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牧区水利投入促自然融洽范文

牧区水利投入促自然融洽范文

时间:2022-09-25 04:41:55

牧区水利投入促自然融洽

本文作者:王玉梅单位: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公室

1前言

为贯彻落实党的“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伟大战略决策,2000-2003年,中国工程院特选派了35名资深院士和近300位院外专家,在原水利部部长钱正英院士的带领下,会同西北六省(区)130多位领导及专家,历时近2a,对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撰写出了一份详尽的调查研究报告———《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简称《西北水资源战略研究》)[1]。该报告送交国务院之后,立即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总理曾两次主持会议听取汇报,并对项目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遏制牧区土地荒漠化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

《西北水资源战略研究》首先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作了总的评述,明确指出,当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危机是土地荒漠化,其次是城市工矿区的水环境污染。而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特别是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采,从而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进而造成了土地的退化乃至沙化。

《西北水资源战略研究》名义上是针对整个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提出来的,但实际上主要是针对西北地区的牧区情况而提出来的。因为西北地区的土地大部分属于牧区或半农半牧区。就甘肃的情况来说,虽然全省仅有牧业及半农半牧县20个,只占县级区划总数的1/4,但土地面积却占了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5.3%;自产水资源总量占了全省自产水资源总量的46.12%[2]。还有一些县虽然没有划入到牧业及半农半牧县的范围,但其间不少土地仍然属于纯牧或半农半牧区域,如河西走廊及中部干旱地区的大部分县差不多都属于这种类型。真正适合农作物种植的土地仅占了整个西北地区总土地面积的极少部分。以甘肃的情况为例,全省总耕地面积仅占牧区草原面积的29.8%[3]。而在现有的耕地中,实际上有相当部分本来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只适宜发展畜牧业,但为了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的粮食问题,不得不将这些土地变成了耕地。更值得一提的是,现已造成或有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地区几乎全属于牧区,因为这些地区基本上都属于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内陆干旱区,年降雨量不足400m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及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2乃至于1/3,有的地区甚至不及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10[4]。正由于水资源的短缺,也就决定了这些地区只适宜发展畜牧业,不适宜发展农业或其他产业。这种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土地的退化或荒漠化。

3遏制牧区土地荒漠化首先要加强牧区水利建议

虽然整个西北地区都属于水资源相对紧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但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却不存在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历史上曾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描述,这是当时牧区水草丰美的佐证。那么,为什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类对大自然的驾驭能力显著增强的今天,反而出现了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呢?这主要是由于近几十年来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这种不合理性集中表现在对自然资源投入太少,而索取得太多,从而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日益枯萎或衰竭。

众所周知,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只有不断地吸吮“母亲”的乳汁才能够生存和发展。但为要从“母亲”那里吸吮到更多的乳汁,首先必须使“母亲”有健康的体魄。为此,首先必须赋予“母亲”以更多的营养,才能使“母亲”不断地保持生态或生理平衡。回顾这几十年来的情况,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们要求发展经济以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愿望愈来愈强烈,人类从大自然“母亲”那里吸吮的乳汁也就愈来愈多;反过来,由于种种原因,人类回馈给大自然的东西则相对愈来愈少。特别是生态条件原本就非常脆弱、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广大牧区,投入的东西则更少,从而造成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严重失衡。据调查资料统计,截至2003年,我国用于牧区水利建设的投资每亩还不足2元[4],甘肃2000-2008年每亩可利用草地的水利投资仅为0.32元[2](2000年以前投入的资金则更少);而喂养的牲畜数量则有成倍的增长。1954年,甘肃省肃南县共有各类牲畜19.3万头(只),折合26.4万个羊单位;2000年,全县各类牲畜已达83.53万头(只),折合114.45个羊单位,相当于1954年的4.34倍[5]。由此不难看出投入与产出之间严重失衡的状况。

由于长时期以来对牧区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牧区的承载能力显著下降。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们发展经济愿望的日益增强,依赖单位可利用草地喂养的牲畜数量自然会愈来愈多,从而造成了牧区的严重超载。在甘肃省20个纯牧业及半农半牧县中,除了阿克塞县目前尚存少量的余度之外,其余19个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超载现象。其中瓜州县超载率达90.5%,天祝县达98.5%,靖远县竟达134.8%,全省总的超载率达43.6%[2]。由于牲畜的严重超载,自然造成天然草场的不断退化,乃至于荒漠化或沙化。

其次,有些地方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过分注重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而忽视了畜牧业的发展。由于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耗水量大,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只好在河流的上游修建水库,以拦截本应流入牧区的河水,从而使得牧区的水资源量愈来愈少;还有一些地区由于不适当地大力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进一步加剧了牧区草场的退化,也就进一步加剧了整个牧区的退化及荒漠化。如20世纪70年代在民勤县掀起的打井抗旱热潮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虽然解决了民勤县暂时的农作物需水问题,但却造成了该县大片的牧区草场退化及荒漠化。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土地荒漠化,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当务之急,必须大力增加对牧区水利的投入,加强牧区水利建设,坚决制止人类对牧区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采。

