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环境专业人才工程能力培养2篇范文

环境专业人才工程能力培养2篇范文

时间:2022-06-13 03:53:20

环境专业人才工程能力培养2篇

第一篇

一、构建具有工程能力内涵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落实专业定位、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模式的章程,旨在落实国家通识教育的教育方针基础上,彰显专业特色的教学指导文件。而工程能力作为人才素质的体现,是内涵于培养方案的灵魂。

(一)优化课程结构,形成课程组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中的首要手段,培养方案课程的构建要形成课程组,一般一个方向有2~3门课作为一组,有的课是先导课,属于各个方向的专业基础课,有的课程是专业方向的核心课。在开设的时间上遵循循序渐进,学生学习过程中就会逐步地构建起一类工程如何开展工作的逻辑思维模式,而这种模式即是工程能力的萌芽。例如环境工程专业的水污染控制是一个专业方向,该课程自然也就是该方向的核心课,讲授污水处理各工艺的内涵特点及应用范围、池体构筑物特点、设计方法以及设备选型等。但是如果不辅以其他课程补充,学生很难清楚这些内容在整个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施工建设过程。如果有讲授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和实施过程的课程,学生就会发现污水处理的工艺设计是整个项目的指导,土建、给排水、建环、电气以及仪表自动化等专业围绕这个工艺进行工作,环境专业需要提供给这些专业人员配备工艺所需要的池体构筑物、厂房、消防设施、马达供电等参数。此外,学生还会意识到,在可研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建设阶段以及运行投产阶段工作的范围和深度。还会知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工艺如何在建设过程中实施。为此,我们新增了环境工程设计基础和环境土建工程,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形成一个课程组。当学生无论进入设计院还是走入企业,都会有项目建设运行全局观,能够尽快进入角色,逻辑缜密地开展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工作。

(二)优化实践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实践环节是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并在实践中巩固和加深,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工程能力[4]。笔者所在学校的环境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生产实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五元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增加学时,相应减少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锻炼,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强化和锻炼课程教学建立的工程能力,进一步强化和夯实专业素质,让工程能力在实践中提升。实践环节实现从模拟型向实战型转变,由限制型向自主型转变,由验证型向综合型、设计型转变,由理论型向应用型转变[5]。课程实验中,改革掉了与工程背景不强的实验,增加与工程结合紧密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通过各种方法来联系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以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提供学生切实可行、快速高效的实习场所。实习过程中建立深度合理的实习内容,做到人人必去,人人必会的目标。在实习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融入实践过程,实习实训以代表性的项目作为背景,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实战演练。实践环节卓有成效的设置,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对接,为学生走向企业架起了桥梁。

二、构建工程化内容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分为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在培养计划设计完成后,必须着重修改教学大纲。课程组间的教学内容必须有效衔接,走工程化路线,一般以一类或者几类代表性工程为背景而组织教学内容,删掉重复内容,舍弃与工程背景不强的内容,增加课程组间课程相互关联的内容,形成以工程实施为主线的一条龙似的有机整体。彻底改革以教材章节作为教学大纲的做法,要根据课程组的讲授目的形成大纲,然后再去有选择地使用教材,避免了有些教材内容重叠所造成的大纲重叠,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达不到培养工程能力的目的。实践教学大纲要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进行编制。课程教学大纲扣准了主题,实践教学大纲自然也不能走错方向,但是还需要突出工程背景,训练工程实施能力。废除与工程背景不强的实验内容,或者增加一些内容形成一个小型工程。例如环境地学实验中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实验,经过改革,内容变更为锦州铁合金周边土壤重金属检测,增强了实际应用性,拓展了学生对工矿企业废渣造成土壤污染的认识,同时也为环境化学课程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内容做了铺垫,也为学生以后从事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构建工程能力训练平台

