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会计师论文范文

会计师论文范文

会计师论文

会计师论文范文第1篇

1.外部执业环境较差

(1)在审计聘任机制方面存在一定制度缺陷。如今随着众多大型股份制公司的出现与发展,大大提高了股权分散的程度,大量经营者都直接掌握了董事会中的主要或部分权利,而在这种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制度若仍延续公司成立初期的审计聘任机制,必然无法适公司的发展。(2)注册会计师执业规则制定有缺陷。注册会计师执业规则制定方式主要包括了规则基础导向与原则基础导向两种,而这两种制定方式在实际的运用中均存在着各自的利弊。前者,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易于贯彻实施,但却容易陷入“重形式轻实质”的不良局面,而后者虽不易被经营者的策划所规避,但却存在着一定可选择性,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要求较高。

2.部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较差

对于注册会计师,其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技能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两种:其中,就职业技能素质来说,由于审计业务本身就属于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工作,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必要的知识文化水平与执业能力,但是,就我国目前形势来看,在注册会计师报考资格、考核的方式与执业许可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条件、后期管理与治理等方面的规定还不是很规范,存在一定问题;而就职业道德素质来说,由于被审计单位对自身审计结果往往都比较重视,故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有部分被审计单位就时常会采取利诱的方式对会计师的实际审计工作施加一定影响,且有些注册会计师也会借此来寻租,而社会公众乃至投资者本身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无法全面掌握所有的审计信息,从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二、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质量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的分析,可发现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1.相关政府部门对审计市场的过多干预

当前,在中国股市上,投资的风险并没有过多受到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状况和财务指标等一些正常因素的制约,反而是受到政府干预正常等一些非正常因素的制约更多,从而致使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更多的关注于政府政策的信息,而对于财务信息与审计的质量却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

2.当前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成无法市场的发展要求

当前,我国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属于有限责任公司性质,仅仅有一小部分事务所属于合伙制,虽然我国也针对这种状况进行改革,但是与国际差距还比较大。这两种组织形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合伙制事务所中其合伙人个人需负无限的责任,故在收益与成本的对比中,注册会计师往往比较重视审计的风险,而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由于大部分风险由企业承担,注册会计师本人所负的责任有限,故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与风险意识,从而极易出现虚假审计报告的现象。

3.信息的不对称

在公司内部,其工作人员对自身财务状况和经济的成果了解比较深刻,可能会因利益的驱使而做出粉饰重要会计信息的行为,甚至可能出现设置“两本账”、“账外账”等情况,而注册会计师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可能无法及时的发现这一问题,从而直接导致其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无法对该企业财政状况和经济成果给予公正的评价,最终影响到其审计的质量。

三、有效提升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相关对策

1.完善行业监管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当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虽已形成了多方位的监管体系,但其整体监管效率并不是很理想,故提高审计质量不仅需对审计行业进行有效治理,还需对其相应的制度环境与监管体制实施相应的改革,而改革的重点就在于逐步完善会计行业的监管体制,并加大对那些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2.完善注册会计师执业外部环境

(1)逐步完善并优化公司的智力结构以改变其审计委托的关系。注册会计师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向投资者公开的披露其审计报告,从而让其知道目标公司当前管理现状,同时,审计也是用来有效约束公司经营者行为的一种监督机制。因此,公司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治理结构来为审计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如对于国有或者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首先就需切实解决其国有股东缺位情况,然后在逐步加强对其董事与独立董事的有效监督与约束,以从整体上强化企业的资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共担风险意识,最后还需逐步加强审计事前的控制,以增加其公司内部相关审计部门的监督和约束作用。(2)强化审计准则的建设,并逐步完善审计理论与技术方法。当前形势下,为适应审计环境、对象与目标的变化,国家立法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在审计准则制定的工程中,需积极学习并引进国外先进的设计理论与技术方法,同时要重视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国际审计准则间的有机融合,充分借鉴国际审计准则中的基本原则与必要的程序,并加大对国际审计准则现有成果的积极研究,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制定的步伐,最终从根本上保证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实际执业水平的提升。

