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校环境教育论文3篇范文

学校环境教育论文3篇范文

时间:2022-07-15 10:32:31

学校环境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中等卫生职校环境教育现状

一、对师生环境科学素养

1.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师生对环境问题的认知程度

我们选择了对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师生调查问卷的方式,从调查问卷中看出大部分师生对环境问题持关心态度(很关心和比较关心),对重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森林砍伐和大量垦荒造成土地沙漠化及水土流失,”问题,有76.8%的教师和62.9%的学生表示很关心,这也许是和土地沙漠化及水土流失问题日益明显,气候日益恶化,水资源日益短缺,人们对此深有体会的关系。尤其是“秸秆、垃圾焚烧”问题,有90.6%的教师和85.2%的学生表示很关心,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河南地处中原是农业大省并且是交通枢纽,焚烧秸秆、垃圾时,随着烈焰升起的滚滚浓烟不但有碍视线,大刹风景,影响交通特别是航空业,而且熏眼刺鼻,污染环境,特别是前几年人们深受其害并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有很大关系。对于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师生而言,对于“野生动物种类减少”“石油、煤等燃料的使用使空气中的CO2增加从而使气候变化”“酸雨导致森林死亡及湖水变质”关注程度不及其它环境污染问题,这应该是值得注意的。在调查问卷中还发现他们对“医源污染”“白色污染”的关注程度竟是所调查问题中最不受重视的,师生对白色污染的了解显然是不够的,而一次性医用塑料用品已成为各医院的必需品,其用量有增无减,这些医用塑料是白色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废塑料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环境的污染问题目前是世界性难题,这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环境教育在内容上存在的缺陷。

2.师生对环境知识答案正确率

同样,我们对环境知识答案的正确性也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师生具备一定的环境知识,但内容显然偏少,准确率也低,世界环境日师生答对率只有52.4%左右,世界地球日教师与学生答对正确率的只有32.6%与29.2%。具备重要环境污染问题的相关知识,是关心这个问题的前提,通过调查显示,教师和学生的对比统计来看,教师的环境意识略高于学生;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实施环境教育时,应该关注当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添加相关教育内容,如近几年发生的沙尘暴、水灾、秸秆、垃圾焚烧、医源性污染问题等。

3.学生环境知识来源

在问卷中这项有意设置成的单项选择题中,学生均把主要环境知识来源归于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报刊杂志及影视媒体,对学生环境知识的增加具有一定的影响。这是由于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传统与现代媒体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的时效性强,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尤其是结合典型事例进行集中报道,创造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对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效果极佳。而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渗透、第二课堂退到了后面,在卫生学校能够很好渗透环境教育的课程如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化学、传染病及卫生保健等课程中,环境教育显然被忽视了。家庭的作用比较薄弱,学生从父母处获得的环境知识是课外各渠道中最薄弱的环节,出现了学校、社会、家庭三者教育的不平衡。

4.师生对环保政策和法规的了解程度

从问卷和沟通、交流中看出教师对环保政策和法规的了解程度略高于学生,但是,统计结果表明,对于我国《刑法》中是否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和“环境保护监督渎职罪”,教师中持肯定回答的只有25.8%和28.6%,学生中则只有17.6%和11.7%,显示出师生对环保法制认识的缺乏。从对师生环保法规的认知程度调查分析来看,情况稍好一些,对《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都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和学生知道的比例达到56.2%/46.2%和36.2%/28.6%,而对《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噪声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知晓比例则都不足20%,显示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设环境法制教育的迫切性。

