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林业发展策略分析综述范文

林业发展策略分析综述范文

时间:2022-06-24 10:05:51

林业发展策略分析综述

“战略”一词,原本是一个军事术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人们将其引人经济领域,开始从战略的角度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由此产生了经济发展战略这一经济学范畴。所谓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根据对制约自己经济发展主客观条件的准确判断,从全局出发制定的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针和步骤的总体决策。一个好的发展战略,能有效管理和合理配置经济资源,将经济发展导人预期的方向和轨道。

一、林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由于战略赖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制度背景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所包含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就林业发展战略来说,一般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战略思想。既战略的指导思想。它应当解决如下问题:为什么要制定林业发展战略?制定林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在设计林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遵循什么样的总体思路等等。战略思想是我们制定林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2、战略目标。它是林业发展战略所要实现的总任务,或者说是一定时期内林业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程度和水平。战略目标必须具备先进性、合理性、可行性等基本性质,同时也必须体现林业经济发展的本质:伴随着林业经济总量的增长,林业的发展体制得以逐步转型,林业的产业结构得以合理变迁,林业劳动者的收人得以稳步提高。否则,就会陷人“有增长、无发展”的怪圈。因此,战略目标是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

3、战略重点。它是整个发展战略的中心任务和主攻方向。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第一、发展的“瓶颈”。根据“最小构成因子”和“水桶效应”原理,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不是那些已得到充分发展的产业和成熟的机制,而是那些发展不充分的弱势产业和发育不完善的运行机制。这类“瓶颈”有三个:其一是产业瓶颈,这是一种结构性约束;其二是体制瓶颈,这是一种运行性约束。这类瓶颈主要表现为由资源转化为目标之间的“中间环节”的短缺,因而又称机制性约束,如市场发育不足、制度和政策刚性、企业家短缺、领导决策能力缺乏等;其三是心理瓶颈:社会性约束。这主要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衡而产生的受益最小或承担风险最大那些“瓶颈”阶层。这种心理瓶颈阶层的存在,使发展潜伏着危机。发展模式不当和速度过快,有可能产生社会动乱;过缓又可能贻误发展时机.因而,研究发展战略时要动态的、充分的估量瓶颈阶层的承受能力.第二、主导产业。一般来说,在每个经济的发展阶段,都有一个或若干产业部门组成的产业群对经济发展起导向性和发动机的作用。这些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技术创新能力,它们便是主导产业。与其它产业相比,主导产业一般具有如下特征:(l)引人了创新,获得了与新的技术和制度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因而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发展潜力。(2)在需求方面,其产品具有较高的收人弹性。也既是说,其产品需求量伴随着人均国民收人的增长而增长。(3)从产业的联系看,它与其它产业的关联效应强烈,对整个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影响。(4)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该产业部门群有可能具有较强的出口创汇能力,因而在平衡国际收支中也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发展的瓶颈是制约发展的障碍因子,主导产业则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因子,它们从两个不同方向影响发展的效率,因而共同构成决定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

4、战略阶段.它是战略总目标的分解与细化,通过各个具体阶段子目标的逐步实现,连续的从一个阶段转向另一个阶段,从而保证总体战略的顺利实施。将总体战略科学的细化为各个具体阶段,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方法。5、战略对策。它是围绕林业发展战略的总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重大发展方针和基本政策措施。我们可以将贯穿整个战略全过程的措施为总策略,在各个具体的战略阶段又必须有子策略,它们是总策略的细化,且相互关联、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正确的战略对策是达成战略目标的可靠保证。

二、制定湖北林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研究和制定湖北林业发展战略,必须要把握两个要点.其一,首先必须认识到该战略是一个省区战略,因而它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相比较,具有区域性、局部性的特点。所以,战略本身必须突出区域特色,体现“省之林情”,发现、创建并把握本省在地区林业产业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并力争通过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比较优势提升为区域的竞争优势。只有确立了竞争优势,才能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其二,我们还必须将其嵌人到国家经济的总体发展框架中去,深刻认识现代林业的发展趋势,全面把握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准确辩识现代林业的性质,透彻解剖林业产业发展影响因子。只有认清了林业产业的现状,战略才具有现实性,只有把握住现代林业的发展趋势,战略才具有预见性;只有认识了产业的性质,战略才具有适应性;也只有透彻解剖了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因子,战略才具有针对性。一般来说,搞好林业产业建设,正确制定林业产业发展战略一般应遵循发下原则:

1、战略目标协调原则:这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战略目标的综合性其二,战略目标的阶段性其三,战略目标的多元性其四,战略目标的可行性具体可按如下框架来制订具体目标值:林业发展战略目标体系生态效益指标:森林覆盖率林地利用率总蓄积量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自然保护区(含湿地)面积大型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生态产业产值产业效益指标:总产值及增长速度科技进步贡献率山区林业剩余劳动力安置木材综合利用率林木生长率单位面积蓄积量出口创汇t其它林产工业产品总t及增长速度社会发展指标:林区人均国民收人国有林区(含林业企业)人均居住面积林业劳动力文化水平及科研人员的比重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上三类战略目标,必须协调发展,不可偏废。

2、重点产业优先原则。包括“三个优先”,基础产业优先、战略产业优先、主导产业优先.基础产业包括:林区交通、通讯、教育、科技体系等,同时还包括各种软环境如各种林业制度和法制建设。基础产业具有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发展效率、拓展林农活动空间、推动产业结构变迁等功能,但它往往因为其具有投资大、见效慢等特点而滞后,成为发展的瓶颈。战略产业往往预示着产业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创新含量高,是下一轮产业发展的发动机。根据产业寿命周期理论,战略产业往往称为所谓朝阳产业,虽然目前有可能收益率不高和赚利能力不强,但最终将成为带动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具有强大的结构成长效应。

