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跨文化交际论文范文

跨文化交际论文范文

跨文化交际论文

跨文化交际论文范文第1篇

茶有很多中形式来表达,例如:茶俗、茶艺和茶礼等等方面。我们可以从人民生产茶叶和消费茶叶的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茶叶的行为文化。我国在宋代的时候,就有敬茶这么一回事,由此可以看出这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礼节。在古代,人们也会寄茶来表达思念之情,也有用茶来当做聘礼,也会用茶来经佛祖,或者用茶来祭祀。在全国各地,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人们会依据各地不同的习俗表现出不同的茶文化和茶艺术。我们还可以从茶叶的心态行为出发点来看,所体现出一些思维方式方法和对世界、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在品茶的时候所体味的意境,由此展开联想,那些遐想值得人回味深思。同时茶文化还可以上升到哲学方面,与处世道理相关联,这称之为茶道,这是茶文化中最重要的、最高层次的、最核心的部分。

二、从茶文化中看到的中西文化

我国的茶文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看到这些影响,例如:饮茶的方法、饮茶的文化等等,由此可见,茶文化对西方的生活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在英国就有全世界都知道的英式下午茶,这样的一个习俗一直存在到现在,应该人喜欢在下午和网上的时候喝茶,他们有时候会和朋友一起饮茶。在荷兰上演的喜剧《茶迷贵夫人》轰动十分剧烈,影响了整个欧洲的风俗。同时还可以发现,茶室竟然成了单身女子和朋友见面的重要场所。当然茶文化在英国的文化中担任着中角色。美国是咖啡王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却有一半的人饮茶,还有波士顿的倾茶事件,可想而知,茶文化对美国的影响也比较深远。茶在世界各国风靡,是无酒精的饮品,中国的茶文化孕育出了各国的茶文化。饮茶的人不分地区,不分人群,不分信仰,就是因为有茶文化,才让世界联合起来,各种茶文化的学术交流,贸易的出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中西文化的交融,跨时空、跨地区的文化交流,透露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了茶文化的多姿多彩,可以看出茶在中西交流中起着重要角色。

三、茶文化促进对外开放,增强各国交流

茶文化对中国改革开放十分重要,同时也在推动国际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茶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的文化与历史,加强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理论学习,真正发挥茶文化的作用,促进中西文化的结合。我国经常在国内外举办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例如:“茶文化节”、“茶叶展销会”、“茶叶交流学术会”等等。上海已经举办了很多届国际茶文化节,聚集了国内外很多国际友人,例如:美国、日本、韩国、法国等的各界人士,已经成为上海的一道美丽风景,是一种活动,是一种品牌,也是一种文化。根据各种统计,我们发现我国发动了很多跟茶叶有关的活动,例如:茶叶文化节、茶叶展销大会、名茶评比大赛、茶叶拍卖会等一系列跟茶文化有关的活动与节日。我们可以通过茶文化节,增进国内外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世界各国更加了解我国,也能够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弘扬,促进茶事业的发展。

四、总结

跨文化交际论文范文第2篇

在中国,不管是私人或家庭聚会吃饭,还是因为公务、商务、婚礼等而举办的宴席,大家都围坐在一张圆桌前,这可以从形式上营造一种礼貌、团结、共享乐趣的氛围。而放在圆桌上的佳肴美味,既供一桌人欣赏品尝,又是大家交流感情的媒介。席间,人们相互敬酒、让菜,人与人之间相互体现了礼让、尊重的美好品德。这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和”文化,以及普遍追求“大团圆”的心态。而在西方的宴会上,尽管食品和酒很重要,但是主要还是作为陪衬。举行宴会的核心是交际,在席间通过主客之间的交谈,达到增进友谊的目的。与中国饮食方式存在的更为明显的差异是,西方一般习惯于自助餐,即陈列出所有的食物,以便于大家各取所需,而且吃饭时也没有固定的位子,主客人可以自由走动,这样方便人们相互之间交流感情,这也是西方人尊重自我、尊重个性的表现。综上所述,增进友谊、交流情感是中西方宴会共同的目的,其中的差别只是中式宴会体现更多的是全体宾客的友谊,而西方宴会体现出的交谊更多的是在个别如相邻宾客之间。

(1)中国人强调和谐,注重和合与整体。中华民族向来追求“和”与“合”的境界,体现到烹饪方面则为调和“五味”,在食物烹制的过程中,在保持原料自然味道的同时,遵循阴阳五行的基本规律调和“五味”,从而达到食物的美味可口。因此,中国菜在烹制时都要选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同时选取多种调料来进行调和。因此,中国饮食往往以其味美而独具魅力。

(2)西方人追求自由,注重个性与分别。中西饮食文化的特征明显的差异是中国重“和合”,而西方重“分别”。在西餐中,正菜的各种原料互不关联,通俗地讲:鱼就是鱼,鸡就是鸡,烹制时绝不相互搭配或与其他原料搭配,即使有搭配,也只体现在盘子中。例如:“土豆烧牛肉”这道菜,不是在一锅中烹制土豆和牛肉,而是牛肉烧好后再搭配煮熟的土豆。这充分体现了西方“重分别”的社会文化。

