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理环境对文艺复兴的影响范文

地理环境对文艺复兴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2-01-07 11:20:23

地理环境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是一场冲击性极强的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在以黑暗著称的中世纪的欧洲,这场“精神变革”是如何兴起于佛罗伦萨并迅速扩展到整个欧洲的呢?让我们从地理角度出发,追根溯源,回望历史的轨迹,探究地理环境对文艺复兴的深刻影响。

一、开端:欧洲的危机

欧洲拥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平原为主的地形和湿润的气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绵延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和稠密的水系载起了驶向远方的航帆,催生了活跃的商业贸易与开放的思想文化。然而中世纪的欧洲却一片黑暗。它蹒跚而行,背负着三座大山:一是日益膨胀的教会势力。宗教信仰虽然填补了人们社会生活与心灵的空白,使欧洲各国更加紧密地相连,但教廷对人民大肆搜刮财富的行径,使经济的发展受到束缚;宗教文化对思想与教育的垄断,使人们笼罩在迷信与愚昧之中。二是接连爆发的鼠疫。气候异常、干旱频发、医疗落后、宗教愚昧和欧洲各国频繁的交往,使得鼠疫迅速蔓延整个欧洲。鼠疫使欧洲人口锐减、哀鸿遍野,消极的社会情绪弥漫开来。三是逐渐衰败的封建秩序。封建割据、教会干扰使欧洲政治版图支离破碎。鼠疫肆虐欧洲,社会开始动荡不安,封建制度逐渐瓦解,社会就像散了架的机器,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使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危机重重之下,欧洲面临前着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坚实的农业、便利的交通、发达的商业与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更孕育了思想先进的市民阶层。就这样,新兴资产阶级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他们不满现状,反抗权威,追求自由,向往幸福……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场“思想变革”势在必行。

二、发展:意大利的崛起

欧洲大陆酝酿思想风暴之际,意大利率先吹起了文艺复兴的号角。这位“领跑者”占据着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双重优势,迅速展开了这场改变整个欧洲命运的变革。农业基础:意大利地处中纬,属于地中海气候,光热丰富,波河平原与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宜于耕作。盛产小麦、橄榄、葡萄等农作物。发达的农业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商品,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族性格:处于板块交界带的意大利,火山众多,地震频发,这赋予了意大利人敏锐的危机意识;地中海气候炎热的夏季和半岛周围汹涌的海浪,造就了意大利热情奔放、冒险求胜的民族性格,这成为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古罗马人后裔的复兴意识,振兴古罗马、古希腊文明的信念,始终贯穿其民族的灵魂中,这成为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最重要因素。经济贸易:意大利位于亚平宁半岛,地中海的中央。优越的海陆位置,使意大利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受益者。贸易量的增加刺激了它的手工业、商业和银行业的发展,佛罗伦萨成为13、14世纪欧洲的手工业、商业、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这些为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文艺复兴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人口迁移:背靠高大的阿尔卑斯山,使意大利在天然屏障下战火侵扰较少,社会较为稳定;东与希腊隔亚得里亚海相望。因而,在14世纪末,与古罗马距离较近的意大利成为学者们的避难所(如图1)。他们带来古希腊、古罗马的珍贵书籍与艺术珍品,又通过教育等方式,使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在这里扎根、发芽并蓬勃成长。欧洲混战时,意大利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包容的政策、浓厚的学风和繁荣的经济,吸引着人口不断向内迁移。外来文化不断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特殊的人才结构和新思想的不断涌出,使社会上充满了创新进取的氛围。欧洲教会的压迫、信仰危机和衰败的封建秩序在无形中催生了思想和政治变革;意大利繁荣的经济、承继的文化、人口的迁移和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传播、碰撞、融合和创新,成为变革的前提条件。这些因素彼此促进、互相影响又进一步发展,从而产生了质的飞跃。一场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正式在意大利爆发。