构建工程能力训练平台是在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之外的训练项目,旨在进一步综合、深入地训练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专业素质[6]。开展和引导学生参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挑战杯赛以及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科研培养平台,建立有效的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训练机制和监管机制。这些平台一般在学生大三下半学期实施,并配备专门的导师。实验室开放项目由学生自由分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向学校申报实验室开放项目,项目一般以一个实践性强的小专题为背景,内容广泛,但内容实质在于训练学生的工程实施能力,包括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统筹规划项目进程、如何获得预期结果、如何突破项目的难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也有导师进行指导向学校或者省教育厅进行申报,然后有条不紊地进行实施。实施方案在导师监督下严格制定,并要求学保质保量实施,切实可行地达到预期目标。笔者所在学校建立了大学生挑战杯赛机制,比赛的优胜作品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大学生挑战杯,既突出了效率,也给大部分同学提供了训练机会。教师科研平台向学生开放,动员和吸引学生参加科研项目,一般从基本的技能训练开始,逐步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所在科技领域的前沿问题。很多学生因为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充分利用了寒、暑假时间,这对学生工程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强化作用。

四、制度化打造具有工程能力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培养方案的实施者,是学生工程能力的直接培养者。“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对一名一线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教师素质不过硬,很难在课堂上抓住工程的主线通俗易懂地讲授课程内容,而是含混晦涩地照本宣科。低素质教师针对同一课程或同一内容,往往达不到高水平教师那种抓住主线、归纳演绎、旁征博引、前埋后勾、直击要害的水平,结果把课堂变成冗长拖沓平铺直叙的“裹脚布”。为此,应从学校层面上积极推进教师工程能力的提高,创建若干个训练和培养平台,并且形成制度化。笔者所在学校建立的教师工程能力竞赛、教师企业实践、校科研基金启动基金、讲课大赛、教学成果奖以及教学质量奖等多个培养平台,有的平台给予丰厚奖励,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在人才引进方面,严把质量关,优先引入具有工程背景或者受过训练的高素质人才。这些平台形成了系统整体并与职称评定挂钩,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导向性地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企业实践平台特色性较强,学校要求没有企业实践的教师不得参加职称评定,要求1~2年内有至少三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并组织专家进行考核答辩。在此过程中,教师和企业接触多了,生产实际问题了解多了,知识和实践结合了,自身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有的教师和企业签订了横向科研项目,学校和企业间的另一座桥梁搭建起来,形成了学校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依托基地,企业是学校前沿阵地的局面。

五、改革传统教学和考试模式

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期末一张卷的考试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程能力培养提供保障。“填鸭式”教学是大学课堂经常使用的教学模式,改革这种乏味的教学模式,必须变为能够提高学生听课兴趣的教学模式。除了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外,倡导使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以及现场教学等模式,多方面刺激大脑皮层认知,使学生感知强烈。以多媒体教学为例,要求多媒体制作不得文字过度,画面不得花哨,要与讲授的内容有机系统地结合。多媒体成为教学过程的辅助手段,而不是电子书。改革了教学过程,考试过程必然需要改革。期末一张卷往往造成学生考试前三天突击学习的局面,速成的学会不是真正的学会,仅是机械记忆住了某些内容,并没有建立起思维模式。因此,考试环节必须避免学生三天准备就考试通过的可能,没有长时间的学习,就没有获得学分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在平时上课环节上下功夫,开展多种考试方法模式的尝试,例如,开展期中考试、课堂平时考核、试卷+课程论文、课内实验+试卷等等多种督促学生加强平时学习的手段。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的变革,迎合了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使懒惰成为高压线而不能触碰。

六、结束语

培养具有工程能力的人才是高校的任务,人才质量工程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修订有机结合的课程组教学大纲、建设多样化的训练竞赛平台、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以及改革传统教学和考试模式,是环境专业培养具有工程能力人才的一整套工作内容,也是构成专业培养具有工程能力高素质毕业生的大平台。随着行业的发展,并且能够与时俱进,不断修正,焕发高效、保障有力的生命力,稳步推进,出色地完成培养任务。

