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范文

地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范文

时间:2022-04-23 03:08:05

地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为了进一步丰富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文章分析了边疆民族地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包括制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专题规划;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系统完整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块;编制相应的专业实验教学大纲;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加大对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等。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当前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在人才培养方面区分度不高[1]。云南作为一个边疆民族省份,有着许多不同于其他省份的特点,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从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出发,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构建区域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一批有扎实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同时又了解、熟悉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经济、文化、资源与环境的管理人才。

一、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特点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多民族为一体的省份,全省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59万人。全省16个地州市中,有8个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195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7O%。云南除具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般性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云南具有我国从海南岛到黑龙江的各种气候类型。由于多样性的气候和环境,云南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地区的多种生物资源种类,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药材之乡”和“生物资源基因库”。云南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拥有除海洋旅游资源以外的其他各种旅游资源,实现了秀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完美融合。云南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或上游流域区,有6大水系,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云南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经济价值高,近年来云南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也已跃居全国第1位。

(二)优越的区位条件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门户,地处约占世界总人口一半的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结合部。全省边境线长达4061公里,占我国陆地边界的五分之一,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全省少数民族人口14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l/3。人口超过5000人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其中15个为云南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化的民族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也为云南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持久和强大的动力。

(四)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多年来,云南省生产总值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排名2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1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28位,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另外,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其主要标志是“四低四高”,即社会发育程度低,地区发展不平稳程度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自然半自然经济比重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文盲半文盲比重高;人民生活总体水平低,贫困人口比重高。

二、边疆民族地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块

云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前主要由四个模块构成,即课程实验、专业实践(专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拓展训练、农村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各实践教学模块内容如下。

(一)课程实验课程实验又叫课带实验,是指带有实验课的课程,主要在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完成,这类课程实验包括市场营销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会计学原理实验、企业经营实务模拟、经济计量软件实验、统计学原理实验等。

(二)专业实践1.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主要针对本专业大三学生,教学时间为一周,教学任务主要由院系具有相关技能的教师负责。设置此模块的目的旨在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他相关技能,如农村社会经济调研技能、社区发展规划及管理技能、企业经营管理技能,调研报告、专业论文写作技能,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及音乐、美术、礼仪社交等方面的素养或技能。2.职业技能拓展训练。职业技能拓展训练实施对象主要是本专业大二学生,安排一周时间,主要聘请校外专家和有成就的校友举办与专业有关的各类专题讲座,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习校友工作中的经验。设置该模块的目的,一是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二是让学生了解当前农村发展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及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等,三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大学生就业需要。3.农村社会调查。农村社会调查的实施对象为本专业大三学生,主要采取外出实习形式,实习时间为两周,地点为校外实践基地或由带队教师根据实习内容自行联系校外相关单位。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发展相关专题,如农村贫困及扶贫情况、土地流转情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及经营情况、农民增收状况、新农村建设情况等,旨在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实地了解云南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尽可能为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出谋划策。设置专题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实地调研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专业调研能力。

(三)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模块针对本专业大四学生而设。实习时间为大四下学期,时间为1个月。实习地点由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根据所指导的学生论文选题与学生共同协商确定,由学生采取分散的方式实习。此间要求学生根据毕业论文选题自主实地调研,为论文写作搜集第一手资料,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及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设置此模块的目的在于培养、强化、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论文写作技能[2],是不可缺少的专业实践环节之一。

(四)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时间大约为1年。大四上学期,学生上报毕业论文题目,教师上报毕业论文指导方向,师生进行双向选择,确定指导的学生,师生见面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和写作内容,学生在大四上学期要完成选题报审表、开题报告、论文写作提纲。大四下学期,学生针对论文选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毕业实习,实地收集论文写作第一手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定稿,5月底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三、边疆民族地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培养出能够满足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就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需求而言,所培养的人才除了应掌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般性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以往云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来看,并未达到其应有的目标。上述专业实践模块在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一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相互协调性和衔接性,缺乏专门的实践教学规划、管理、研究、评价机制。二是实验课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由理论课教师根据需要安排实验课时和实验内容,实验室和实验教师处于较为被动的位置。三是在实践教学中,专业技能训练一般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自主决定,确定教学内容时随意性大,系统性不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专业负责人及相关教师对专业人才定位及培养目标的认识不到位,专业实践缺乏相应的统筹、规划与设计;此外,专业实践师资队伍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不足也是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二)毕业实习形同虚设出于毕业生论文质量的考虑,专门制定了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毕业实习,但由于经费和管理的原因,毕业实习采取学生分散实习方式,导致毕业实习缺乏监督管理,有的学生要么就在家待着,要么就去找工作,到公司、加油站、超市等从事一些与毕业论文写作无关的实习,最后毕业论文写得一塌糊涂,毕业实习形同虚设,效果不佳。

(三)实践教学基地不足与现有的招生规模相比,已建成的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需要,在安排实践教学的时候,与其他专业争抢实习基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为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有时带队教师要借个人的社会关系自行联系、确定实践地点。由于实习地点的选择多少属于个人行为,而实践教学本身往往不能给对方带来直接的利益,甚至给对方添麻烦,所以这类实习地点往往不具有可持续性,选择实习地点时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导致实践教学地点的不固定。