3.逐步提升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

会计师论文范文第2篇

目前注册会计师考试规定五年之内必须全部通过考试,因此考试科目的搭配对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报考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出选择。全职考试的、学习时间比较充裕的或者基础比较好的考生可以考虑全科报名,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六门专业课中,一般来说会计和审计的难度最大,财务管理次之,最后是经济法和税法。其中,审计和会计的联系比较大,因为审计中理论和实务结合的部分,涉及了很多的会计知识。另外,会计和税法的结合也是比较紧密的,会计中的所得税章节、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一直是个重点,所以学习会计的时候学习税法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整体把握会计教材有很大帮助。经济法和税法两者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什么联系。第一次报名考试,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课程,这样,对于树立自己战胜注会考试的信心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可首选会计、审计、税法等科目;如果是非会计专业的考生,可首选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科目,因为会计和审计科目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报考注册会计师,应该报两到三门好一些。如果没有非常强的实力以及时间和精力,考生不要一次报考6科。

二、如何看书与做题

考注册会计师要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调节好家庭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合理安排好时间进行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调整好心态。

1.开始复习的时间

考注会要理解记忆的东西太多,所以应提早着手计划准备,最好从12月份就开始。因为我白天要上班,又有家庭和孩子,所以注定我不可能拿出专门时间来应付考试,只有充分利用夜晚及周末时间,早下手早准备。在这一点上我主张溪水长流,不主张最后2-3个月才突击看书。

2.教材及辅导书

注会考试对考生基础知识的理解、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很高。所以每年在新书没下来之前,应提前关注来年教材是否会有重大变化,先看教材变化不大的那本;因为新教材一般在考前5个月左右的时间才下来,时间太仓促。等新书下来时,一定要购买新教材,随即进行新旧对比,凡不一样的地方就用红笔做个标记,这样看书的时候自然就有了重点。对每年教材变化的地方一定要特别留意。对教材新增内容,几乎每次都是作为重点来考的,甚至有时会占到40%。说到辅导书,一定要精不要多。可以说我的注会能通过一半多取决于轻松过关系列,所以北大东奥出的轻松过关系列是一定要买的。至于是否报培训班需要因人而异。报培训班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个人的自觉和勤奋才是关键。

3.看书与做题的方法

要想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书至少要看三遍以上,如果时间不够的话也要保证重点部分看三遍以上。同时可两本书交叉结合着看效果会比较好一些。第一遍通读。先了解一下有关概念和内容,使心中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理解即可。第二遍精读。要深刻理解教材细节,梳理各章节间的联系,总结相关知识点。每看完一章后可以马上做这一章的客观习题(如轻松过关里面的),这样能加深理解,巩固记忆,而且能把看书过程中很多似懂非懂、模棱两可的东西具体化、条理化。第三遍是巩固重点知识,查漏补缺。这个时候应该把教材再通读一下,着重关注书中划红线的部分。同时将以前做过的题中出错的地方浏览一遍,因为出错的地方自己往往自己掌握不牢的地方,强化一下对考试会有帮助的。在考前的1-2个月里,可以亲手多做一些模拟题或以前的考题,把握出题者的思路和整体的难易程度。在临近考试的前半个月,新的计算题和综合题就不要做了,有针对性地对一些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便可。

三、注册会计师考试时技巧

1.保持正确的应考心态。

考试时心态要平静,既不能太过紧张,也不能没有一点压力,要正确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2.卷子发下来后不要忙着答题,先填涂自己的应考信息,然后逐一仔细核对,再看看题量及题型,合理安排时间,稳定一下情绪。

3.考试时,要先易后难,不会的做出标记。

最后如果有时间的话,再解答。如时间不够,在最后几分钟注意一定要把选择题中未做的给蒙上,千万别空着,说不定你很幸运。

4.客观题应争取在35分钟左右答完。

而且客观题做完之后立刻填涂答题卡,然后再仔细核对一遍填涂信息。

5.做计算综合题时,注意一定要把握好时间,调整解题速度。

做题前可先大致浏览一下,切记要先做最简单的。并且做题时要先看答题要求,带着要求到题目中去找答案。注意不会做的或很复杂的,先跳过去,千万不要硬抠,浪费时间。在考试时间所剩不多时,不要慌张,应沉着、冷静,尽量将会做的题做完。