三、传播:文化的交融

文艺复兴得以在欧洲而非在其他大洲传播开来并进一步发展,是因为欧洲独特的地理环境。各国相似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大大增强了文艺复兴浪潮席卷欧洲大陆的势力。各国把这股浪潮融入到本民族的特色之中,形成个性鲜明却有着相同本质的文化变革,最终凝结成文艺复兴这个庞大的整体。文艺复兴使欧洲摆脱了中世纪的阴霾,迎来了近代社会的曙光,走进了一个自由、平等、理性的世界。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并蓬勃发展,得益于意大利优越的位置、发达的农业、进取的民族性格和安定的社会环境,这些优势条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吸引了人口的迁移,更在传承、发扬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信念支撑下,产生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从而大大促进了新思潮的涌出。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相交织,各个优势相互促进和融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各地理环境要素的联系性与整体性。总之,地理环境深刻影响了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大陆的经济、政治与文化。自然环境是推动着思想变革、社会进步的客观条件,而人文环境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它们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命运。回望文艺复兴的轨迹,正是这些独特的地理印记,点燃变革之火,开启欧洲思想变革之先河,使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迎来了其历史上的光明,迈入了近代史辉煌的新纪元!由此观之,欧洲文艺复兴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启示良多:第一,危机中有挑战更有机遇。“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危难当头,是退避还是迎难而上,决定了民族腾飞的高度。第二,面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心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纷彩多呈的各民族文化的交融,方成就深刻的思想变革。第三,民族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以国任为己任,发扬传统,继往开来,从文化领域拓展到各个行业,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兴盛。

四、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反思

前期准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对指导研究性学习有很大帮助:本文的指导教师曾辅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获全国一、二等奖,曾辅导3位学生撰写论文在《地理教育》上发表;在省级以上教学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其中“进行地理探究式教学的尝试与探索”一文刊登在《地理教学》2008年8期上,并被2008年11期《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转载,文中把研究性学习分为“课堂探究、课题探究、实践探究”三种类型并加以诠释。选题此课题是我校(省示范高中)高三29班非常优秀的学生付程程自己提出的问题。历史课本对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未能详尽说明,这让她对这一问题产生了兴趣。联想到地理课堂上老师经常进行的学科间渗透,她便自主命题以探究“地理环境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在教师的指导下,她通过课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欧洲历史地图,运用地理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理论、区位理论等课本知识,运用画思维导图等方法,不断修正和完善最初想法,然后撰文、修改,并与地图相结合,得出结论,最终完成课题。指导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只起到点拨作用。地理环境因素繁多,教师启发从区位各要素列举入手,引导学生将地理系统知识与分析问题相结合。各种因素分清主次,运用思维导图归纳问题,形成并完善清晰的逻辑链条。结尾时,主题未能很好地体现普适性,教师启发其与同学交流,以古为鉴,得出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方向的相关启示。本研究选择了恰当的研究类型,简化了研究流程,与思维导图有机结合,提高了研究效率,是思维方法的融合与创新。运用科学的观点、方法和相关知识,从多种视角探究猜想和假设,高效、自主地构建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实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学习效果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已初步养成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地理结论,从自然和人文的结合上探究地理原因和对多种地理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联系变化的社会学习地理的习惯。学生能以时空的视角,进行学科渗透,探究古今中外强盛国家的发展、民族兴盛的历程,寻求共性,找出差异,提出建设性意见。经验总结与启示其一,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迎接高考并不矛盾,二者是相互促进的。笔者在《地理教学》2012年15期“核心地图+思维导图突破教学瓶颈”一文中,图文结合构建了湿地成因思维导图,问题设置和答案要点在2014年全国文综Ⅱ的“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中完整呈现,在2015年安徽卷中“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成因”基本体现。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地理环境对文艺复兴的影响,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是教与学的完美反映。研究性学习能够实现将巩固知识和开阔视野并举,使学生既体验学习过程又注重学习实效。事实上,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教师的幸福感,就是与学生相遇相知,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学科观点、思想和方法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集中体现并发扬光大。其二,研究性学习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励学生质疑,尊重学生的猜想,信任学生的能力,欣赏学生的成果,促进学生间合作,启发学生内化学科观点、原理和规律,建构结构性知识体系,触类旁通地解决问题。在高中各个阶段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特别是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把专题复习与研究性学习、思维导图有机结合,走出题海,提高复习效率。其三,学生自主提出和主动探究问题,强烈的兴趣为持久和深入的探究提供了动力,从而能在高三学习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不耽误其他学科的学习,认真专注,充满自信,克服一切困难完成研究学习,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精神。

作者:付程程 单位:安徽界首市第一中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地理环境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dlhjlw/68536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