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全域城镇化下的新农村建设范文

全域城镇化下的新农村建设范文

时间:2022-09-02 11:27:57

全域城镇化下的新农村建设

摘要:全域城镇化作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已成为全国各地建设农村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全域城镇化的角度,以云南省宜良县西山营为研究对象,通过介绍该村全域城镇化建设的情况,从制度、人力等方面总结经验,并对潜在的问题做出说明,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考的方向。

关键词:全域城镇化;西山营;新农村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9.58%。根据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的三阶段论,城镇化率在10%-30%为起步期,30%-70%为快速发展期,70%以上为稳定期。可见,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并进一步提出发展全域城镇化。全域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新形式,主要是根据常规的城市硬化、经济运行、文明程度、人文理念等标准在一定区域内实现全地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是城镇化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宜良县西山营发展全域城镇化的介绍,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对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相关区域发展全域城镇化提供可能的借鉴。

一、宜良县西山营全域城镇化建设情况

西山营位于云南省宜良县,在县城西侧1公里处,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全村有417户农户,农业人口1478人,村庄占地面积398亩。因城市建设需要,从2005年到2010年国家征用该村土地约390亩,绝大部分村民属于失地农民。2012年,西山营居民小组被列为全域城镇化县级试点,并在2012年首批进行了“农转城”,同时被列为2013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市级美丽乡村。西山营全域城镇化建设项目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项目总占地116亩,净用地面积70.71亩,总建筑面积10.1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设面积9.17万平方米,共有住宅476套,配套公共服务设施1.95万平方米。项目计划总投资1.53亿元,含25幢商业农贸市场,1幢4层1300平方米待客房和老年活动中心及1.07万平方米的蔬菜批发钢架彩钢瓦大棚市场。经过持续建设,目前整个建设项目已完成并投入使用。2014年,经过充分征求意见,在县司法局公证处、县统筹办和匡远街道办等相关部门的公证下,通过公开抽取顺序号,再经顺序号抽取房号的办法,对新区住房进行公开分配,412户居民拿到了钥匙,并陆续搬迁入住;配套的商贸区、商铺、摊位营运正常。为了改善居住小区的周边环境,居民小组还投入30多万元资金安装了21盏太阳能路灯、电子显示屏及安全监控系统。

二、西山营实现全域城镇化的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处理城乡关系方面有过三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在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次是2000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主要是为农民减负,落实党和国家在“三农”方面“少取”的政策;第三次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二是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有重点、分阶段加以实施;三是构建政府公共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四是建立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五是探索农村公共设施投入和维护使用的长效机制。西山营结合自身近郊、村小、地少、资金少等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推进全域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发挥区位优势,用活用好政策中央提出美丽乡村计划后,西山营结合区位优势,得到政府大力支持,被列为全域城镇化县级试点,首批进行了“农转城”,同时被列为2013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市级美丽乡村。自2016年宜良县启动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以来,该村率先吃透政策,依托百年岩泉古寺、滇越小铁路等人文景观,在县政府及各部门的支持下,对景区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在抓住机遇、用好、用活政策的前提下,促进了全域城镇化的发展。

(二)发挥民主优势,充分依靠群众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德政工程”,在推进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政府只是起引导作用。农民才是建设的主体,只有真正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建设的成果才能得以保留和延续。西山营土地资源有限,建设资金少,面对村民失地的严峻形势和老村子陈旧落后的面貌,村小组充分信任和依靠群众的力量,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征求全体村民的意见,最终98%的村民签字,放弃全额分配的征地补偿款,并同意以征地款518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同时通过开发小宗国有土地和银行贷款等多途径完成了1.53亿元的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发包、原材料采购、装修等大小事宜都有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参与,真正做到了群众参与、群众发声、群众做主和群众满意。

(三)发挥保障优势,提高村民福利农村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农民富裕和幸福。农民对城镇化疑虑不断的原因主要是对未来生活充满不确定性和恐惧感,尤其是村内老、弱、病、残、孤、寡等这些特殊群体,所以社会保障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好“弱势群体”基本的生活保障,该村由居民小组出资帮助村民100%购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鼓励和奖励821人购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由于资金用于村集体发展,目前每位村民每年发放粮食补贴600元,同时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相应的生活补贴。