6.考完一门丢开一门,不要把情绪带到下一场考试,影响到后面的考试。

会计师论文范文第3篇

境外学者分别运用审计意见类型(FrancisandKrishnan,1999;ReynoldsandFran-cis,2001)、法律诉讼和行业检查(S.tPierreandAnder-son,1984;ColbertandMurray,1998)、会计违规行为(DeFondandJiambalvo,1991;ColbertandO’Keefe,1995)、盈余管理(Beckeretal.,1998;Choietal.,2010)、盈余质量(TeohandWong,1993)和IPO折价(Balversetal.,1988;FirthandSmith,1992)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均证实了大规模事务所相对小规模事务所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FrancisandMichae(l2009)甚至发现“四大”事务所中规模较大的业务分所相对其他业务所也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然而,也有学者在控制事务所自选择问题后,发现大规模事务所相对小规模事务所并没有收取额外的溢价,进而推测大规模事务所可能并未提供较高质量的审计。Chaney等(2004),Lawrence等(2011)通过配对样本控制事务所自选择问题后,发现大规模事务所并未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国内的相关研究更未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蔡春等(2005)以2002年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非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显著高于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吴水澎和李奇凤(2006)以我国2003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在抑制操纵性应计上,国际“四大”的审计质量高于国内“十大”,而后者的审计质量要高于国内非“十大”;李仙和聂丽洁(2006)以我国2000—2003年进行IPO的公司为样本发现,我国市场上经“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低于非“十大”审计的公司。而原红旗和李海建(2003)以2001年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没有对审计意见产生影响;刘峰和周福源(2007)以2002—2003年我国A股公司为样本,发现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出具的概率、可控应计的数量和会计盈余的持续性三个角度来看,国际“四大”与非国际“四大”的审计质量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甚至从会计盈余的稳健性角度来看,强烈的证据表明国际“四大”甚至比非国际“四大”更不稳健;王良成和韩洪灵(2009)发现大所具有“相机决策”的理性经济人行为,对不同盈余管理的公司采取不同的审计质量,大所的审计质量并不是一贯的高;郭照蕊(2011)发现国际“四大”与非国际“四大”在审计质量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某些年度国际“四大”甚至比非国际“四大”更差。从上述经验研究的结论来看,无论是声誉假说还是保险假说,均不能保证大规模事务所必然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这可能与我国目前的法律环境有关(陈元艺、邵景奎,2014)。从目前针对会计师事务所诉讼案件的数量和结果来看,尽管针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诉讼案件不断增多,但事务所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判决仍然非常罕见。在这种法律环境下,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动机去维护自身的声誉,更无须担心承担民事赔偿的法律后果。因此,单纯扩大事务所规模并不能满足资本市场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

二、事务所规模与市场竞争能力

事务所规模是否能够提升事务所的市场竞争能力?根据波特的竞争战略,差异化和低成本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两种战略手段。随着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事务所在国内市场的直接竞争、人员流动和经验传播,国内事务所和国际“四大”所在产品差异化方面的区别越来越小,国际“四大”事务所已经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然而,在低成本方面,尽管瑞华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规模上超越了安永华明和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但在成本优势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尽管在业务总收入方面,瑞华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成功超越了安永华明和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但是从人均和师均收入指标来看,瑞华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不仅与排名第一、二位的普华永道中天和德勤华永有较大差距,与排名在其后的安永华明和毕马威华振也存在明显差距,这充分表明瑞华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低成本竞争战略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上述简单的人均和师均收入比得出的结论可能说服力不强,因此,有学者基于经营效率视角,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事务所的投入产出进行更加严谨的研究。从现有文献来看,目前国内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事务所之间的确存在较大的差距。许汉友等(2008)发现大部分国内所的运营效率与国际“四大”所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刘明辉、王扬(2012)发现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明显高于国内事务所;张梅(2014)运用DEA方法测算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效率后也发现国际“四大”的运营效率是最高的。因此,在我国国内事务所的规模已经超过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背景下,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效率仍然有待提升,单纯扩大事务所规模并不能保证事务所市场竞争能力的同步提升。从经营效率的基本概念来看,经营效率是由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而单纯扩大事务所规模只是提高了事务所投入要素的数量,未能改变事务所投入要素的质量,特别是通过简单的合并方式实现的规模扩张,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于经营效率的提升作用不大,因此,单纯扩大事务所规模无法保证事务所经营效率的提升。要想提升经营效率,只能是在增强事务所投入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事务所产出的数量和质量。要想实现该目标,只能从做强战略入手。