2在饮食对象方面存在的差异

在西方人看来,菜肴主要用来充饥,因此往往是大块吃肉、整块吃鸡,而中国往往随意性地使用烹调原料,在西方人看来没有利用价值的原料,在中国可能都是极好的;西方厨师觉得没有办法处理的原料,而在中国厨师的手中却具有神奇的功用。西方人更重视合理地搭配营养,如他们的罐头、快餐等食品,尽管都是一成不变的口味,但是具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节省时间,所以西方人往往拥有比中国人普遍健壮的身体,个高、腿长、肩宽,肌肉发达。因此,针对具有明显差异的西方饮食对象,有人认为中国人是植物性格,而西方人属于动物性格。除此之外,中国人一般是一日两餐或三餐,而西方人一般是一日多餐。

(1)西方坚持科学规范地进行烹调。西方在菜谱中都以“克”进行原料计量,而且他们往往喜欢带着菜谱去买菜、烹饪菜肴。但是在复杂的工序面前,他们常常是无能为力,这直接致使西餐缺乏特色。例如:肯德基在烹制炸鸡时,不但要依据配方进行配料,而且还要严格按照规范控制油温和炸鸡的时间。因此,肯德基在全世界的味道都是相同的。除此之外,烹调的规范还要求配料的准确、添加调料时要以克计、烹调的时间要以秒计。因为西方过于强调规范化地制作菜肴,导致烹调变成一种机械性的工作,从而连机器人都可以代劳。

(2)中国推崇烹调的随意与特色。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烹调不讲究精确和规范化,反而显得很随意。在中国的菜谱中,对于菜肴原材料的准备量、添加调料的量常常描述得非常模糊,一般都表述为“少许”、“半碗”、“一汤匙”等等,而究竟是多大的汤匙和碗,“少许”的量究竟是多少,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中国的烹调中,各大菜系的特色和风味都是不同的,哪怕是一个菜系里的同一菜品,也会由于不同厨师的爱好特点,而选择不同的配菜和调料。甚至于一名厨师烹制同一菜品,也往往会根据季节、场合的不同,用餐人不同的身份、口味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中国烹调的这种随意性的特点,使中式菜肴的菜式丰富多彩。

3在饮食习惯方面存在的差异

中国人在烹饪的过程中,喜欢添加醋、姜、蒜、葱、辣椒等佐料,其作用是消脂、杀菌、刺激食欲、促进消化等;西方人在进行烹饪时不喜欢添加味精,主要是因为味精中含有钠,过多地摄入不利于身体健康。中国人大多喜欢每天出去购买新鲜的食材进行烹饪,而西方人常常是一周内一次性地把食品购全存放在冰箱里,每天就是吃冷冻食品,而且所吃的罐头以及腌制品的数量分别8倍和6倍于中国人所吃的数量,而这些罐头以及腌制品较多地含有防腐剂和色素等,往往不利于身体健康。在饮食结构方面,中国人每天吃的蔬菜要远远多于西方人,而西方人每天吃掉大量的蛋白质食品,反而由于食用纤维素太少而影响肠胃的功能,因此与中国人相比,他们的消化系统患病、患癌的比例要高得多;中国人往往相对地吃粗粮,而西方人常常喜欢吃精面粉等细粮,实际情况是,粗粮的营养物质多于细粮;中国人偏爱使用植物油烹饪菜肴,而西方人则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而且每天还摄入很多的黄油。

4结语

跨文化交际论文范文第3篇

在跨文化交际下中西方文化差异冲突是多方面的,笔者简述比较常见的几个方面。

(一)价值观方面。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表现的是比较明显的。西方人比较理性,更强调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把理性分析作为认知事物的主要方式,注重逻辑性。而东方人往往更加感性,东方人的思维模式体现为直觉性,认知事物往往依据事实感受。西方人尊崇的是个性发展,这从西方学校的教学方式中就可发现,他们提倡的是人生价值与自我个性成正比。而东方人更强调群体性,从我们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就可看出,对人的培养是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尤其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和道德中的奉献品德。

(二)对隐私的态度。想必在外语学习中我们都学习过西方询问女士年龄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事情,而在东方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这就体现出东西方文化中对隐私态度的差异。东方人隐私观念不强,极其愿意和亲朋好友倾诉自己的幸福与苦闷。而西方人则极其重视个人隐私,注重营造个人空间,不愿意和别人提及,更不希望有人干预。

(三)待客文化。东方人总是大摆筵席,有时甚至会以喝酒的多少来衡量关系的亲密程度,在饭桌上,东方人往往相互敬酒,互相夹菜。而西方人强调个人权益,他们绝不会劝友人做其为难的事,更不会相互夹菜或劝酒,而是随客人意愿而为。

二、面对中西文化差异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上文中所提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几方面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国家在思维方式、宗教礼仪、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冲突成为阻碍跨文化交际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那么如何能有效顺利的开展跨文化交际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入手。