作者:于常武 冯世红 单凤君 郑黎明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第二篇

一、构建具有工程能力内涵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落实专业定位、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模式的章程,旨在落实国家通识教育的教育方针基础上,彰显专业特色的教学指导文件。而工程能力作为人才素质的体现,是内涵于培养方案的灵魂。

(一)优化课程结构,形成课程组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中的首要手段,培养方案课程的构建要形成课程组,一般一个方向有2~3门课作为一组,有的课是先导课,属于各个方向的专业基础课,有的课程是专业方向的核心课。在开设的时间上遵循循序渐进,学生学习过程中就会逐步地构建起一类工程如何开展工作的逻辑思维模式,而这种模式即是工程能力的萌芽。例如环境工程专业的水污染控制是一个专业方向,该课程自然也就是该方向的核心课,讲授污水处理各工艺的内涵特点及应用范围、池体构筑物特点、设计方法以及设备选型等。但是如果不辅以其他课程补充,学生很难清楚这些内容在整个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施工建设过程。如果有讲授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和实施过程的课程,学生就会发现污水处理的工艺设计是整个项目的指导,土建、给排水、建环、电气以及仪表自动化等专业围绕这个工艺进行工作,环境专业需要提供给这些专业人员配备工艺所需要的池体构筑物、厂房、消防设施、马达供电等参数。此外,学生还会意识到,在可研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建设阶段以及运行投产阶段工作的范围和深度。还会知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工艺如何在建设过程中实施。为此,我们新增了环境工程设计基础和环境土建工程,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形成一个课程组。当学生无论进入设计院还是走入企业,都会有项目建设运行全局观,能够尽快进入角色,逻辑缜密地开展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工作。

(二)优化实践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实践环节是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并在实践中巩固和加深,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工程能力[4]。笔者所在学校的环境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生产实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五元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增加学时,相应减少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锻炼,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强化和锻炼课程教学建立的工程能力,进一步强化和夯实专业素质,让工程能力在实践中提升。实践环节实现从模拟型向实战型转变,由限制型向自主型转变,由验证型向综合型、设计型转变,由理论型向应用型转变[5]。课程实验中,改革掉了与工程背景不强的实验,增加与工程结合紧密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通过各种方法来联系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以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提供学生切实可行、快速高效的实习场所。实习过程中建立深度合理的实习内容,做到人人必去,人人必会的目标。在实习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融入实践过程,实习实训以代表性的项目作为背景,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实战演练。实践环节卓有成效的设置,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对接,为学生走向企业架起了桥梁。

二、构建工程化内容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分为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在培养计划设计完成后,必须着重修改教学大纲。课程组间的教学内容必须有效衔接,走工程化路线,一般以一类或者几类代表性工程为背景而组织教学内容,删掉重复内容,舍弃与工程背景不强的内容,增加课程组间课程相互关联的内容,形成以工程实施为主线的一条龙似的有机整体。彻底改革以教材章节作为教学大纲的做法,要根据课程组的讲授目的形成大纲,然后再去有选择地使用教材,避免了有些教材内容重叠所造成的大纲重叠,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达不到培养工程能力的目的。实践教学大纲要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进行编制。课程教学大纲扣准了主题,实践教学大纲自然也不能走错方向,但是还需要突出工程背景,训练工程实施能力。废除与工程背景不强的实验内容,或者增加一些内容形成一个小型工程。例如环境地学实验中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实验,经过改革,内容变更为锦州铁合金周边土壤重金属检测,增强了实际应用性,拓展了学生对工矿企业废渣造成土壤污染的认识,同时也为环境化学课程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内容做了铺垫,也为学生以后从事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构建工程能力训练平台

