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建筑环境心理学氛围创造范文

谈建筑环境心理学氛围创造范文

时间:2022-08-20 11:32:18

谈建筑环境心理学氛围创造

摘要:建筑环境心理学不仅仅是对人行为的考察,对环境整体氛围的研究也是建筑环境心理学的重要方面。它更是一种整体性的把握,是对环境研究的系统性方法,有别于以往的拆开的,分散的研究方法。它更加偏重于人对环境的整体感受,而不重于局部的解剖分析。

关键词:环境;心理;氛围;行为

1定义

环境是围绕着某种物体,并对物体的“行为”产生某种影响的外界事务。环境对于主体心理及行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有应激理论,环境决定论,生态心理观,控制论。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一门新的心理学科———环境心理学。其主要考察环境与行为之间可能的关系。着重研究的是行为,无怪乎人们将环境心理学又称为环境行为学。但是我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它也可以仅仅是一种心理体验,或可称之为氛围。是人与物在建筑与环境的系统中进行情感交流,最后以人所获得的经验来结束。比如大多数人在进入商场时,通常就会被热闹,欢快的气氛所吸引,进入纪念馆时,往往会被一种凝重的氛围所笼罩。那么到底什么是氛围呢?氛围就是环境给人的总印象。它有些近似于个性,它是多少能体现这个环境和那个环境具有不同性质的东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气氛”是指周围的气氛和情绪,包括客观环境和主观感受。所以具体的说环境氛围就是主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与自身心理状态的综合,是主客观的高度统一。它包含两个方面,首先,它是指通过外界环境的刺激因素(光,形,色,声,味,质)对人的感观产生刺激进而使人获得审美的愉悦。