(一)提高非语言交际能力。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上,我们必须认识到非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例如,西方人的交流善于使用眼神传递感情,因此他们往往用目光交流的时间较长,而东方人却由于羞涩和礼仪问题不会长时间的直视交际对象,正是因为一些中西方非语言方面的信息存在差异,所以可以在了解西方文化和行为习惯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交际方式中非语言的因素,提高跨文化交际成功率。

(二)提升语言综合能力。要想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光有扎实的外语理论基础或流利的口语能力都是片面的,要将这两者相结合。既要了解某门语言的语法知识、语言发展历史、语序习惯等加强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又要提升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作为口语交际的主要方式。

跨文化交际论文范文第4篇

在问候方式上,中国人与西方人也有所不同。中国人在见面时,会询问对方一些关于近况的问题,如工作如何、结婚与否、工资怎样等。中国人把这种问候方式当成是关心的一种表现。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大家都生活在一个集体之中,因而问一些现状问题是对对方的关心,并没有侵犯隐私之说。但是,西方人却与我们不同。他们有着强烈的隐私观念,在见面问候打招呼时,人们通常会问一些有关于天气的问题,而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年龄等问题通常不会提起。在具体交流中,西方人对于自己的家庭、工作等私人问题不会过多涉入,他们很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文化差异还有很多。比如,在时间观念上,西方人的时间观念要比中国人强很多。他们认为时间就是金钱,因而在约会与会谈时,西方人都会严格地遵守时间,进行精心的计划,不会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浪费对方的时间。但是,在中国情况有所不同。在邀请别人吃饭、约会时,人们通常会早到,以示尊重。这在西方人看来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中西方文化冲突还表现在餐桌文化、礼仪文化等方面。由于篇幅问题,这里不再赘言。

二、中西文化冲突的解决对策

1.改变思考方式中国人与西方人在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思维方式不同,说话、意识也会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适应对方的思想与行事方式,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人重视整体与集团意识,因而在说话办事时,会把集体利益放到首要位置。但是,西方人则不然,他们有着典型的个人主义倾向。在具体的跨文化交流中,我们一定不要将自己的思想与观念强加给对方,这样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交流就不会顺利进行。比如,在中西方跨文化谈判中,中国人喜欢在开始就将整体的思想总结出来,在这之后再慢慢地进行细节的讨论,中国人习惯于在整体之下一点一点地进行细节的论述。而西方人的思维却与之不同,他们在谈判开始时就会对细节进行讨论,在谈判的最后他们才会将结论表现出来,并认为只有一步一步地将细节规划好,结论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在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后,我们在具体的交流过程中,就应学会改变思考方式,去适应对方的思考方式,这对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的解决十分有效。

2.对西方文化与礼仪的学习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在具体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双方交际的顺利进行受到了各种各样冲突的威胁。中国与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不同,二者间的礼仪、观念与为人处事方式也存在很大不同。学习西方文化与礼仪是十分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多注意中西方风土人情、文化礼仪的不同,而学习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电影、电视、书籍等。现在的世界是一个交流开放的世界,西方文化也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那么,对西方文化与思维的掌握就不是难事。比如,在一些欧美的电视与电影中,我们就会看到很多与中国人不同的说话方式、问候方式与思维逻辑模式等;又如,在一些书籍里,我们也能看到中西不同的文化特征。只要稍加注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就是十分容易的。此外,时常关注一些国际的时局动态,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也很有好处。西方国家的重大改革、社会福利政策以及西方国家的战争关注等,都会让我们不同程度地了解西方,对于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有不同程度的帮助。

三、结语

跨文化交际论文范文第5篇

1.1高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我们不得不承认,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是让高职高专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主要途径。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对于英语学习,很多高职高专学生抱有胆怯的心理,多数学生对英语的认识存在偏差。在研究中,笔者利用调查问卷、访谈等手段,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以合肥财经职业学院为例,了解高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研究发现,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的学生多少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也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不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缺乏中西文化差异的意识,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不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都只把英语当成工具,更多的精力放在英语等级考试上,认为等级考试的成绩直接代表了英语水平,为日后就业提供便利。这样的思想导致在实际学习中,学生的交际意识淡薄,导致交际障碍频频出现。另一方面,我们英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中,大多数内容都以英语国家日常生活话题为主。然而,英语教师更注重讲授语言知识,以及培养语言能力,对文化差异的强调不够,导致学生对文化差异也不够重视。此外,学生对有些话题感到陌生,对有的话题不感兴趣,由于缺乏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导致学生不知道在什么语境下如何说出有意义的话,英语课程起不到应有的引导学生注意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

1.2高职生职业素质的现状分析高职院校现如今更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笔者通过访谈发现,很多学生对就业后可以胜任的工作缺乏认知,甚至不知道毕业后该从事怎样的工作,很多毕业生觉得就业压力大,就业机会小,有部分学生甚至害怕毕业,觉得毕业就等于失业。部分已就业的学生反映,自己工作中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岗位能力,专业素质欠缺,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不足,工作后抱有焦躁、失落等不良情绪的学生不在少数。由于缺乏足够的职业素质,造成学生学习生活的无目的性,职业选择时的迷惘等各种不利影响。学生对职业素养没有全面、科学的认识,更不知道如何构建。

