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盆地林业开发利用浅析范文

盆地林业开发利用浅析范文

时间:2022-10-30 06:02:44

盆地林业开发利用浅析

作者:吕嘉刘敏魏发源位:青海省海西州林业技术推广站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为一内陆封闭、具有荒漠自然景观的高原盆地。气候干燥,土地辽阔,自然资源丰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中之重是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只有大力改善生态环境,盆地丰富资源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才能改善投资环境,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从而加快发展步伐。但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日益增长的人口及各种物质需求,柴达木的生态承载明显表现出不稳定的状况。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国家发展的战略部署,把林业开发摆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中统筹考虑,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实施分区突破的战略,促进柴达木林业开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林业开发在柴达木的意义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它既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而林业开发是现代林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柴达木高产优质高效农牧业,离不开林业所构成的绿色屏障的保护。林业开发的兴起,不仅可以拓宽沙区农牧民的致富面,而且可以增强人们改善生态环境的信心。由于近几年资源开发,加之气候变异,盆地生态环境出现整体恶化,据有关资料表明,柴达木盆地沙化土地占全省沙化土地的90.6%,恶劣的生态环境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给盆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危害。当前,在林草植被匮乏的柴达木提倡林业开发尤为重要,而且更加紧迫。总之,林业开发的兴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为农牧区经济发展找到了一条运用资源优势创造综合效益的路子,有利于强化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最终可实现柴达木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

二、柴达木林业开发的现状

柴达木盆地林地总面积54.2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7%,其中有林地0.67万公顷,灌木林26.8万公顷,疏林地0.9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0.83%,比全国平均低13个百分点,受自然条件限制,森林分布极不均匀。近几年来,柴达木林业开发正在从点到面转变,在较大范围内实施林业综合开发,如/柴达木盆地高海拔沙地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基地0和/柴达木盆地万亩枸杞开发0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与“三北防护林工程”和“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并轨,实施治沙造林、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沙产业开发、封沙育林(草)等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的林业工作,共完成各类造林0.28万公顷,新建封育区46.69万公顷,田旁(义务)植树240万株,治理沙漠1.12万公倾,新增加绿地面积0.62万公顷。虽然盆地林业开发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淡薄,掠夺式生活和生产很难得到根本的转变,沿青藏铁路和公路、青新公路、村镇、厂矿纵深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以内的灌木基本挖光。盆地原有的200.1万公顷沙区植被现有三分之二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此外,人工防护林被砍伐现象也十分严重。最终结果导致局部地区沙进人退,呈现出治理速度远远小于恶化速度,生态环境难以实现根本性的改变。由于多年的乱砍滥伐,致使林区生态条件发生变化,而且人工造林树种单一,纯林比重大,加之管理粗放,苗木自控能力低,林木病虫害日趋严重。

三、柴达木林业开发前景和设想

根据柴达木林业开发的实际,今后的发展思路应是:进一步加强林业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挖掘林业生产潜力,依靠科技,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特别是为绿洲农业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应整个盆地大开发的布局,进而提高林业开发在群众中的影响,激发起农牧民的林业开发热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建立起比较完备的防护林为主的森林生态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除害与兴利相结合,改造与利用相结合;大量造林与保护巩固现有植被相结合;乔灌草结合,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思路,实现由重数量、速度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型转变,由粗放经营管理为主向集约经营、科学管理转变,以加快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开发将要达到的目标:以“三北防护林工程”和“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为契机,以西部大开发为动力,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今后每年以4.97万公顷的速度造林,到2010年累计造林49.69多万公顷,全盆地森林覆盖率提高2.48个百分点,土地沙漠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沙尘暴天气有所下降,沙区环境得到改善,使15%的农牧民变为林农。

四、柴达木林业开发对策和建议

柴达木特定的地理气候特点,决定了林业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盆地的未来着手,实行统筹兼顾,综合开发;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建立起既能促进环境优化,又利于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一)加强领导,增强环境意识林业开发是一项规模大,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就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目标,合理分解,协同开发。各级领导应将林业开发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象抓计划生育一样,抓好生态工程建设,主要领导亲自抓,层层签订责任书,将造林绿化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肩上,一级干给一级看。重点抓好一批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示范点,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并把林业综合开发与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作为加快群众脱贫致富重要内容,做到时时工作有人抓,年年都有新举措,确保生态建设和林业开发的目标如期实现。

(二)突出重点,大力防治荒漠化1.加强宣传工作和政策、法规建设、规范人类行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导致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导火索”和重要原因。因此,一方面增强公众意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积极防治荒漠化;另一方面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并把荒漠化防治工作纳入法制轨道。2.突出“以防为主”,实现防与治结合。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一旦遭破坏,则很难扭转。贫困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社会根源,解决荒漠化问题要以开发性治理为主,寓治理于开发之中,治沙先治贫,开发与治理融为一体。3.注意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作用。荒漠化的防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大量的经济、社会问题,又包含着诸多工程、技术问题,要彻底根治荒漠化就不能单打一,必须发挥多学科、多部门、多兵种协调一致的优势,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4.加大投入力度。为适应荒漠化防治工作的需要,建议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荒漠化资金投入的增长机制和“以国家为主、地方为辅、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需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鼓励对有关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和产业化开发。

(三)因地制宜发展沙产业发展沙产业是繁荣沙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同时也是促使生态工程建设从生态型、社会型向经济型、效益型转轨的有效手段。柴达木地区缺的是水,但阳光、风能、矿产较为丰富,要根据这个特点做能保持水分平衡的产业文章,在维护生态环境的良性方向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沙区的各种自然资源,发展植物系统、动物系统,生物资源加工系统的经营模式,以灌木为经营对象主体,乔灌草相结合;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发电业及荒漠景观旅游业;合理开发矿业。由于沙产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肩负着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使命,政府应给沙产业一定的扶持政策,其土地使用权的归属应予以明确,建立起发展沙产业的监管和服务两大系统,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投资参与发展沙产业和荒漠防治工作。

(四)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林业开发效率柴达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植被恢复难度大,林业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应用,要进一步加强林业技术推广应用,要进一步加强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尽快筛选,组装和推广应用一批适用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成熟技术。如:抗逆性强(耐旱、耐盐碱、耐瘠薄、耐病虫害)的优良树(草)种选择技术,良种壮苗培育技术,保水剂的应用,飞播雨季,病虫鼠害防治技术,营造防风固沙林技术,农田防护林网技术,封山(沙)育林(草)技术,沙地杨树深栽技术,经济林栽培技术,汇集径流整地技术,灌溉水高效利用及节水灌溉应用技术等,来推动柴达木林业开发的发展进程。

(五)加强植被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为了有效遏制荒漠化,应该在现有植被保护和预防性措施上下功夫,要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加强宣传工作,让柴达木的公众和领导了解本地区生态特点,树立危机感和紧迫感,认识到保护生存生态环境是长远利益所在。2.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下决心把现有的天然林资源和沙生植被保护好。3.退耕还林(草),对生态脆弱地区被开垦的林地草地,必须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4.加大林木病虫害防治力度,同时加强森林病虫害监视、测报、检疫等基础工作,提高综合防治水平。5.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林草植被的违法犯罪活动。

被举报文档标题:盆地林业开发利用浅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lykflylw/61190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