2分析

以哥特建筑为例,从外观来看,哥特式建筑体量很大,高高的尖拱直插云霄。给人接近上帝的感觉,一种向往天堂的心理会悄无声息的潜入我们的脑海。基督教的精神是集中到内心世界,要求人们收敛心神,与外界的世俗生活绝缘,因而建筑的主要形式是完全与外界隔开的封闭空间。这种设计不同于古希腊庙宇的豁然开朗,这里追求的是心灵的肃静,要求人们摆脱一切尘世的牵累,倾心凝神,虔诚祷告,教堂里的氛围引导人们进入一种宁静,超越的内心世界。在哥特教堂里,牧师或者说传道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上帝的代言人,或者说就是上帝的化身,站在祭坛之上的牧师被从采光塔上倾斜而下的光线笼罩着,恰似上帝一般,那样光辉,再加上摇曳的烛光,缭绕的香烟,祭坛及牧师被渲染的超凡入圣,神灵崇拜的感觉悠然而生。在教堂的内部,为弘扬教义,采用了彩色玻璃镶嵌画.这些画被称之为“傻子的圣经”。阳光透过这些彩色玻璃窗,把教堂里映照得五彩缤纷,一方面,通过光影的变化,人们把幻想中的天堂之境现实化。另一方面,灿烂的光线射进来.就像是神的灵光开启人的蒙昧的心灵、阴暗的心灵通过凝视美丽的灵光,达到对神的理解,从而得以在沉沦中复活。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兵马俑,当我们去参观兵马俑时,每一个参观者面对秦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为之惊叹。看着这些兵马俑,我们必然会情不自禁的联想到这群兵马的主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的创建者秦始皇,或认为他是“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的伟大气魄。或想到他废立分封而立郡县,蔑先王而“美当今”的帝王胸襟。无论是“功盖千古”还是“获罪万世”,附着在这些兵马俑身上的历史一幕一幕地展现在我们地脑海中,这样,在这种心理暗示之下,与场所相适应的历史感出来了。也许有些人会说,这些氛围的创造都是体现在古建筑上,时至今日,现代建筑已经统治了世界,在现代建筑身上已无法表现出来了。而事实上,在我们的先辈中就有这样一位杰出的建筑师———路易斯?I?康,为我们作出了典范。时间的流逝更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充满了思考,灿烂而神秘。甚至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其他几位先驱。赖特的建筑充分利用了节奏作用,密斯则将空间与材料精简到最少,而柯布西埃无所不为,首先是轻盈而文雅,最后是厚重,纯朴而粗野,体现了20世纪大多数人的姿态。路易斯•I•康的建筑,恰恰是20世纪后期的精髓,它们也是纯朴的,但是它们全无姿态,似乎是超越了,又或者是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粗野是隐藏的、潜在的,这恰恰是由于它们不是一种姿态或者要与某种态度作斗争。这就是路易斯?康的建筑中体现出的“无名特质”。他用光来塑造空间,它们是沉默的,我们能感受到它们的沉默的力量。然而氛围更是主客观的统一,当客观条件大致相同,人的主观心理发生变化时,则会有不同的体验。这就好像文艺评论中常引用的一个例子:一个人心情愉快时,他会觉得天气晴朗,蓝天,白日在向他庆祝,而当他心情抑郁时,他会觉得灼烈的阳光似乎在嘲笑他。在建筑环境中同样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比如,佛罗伦萨主教堂高踞全城之上,被誉为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一朵报春花。与佛罗伦萨主教堂相比,哥特建筑同样高耸如云,甚至更甚于大穹顶,却给人接近上帝的感觉,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给“人”以极大的自信,高耸如云不再是为了接近上帝,表现上帝的崇高,而是“人”对自己能力的自豪,表现人的伟大。雅典卫城与圆明园的比较:同样是废墟,同样是石建筑,在雅典卫城的帕提侬神庙前,我们感受到建筑的美,而在圆明园,我们却只能感受到屈辱的历史。为何,因为在我们去观看建筑时,在我们的内心世界已经定下了一个基调,或者说已经给建筑定下了一个基调。哥特建筑与皖南民居、紫禁城的比较:通常大多数的文章谈到哥特教堂的内部时都会有类似这样的话,“狭长而高耸的空间,造成一种向前与向上的动势……”,但是,并非所有的狭长而高耸的空间都会造成这种动势,这种所谓不断接近神灵的路途。比较一下,皖南及许多类似的中国传统民居村落里,通道两旁是高耸的围墙,遥指蓝天,而通道本身也很狭窄,但人们并不会感到有接近神灵的动感之中,相反,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之所以有这种反差,是因为建筑所处的环境不同,人们的心理基调不同。在教堂中,上帝是主角,只要进入教堂,上帝及相关的事物,比如说天堂,神灵,崇高等概念就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而这些建筑形态也会自然地附着在这些概念之下,于是向前,向上地动势产生了。而在皖南传统村落中,往往群山环绕,整个村庄环境笼罩在一种安详的氛围之中百姓过着一种桃花园式的生活,狭长与高耸的手法使得这种环境更加显得封闭,更加强化了这种安静,祥和的氛围,可以想象一下,当人走在这样的小道时,两边是绵延不绝的白色的墙垣,向上则是蓝天白云,于是一种宁静而至远的氛围油然而生。这更是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哲学的再现。再比较一下紫禁城,里面的走道同样是狭长而高耸的空间,给人的感受又大大的不同于前两个。在这里,一切都围绕着权利而展开,在这里,有多少次祸起萧墙,又有多少次血光刀影,这些已经给人的心理定下了一个基调,再加上墙体是朱红色的,比较沉重,这些加起来就会让人觉得非常压抑,于是,政治性建筑的氛围被烘托出来了。

3结语

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相当程度上除了受外界客观的刺激因素决定之外,也决定于人自身的心理状态。所以,一方面我们应当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知识对人的行为和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对人的个性产生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制约”。另一方面,也必须承认个体的差异,尊重个体的特性,充分考虑用户个性对环境的独特要求,充分了解用户的个人行为和心理需求,并在塑造环境时充分尊重环境。

参考文献

[1](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丹麦)S•E•拉斯姆森,著.刘亚芬,译.建筑体验[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3](日)相马一郎,佐古顺彦,著.周畅,李曼曼,译.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美)C•亚历山大,著.赵冰,译.建筑的永恒之道.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作者:苑坤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谈建筑环境心理学氛围创造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jzhjlw/73947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