2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职业素质构建的作用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职业素质的构建,特别是帮助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其实是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从而有目的地了解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交际应该具备的素质,增强交际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如果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那么也就不用担心社会适应能力。

2.1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院校中,传统的英语教学依然在如今的英语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笔者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和重心应该更多向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倾斜。要做到这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改变观念。高职高专学校当然应该以培养高技能的专门人才为己任,但“高技能”应该包含很多新意义。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要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外,更要给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可能,例如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校园活动等各种方式,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实现跨文化交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跨文化能力。对于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很多英语教师本身缺乏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或受自身教育信念的影响,依然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仅仅是增强学生的英语知识,或只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自身的跨文化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培养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此外,还应改进英语教学方式。设置课程时,强调跨文化交际部分,不仅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更能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让英语教学成为一种文化“沉浸式”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设计,例如辩论赛、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体,从而能够感受文化差异,认识文化差异,进一步能够在实际的交际中应用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见习等方式,鼓励学生在实际的交际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最后,教师应该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英语教学中,能够使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水平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水平,并能把这种理论和实践的积累运用到以后的英语教学中。学生依旧是英语学习的主体。培养跨文话交际的能力,最终还在于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胜任工作。就此,学生应时时对文化差异高度敏感,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对所学单元知识做到提前了解,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参与课堂活动,让自己沉浸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课后,充实自己对文化差异的认知,除此之外,学生应该为自己创造机会,抓住每次机会,并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一次次的交际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2重视高职生职业素质的构建《中华人民公共过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面对风云变幻的就业市场,高职生为了获得成功,除了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更要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为了实现这一重任,也必须重视职业素质培养。除了要给学生灌输职业素质很重要的思想之外;还要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充分发挥辅导员、教师等各方力量,通过班会、课堂、校园活动,多方位对学生进行影响;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培养未雨绸缪的就业思想,更多的是要改变育人方式,大学生活终究是属于学生的,那么就要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帮助学生学习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之外,更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社会实践的作用,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构建良好、常态的职业素质。

3小结

跨文化交际论文范文第6篇

语言、文化、交际都是随着人类活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这些新变化也对我们跨文化交际课堂提出了新要求。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自古就和周边国家有很多对外交流活动,如东汉时期曾派遣使者前往西域访求佛法;日本、韩国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丝绸之路把“四大发明”传到欧洲,改变了欧洲的历史;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更是推动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西学东渐”的兴起使得中国近代对外交流活动转为以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为主。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的再一次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神秘而古老的中国产生了兴趣,同时国人的文化自觉意识也逐渐提高,我们又一次迎来了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良机。然而要向世界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绝非易事,我们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跨文化交际影响因素,思考如何准确地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从另一方面来讲,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英语成为了世界语言,除了以英语为母语的那些国家外,目前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就多达六十多个,而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国家就更多了。因此以英语为语言基础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范围和内容也随之增加。我们跨文化交际活动也就不能只着眼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nativespeakers)的交流,还应更多考虑到那些非母语者(non-nativespeakers)把英语文化和他们自己本土文化融合之后形成的交际特点。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不仅缩短了不同文化间的距离,也使跨文化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各种通过电话、网络的现代化交流方式对跨文化交际者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也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

2高职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新的时代特点提出了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在短短一学期,五十多个课时里要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什么目的呢?

2.1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觉性针对中国文化外译向纵深发展的新要求,我国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中强调英语专业学生要“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而职业教育又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够用、实用为原则的。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特别强调情景脉络的重要性,要求学生重视人与沟通环境之间的互动性与双方的文化认同。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他们的职业需求,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觉性。例如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应该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人在商务谈判等商业活动中的一些交际特点。而对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如何把景点里那些富有中国特色的传说,民俗介绍给外国游客,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我们中国文化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2.2强化因材施教的教学内容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首先我们要考虑到高职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选择难度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其次我们还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加深,学生对国外的一些风土人情已有一定了解,如果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上再局限于介绍英、美等主流英语文化国家的人如何过圣诞节等这样一些陈旧话题已经不能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只有引导学生如何在当今地球村中和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进行更深入、实际的交流才是他们所感兴趣的。

2.3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应该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去寻求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吻合的。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上,再现跨文化交际情境时,不能从教师、教材、书本的角度去重现,而要摸索学生的思维方式,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去重现。比如说,简单介绍中西方文化中动物的不同寓意,学生会觉得空洞,抽象。大部分同学只是把它记在笔记中,为应付考试做准备,并没有记在心里,没有把它建构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但如果我们用学生们熟悉的一部动画片《功夫熊猫Ⅱ》作为案例,引导他们讨论各个主要角色的特点,以及为什么要选用这个动物来担任该角色,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各种动物的寓意。而其中反面角色“沈王爷”选用孔雀来扮演,更是凸显了中西文化中对于孔雀认识的差异。这样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而视频、网络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也为学生提供各种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信息资源。

3结论

跨文化交际论文范文第7篇

摘要:

