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强化生态文化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范文

强化生态文化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范文

时间:2022-05-09 11:22:45

强化生态文化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所谓生态文化,从狭义理解,是指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从广义理解,生态文化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它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一切活动和成果,也包括人们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可以说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也是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先进文化。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历史和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发展成绩的同时,经济与生态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十分严峻,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其中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社会公众的生态意识匮乏,参与程度太低,参与人数太少,生态文化还未成为大众性的自觉活动,而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而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则使得人们陷入无法可持续发展的危机中。当人们面临这种危机的时候,就有必要重新审视人和自然关系,认识到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还必须承担人对自然进行保护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而这种义务和责任的形成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全新的文化,即生态文化。因此,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首先,生态文化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公众的可持续发展,人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不良状况,实现可待续发展局面,关键是要使广大决策者、管理者和群众从只注重经济效益、物质消费的“经济人”变为“生态人”,只有当人们从文化的层面上来接纳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扎下根来,成为人类共同的信念和价值取向,进而转变为人的自觉行为。鉴于此,从文化的层面上认识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科学技术,弘扬生态文化,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的共识,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施和健康运行的必然选择。

其次,生态文化建设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动了人类文化的纵深发展,催生了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相得益彰,从整体上保证经济发展的后劲,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发展和效益。同时,生态文化所具有的功能也必然会作用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这种动力产生表现为生态文化对人的思想、感情、心理、性格和行为,凝聚成精神的力量,作用于人的心灵,教化人,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观念的转变,激发人们自觉地投入到可持续发展活动中去。生态文化既是可持续发展的成果,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尺度。因此,积极发展生态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成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三,生态文化建设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模式。它对于生态问题蕴涵着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强调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的需要的满足:既要满足本地区、本国人民的需要,又不损害其他地区人民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二是通过社会机制和科学技术,对向自然界索取的行为加以限制,以保持对环境和资源的永久利用。三是保持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以及人类系统内部的协调。人是以文化的方式存在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成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当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历史选择的时候,与之相适应的必定是一种新型的文化——生态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生态文化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可见生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必将从思想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实现。

二、建设生态文化的政策措施

生态文化重在建设,基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积极发展生态文化,让生态文化的基本精神指引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行动和决策,浸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提高公众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环保观念和道德,能够自觉地关怀和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态人”,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突出提高全民生态文化素质,加大教育宣传力度。生态文化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特别是要促进人们生态意识的养成,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道德关怀引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起人对于自然的道德义务感,养成良好的“生态德性”。要在人们心目中树起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要在人们心目中唤起关爱生物、善待生命的道德良知;要在人们的心目中重新扶起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等等。为此,要建立完善的生态教育机制,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等有关生态文化建设的科普知识,将生态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和千家万户中,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全民的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意识的培育和提高,帮助学生树立环境生态观念、环境资源观念、环境道德观念。同时,还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为官一任不仅要造福一方,而且要造福子孙,造福后代,切不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只有通过开展全民的环境教育,真正唤起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人们的生态伦理责任,唤醒人们的生态良心,帮助人们树立生态正义感和生态义务感,通过自觉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来遏制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才能使生态环境朝着有益于人类的工作、生活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2.突出勤俭节约,加大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力度。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要以促进生态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为重点。生态环境既是人类生活的必要前提,也是人类生活的必然结果。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益于生态环境,而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则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损毁。在传统文化观的作用下,生活方式的价值取向是物质第一主义和感观享受第一主义,按照这种价值取向,无限制地追求物质享受和消费成为时尚,人们以大量占有高档商品和奢侈品为荣耀,以此炫耀自己的金钱、荣誉和地位。为了满足这些远远超出人类合理需要的要求,大量开采资源,耗尽森林、草原和土壤,污染水域和大气,表现出对大自然的贪婪,破坏了生态平衡。生态文化建设就是要摒弃这种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建立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即按照社会生态化的要求,培育支持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能力,创建有利于生态环境和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生活方式。从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提倡正确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态保护的关系,逐步形成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改变挥霍性消费观念和行为,提倡节约型消费、合理享受,反对无理性的过度消费和仅仅为了自己、为了眼前的极度享乐主义消费观。全民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

3.突出制度保证,加大政府行为和制度建设力度。生态文化建设,涉及到诸如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社会公正等与公众息息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完全交给市场,不能指望市场的各个利益主体自发地调节各种利益关系。当前社会中出现的资源问题、社会公平问题,说到底就是私人利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的过度“溢出”,就是公共利益、整体利益、长期利益的缺乏保护。目前的社会权力结构中,能够充当公共利益、整体利益、长期利益人角色的主要是政府,因此在生态文化建设中,政府有着重要的职责。而政府要确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决不能为追求政绩搞短期繁荣而牺牲环境和资源,政府要代表公众的利益,通过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的监管,真正维护公众的利益。还要通过法律、制度、宣传、教育等方式,倡导生态文明行为,约束不文明行为。在强化政府行为的同时,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政策,健全管理体制,使生态文明者受保护、受褒奖;使破坏生态者受制裁、受惩罚。只有在政府强有力的监管下,在健全的法律制度的约束下,生态文化建设才有坚强的保证。

4.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必须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一方面建立健全生态文化建设群众监督举报制度,设立举报接待日、举报热线、举报信箱等,对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及时做出明确处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将生态文化建设的信息通过新闻媒体通报,大力宣传和报道生态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对有悖于生态文明的不良现象予以曝光,使新闻媒体发挥有力的舆论监督作用。同时,将生态建设纳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定期督导和考核,利用行政手段激励各级领导决策层推行环境友好、生态合理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方式,实现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摘要:当代社会,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而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正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而悄然兴起,并日益成为引领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潮流。本文认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必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突出提高全民生态文化素质,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其二,突出勤俭节约,加大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力度;其三,突出制度保证,加大政府行为和制度建设力度;其

四、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

被举报文档标题:强化生态文化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hjgclw/54724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