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产业能耗范文

产业能耗范文

产业能耗

摘要在分析湖北省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以及湖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湖北省产业结构对策,以达到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节能产业结构产业有耗能源消费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2007年4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由国务院总理亲自担任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充分显示了我国节能减排形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较发达省份,改革开放近30多年来,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湖北省经济的发展一直以粗放型为主,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资源过度消耗,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破坏加剧。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已经成为湖北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

1能源效率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也迅猛增长,导致了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六五”、“七五”期间能源供应长期持续紧张,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从1981年起,节能计划正式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为贯彻落实该方针,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调整产业结构、制定节能法规、建立节能管理体系、推动节能技术进步等。我国的终端利用效率得到较显著提高,由1980年的34.4%提高到1997年的45.3%,其中工业方面的终端利用效率从1980年的38.7%提高到1997年的46.8%。单位GDP产值能耗在短短的20年间下降63.8%,其中结构节能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在我国1981~1995年期间所实现的总节能量中,有2/3以上的节能量归因于结构调整。

无论从能源效率、单位GDP产值能耗,还是节能总量分析来看,我国在20多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并不能说明目前的节能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恰恰相反,现阶段的节能与世界先进水平还相距甚远(见表1),尤其在开采效率和工业部门的终端利用效率上差距更大。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与发达国家不同,高耗能行业比重仍较大;技术和管理落后,企业规模过小;终端能源消费以煤为主,能源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等。

2湖北省能源消费状况分析

2.1湖北能源消费状况

湖北省所处的中南地区(指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能源占全国能源的比重最低。由于湖北省能源消费量的增长幅度高于能源生产量的增长幅度,造成能源缺口持续加大。如果今后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没有较大的改变,到2010年,全省的能源需求量将达到约3亿t标准煤以上,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形成对外来能源的严重依赖。

湖北省2003年仅生产了366.40万t原煤,产量并不高,但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构成中,原煤占能源消费量的54.27%,居于主导地位。由于煤炭成本相对较低,加上湖北省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能在目前的资金、人才等紧缺的情况下短期内改变这种能源消费的构成状况,因而,煤炭作为湖北省主要能源的地位在若干年内都是不会改变的。

对于居于矿物消费量第二位的石油,其消费主要在工业与交通运输上,鉴于目前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使湖北省的经济增长对石油呈同步增长态势。从2000年到现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节节攀升,油价上涨也必然会造成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对湖北省的经济发展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2.2湖北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

能源生产和消费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而三次产业对能源的消费水平是各不相同的,第二产业不仅在总量上是最大的能源消费者,而且单位产值的能耗量远远高出其他产业。工业内部各部门的单位产值能源消费水平也各不相同,为了减轻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必须调整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促使产业结构升级。

根据历年《湖北统计年鉴》中的GDP指数,将有关数据转换成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数据(见表2)。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回归分析。结果为每亿元产值能源消费量对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比例分别为0.98、-0.11、0.39。这说明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比重增加1%,就会使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减少0.98%;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1%,将会使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增长0.11%;第三产业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1%,将会使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减少0.39%。因此,通过增加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比例,优化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其产生的节能效应是明显的。

2.3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湖北省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基本符合现代产业结构转变的主要特征,但与全国的平均水平比较,其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湖北第一产业比重偏高;GDP占全国GDP比重下降;三次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缓慢。

2.3.1第一产业的比重偏高,内部结构不合理

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型产业结构,林、牧、渔业比重相对较小,农副产品加工水平、农业市场化水平都明显偏低,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每年只有60%左右的农产品通过加工进入市场,而江苏、浙江等省份高达80%以上。这使得湖北省农业大省的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大省优势。