自对外开放以来,我国与国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上的交融逐渐增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我国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必须加大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视程度,在学校就开始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运用能力,不断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岗位需求,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教师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角色,需要加强自身修养,深入研究有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综合学生认知水平、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因素,丰富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本文简要分析跨文化交际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开展途径。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认知水平;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语言文化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的特征,受到历史背景、风土人情、外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国家之间语言表达存在差异[1]。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国在经济等多种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多,英语作为国际性使用语言之一,适用范围较广。作为新时期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必须熟练掌握其文化内涵,降低跨文化交际的难度。但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课堂主体性地位,主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等开展课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积极性,使得跨文化交际教学停留在表面,导致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不强等问题出现,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基于跨文化交际角度,丰富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跨文化交际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跨文化交际以不同语言体系为基础,通过了解各自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促进沟通交流,其具有不同文化性、同种语言性、口语交流、直接性等基本特征。就理论的角度而言,文化与语言相互融合,两者息息相关,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工具,也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表达手段,能够起到宣传与推动国家文化的作用。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更好地推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积极推进“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利于改革我国传统英语教学体系,转变教师课堂角色,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借助多媒体设备等多种现代化教学工具,让学生多方面接触跨文化交际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最后,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2],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提升其涉外事务的处理能力。从以上三方面可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不仅能够改善当前理论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培养综合型技能人才也有着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外本土风土人情,降低与国外友人的交流难度,从而实现良好沟通的目的。

2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化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意识到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地位,并开始转变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兴趣,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存在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学校和教师的注意,并结合跨文化交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3],但在实际课堂活动中,两者的教学存在严重失衡问题,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语言本身知识的学习,从而忽略了文化的渗透,使得学生接受的语言文化知识停留在结构、语法等表层,降低学生语言运用意识。此外,缺乏跨文化交际英语氛围,学生主要在课堂中运用英语交流,但在课后,鲜有学生主动用英语进行沟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形成。根据调查显示,在课后自主成立了英语交流小组的学校较多,但真正坚持每天用英语交流的学生较少。因此,教师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多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确保学生能够将英语运用在日常交际过程中。

2)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有待更新

教师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扮演着引导者等多种角色,直接影响学生跨文化知识的积累。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英语教师都忽视了英语文化内涵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教学方式侧重于理论知识讲解,对于英语国家传统的文化历史与思想教育没有深刻认识。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能让学生了解到英语表达的主要方式,但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已,没有深入研究其中,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阻碍了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如教师在讲解英语俚语“raincatsanddogs”时,只强调其本身含义“倾盆大雨”,而没有注意渗透该俚语文化背景,使得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不利于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没有营造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氛围,使得学生在学习外语时,不能很好地离开“母语环境”,这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如果教师本身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开展相关英语活动时,可能更侧重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从而忽略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使得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意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跨文化交际师资力量缺乏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好中国与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样才能体现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主动性与独立性。但现阶段部分高等院校拥有具有海外游览经历或者学习经历的教师少之又少,且大部分教师都缺乏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的经验。如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常会用“语感”、“习惯用法”等理由解释英语文化现象,使得学生不能全面理解文化差异。此外,我国英语教学领域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探究起步较晚且发展速度缓慢。虽然我国在跨文化交际的学术指导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系统性与科学性的理论仍停留在起始阶段,能够被英语教师实际应用在英语教学中的指导经验十分匮乏。这样的背景下导致了针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严重缺乏,相对来说严重影响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

3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开展途径

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视程度,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适应时展潮流,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尊重他国文化,降低跨文化交际难度,提升学生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1)强化跨文化交际观念,重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必须强化跨文化交际理念,更新传统教学观念,以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思路,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当讲解到英语与汉语文化差异时,应从两个角度解释文化现象,让学生深刻理解英语文化内涵,如“luckydog”,在汉语中翻译为“幸运儿”,而其中的文化背景是英国人很喜爱“狗”这种动物,会以此形容幸运,使得学生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能够及时反应,并做出相应的回答,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观念不能单单依靠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必须将其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构建英汉文化沟通桥梁,恰当处理本土文化和英语文化的关系,统筹英语的功能性与文化性,在开展语言教学的同时,加入文化活动,让学生全面接触英国本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如学校可以聘请外教,通过与外教进行交谈,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缩小学生与语言学习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2)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营造跨文化交际的氛围

学生是大学英语课堂的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想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跨文化英语交流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则要求英语教师扮演好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指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并探究蕴含在英语语言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慢慢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与整体水平,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式[4],让学生深入接触大众媒体,使其了解到最新英文文化,如定时收听“VOA”、“BBC”等,布置跨文化交际的任务,寻找英文文化表达与中文的差异,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认识程度;二是开展丰富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营造英语交流氛围,教师可以邀请国际友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英语,克服心理困难,积累英语表达句式,促进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规律,结合学生英语基础水平,组织对应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对于表现积极的同学,应及时鼓励,并对其适当的提高要求,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对于比较内敛的同学,需要多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说英语”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优化跨文化交际师资,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学校必须加大对跨文化交际师资力量的重视程度,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增加对教师国外游学的投资,让教师深入到英语文化国家,体会英语本土文化,更好地将其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与国外的某所大学合作,每年定期选派表现优秀的教师进入该学校深造,帮助教师积累英语本土知识,使其深刻体会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并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等方式,改变教师对跨文化交际的看法,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此外,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充分发挥自身魅力,通过网络等途径,实时了解英国文化,并带领学生共同探究跨文化交际,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拓宽跨文化交际教学途径,渗透中英文化的差异性,带领学生体会不同英语文化,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降低跨文化交际中的难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国外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中的交流逐渐增多,对综合型双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必须清楚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活动时,应立足于跨文化交际视角,综合考虑学生认知特点、市场需求、教学内容等因素,整合大学英语课程,开展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深入解释英语语言文化与汉语的联系,在日常学习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树立学生文化差异性的意识,在尊重别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张晔.教材在大学英语课程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32-135.