三、事务所做强战略的思考

目前我国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似乎只是突出了做大规模,忽略了做强战略的实施。根据前述分析,单纯做大事务所规模,无法保证事务所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也无法保证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市场竞争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做大事务所规模的同时,如何真正做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是下一步做大做强战略需要思考的问题。根据“强”的定义,“强”是一个相比较而产生的概念,因此,要想实施事务所做强战略,必须找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事务所的差距,细化“强事务所”的标准。从事务所作为肩负社会公众利益和企业利益双重责任目标的主体来看,事务所强的标准可以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审计服务的质量要强,这是由会计师事务所肩负的社会公共利益目标所决定的。审计的作用在于缓解现代企业中委托方和受托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对受托方出具的财务报告进行鉴证,增强委托方对财务报告的信任程度,进而提高委托方决策的准确度。如果审计质量存在问题,委托方根据已审计财务报告作出的财务决策有可能是错误的,最终会导致社会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任程度降低,行业赖以存在的基础将不复存在。因此,以审计质量为导向,是保证事务所正确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事务所内部治理水平要强,这是提升事务所审计质量和经营效率的双重目标所决定的。早在2006年,中注协就成立了事务所内部治理委员会,希望能够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水平。欧盟也要求自2008年起,对公共利益主体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披露透明度报告,主要包括法律和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内部质量控制、质量复核、培训和独立性以及合伙人报酬等方面的内容。相关的研究(Deumes等,2012)也发现,披露的内部治理水平越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其审计质量也越高,充分表明事务所内部治理对提供高质量审计的保证作用。同时,内部治理水平的提升能够理顺商业利益和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黄友,2007),弱化事务所内部的利益冲突,增强项目组内部员工的团队意识,进而提升事务所的经营效率。因此,内部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做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制度保证。第三,事务所经营效率要强,这是事务所作为企业本身的利润最大化目标所决定的。经营效率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反映了事务所对资源的运用能力。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效率与国际“四大”事务所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尽快缩小差距,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陈祖华、唐鑫,2014)。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过程的执行者,其执业水平是经营效率的决定因素,通过行业准入门槛的提升、资格考试的改革、后续教育培训、行业经验交流等各种方式不断提升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可以大幅度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效率。其次,不断优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流程。从现有数据比较来看,“四大”事务所审计同样项目所需的人员和时间只是国内事务所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二者效率的差异。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际“四大”事务所内部高效率的审计业务流程。国际“四大”事务所通过不断优化审计业务流程,使得项目组内部人员分工合理、信息传递流畅、问题反馈高效,进而提升了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效率。第四,会计师事务所品牌声誉要强,这是保证事务所提升审计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决定的。品牌声誉是事务所长期市场竞争中积累下来的无形资产,为了持续提升事务所的品牌声誉,事务所有动力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同时,品牌声誉有助于事务所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客户的青睐,保持客户关系。