二、学生对环境的态度

1.学生环境态度的认识

(1)学生行为的倾向性。环境意识要落实到环境行为上,而这种行为在调查问卷中只能是预期行为,是通过一些情景或对一些实际问题,考察学生的行为倾向,考察主体对客体的参与和行动。调查表明,大多数的学生表示约束自己有害于环境的行为倾向。63.4%的学生选择“虽然觉得很不好但也不好意思出来劝阻”,12.2%选择“当场出来劝阻”,说明多数学生能选择正确的行为,但却没有勇气站出来劝阻错误行为,与学生交谈,才知道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一方面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报告,另一方面他们又受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扫门前雪”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敢勇敢地站出来主持正义。同时也反映了学校环境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具体环境问题的技能教育,如平时我们对有关公众参与监督及环保部门的技能范围和反映渠道的介绍较为欠缺等。91.5%的学生在购买东西时从不考虑环保因素,同时也反映出了一个实质性问题,每个人都对他人的环保行为缺乏信心,结果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破坏环境,而且心安理得,没有负疚感。要想改变现状,一方面应充分强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法制教育,加大环境教育的力度,优化社会环境,从而控制、减少日常生活中这种破坏环境的公众行为。

(2)学生对环境保护紧迫度的认识。调查表明,87%学生认为环境保护是一件很紧迫的事,必须从自己、从现在从每一个人做起,不难看出学生环境态度上是积极的。

(3)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来看,学生是否同意垃圾分类的态度“每天从各个家庭生产出大量的垃圾,分类收集日常垃圾中的纸、玻璃、金属,是否愿意”这一具体问题回答中愿意做72.3%不愿意做的27.7%,也可证实学生环境态度是正确的判断。

2.学生对环境的观察与评价状况

对于“近几年家庭周围地区的生存环境的变化”,存在差异。对“居住的地方最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回答,认为最严重的前三位是: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认为“我国环境状况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差水平的”占38.2%,学生认为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这也说明学生有环境意识。对全球性最重要的环境问题的回答上,学生选择“人口膨胀、住房拥挤、交通堵塞”的比例很大41.7%,是第一位。出现这种情况,与他们的亲身感受有很大关系,交通堵塞有目共睹,人口膨胀所造成的住房拥挤更是大多数学生所亲身感受的,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认识。而公认的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毕竟离学生还是遥远的,而且没有什么亲身感受,社会宣传及教育也不够。这类问题似乎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较远,但却带有全球性,从根本上威胁到了整个人类的生存。治理环境问题,最终需要治理这类本质性问题。同样,学生关心环境问题,也应当由浅入深,认识问题的全貌和本质。可以认为,中专卫校的学生对环境危害程度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亲身感受是重要的因素。从前面学生对周围环境状况评价及我国环境状况的认识上,也可以说明上述看法。由此可知,中专卫校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日常生活环境的高度关注,而对远离日常生活的生态环境却知之不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你赞成的观点”有43.6%的学生持正确观点,有26.6%的学生认为“人应征服自然来谋求幸福”,显然,几十年来关于“人定胜天”的宣传对公众自然观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对环境的观察和评价及预期行为可以体现学生的环境态度,也反映出学生对环境的观察与评价态度,是环境意识中处于较高层次的部分。

3.环境教育方式的认知倾向

(1)学校开设环境知识课,学生愿意学的有66.1%,也是35.2%的学生最乐意学习的方式,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说明学生想了解环境知识;遗憾的是调查统计无一所学校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进行环境教育,这个结果和国际教育界提出的学校环境教育应该通过整个学校进行的趋势相差甚远,也与时代对环境教育的呼唤不相称。

(2)中专卫校开展环境教育方式的调查,普遍认为课堂渗透与学校内课外活动和是目前学校主要开展环境教育的方式,分别是29.8%和49.6%,而课堂渗透教学占20.6%,这个结果和前面统计的环境教育知识来源相吻合。

4.学生参与环境教育宣传活动的态度及开展的活动

从学校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的统计中,积极参加和愿意参加的分别是69.2%和12.4%,这说明环保意识在逐步增强。学生愿意参加的环境活动是课外的垃圾处理过程和社区环境保护行动分别有41.5%与30.4%。这可能与学生的好奇心有关,说明学生愿意参加校内校外的环境教育。学校应当对学生加强正规的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内容除了传授环境知识以外,还要重视环境教育的形式,并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偶尔进行环境教育讲座与未举办的是50%。偶尔开展环保宣传活动75%缺乏经常性,学校从未对教师进行环境教育占85%,说明学校对环境教育重视不够,同时也与学生愿意学并积极参加环境教育活动相违背,应加强环境教育方面的宣传及教育。