4松山滩牧区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牧区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但人类对牧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是无限的。只要开发利用得当,只要给予牧区适当的投入和补偿,就会在有限的生存空间内生产出无穷多的物质财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也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牧区超载过牧及荒漠化的问题。我省天祝县松山滩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建设就是最好的例证。

松山滩是一个拥有110万亩天然草场面积的大草原。但前些年由于掠夺式的开发利用,造成草原沙化、退化十分严重。沙化面积已近达7万多亩,且以每年1.5万亩的速度向南推进。其次是生产力下降,载畜量由过去的3~4亩/羊单位下降为现在的15亩/羊单位。从而造成了草原的严重超载过牧,适宜载畜量本为8万个羊单位,而实际载畜量却高达12万个羊单位,超载率达50%,每年因冬春缺草造成牲畜死亡率达10%~20%。从2002年开始,国家先后投资769.22万元,共发展10800亩节水灌溉面积。几年来,松山滩草原节水灌溉示范区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无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1)经济效益:原有灌溉饲草地1330亩,示范区建成以后灌溉饲草地面积已达4800亩,新增3470亩,并对原来的1330亩灌溉草地进行了改造和优化。经灌溉后的人工草地,相对于天然草地来说,亩增产可达674kg。原有饲草地产草量只有69.20万kg,仅供项目区牲畜冬春舍饲喂养37d;项目区建成后产草量可达323.7万kg,舍饲喂养时间已延长达172d;牲畜出栏率由过去的20%提高到了38%。

(2)生态效益:以目前示范区内的载畜量来计算,年需青干草861万kg,需要18万亩草场面积才能解决牲畜的承载问题。而目前示范区面积仅为16万亩,如无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必然导致草原超载过牧,牲畜冬春舍饲不足,出栏率低。示范区项目建成后,人工饲草地可供牲畜舍饲喂养的时间显著增长,年食天然牧草已减为455万kg,草原放牧的理论面积减为12万亩,彻底解决了草原的超载过牧问题。

(3)社会效益:促进了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使牧业由过去的粗放式经营转变成了舍饲或半舍饲的现代式经营,增加了牧民的经济收入,减轻了牧民的劳动强度,特别是缩短了牧民放牧的时间,为牧区的文化建设及牧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也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因超载过牧而造成的草原边界纠纷,促进了牧区和谐社会的发展。[6]

从松山滩草原示范项目的建设不难看出,加强牧区水利建设是解决牧区超载问题,进而解决土地荒漠化问题的根本途经。加强牧区水利建设,首先必须大力增加对牧区水利的投入,解决牧区水利建设中的资金问题。从甘肃的情况来看,虽然近年来国家对牧区水利的投入年年都有增加,特别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根据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牧区水利建设将有较大幅度的发展。甘肃省水利厅根据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已于2009年编制出了“2009-2020年”期间“牧区饲草料地灌溉发展规划”。按照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全省20个纯牧及半农半牧县用于饲草料地建设的总投资将可达24611.02万元,相当于2000~2008年9年实际投资总额的5.38倍。如果这个规划得以付诸实施,甘肃牧区状况将有较大程度的改观。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加上甘肃牧区范围广,单纯依赖“十二五”期间的水利投入显然不足以彻底扭转牧区超载过牧,进而根治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大牧区水利的投入,同时还必须建立一套正常的机制,使投入与产出真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5牧区水利建设要与适当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

在加大牧区水利投入的同时,还必须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实行退耕还牧、还草的政策。据最近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甘肃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几近乎零。其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由于近几十年来全省一直致力于大力发展农业,以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由于农业(即种植业)耗水量大,加上过去长时期以来不注重节水灌溉,从而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为了解决农业的用水需求,几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甘肃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以开发利用现有的水资源。但由于缺乏统筹兼顾的思想,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着眼点主要是放在发展农业方面,而忽视了畜牧业的发展。不仅未能解决牧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还把本属于牧区的水资源用到了农业或其他产业的发展上,从而加剧了牧区水资源的紧缺,影响了牧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按照甘肃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以目前20个牧业及半农半牧县为例,土地面积虽然占了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5.3%,但自产水资源总量已占了全省自产水资源总量的46.12%,超过了总土地面积的占有量。如果分配合理,作为牧区来说,根本不存在水资源过度短缺的问题。但由于长时期以来实行的“以农挤牧”的政策,从而使得大片牧区成了最干旱缺水的区域。以目前的水资源分配格局来看,某些牧区即使投入的水利建设资金再多,一时也解决不了牧草的灌溉问题,因为已无水资源可以利用,除非从其他流域引水,正像目前国家正在抓紧进行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建设方案一样,但这毕竟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的目标。所以,当务之急,在加大牧区水利投入的同时,还必须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实行退耕还牧、还草的政策。

6结论

加强牧区水利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发展牧区经济,提高牧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了彻底扭转土地荒漠化的趋势,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被举报文档标题:牧区水利投入促自然融洽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mqsllw/61097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