四、针对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的建议

会计师论文范文第4篇

由于企业对成本核算过程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成本核算会计师的平均工作能力水平较低,使核算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不必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大多数出现在规模较小的企业中。首先,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层次不分明,没有明确的工作人员来对成本核算过程进行严格的要求和监督,因此,出现了核算过程不符合要求,核算方法不够先进,会计师工作工程中的自我要求程度不高等现象。其次,中小型企业发展速度较慢,人员更替速度较慢,企业中的许多老员工的学习能力不够,导致工作思想和工作方法与时代脱轨,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后,企业对于员工的自身素质要求不够高,相关员工为了一己私利而无视国家法律,随意篡改账目,中饱私囊的现象时有发生。以上出现的问题不仅使公司的财政收支变得模糊,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决策的制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2.针对成本核算问题采取的有效措施

2.1会计成本核算思想深入化要想拥有合理规范的成本核算,企业必须拥有专业、敬业的会计人员。人是企业的主体,因此,要想充分展开一项业务,也必然离不开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首先,会计入职前,对其进行适当的考核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还要对其开展成本核算意识的相关培训工作,从根本上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使其拥有正确的成本核算意识。最后,在其工作过程中仍然不能放松对员工的定期考核,根据员工的表现,实行赏罚分明的政策。在每个阶段都抓好员工的素质培训工作,才能解决成本核算的基本问题。

2.2会计成本核算范围区域化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资金问题,因此划分出明确的成本核算区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使核算过程全面化,还更加有利于成本核算的科学发展。想要界定出合理的成本核算区域,首先,拥有一个专业的成本核算团队是重中之重,对于会计的专业要求必须严格,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其次,要遵循有关部门的规定和标准对各种费用做出对应类型的分组;最后,要改变陈旧的观念,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并将此类资产一并划入成本核算区域内。

2.3会计成本核算方法科学化落后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将核算方法科学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不仅仅是先进的代名词,而是企业按照自身发展的状况,由相关专业人员做出合理的方法调整和改良。许多看似在其他公司运转良好的先进的科学方法体系不一定就适合所有公司的发展,必须找准关键,对症下药。

2.4会计成本核算可持续化能够长远发展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目标也要与企业的目标保持同步,只有保持了高度的统一性,才能实现双赢。因此,会计在进行成本核算的同时不仅要保证其可实施性,还要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使成本核算系统化、规模化、可持续化。只有首先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可持续性才能进而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企业在多元化经济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3.总结

会计师论文范文第5篇

一个地区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同时还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和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形势很多时候都是相辅相成的。

(一)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2014年年初,国务院批准并印发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目的是通过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主要改革事项有:一是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不再限制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的货币出资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再规定公司股东(发起人)缴足出资的期限。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二是改革年检制度。将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方案的出台,一方面,将大大削减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报表审计、验资等传统业务量,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群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给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了新的商机。

(二)“营改增”税收改革的展开201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3年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此前,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为3%,营业税税率为5%。以月营业额接近2万元的小微企业为例,免征政策实施后,企业每个月可以减轻税负600元到1000元。600多万户小微企业加起来,减负规模就是几百亿元。小微企业减负以后,有利于企业稳定、扩大发展。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时期,这项政策为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助推力,有利于中小企业在改善自身形象和信用方面花更多精力和财力。

(三)有关加强和改进基层会计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出台2013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会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13]12号),提出要规范记账行为,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发展,规范记账行业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在政策层面,将积极探索对记账机构的政策扶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记账工作,推动小规模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小型经济组织选择记账服务,积极引导记账机构面向乡镇开展服务。协调相关部门,对记账机构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探索建立政府购买记账服务制度。这为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方向分析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小、人员流动大、业务面狭窄,多分布在基层,以市、县及以下为主,只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走得更远,为此,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要充分利用自身“自动灵活、地域特色鲜明,经营成本低,能适应数量多、规模小、种类多、经营结构单一的中小企业”等优势,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一)发挥专业素质优势,做大会计等外包服务业务与中小企业相比,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财务、会计、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这是中小企业最需要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等改革方案的出台,使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传统的审计、验资业务将大大削减,但是,伴随着国家有关基层会计管理工作要求的提高、中小企业数量的快速发展,规模效应将使业务成为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新的增长点。因此,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要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拓展记账、税务、外包等服务领域,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专业、高效的、外包服务。通过、外包,实现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盈利能力和收益水平的快速提高,实现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和企业形象的改善。