5.环境教育课程设置

从几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调查统计结果及笔者与调查单位的部分领导与职工交谈看,学校领导对环境教育是不够重视的,在交谈中只有少数职工(35.3%)认为应该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参与本次调查的学校中,没有一所学校将环境教育设为学校的必修课及选修课,同时也没有一所学校的领导愿意将环境教育设为学校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没有一所学校经常举办环境教育的讲座,没有一所学校组织过对教师的环境教育培训。这种结果在环境教育持续发展的今天,是值得令人思考的,同时也说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环境教育发展滞后的表现。

作者:刘冬妍单位:焦作卫生医药学校

第二篇:农村学校环境教育探讨

一、目前西部农村中小学环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一)观念落后环境意识不强。

当地教育主管领导、学校领导到教师、学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都不够,认为开展环境教育会对正常的教学,特别是对升学率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对环境教育缺乏主动性。尽管环境教育已经纳入教学大纲,但没有固定的环境教学计划;课堂上,教师仅根据自己的喜好等随意安排环境教育在教学中占的比重,因此学生获取的环保知识也是散乱的,非系统的。学校很少组织学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即使开展大部分也是局限于植树、学校日常大扫除等,涉及其他的环境教育活动甚少。特别是,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少受过专门的环境教育,缺乏专门培训,教师的环保意识、环保知识严重缺乏,不清楚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治理方法,对环境教育的概念较为模糊,比较注重环境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相应价值观和技能的培养,影响了环境教育的质量和环境教育的发展。

(二)缺乏环境教育教材。

西部农村中小学在开展环境教育中,没有编制相关的环境教育教材,教师和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通常来自于电视、广播、报刊等杂志,获取的环境知识不成体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因缺乏专门教材且教师环境教育知识不足而不能开设环境教育课,以致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生环境保护知识十分匮乏,对当前人类普遍关注的大气污染、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都不了解,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三)与农村实际结合不充分。

西部农村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常常照搬《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中方法或城市中小学环境教育经验模式,未能结合西部农村的实际来开展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目前还没有根据农村区域特色而编制乡土环保补充教材,环境教育通常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递,未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环境意识整体不高。

相对于城市孩子来说,农村孩子往往在接触新事物、了解新信息方面尤显不足。学生环境知识匮乏,环境意识不高,参与保护环境的能力不强。比如在一些西部农村学校,学生环境保护意识非常匮乏,不节约水电、浪费纸张、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践踏草坪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往往也局限于打扫卫生、美化环境等内容。

(五)家长环境意识淡薄。

西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且人地关系紧张,农民的收入有限。一些极为偏僻的地方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等掠夺性利用土地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广大西部农村地区,农民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观念较少,小农意识比较严重。再加上环境保护宣传相对滞后,缺少对农民的引导,随意抛弃、堆积生活垃圾,任意焚烧垃圾,大量使用塑料薄膜,使用高残留农药、化肥的情况较多,导致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负面作用。

(六)环境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在许多农村学校办公费用少,在一些偏远山区学校老师的粉笔、备课本都是定量使用。在这种条件下,环境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在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中小学仍十分普遍。这些学校没有经费来添置环境教育基础设施;购买环境相关学习材料如教材、音像制品等;组织学生户外实践活动;支持教师参加环境专业继续教育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小学环境教育的良好开展。

二、针对西部农村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笔者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因地制宜开展环境教育。

西部农村中小学应将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提高环境教育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并根据环境教学需要,系统性地安排环境教育课,循序渐进,力争做到有教学、有实践、有考核。在西部农村中小学的环境教育中,一方面,要参考城市乃至国外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要结合西部农村实际,特别是要结合西部农村水资源极度缺乏,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等特点,编制具有乡土特色的相关环境教育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系统的、全面的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知识。教师要根据农村周围现有环境状况及人类活动等,通过学科渗透、“互动式”环境教学、课外实践及远程环境教育等多种教学手段,因地制宜开展环境教育,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环境知识、技能和情感,让学生意识到周围自然环境面临的环境危机。西部农村聚居着很多的少数民族,在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环境保护的重要思想,可以充分挖掘这一特色,使之渗透到学生的环境教育中,以加强环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教师培训和家庭教育。