[2]陈薇,汪学立.建构主义理论视阈下的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构建——南京邮电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建设例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52-156.

[3]张广翠.行动研究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33-37.

[4]郑欢,何雪.大学英语改革:从语言教学到跨文化双向传输教学——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模式研究述评[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4-89.

作者:张燕霞 单位:承德医学院外语教学部

第二篇:大学英语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随着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参与度不断增强,社会对具有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高校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教学实际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展开深入的探索。本文为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现状产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推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水平不断提升,在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培养途径展开研究,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前言

跨文化交际其主要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行为源和反应源进行的交流,由于语言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产生和发展,所以语言的运用不能与文化相脱离,跨文化交流要在对对方语言基本规律和词汇等基本掌握的前提下,结合对方的文化进行合理的运用。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

现阶段通常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划分为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四部分,并用恰当和有效对语言交际的运用进行衡量,恰当即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默认的准则和规范以及对文化侵犯设定的界限;而有效通常指在努力后,一段时间内所达到的既定目标及其应产生的回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即在以恰当和有效作为衡量标准的前提下,一方面有意识的提升学生对英语技能的掌握水平,一方面对学生在文化、情感、人格等方面的素养进行锻炼,使其产生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进而在对多元文化包容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阶段高校对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得到大幅提升,但受到传统教育体制、外在教育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清晰

目前虽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明确定义为现代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并对其进行了描述,但并未形成具体量化指标,使高校在进行英语跨文化交际培养的过程中对培养目标的设置过于形式化,或仍以传统语言教学为主,直接舍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部分,使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无法有效的落实。

(二)教学理念不明确

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高校开展英语教学时仍以纯粹的语言教学为主,而忽视文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对教学方法创新消极对待,甚至并未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认知,对专项培养所需要的教学方法、手段等不能有效的灵活运用,而高校在教师培养方面忽视对教学理念的引导,使跨文化交际培养的实践难度进一步提升。

(三)课程设置不健全

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设置英语课程时并未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作为独立课程单独设置,特别是在英语课时压缩调整的现实情况下,独立设置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课程的难度更大,虽然现阶段部分高校尝试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相关培养教学,但受教学资源、课时等方面有限性的限制,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不能得到全面的满足,肤浅的教学内容很难达到培养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预期目标。

(四)教学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仍选用综合英语教材、听说课程教材等,这些教材虽然涉及大量的“文化”知识,但其仍以强化语言点为重点,忽视对不同国家、区域文化差异的系统梳理,而应用于选修课的教材,其受课时、学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内容通常较浅显,而且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均不能满足培养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要求。

(五)评价体系形式化

目前大部分高校以常规英语教学评价标准作为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标准,其并不能结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特点真正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促使评价体系形式化特征明显,所以创新具有实际督促、评价作用的评价体系是现阶段高校英语跨文化交流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开展教学的核心,所以教学活动均为此教学目标服务,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对教材中涉及的重点词汇、语法、语句等进行讲解外,应有意识的将相关文化内容引入课堂并系统性的讲解,为学生文化知识基类提供素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可以独立学生在课余时间观赏语言难度适中的影视作品,使学生在放松、娱乐的心理环境下对海外国家文化、思维方式等产生更加全面的理解等。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英语运用的基本技能的同时,可结合他国的文化与交流对象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例如“龙”在我国不仅指一种动物,更代表生肖、精神、吉祥,而“dragon”在西方只代表一种会吐火的凶猛怪物,在交流的过程中忽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盲目的运用,将使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和适当性均受到严重影响。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英语课堂的组织者,其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所以在对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前,应先针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展开培训,这要求教师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对各个国家的文化及差异准确把握,养成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的习惯,使教师在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产生较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掌握开展相关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其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资源奠定基础,实践证明关键事件分析法、翻译对比法、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习语对比法、角色扮演法、口头汇报法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实际灵活的运用。例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商务文化冲突案例等引入课堂,在引导学生针对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存在,如上海亨特公司生产的“白翎”钢笔被英语翻译为“whitefeather”,而西方国家将“whitefeather”理解为临阵脱逃、胆小鬼的意识导致此款钢笔在英国的销售状况很不理想,学生在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时,会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这对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优化课程设置