(二)紧密结合自身和地域优势,做深特色业务和品牌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分布广,与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相比,采取特色发展战略势在必行,这既是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的需要,也是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需要。所谓特色发展战略就是集中力量于某一领域做精、做专,树立品牌。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特色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服务内容特色化。根据自身优势可以在审计、验资、评估、税务、会计、外包服务等方面选择一种或几种作为重点。二是服务对象特色化。根据当地企业特点、自身优势,选择在一个或几个相关行业内发展,提高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资源有限,专职于某一领域,才有可能为特定的客户群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形成品牌。做出特色以后,可以拓展与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在某些领域、行业开展合作,提高自身影响力和盈利能力。

会计师论文范文第6篇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如下类型:(1)审计失职风险。指的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业务的过程中未遵守审计准则而造成的审计结论同客观事实相背离的风险。这一类型的风险是可完全规避的,不少注册会计师就是由于这一种风险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2)审计职业风险。该风险主要指的是注册会计师由于素质低,责任心不足、业务水平较低,风险意识淡薄,在思想上、观念上对潜在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未遵守应有的职业操守等,导致一些问题没有查清看透,审计结论同客观事实相偏离的情况;(3)复杂的客观经济活动所带来的风险。随着信息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也在日趋增多,各种虚假、差错的会计信息参杂,导致失察可能性逐步增大。再加上经济业务种类的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发展,会计核算业务已大幅超出了传统财会内容,各种新内容层出不穷,对此类业务处理过程较传统财会难度更大,也更易出现争议,导致审计风险大幅增加;(4)审计方法缺陷所引发的风险。现代审计方法关注实现审计成本及风险二者的均衡性,要求审计程序应以允许存在一定风险为前提条件,且要求应用审计方法或分析复核等方法时应注重贯穿审计全过程,否则审查结果必然存在较大的误差。虽然抽样理论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但在审计中的应用仍有待完善,注册会计师还未有十足把握明确所抽取样本究竟能否代表整体,因而导致主观结论、客观事实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偏离;(5)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规范,导致审计风险进一步加大;(6)审计内容广泛性及审计对象的复杂性所引发的风险。市场经济的特点即不稳定性,企业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不得不尽快扩大企业的规模,推动企业交易日趋复杂,促使经济业务种类逐步多样化发展,这也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越来越复杂,审计工作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因而增大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结论正确性的难度。再者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审计风险大幅增加;(7)风险导向模式存在舞弊风险,审计风险评估过程易存在目标定位偏差等可能性。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防范策略

(一)加强风险评估,接受客户风险控制针对是否接收客户决策是控制审计风险的开端,若此时控制得当,则有助于后续阶段顺利完成各环节审计工作,若在该阶段未进行有效地评估控制,会导致后续审计环节麻烦重重,造成后续阶段审计风险难以有效控制。为此,必须针对客户审计风险因素进行大体评估,可以利用打分形式进行,并在评估基础上对是否接受该客户做出相应的决定。在对客户展开风险评估时,必须明确风险产生的标志,针对主要风险因素加强分析,对能否承接该业务作出科学的决策。应从项目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等多方面加以评估。

(二)加强符合性测试过程中风险的控制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测试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抽样方式,这主要时由于该方式省时省力,且成本低廉。但从中随机抽出若干样本开展测试,同真实情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容易产生较大的偏差。虽然“点”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面”,但不代表“点”可以完全代表“面”。但因时间、经济条件等的限制,该抽样方式应用最为广泛,目前也难以替代。因此,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以重要性原则为依据,主观予以判断,并及时控制风险。对于抽样风险而言,其客观存在、且难以避免,但事先可加以测定。在进行符合性测试风险的控制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审计样本进行设计,权衡是否需要加强审计证据的收集或为了节约成本而降低审计力度。在符合性测试前需要制定完善的计划,确立一个科学的标准,以便注册会计师快速、准确的决策。