提高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教育能力,才能确保环境教育的有效开展。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进修,学习新的环境相关的理论和技能,同时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等传播媒体了解更多的环境信息;另一方面,环保和教育部门都应为教师的环境教育培训创造条件,使教师掌握开展环境教育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还能将这些知识、技能和情感传授给学生。开展环境教育不仅是教师向学生发出环境警告,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提高环境意识、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改善身边的环境。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家长的环境教育,使学校、家长和学生在环境教育上相互促进。行政部门应开展面向西部农村家庭的环保宣传,引导农村家庭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合理使用塑料薄膜、农药和化肥等,让家庭对学生产生正面的积极的环境保护的影响。另外,要引导家长改正只把考上大学才算成才的观念,树立爱护环境才是优育品格的理念。

(三)专项经费与试点学校齐抓。

环境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在农村小学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阻碍了农村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开展。因此,针对西部农村中小学设立环境教育专项资金,确保农村中小学有经费来购买环境方面的教学用品和基础设施,组织学生开展户外实践活动,支持教师参加环境专业培训等。

三、结语

在农村地区建立环境教育试点学校,积极采用课堂渗透、课外实践等各种教学手段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增强师生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绿色学校”是一套比较有系统、成熟的环境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带动教师和学生的家庭、还通过家庭带动了社区、通过社区又带动公民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可以作为建立环境教育试点学校的重要指导。

作者:曹芮李伟单位:西昌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胜利学校

第三篇:高校环境教育下大学生的环境意识

一、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

环境意识是指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感受、思维及情感等的总和,是人类思想深层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大学生在短期内会融入社会的各个行业,其环境意识直接关系着社会群体的环保行为。本研究以秦皇市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分校、燕山大学和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三所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兼顾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的调查。本次调查通过互联网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35份。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获得了如下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

1、大学生能正确认识环境问题,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

从回收的调查数据显示,有85%的学生认为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如雾霾天气,全球变暖,景区卫生等;93%的学生认为环境保护与自己密切相关,如节约能源,绿色出行,垃圾回收,环境卫生等;89%的学生认识到了环境问题与人的监看密切相关,如雾霾影响人的健康,夏季肮脏的环境容易滋生蚊虫,传播疾病。上述数据显示,大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大学生对环境知识缺乏了解,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有关环境的科普知识了解不足,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如仅有24.5%的同学认识到了废弃的纸巾和厕所纸是不可回收的;40%的同学认识到了反季水果是高耗能、高炭排放的产品;只有38%的同学正确的选出了属于致癌物的物质;53%的同学认可了洗衣粉或洗衣液出泡沫越多,洗净衣服的能力越强这一错误观点;有68%的同学能有效区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大学生对环境知识缺乏了解,更有不少大学生对某些环境问题存在错误的认识。

3、大学生环保参与行为不足,与环境保护意识不符

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强烈,但有意参与环境保护行为不足。在校园中,超过90%的同学都或多或少地践踏过草坪;85.3%的同学没有意识到离开教室或宿舍要熄灯;通过在食堂餐盘回收台进行观察和统计,有70%的同学餐盘留有饭菜,造成粮食的浪费;外出时,仅有28%的同学记得带回或将垃圾扔进垃圾箱;超过60%的同学习惯使用一次性用品,如纸杯、筷子等。上述数据表明,大学生虽然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由于“个人方便”的因素,很多人都没有践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话,其环境参与行为与环境保护意识相背离。

