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湖北省农业总体状况

湖北是我国中部农业大省。据2006年统计,湖北省现有耕地总资源3.833万hm2,常用耕地面积3.202万hm2,200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7.305万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67万hm2,棉花40.3万hm2,油料作物0.139万hm2,蔬菜、瓜类1.056万hm2。淡水养殖面积6.774万hm2,水产品产量331万t;其中淡水养殖产量287万t,淡水养殖中池塘养殖占47.1%。畜禽肉产量350万t,出栏生猪3412.53万头。

2湖北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特点

湖北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环境、资源保护的压力都非常大。尤其是近几年,湖北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农业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湖北农业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2.1超量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引起的环境污染

2005年,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已经达到283.63万t,农药的使用量已达到10.89万t,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已经达到了5.22万t。近5年来湖北省化肥折纯量后施用量为均超过了270万t,且每年使用量在逐渐增长,2006年接近292.49万t(见表1)。化肥的平均使用量为0.91t/h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0.24t/hm2安全上限。农药使用量也逐年增加,农用塑料薄膜使用比较稳定。

化肥、农药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素,但不合理或者过份依靠化肥、农药保证作物高产必然对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直接影响人类健康。有机肥料施用的大幅度减少和化学肥料的快速增长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养分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过量施用农药,尤其是有机磷农药的大量施用,使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严重,降低了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性,降低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未能妥善处理,农用地膜、农药空瓶、化肥包装袋随意丢弃,残留的地膜降低了土壤的渗透功能,减少了土壤的含水量,降低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引起化肥、农药、地膜过量使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几年湖北推行了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大批减少农技推广人员、经费,一些农技人员为了生存,干脆推销化肥和农药,而对指导农民提高农药和化肥使用指导缺乏积极性;二是湖北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在农村务农的人员文化素质、科学种养植水平、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都比较低,不易接受新的科学技术;三是湖北许多土地种植地为丘陵岗地,人多地少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尤其是三峡库区移民就地后靠安置后,土地质量与数量的矛盾更为突出。大部分农民为了片面追求单产产量,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情况一直在加剧;四是农业生产资料研发跟不上发展需要。目前化肥仍以单一含量的常规产品生产为主,高含量复合肥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不够、品种类型少,特别是高含量生物有机肥更少。已研制开发的生物有机肥产品,肥效不理想,价格偏高,农民在生产上难以接受。

2.2畜禽及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污染

湖北是养殖大省。据统计,湖北省2006年生猪存栏数达2272.4万头,牛存栏数367.64万头,羊存栏数319.3万头,鸡年末数20682.12万只。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地方畜禽养殖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也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资金有限,以及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大部分的养殖场不能对其大量产生的畜禽粪便做出无害化处理,造成了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未处理的粪便施在土壤中,会在土壤中造成盐分和重金属富集。2006年全省废水COD排放总量为62.59万t。湖北省畜禽养殖污水="EN-US">COD排放量、氨氮对水体污染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估计会超过40%。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称,湖泊众多,水产品养殖广泛。2004年、2005年、2006年湖北省淡水养殖面积分别为6714.70km2、6667.16km2、6774.44km2。由于淡水养殖过程中大量施用化肥,使得湖泊的水质富营养化程度不断提高。据湖北省环保局统计,2007年11个省控湖泊中的15个水域湖泊,有6个水域营养状态级别为贫营养,2个为中营养;5个处于富营养状态(占33.3%)。湖泊水质总体属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11个省控湖泊的15个水域中,水质符合Ⅱ类的有两个(占13.3%);Ⅲ类的有两个(占13.3%),Ⅳ类的有7个水域(占46.7%);Ⅴ类的有1个(占6.7%);劣Ⅴ类的有3个水域(占20.0%),水质符合功能区划标准(Ⅱ类)的水域仅有两个(占13.3%)。

2.3农产品加工业带来的点源污染逐渐增加

农产品加工是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加,促进农业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有力促进了我省县域经济发展。近年来湖北为加快农业发展,在稳定面积的同时,加强湖北农产品产业化的研究进程。加上东部发达地区土地资源有限,工业化成本增加,劳动力减少的缘故,大量的农业加工企业开始转向中部地区发展,湖北在这次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也引进了不少的加工企业。但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绝大多数乡镇在农业工业化进程中忽视了环境规划和治理,并且这类企业中的大多数设备相对落后,产品技术层次不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因而污染水平较高。乡镇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另外,由于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使一些污染问题旧账未还,又欠新账,不少企业想方设法应付环保部门检查,污染治理不到位。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压力增大,不少城市将污染企业转移到郊区或农村,有些地方政府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而不惜引进污染转嫁型企业,这些因素都造成农业环境质量下降。

3控制湖北农业污染的重要措施

3.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系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基础建设主要包括建设统一的抚育培苗设施,解决农户大量使用塑料而不能收集的难题;在大型畜禽养殖场建设配套的沼气池或其他粪便处理设施,解决污染难题;加大农产品及农业污染检测技术体系建设,为污染检测或监督提供依据。结合各地产业发展建设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生态观光园区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立法,依照目前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相关规章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用法律行政手段保护农村环境。

3.2强化农业执法,加强执法监督

首先,农业加工企业和大型养殖场等其他基础设施在建设前的科学规划与合理选择,把污染遏制在源头,而不是污染后再治理。对排放污染物超标的企业,要坚决整顿,不达标的不准生产。对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假冒伪劣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产品,一律不得生产、销售和使用。其次,要定期对养殖场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对于没有按规定排放污染物的养殖场,要对其进行经济和法律的制裁,谁污染谁治理,没有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污染物治理的养殖场。要采取强制手段来停止运行。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建立市场准人制,对有毒物质残留超标的农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市场销售。加强检验、检疫工作,严格控制有害生物和有毒农产品的传播。第三,加大环境保护执法监督的力度,从法律制度上保护农业环境不受污染。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实际需要的农业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农村环保工作上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3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一项重要途径。湖北各地应根据不同的农业生态位的特殊状况,构建农林立体结构生态农业型。低山、丘陵地区,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复合生态农业。高坡栽果、茶、竹,平坡引种牧草,以发展以养猪、牛、羊为主的牧业,耕地以种粮为主。畜禽养殖区要重点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猪一沼一果”结合、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的“丘陵山地综合开发”“庭院生态经济综合利用”等生态农业开发模式,使畜禽便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回收部分可再生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3.4加强科技创新,破解农业污染难题

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被放在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五项重点任务中的优先位置。农村污染的防治最终还必需依靠科技进步。要加大对环保科技研发的投入,研究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要采用推广农牧结合的方式综合处理畜禽粪便污水;通过技术改造和生产技术革新,推动乡镇企业升级换代,以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排放,实现清洁生产。加强农村洁净、高效生物能源利用研究,启动秸秆气化等生物能源技术攻关和产品推广,提高秸秆气化效率,消除秸秆露天焚烧现象,解决农村新能源和生态环保问题;大力发展现代生物产业,将高耗低效的资源型生产转变为低耗高效的科技型生产,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来生产生物基,以生物基地膜取代石油基地膜,减少农业生产污染;积极推广测土栽培技术,指导农民合理施肥和使用农药,推广缓释肥料和抗病虫及低毒无毒农药品种,满足农业生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