(三)加强真实性测试过程中风险的控制真实性测试的本质和符合性测试相似,注册会计师也会面临抽样风险,因此,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提供科学的审计意见,以便为待审单位存在直接利害关系的组织或人提供服务。因此,只有注册会计师承担更多风险成本,方可提高审计质量。真实性测试的抽样风险包括两大种,即误拒险和误受险。前者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但只要注册会计师花费时间和成本即可有效控制。因此,审计时可尽量将误拒险定的较低,将误受险定得高一些。理论而言,[0,1]间存在一个最优误拒险,可使所花费审计费用的总值最小。通常采用1%、5%、10%等固定数值对误拒险进行确定。

(四)报告阶段风险的控制出具审计报告过程中,必须加强风险控制,避免疏忽产生,以防最终审计失败,影响信息需求者及使用者,导致他们决策错误,形成审计风险。因此,要求注册会计师不得有一刻的疏忽,遵守审计准则、会计准则,确定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的前后记账所运用的会计原则是否一致,确定账务中是否存在重大或广泛的不确定性事件,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各种舞弊手段以达到某种目的,认真检查审计流程及财会报告,关注审计期后事项,看是否存在其他问题。

(五)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建立风险防控责任制一方面,选人过程中应加快建立健全注册会计师考试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其其专业审计及政策水平,推动其综合素质逐步提升;另一方面,应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确保注册会计师都能恪守法律法规要求,廉洁自律、秉公执法,以遏制审计风险的产生;此外,应建立审计风险防控责任制,防止和纠正引进及用人过程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将审计风险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逐步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意识,确保其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与原则性,以提高风险防范水平。

(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监管力度我国应尽快针对审计风险展开立法,明确审计人员及被审计单位的权责。加快完善审计法律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使有关法律法规更具权威性,确保审计执法依据更规范、更科学。此外,应尽快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力度,保障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业务时的独立性,建立责任制,以更好地减轻注册会计师的压力,使其能够坚持原则,秉公处理。

三、结语

会计师论文范文第7篇

建立健全风险保障机制,明确职责范围。完善事务所内部的各项责任和制度。突出审计组织的各个层次、岗位及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和职责权限。在实际操作中审核把关、指导监督、考核验收都有相应的负责人,出了问题就能够第一时间反映出来,并能找准责任人。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审计风险,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因此,降低审计风险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建立风险责任制度。注册会计师即使有法律的约束,并严格执行独立审计准则,也不可能避免出现风险和引起法律诉讼。所以,购买责任保险以后,实际工作中即使受到法律诉讼,只要出现风险或者诉讼失败,除了可以获得一些补偿外,还能避免重大损失。风险机制当然也会在不经意间导致注册会计师的思想麻痹,但就目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系列法律制度

我国的审计风险高主,要有法律制度欠完善和惩处力度不强两个因素。目前,没有对审计人员、会计人员的法律限制和责任比例的划分,违法成本又偏低使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建立审计承诺制度,即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审计委托时,必须要求被审计单位及负责人做出书面承诺,明确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是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建立配套的质量控制措施,实行分工,对项目质量进行复核制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控制在审计过程中造成风险的突出环节,着重要把好质量关。

(三)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完善内部审计结构的编配是增强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内部审计对企业风险管理有着参与权,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则需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全面掌握现代企业风险的特征,增强对企业风险的辨别能力。因此,我国要加大审计人员的培养。首先,不断夯实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端正审计人员的品行,严格遵守审计操作规程,秉公执法,切实提防审计风险发生。首先,要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审计能力,组织进行理论研究讨论;最后,审计部门对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应着重培养,有效提高防范各种风险突发的能力,正确地对待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压力。

(四)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质量控制

全面提高审计的质量是化解审计风险的重要途径,审计的质量越高,审计风险的产生机会也就会越少。反之,审计的质量越低,风险的承受能力越弱。因此我们要从影响质量和风险的各个要素着手,完善立项、审前的各项调查与实施审计中的细节、报告阶段等所有阶段及各个环节的严格、健全、规范、体系内控制度与控制风险中的有效体制。比如执行复核制度、竞争上岗、质量考核等各个工作岗位,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及责任,使审计人员严格按专业标准执行,以规避审计风险。