二、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途径

高校开展环境教育,重点是提升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大学生的环境参与行为,普及环境保护的科普知识。结合本次调查,我们建议高校从如下途径去普及环保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1、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普及环境保护知识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环境教育体制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环境知识缺乏了解。基于上述需求,我们建议高效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并尝试将其并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计算机多媒体专业为例,早起的培养方案,分为公共通修课程、科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境,培养方向确立为平面媒体、视听媒体和网络媒体三个方向。公共通修课程和科类基础课程为人才的三个培养方向服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忽略了环境教育及环境保护,更多的关注相关技术的学习。从2012级开始,逐渐融入环境教育的实践课程,从2013级开始,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该专业尝试加入了20学时的环境教育公选课。在环境教育课程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通过观看影片、课内讨论、课外实践,让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到环境知识学习和环境保护行动中,并发挥大学生参与全民环境教育的宣传和带动作用。此外,课程尝试构建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借助于三网融合技术,开发了《环保与生活》科普网站,其技术路线和网站模块架构。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和教材,结合自身需求,强化环保知识。

2、创建绿色大学,全面落实环境教育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是一所高师院校,培养的人才既有高级技术人才,又有职业师资。学生具备参与全民环境教育的意识并落实到日常行为中,更能发挥高师院校在全民环境教育中国的促进作用。在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上融入环境保护,将“绿色大学”作为一个建设目标,将环境保护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大学生的各项活动中,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大学生的绿色教育有绿色文化教育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两个方面。其中是重中之重,对整个社会的环境意识的影响和提高具有直接的影响。以创建绿色大学为目标,加强绿色教育,既要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又要将绿色理念融入到整个校园,创建绿色校园文化,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依托于《<环保与生活>网站》中的“环保之星”模块,通过在大学生中建立环保之星的榜样,推动大学生学习环境知识,培养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大学生主动参与环保,为构建绿色大学,实现全面环境教育添砖加瓦。

3、参与环保类社会实践活动,强化环保参与行为

环境保护意识不是知道环境知识就可以了,也不是喊一喊就能完成,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强化。在校内,通过开展环保知识竞赛、演讲、拍摄宣传片等不同活动,逐渐普及环境教育意识,深化保护环境的理念。在校外,积极在社区等场所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如变废为宝、节约一滴水、随手关灯等,树立科学的环境保护观念;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积极融入企业、事业单位、学校、农村等各地方,进行环境教育调研,为各行各业环境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高校大学生在参与全民环境教育宣传过程中,借助于教育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学科优势,依托于立体化教材中的《<环保与生活>网站》,在网站中自主研发环保知识相关的图片、动画和视频,向社区、机关、企业和其他中小学院校人员,普及环保知识,强化民众的环保意识,同时强化自身的环保参与行为。

三、高校实施环境教育的保障条件

1、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提供经费保障

环境教育不在嘴上,在于行动上。环境教育的开展,环境活动的实施,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学校要在学生活动经费中,专门拨出一定的经费用于环境教育,并做到专款专用。同事,学生也要在实践活动中,自筹经费。如收集废旧物品进行二次销售,或拉去活动赞助商筹集经费。通过学校财政支持、学生自主筹措经费,构建多途径资金投入机制,保障高校环境教育长期有序进行。

2、完善信息技术支持,构建环境教育的信息化环境

高校和社会上的信息技术用于十分广泛,但在信息技术应用于环境教育方面较少。当代大学生在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很广泛,将环境教育构建在互联网服务器上,构建校内无线网络,并培养专业教师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更新资源,从而构建环境教育的信息化环境,完善信息技术对环境教育的支持。

3、更新教师观念,培养环境教育课程师资

环境教育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许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目前环境教育课程的教师,聘用教师是学习环境知识的,缺乏教育心理学等知识,致使环境教育的教学性和教育性不能有机融合。同时,环境教育更多依赖于环境专业教师,其他学科知识参与性较少。这种现状与当前全民环境教育现状不符。因此,在高校师资中,首先普及环境保护理念,更新各学科教师观念,将环境教育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有效实施环境教育。此外,借助教育优势,对环境专业教师普及教育心理学知识,完善其知识结构。

四、结语

大力推进全民环境教育,普及可持续发展思想,有利于提高市民环保素质,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践行环保理念,通过个人影响周围群众,进而在社会上形成人人讲环保的社会氛围,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力量,在群众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本文调研了大学生环境意识的现状,据此提出了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途径及保障条件,从而不见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为实施全民环境教育提供实践支撑。

作者:郑立辉石秋香郝晓芳单位: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学校环境教育论文3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hjjylw/64905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