(四)发挥人力优势,激活劳动力的“造血”功能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在于“兜底”,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财富。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技能和工作能力,是农村贫困的普遍原因。近年来,政府逐渐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该村居民小组先后共186人接受政府部门组织的计算机、家政等职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全村累计209人实现转移就业,就地引导就业一百余人;新村及综合农贸市场创造了168个就业岗位,优先保证本小组村民就业;此外,扶持种植和养殖创业10户、个体工商创业13户。最大限度保证失地农民、闲散劳动力有事干、有钱挣,从而激活劳动力的“造血”功能。西山营是在政府为引导、村集体为主导、群众为主体的前提下,结合村域发展实际开始的全域城镇化。在全社会深入推进改革的背景下,该村集体充分发挥了敢想、敢干、敢于担责的精神,坚持发展靠民、发展惠民的理念,为西山营的长远建设夯实了基础。

三、以西山营为代表的农村发展全域城镇化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城镇化的本质是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通过聚集产生较高的经济、社会、文化要素的配置效率,从而不断推动经济规模的扩张、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创新发展方式,使城镇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所以农村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等于一般的农村建设。自从全域城镇化推广以来,全国各地边探索、边建设、边总结,既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制度、土地、环境、资金等方面。就西山营全域城镇化来看,可以从长远和近期的角度,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城镇化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十分密切,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大。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土地利用问题会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与核心问题。所以,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有限的土地资源应该如何科学配置,需要政府做出宏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尤其是耕地红线不能轻易触碰,因为耕地是农民的“生命线”。为此,201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提出了严保严管、节约优先、统筹协调、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201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坚持守住底线、防范风险等原则,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守住土地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守住乡村文化根脉。在城镇化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时刻警惕土地流转资本主义化,即:土地经过流转成为了私人资本,作为土地权利人的农户不能公平享有土地流转带来的利益,而通过土地投资经营取得的利润与农民无关,农民变为雇佣劳动者或者失业者,土地完全成为私人资本,不再为农民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从而使土地资本化。《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西山营村小、地少,发展全域城镇化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土地合理开发和利用问题,只有科学的规划才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城镇化的重要保证。切不可在没有统筹规划和市场前景尚不明晰的情况下,对现有土地过早、过度开发。因为粗放使用土地本身就是对土地价值的一种巨大伤害,这违背了发展城镇化的初衷。

(二)注意避免“空心房”“空心村”现象农村“空心化”是指在城市化过程中,随着乡村人口、资本等要素的外溢,农村出现外扩内空、土地抛荒、人才流失、管理缺位、组织涣散以及文化衰落的现象,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农村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功能的整体衰落。在城镇化的巨大冲击和强劲带动下,农业劳动力不断转移,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从事非农产业,农村自然村落和农村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虽为农民却“无其田、无其地”。农村城镇化是要让农民生活得更幸福,而不是迫使农民放弃土地和家园,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因此,地方政府一定要完善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积极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就业,群策群力共建美丽乡村。

(三)健全新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功能社会保障体系功能是否齐备,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只有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文关怀惠及更多民众,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名副其实”。农村全域城镇化,不仅是区域内硬实体的改善,更应辅之以相对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在重点保障“弱势群体”的基础上,实现全域全覆盖。具体到提升公共服务方面,按照城镇的标准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增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城乡统一人力资源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实现稳定就业增收;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实施文化工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全域城镇化作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有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它已成为全国各地拓展城市功能、建设农村和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的重要途径;在毗邻城市的农村,发展全域城镇化更具扶贫功能。只有充分分析各地特色、结合实际情况,吸收好的经验和做法,并着力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全域、协调、和谐的新农村城镇化道路。

参考文献:

[1]武宗志.基于中国国情的农村城镇化发展策略[J].河北学刊,2014(1).

[2]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6(2).

[3]禹拥军,田淑敏.京郊新农村建设模式与标准初探[J].中国农村经济,2006(7).

[4]王天伟.论中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几个认识误区[J].经济研究导刊,2013(2).

[5]熊鹰.区域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以长沙县为例[J].热带地理,2007(3).

[6]韩松.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法学,2012(2).

[7]杨佩卿.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科学,2017(1).

作者:李桂花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

被举报文档标题:全域城镇化下的新农村建设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czhjslw/74047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