(四)实践教学未能凸显边疆少数民族特点边疆少数民族往往具有分散、杂居、偏远的特点。受交通条件、实习经费、实习时间的限制及安全的考虑,实习基地或实习地点往往选择那些离城区相对较近、交通条件相对较好、食宿方便的村庄。而这些地方往往不能凸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专业实践结果很难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边疆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生产生活方式及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需求不相符。

(五)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首先表现在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维护投入不足。由于基地建设维护投入不足或几乎没有投入,现有实习条件往往依托建立之处基地所具有的地方性资源。由此带来了问题,一是实践教学资源贫乏,基地实践教学内容及组织方式的选择余地不大;二是对基地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还表现在外出实习生均实习经费不足,现有生均实习经费涵盖了外出实习期间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教师学生的交通、食宿费、当地人员的劳务费、带队教师补贴等。生均实习经费不足带来的问题,一是无法将专业实践地点选择在相对偏远一些的农村地区,而这些地区往往是边疆少数民族的栖息地;二是无法保证必要的专业实践教学时间(外出实习天数)。

(六)师资队伍满足不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现有师资结构与实践教学的需求结构不尽吻合,满足不了教学活动需要。一方面,有的实践教学活动无从开展,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却有很多空闲;另一方面,现有教师的教学质量达不到应有要求。有学生反映,部分讲座内容或技能培训,实际上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翻版,课后收效不大,部分学生甚至产生厌倦情绪。

四、边疆民族地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制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专题规划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我们制定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专题规划,构建了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结构框架。提出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精心设计实践教学计划和内容;精心组织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工作,使实践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完善校内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力争实现实验室的全面开放;进一步开展校企协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做好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规划措施,使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相互协调性和衔接性。

(二)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系统完整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块1.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块。新型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3],作为边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具有从事新型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素质和能力。该模块主要是组织学生深入基层,参与生产劳动,使其亲自体验农业生产劳作,参观农业产业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感受新型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管理及村委会的日常管理,培养学生从事新型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素质和能力。2.农村发展和社区治理模块。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是未来乡村管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4]。农村工作有很多特殊性,尤其是在云南这样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对未来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提出了较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该模块主要注重学生在农村区域、社区、园区,研究、规划及农村发展项目实施、管理、监测、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的实践内容及方式上则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多民族”“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多元”及各地“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实际情况进行设计。3.创业实训模块。创业是目前大学培养的重要方向。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大学生创业的各类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实际能力。学院组建了20支电子商务创业团队,共同探索适合大学生创业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这20支电子商务创新团队均由在校学生和指导教师组成,每个团队负责一个电商村或电商专业合作社,并根据市场的调查和实地考察情况,分别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电子商务创业,销售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或与企业合作建设电子商务网站,搭建创业平台;或对农村合作社进行指导培训,帮助合作社开网店,从而通过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实际能力。4.企业运营和管理模块。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最多的去向是各类公司企业。为满足边疆民族省份大学生企业运营能力的社会素质需求,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采用行动研究法,以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经营实务模拟”“组织行为学”等课程为实践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以团队为单位,模拟企业经营实务,团队和团队之间进行虚拟对抗,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积极性。

(三)编制相应的专业实验教学大纲针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如“市场营销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等,除了理论教学外,还专门设置了实验课程。每门实验课程都编制了专业实验教学大纲。大纲具体规定了教学目的、任务、内容、措施及考核的依据,杜绝实践教学内容上随意性大、系统性不强等现象。

(四)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目前的专业实践师资队伍中,有部分教师是从其他学科领域“迁徙”过来的,对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究竟应具备何种知识和技能不甚了解,因而满足不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我们通过组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专业教学科研交流等方式,使这部分教师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定位及专业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有正确而清晰的认识。其次,根据专业实践内容、目的和要求,对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并通过“传、帮、带”等方式,使之尽快适应专业实践的教学要求。再次,鉴于专业实践环节、内容等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专业实践教师一经选定则不宜轻易变动,以免造成因“错位”而无所适从的现象。最后,教学管理中,应切实将教师专业实践教学的履职情况作为其评优、职称评定的考核标准之一。

(五)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针对实践教学基地不足的问题,近几年,在原有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我们又与寻甸县、富民县等多个县乡签订了合同,建立了多个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挂出“云南农业大学实践教学基地”的牌子,保持长期的合作共建,在基地的建设及维护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双赢”原则[5],并给予适当的经费投入,保持日常的联系沟通。

(六)加大对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学院仍然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每年用在实践教学上的经费达到40多万元。大一学生每学期实践教学经费增加到每人200元,大二学生增加到300元,大三学生增加到500元。同时在富民等县投入40多万元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让研究生、本科生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增加的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一部分用于增加师生在专业实践中所需费用,以解决实践教学中“去不远、待不长、完不成”等问题;另一部分则用作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或维护所需。

五、结语

本文从边疆民族地区的角度入手,研究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区域性与专业性如何相结合,构建了适应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块、结构与体系,提出了培养途径、手段和模式的改革创新思路,旨在进一步丰富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黎东升,许家林.论面向新世纪的农林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5(1):20-22.

[2]许家林.论现代农林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结构[J].中国农业教育,2001(4):36-37.

[3]李炳莲,黎东升.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29-231.

[4]尹民,杨伦,庞岚,等.实践教学思维方式特征与教学方法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3):98-99.

[5]胡国柳,韦开蕾,柯佑鹏.浅议“四早”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海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琼州学院学报,2012,19(4):30-31.

作者:李业荣 黄亚勤 普雁翔 王润伟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地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lstlw/73242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