2.3.2第二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素质偏低

同沿海发达省市相比,湖北省国有工业总体规模所占比重明显偏高。其经营机制的灵活性明显不如非国有企业和小型企业。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步伐慢于小型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和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的灵敏性较差,企业规模效益差,资源配置不合理。2003年,湖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共亏损178家,亏损面为25.3%,亏损额达23.39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亏损企业亏损额的64.8%。由于技术改造长期投入不足,一些传统产业设备老化严重,技术有机构成较低。由于缺少投资活动的成本约束和效益激励,因而客观上也形成了科技与产业的分离、技术商业化能力低下等状况。在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70%~80%是依靠科技实现的,而湖北目前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只有约30%。近几年来,湖北省工业扭转了长期低位徘徊或大起大落的状况,全省工业连续4年保持了10%以上的快速增长,发展速度快于全国,但其总量在全国的位次则呈下降趋势。工业增加值居全国的位次由2000年的第10位降至2003年的第11位。

2.3.3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小、水平低,呈结构性缺陷

湖北省第三产业以层次较低的餐饮、商贸零售等服务业为主。企业的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创造的附加值低较。而代表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咨询业以及现代物流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仍然与东部地区有差距。第三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传统第三产业中物流业占较大比例,新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造成这些服务行业价格不能正确反映其价值。第三产业内部劳动力配置不合理,餐饮业、零售业沉淀大量低素质劳动力,而适应市场化、信息化需求的产业就业人数不足,制约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结构升级。

3湖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3.1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农业的产业化

21世纪湖北省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全面加强农业生态经济基础,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农业,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与农业常规技术相结合,推动知识密集型的农业迅速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和“三高”农业,加快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优化种植和养殖结构,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的空间和领域,大力提高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头食品企业,使农产品更加符合市场和食品工业加工的要求,促进农业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组建企业集团,通过公司上市、发行股票来募集资金,使企业集团能够加快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花力气把国有企业存量盘活,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积极引进外资,鼓励外资、独资或合资创办食品企业。要建立起相对独立、完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地服务和保障农业生产的发展。

3.2优化工业结构,塑造新的产业优势

在新的经济成长阶段,第二产业的结构升级,特别要注意解决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严重、效益低下的问题,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结构调整,形成有湖北省特色的、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促进湖北经济、生态与社会三者良性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一,加速发展主导产业,壮大产业规模。湖北省主导产业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业,这些主导产业对湖北省国民经济有着强大的推动和拉动作用。

第二,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高支柱产业竞争力。湖北省支柱产业基本是传统产业,如煤炭开采和洗染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印刷等。传统产业的特点是投入高、消耗大、污染重,但是由于受到特定经济条件、产业结构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却不得不发展的产业。传统产业部门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包括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创新,使得这些传统产业不断涌现出新的好产品,实现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素质全面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国家对大气污染物SO2的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力度不断增强的压力下,火力发电企业的电力生产成本(增加脱硫成本)无疑将会大幅度增加,这对于湖北省长期以来依赖火力发电的能源结构会产生较大影响,并将制约其经济的发展。为此,湖北省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水电清洁能源产业,适当发展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风能,同时促进火电产业的环保达标和集约规模化发展。只有未雨绸缪,才能确保经济发展所需的清洁廉价的能源供应。

3.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湖北省第三产业发展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要大力发展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优先发展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重点加强公路网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乡镇公路的规划和建设;三是要积极开拓市场潜力大、预期效益好的新兴第三产业,为全省国民经济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方面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及软件业、商务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3.4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实施火炬计划等高新技术产业计划,湖北省开发出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高新技术产品,如长飞光纤光缆、武汉邮科院光通信传输设备、东汽康明斯发动机、安琪高活性干酵母、八峰氨基酸等,在规模和效益上均居于全国前列,有很强的竞争力。今后,加快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措施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大力发展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中介机构和各类孵化器,不断完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和多层次、多渠道投融资体系,为实现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2)在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方面,要充分认识高新区在湖北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集中力量和资源促进全省10个高新区和3个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其中以实现武汉东湖和襄樊两个部级高新区的“二次创业”为全省高新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尽快形成湖北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

(3)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并重”的发展方针,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推动湖北省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优化升级。

(4)调整人才培养体制,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充分利用武汉的人才优势,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调整人才培养体系,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同时,利用多种教育手段,如再教育(培训)、成人教育等,重点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适应国际竞争环境的人才需要。利用灵活的分配制度,激励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