3、产业发展的开放性原则产业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由刚性结构到柔性结构的过程,是产业自身运动规律。这一运动规律在21世纪表现为如下趋势:(l)产业的分化及产业结构的高度化;(2)产业的国际化;(3)产业高技术化;(4)产业的柔性化;(5)产业的主体化。其中产业的国际化即产业的开放性具有特殊的作用:首先通过产业发展的国际化,使产业的发展面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大大拓展其活动空间,注人新的发展动力;其二,只有通过产业的国际化,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有效参与国际分工,从而达到不断升化自身产业结构的目的;其三,在产业发展的国际化过程中,可以结合本国、本地、本行业的发展实际,采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吸收最先进的生产技禾,借鉴最科学的管理制度,在实现技术和管理创新的同时,还能有效的节省创新成本,缩短创新周期。但要实现产业的开放性原则是很不容易的,首先必须有意识的发现、识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其次在此基础上政府进行支持,由短期化转向长期化、由投人性补贴转向产出性补贴、由随意性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转变。第三,构建有效的诱导机制,实现规模化经营。

三、林业发展战略中主导产业的选择

伴随着林业产业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林业产业内部的分工日益深化,正在由单一的采掘业向包含采掘业、加工业、种植业、旅游业、养殖业等在内的复合产业体系—大林业转变。同时伴随着经营思想的转变,出现了所谓“立体林业”、“高效林业”、“生态林业”、“旅游林业”、“观赏林业”、“数字林业”、“精确林业”等新的概念,整个大林业呈现出一个多业并进的良好格局。然而现代经济的发展实践表明,在每个不同时期,在众多产业中,总有一个产业或由多个产业联合而成的产业群,其发展速度、生产效率具有高出平均值的倾向。它们是发展的龙头和动力,这就是主导产业。在发展战略中,核心问题是如何评价、然后是如何选择主导产业的问题。

1、影响主导产业选择的几个基本制约因素第一、林业科技的发展水平。脱离林业科技发展水平而一味追求“高、精、新、尖”,既缺少技术支撑,也是不现实的。因而主导产业分布在技术层面上呈现多维化的特征。第二、自然资源。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定要本着有利于依靠和利用本省相对较丰富林业资源的原则。如果过分依赖外地资源,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抬高其经营成本,丧失其比较优势,自然也就失掉了其竟争优势。第三、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主导产业的生命。没有足够的播求拉动,主导产业的衰落是必然的,为此必须客观预测主导产业产品需求的收人弹性,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潜在需求。第四、资本。产业的融资能力也是影响主导产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产业融资能力不足的前提下,把发展主导产业部门的目标确定为追求产业的资本、技术密集和现代化,必然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第五,产业的附加价值高低及投资效益。主导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是产业收人和自身积累的主要来源,因此主导产业部门的选择应是那些附加价值高和长期投资效益高的产业。一般来说,主导产业的演变具有从低附加价值‘高附加价值,更高附加价值发展的产出特征,这表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2、主导产业选择的具体方法根据我们对主导产业特征的描述,在具体规划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产业部门时,可以使用下列评价指标体系:

(1)产业的国民收人(国民生产总值)相对比重或产业劳动就业的相对比重。产业的国民收人相对比重,反映某一产业创造的国民收人占全部产业创造的国民收人总额的比重,该指标说明某一产业对创造国民收人的贡献。同样,产业劳动就业相对比重,是林业内部某一产业投人的劳动力与全部产业投人的劳动力之比,它反映该产业劳动力的占用情况。进一步由以上两个相对指标可以计算各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动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某产业技术进步速度二丫一aK’一pL’。、月、犷、K、L分别为资本、劳动的产出弹性(a十p=1)、产出增长率、资本投人增长率、劳动投人增长率。技术进步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该产业产出增长速度X100%比较劳动生产率=或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的国民收人相对比重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林业综合劳动生产率一般来说,比较劳动生产率在产业间的差异,是产业结构变化的本质动因,主导产业部门都具有较高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2)产业的需求收人弹性。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产品的需求量对人均国民收人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定义为人均国民收人每增长1%,该产业需求变化百分之几,即*11_“.决.二.,‘_该产业产品需求增长百分比产业的需求收人弹性=粤滋魁苦器罕瑟撼笋岩护,工”;网小认/、片汗一人均国民收人增长百分比斋求收人弹性越大,该产业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产业的技术进步速度和产业技术进步对总产出的贡献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的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矛盾作用,必然使某些产业兴起和成长,使原有产业结构发生有序变动或演进,并使某些原有产业衰退和消亡。影响产业的这种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产业的技术进步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它是产业发展的最本质一般来说,生产率上升较快的产业,也就是技术进步速度较快的产业,而且伴随着技术进步,该产业的生产费用一般下降也较快。在这种情况下,这一产业就有可能在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经济资源也会向该产业移动。因此,具有较快技术进步速率的产业就将在产业结构中占有更大的比重,该产业就越有可能成为主导产业,这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一个重要根据。在林业发展战略中,林业技术选择与推广的总原则应是:技术先行、生产可行、经济合理、社会有益、资源节约、环境改善、生态平衡。

(4)产业增长的国民经济弹性。它是指大林业内部某一产业部门增长一个单位,整个林业经济增长多少个单位。它表明该产业的增长对林业总产出增长的贡献。一般情况是:某个产业产出的增长弹性越大,就越有可能成为主导产业。

上述这些指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审定一个产业部门作为大林业主导产业的资格·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可能很难找到一个能同时满足要求(指该部门所有的指标都较其它产业部门为优)的产业部门,但分析和决策者如果发现其大部分指标都较优时,那么便可以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考虑将其作为主导产业。

被举报文档标题:林业发展策略分析综述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lyjjlw/60412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