会计师论文范文第8篇

1.外部执业环境较差

(1)在审计聘任机制方面存在一定制度缺陷。如今随着众多大型股份制公司的出现与发展,大大提高了股权分散的程度,大量经营者都直接掌握了董事会中的主要或部分权利,而在这种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制度若仍延续公司成立初期的审计聘任机制,必然无法适公司的发展。(2)注册会计师执业规则制定有缺陷。注册会计师执业规则制定方式主要包括了规则基础导向与原则基础导向两种,而这两种制定方式在实际的运用中均存在着各自的利弊。前者,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易于贯彻实施,但却容易陷入“重形式轻实质”的不良局面,而后者虽不易被经营者的策划所规避,但却存在着一定可选择性,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要求较高。

2.部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较差

对于注册会计师,其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技能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两种:其中,就职业技能素质来说,由于审计业务本身就属于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工作,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必要的知识文化水平与执业能力,但是,就我国目前形势来看,在注册会计师报考资格、考核的方式与执业许可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条件、后期管理与治理等方面的规定还不是很规范,存在一定问题;而就职业道德素质来说,由于被审计单位对自身审计结果往往都比较重视,故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有部分被审计单位就时常会采取利诱的方式对会计师的实际审计工作施加一定影响,且有些注册会计师也会借此来寻租,而社会公众乃至投资者本身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无法全面掌握所有的审计信息,从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二、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质量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的分析,可发现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1.相关政府部门对审计市场的过多干预

当前,在中国股市上,投资的风险并没有过多受到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状况和财务指标等一些正常因素的制约,反而是受到政府干预正常等一些非正常因素的制约更多,从而致使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更多的关注于政府政策的信息,而对于财务信息与审计的质量却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

2.当前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成无法市场的发展要求

当前,我国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属于有限责任公司性质,仅仅有一小部分事务所属于合伙制,虽然我国也针对这种状况进行改革,但是与国际差距还比较大。这两种组织形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合伙制事务所中其合伙人个人需负无限的责任,故在收益与成本的对比中,注册会计师往往比较重视审计的风险,而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由于大部分风险由企业承担,注册会计师本人所负的责任有限,故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与风险意识,从而极易出现虚假审计报告的现象。

3.信息的不对称

在公司内部,其工作人员对自身财务状况和经济的成果了解比较深刻,可能会因利益的驱使而做出粉饰重要会计信息的行为,甚至可能出现设置“两本账”、“账外账”等情况,而注册会计师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可能无法及时的发现这一问题,从而直接导致其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无法对该企业财政状况和经济成果给予公正的评价,最终影响到其审计的质量。

三、有效提升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相关对策

1.完善行业监管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当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虽已形成了多方位的监管体系,但其整体监管效率并不是很理想,故提高审计质量不仅需对审计行业进行有效治理,还需对其相应的制度环境与监管体制实施相应的改革,而改革的重点就在于逐步完善会计行业的监管体制,并加大对那些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2.完善注册会计师执业外部环境

(1)逐步完善并优化公司的智力结构以改变其审计委托的关系。注册会计师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向投资者公开的披露其审计报告,从而让其知道目标公司当前管理现状,同时,审计也是用来有效约束公司经营者行为的一种监督机制。因此,公司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治理结构来为审计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如对于国有或者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首先就需切实解决其国有股东缺位情况,然后在逐步加强对其董事与独立董事的有效监督与约束,以从整体上强化企业的资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共担风险意识,最后还需逐步加强审计事前的控制,以增加其公司内部相关审计部门的监督和约束作用。(2)强化审计准则的建设,并逐步完善审计理论与技术方法。当前形势下,为适应审计环境、对象与目标的变化,国家立法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在审计准则制定的工程中,需积极学习并引进国外先进的设计理论与技术方法,同时要重视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国际审计准则间的有机融合,充分借鉴国际审计准则中的基本原则与必要的程序,并加大对国际审计准则现有成果的积极研究,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制定的步伐,最终从根本上保证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实际执业水平的提升。

3.逐步提升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