现阶段部分高校盲目的缩减英语教学课时,与目前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需求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矛盾,所以高校现阶段应对英语教学课时设置重新定位,实践证明每周英语课时设置在4至6课时之间,高效完成大学英语教学任务具有可行性,所以高校在保证此方面课程设置的同时应针对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开展专项的跨文化交际相关知识教学,使学生对西方国家文化礼仪概况、圣经故事、文化艺术等产生较全面的认识。另外,在高校培养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应有效的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使教学效率得到提升,这对优化课程设置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atsea”在汉语中可将其直接翻译为在大海上,而在西方国家其具有迷茫、困惑的意思,教师在教学中将大量类似词汇整理制作成PPT,不仅可使学生系统的认识,而且在优化课时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选用合理教材

选择的教材应以培养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核心,选修课和必修课教材均应结合其培养目的、文化信息多元性等为依据,以增加针对性的强化练习为手段,使学生对不同国家、区域文化差异产生较全面的了解,但需要注意教材内容是有限的,要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文化背景知识引入、文化内涵渗透,介绍文化价值观的差异等,例如教师结合教材设置独立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块,使学生在掌握交际学、商务沟通、中西文化比较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然后在国际视野教学模块的推动下,形成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等。

(五)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体系

针对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体系,首先应扭转传统完全以学生语言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作为衡量标准的理念,建立以面试、笔试、情景设计等多元形式构成的,以学生对文化知识掌握情况和意识形成情况为考核对象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将考核评价贯穿高校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全过程;其次,针对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课程设置教学规范,使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提升,并通过建立课程评价标准的形式,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仍无法满足针对性培养的预期目的,高校要满足社会对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需求,需要结合大学生和英语跨文化交际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完善。

作者:王琳璐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培养探析

摘要: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意识到英语不仅是一门世界通用的工具语言,同时也承载着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的重要职能,意识到英语的学习不应脱离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否则无法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本文从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出发,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的若干差异,探讨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培养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的工具语言,同时承载着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的职能,这种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传播和交流,而是交互的全方面的传播和交流。英语习得者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必须打破自身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局限,理解、学习英语中蕴含的优秀文化信息,同时传自身的优秀文化。大学英语教学作为我们国家英语教学的高阶,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揉入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宗教信仰、历史典故、风俗人情、习惯用语等文化背景,切实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即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指的是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者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进行有效、得体的互动交流的过程,涉及到语言学、传播学、文化学、传播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着多样化的文化或历史传承,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这些都会对跨文化交际造成不同的影响。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我们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除了英语的基本技能,如听力、口语、阅读、写作之外,必须重视将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融入课堂,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积极理解与欣赏,比较我们的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差异所在,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减少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遇到的文化障碍和受到的文化冲击,从而进行有效得体的互动交流。

2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意义

2.1有效消除交流障碍,防止交际摩擦

如上文所述,不同国家地区,其文化、历史、习俗都有很大不同,甚至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上也存在差异。我们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不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不了解对方的俗语谚语等,有可能会无法正确解读对方语言所包含的信息,也无法向对方准确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造成误解,形成交流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升级为交际摩擦,以致出现冲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能有效的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2.2开拓学生视野,增加语言知识储备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要求学生自发自觉的去了解英语国家社会制度、历史文化背景、语言运用习惯等方面的内容,了解我们的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区别所在,接受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种种差异,学着用nativespeaker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思维,学习对方文化的精华,摒弃其糟粕,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英语相关知识的储备。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一直没有摆脱教师处于权威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收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主要目的仍是为了应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或是研究生入学英语测试。这就导致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其重点重心放在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上,自动忽略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与吸收。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也没有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传授有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其客观原因。首先,大多数学校因客观条件限制,大学英语的教学通常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大的授课班级人数甚至达到八九十人,这使得任课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一对一,或是学生们之间用英语进行会话训练的机会大大减少。其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甚合理,课时少,教学任务重。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不得不有所取舍。再次,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受几十年来英语教学传统的影响,学生们只注重英语基本能力的培养,学习活动发生的主要区域局限于教室,学习活动的对象局限于大学英语课本,离开了英语课堂,立刻回归母语世界,所以学生们的思维方式无法转变,仍然是汉语式的思维。

3.2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首先,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意识对我们的重要意义,通过接受系统、专业的训练,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与积累,扩充自身的英语知识层面,以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对于教学者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英语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等的教学,还应结合教材,恰当、适时引入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克服母语带来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文化对比的意识,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差异,使学生既能接受对方不同的文化,也能在语言中包含我们自己的文化,减少文化冲击给学生带来的理解障碍。其次,教师应当努力改善英语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交流的情境。我们的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往往先把听到的英语句子翻译成汉语,然后想好怎么应对,再把应对的话翻译成汉语,往往词不达意,摆脱不了汉语思维模式带来的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努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和交流的环境,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角等活动,鼓励学生与以英语为母语者多进行交流,鼓励学生互相进行交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英文原版读物,鼓励学生选取优秀的英语影视作品反复观看,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甚至话剧排演等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如网络、广播等,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较为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了解以英语为母语者的日常生活和交流方式,为学生能准确、得体的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基础。最后,教师应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英语学习不应是简单、反复的记忆活动,这种方式效率低下,费时费力。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令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接触、接受其他国家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让他们乐在其中,无疑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语

总而言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英语进行准确、得体的交际,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将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除了要重视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也应把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这样才能使跨文化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减少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带来的误解等交流障碍,减少文化冲击带来的交流冲突,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准确、得体、顺利的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宋莉.跨文化交际导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潘玥.浅谈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6(1).