构建工程能力训练平台是在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之外的训练项目,旨在进一步综合、深入地训练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专业素质[6]。开展和引导学生参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挑战杯赛以及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科研培养平台,建立有效的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训练机制和监管机制。这些平台一般在学生大三下半学期实施,并配备专门的导师。实验室开放项目由学生自由分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向学校申报实验室开放项目,项目一般以一个实践性强的小专题为背景,内容广泛,但内容实质在于训练学生的工程实施能力,包括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统筹规划项目进程、如何获得预期结果、如何突破项目的难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也有导师进行指导向学校或者省教育厅进行申报,然后有条不紊地进行实施。实施方案在导师监督下严格制定,并要求学生保质保量实施,切实可行地达到预期目标。笔者所在学校建立了大学生挑战杯赛机制,比赛的优胜作品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大学生挑战杯,既突出了效率,也给大部分同学提供了训练机会。教师科研平台向学生开放,动员和吸引学生参加科研项目,一般从基本的技能训练开始,逐步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所在科技领域的前沿问题。很多学生因为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充分利用了寒、暑假时间,这对学生工程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强化作用。

四、制度化打造具有工程能力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培养方案的实施者,是学生工程能力的直接培养者。“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对一名一线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教师素质不过硬,很难在课堂上抓住工程的主线通俗易懂地讲授课程内容,而是含混晦涩地照本宣科。低素质教师针对同一课程或同一内容,往往达不到高水平教师那种抓住主线、归纳演绎、旁征博引、前埋后勾、直击要害的水平,结果把课堂变成冗长拖沓平铺直叙的“裹脚布”。为此,应从学校层面上积极推进教师工程能力的提高,创建若干个训练和培养平台,并且形成制度化。笔者所在学校建立的教师工程能力竞赛、教师企业实践、校科研基金启动基金、讲课大赛、教学成果奖以及教学质量奖等多个培养平台,有的平台给予丰厚奖励,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在人才引进方面,严把质量关,优先引入具有工程背景或者受过训练的高素质人才。这些平台形成了系统整体并与职称评定挂钩,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导向性地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企业实践平台特色性较强,学校要求没有企业实践的教师不得参加职称评定,要求1~2年内有至少三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并组织专家进行考核答辩。在此过程中,教师和企业接触多了,生产实际问题了解多了,知识和实践结合了,自身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有的教师和企业签订了横向科研项目,学校和企业间的另一座桥梁搭建起来,形成了学校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依托基地,企业是学校前沿阵地的局面。

五、改革传统教学和考试模式

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期末一张卷的考试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程能力培养提供保障。“填鸭式”教学是大学课堂经常使用的教学模式,改革这种乏味的教学模式,必须变为能够提高学生听课兴趣的教学模式。除了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外,倡导使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以及现场教学等模式,多方面刺激大脑皮层认知,使学生感知强烈。以多媒体教学为例,要求多媒体制作不得文字过度,画面不得花哨,要与讲授的内容有机系统地结合。多媒体成为教学过程的辅助手段,而不是电子书。改革了教学过程,考试过程必然需要改革。期末一张卷往往造成学生考试前三天突击学习的局面,速成的学会不是真正的学会,仅是机械记忆住了某些内容,并没有建立起思维模式。因此,考试环节必须避免学生三天准备就考试通过的可能,没有长时间的学习,就没有获得学分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在平时上课环节上下功夫,开展多种考试方法模式的尝试,例如,开展期中考试、课堂平时考核、试卷+课程论文、课内实验+试卷等等多种督促学生加强平时学习的手段。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的变革,迎合了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使懒惰成为高压线而不能触碰。

六、结束语

培养具有工程能力的人才是高校的任务,人才质量工程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修订有机结合的课程组教学大纲、建设多样化的训练竞赛平台、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以及改革传统教学和考试模式,是环境专业培养具有工程能力人才的一整套工作内容,也是构成专业培养具有工程能力高素质毕业生的大平台。随着行业的发展,并且能够与时俱进,不断修正,焕发高效、保障有力的生命力,稳步推进,出色地完成培养任务。

作者:于常武 冯世红 单凤君 郑黎明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环境专业人才工程能力培养2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hjzylw/67377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