曲学生价值观,不宣扬错误思潮,不发表错误政治言论。教学途径方面,要以学校办学定位为目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适时引入国内外时政要闻,将课程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构建课程新范式,挖掘出课程所蕴含的德育价值,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师生互动方面,要善于使用微信、QQ、博客、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的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师生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力争在言传身教中立德树人。

4.课程思政要构建一种“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政课程专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体系,而课程思政却是一种新的教学体系。课程思政不是多开几门新课,更不是多举办一些专题系列活动,而是在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所授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与学校改革的各个环节当中,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与研究的全过程。课程思政是从国家需求的战略高度来构建一种专业教育课程、综合素养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培育和塑造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一种课程观。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的教育教学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同向同行,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

四、结束语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培养不出一流人才的高校,谈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社会主义”是国家对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因此,各高校只有充分发挥本科专业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育德、育人作用,才是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关键抓手,才能最终实现育人使命。

参考文献:

[1]张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作者:李晓灿 倪志英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等农林院校推进课程思政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lstlw/74383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