[4]连颖.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5).

跨文化交际论文范文第8篇

1.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1跨文化交际在语用教学中的运用跨文化的语用问题是不同文化的人使用同样一种语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应了解不同语言中语用规则,否则就会出现将不同语言的语用规则混用的语用失误,失去了跨文化交际目的。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都属于语用失误。语言失误是二语习者把汉语词语的语用意义用在英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如问题Haveyoubroughtthebook?回答Yes,Ihavebroughtit.这样的回答虽然在语法没有问题,但是英语使用者会觉得这是不耐烦的回答,会引起沟通的不愉快。因文化背景差异而引起的语用错误就是社交语用失误,它与人们对人际关系、权力和义务等观念有关。如在传统的文化中,学生和教师对话要用尊敬的口吻,但这种方式不适合用在和英国教师的交流。又如在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时,中国学者会说一些表示谦虚的话语,这不仅得不得好感反而让人信以为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重视跨文化的语用问题,对比不同的语言使用规则使学生准确地使用语言知识。

1.2跨文化交际在篇章结构的教学应用语篇是语言整体,由连续的句子或语段构成,包含书面语和口语。中、西方人思维的模式不同,对篇章的结构的认识有很大差别。中国人的思维带有直觉性和整体性,常用的问候语会让我们感的友好、亲切,如:你去哪里、吃饭了吗、去做什么。若这些用在英语表达,欧美人则是不能理解,甚至不知道如何进行这样的对话。我们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在彼此交际中大多带有言外之意,但是西方人以直线逻辑进行推理、演绎,表达直截了当,文章段落结构也是直线发展。要准确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就必须了解目标语中篇章结构的特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篇章结构特点。因此教师必须将相关文化背景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篇章结构,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1.3跨文化交际在修辞教学中的应用修辞学研究的是如何把文章写得更好,把话说得更好的问题。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采用的修辞手段相似,如比喻。在英汉文化里都有比喻这种修辞,用一种物体来比喻另一种物体,但是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不同,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所象征的意义不同。如对于dog这个喻体,在英语国家它是好的喻体有luckydog的说法,但是在中国“狗”是不好的比喻,如:走狗、狗奴才、狗腿子等。同一种修辞的手法,同一个喻体,但是所指的含义却是大相径庭。修辞在所有的教材和阅读材料中均会体现,这使得跨文化交际的功能尤为重要,让学生掌握修辞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差异、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进行有效的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

1.4跨文化交际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翻译是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的语义来表达,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信息的转换。它涉及多种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翻译教学不仅要掌握两种语言,还要掌握其文化差异。王佐良先生指出:“如果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翻译的存在是因为人类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但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掌握,翻译就会出现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文化间比较,不能以已存在的文化思维来翻译,而是多考虑不同文化的内涵、渊源、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在翻译时,就要正确地了解其异同,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做出地道如实的翻译。如greenhand是新手的意思;givemefive是击掌;而aunt是所有与母亲同辈的女性亲戚的称呼等。跨文化交际知识在翻译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对文化背景的了解是达不到翻译的完美效果。跨文化交际理论渗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因此要习得地道的英语,用英语正确地交际,就必须重视跨文化交际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2.1重视课堂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的引导在二语的学习环境中,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来源,高效率地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可形之道。语言离不开文化,在课堂上,除了讲授语言知识,也要渗透文化知识,用文化指导语言教学活动,深化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把两者合二为一,让学生既学习了语言知识也理解了文化的异同。当然,教师可以深入的讲解中西在价值观、人生观、生活观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知其然并知所有然。通过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语言知识掌握得更深入,在运用上更加得心应手。如教授人教版必修三Unit1时,教师在讲解各国节日不同的庆祝活动之外,可以补充这些节日的来历,历史渊源,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更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也使课堂更有趣味性,在以后的交际中,学生可以自如地谈论这一方面的话题。

2.2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材中,不管是初中的教材还是高中的教材无不渗透西方文化。这么多选材广泛的英语教材都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讲解语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语言技能,更要引导学生挖掘渗透在材料中的文化知识,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会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更好地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所以合理地利用教材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2.3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考试,只要可以得高分就满意了。英语对他们来说就是一门考试科目,所以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哑巴英语或是明明托福成绩很好的学生也无法自如地交流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文化精华的体现。我们用语言表现我们的言行和修养,学生不重视交际能力,不重视文化差异,使得他们没有办法学得英语的精髓。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并引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即在教学和日常谈话和中,有意识地强调跨中西的文化差异及差异引起的原因。这些原因不是语言知识引起的,而是由于深层的观念、风俗和历史问题所引起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感受真实的语言和文化,注意重要的文化差异,提升学生的敏感性,使语言生动鲜活,让学生避免使用错误交际用语,学会真正地交际。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