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会计核算论文范文

会计核算论文范文

会计核算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1篇

(一)政策内容1.科目设置:企业应交的增值税,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并设“进项税额”、“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等借方三级明细科目,用于反映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劳务等支付的进项税额、实际已交纳的增值税等;另设“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等贷方三级明细科目,用于反映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交纳的增值税、出口货物退税等。期末比较贷方发生额与借方发生额的大小,如贷方发生额大,则企业需交纳税款,将借贷差额从增值税明细账上转出,转进“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明细账,于下月纳税申报时上交或结清税款。如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且差额是因为进项税额大而引起的,则差额无需转出,留待下月继续抵扣;但如果是企业有预交增值税,产生借方差额的原因是已交税金大于应交税金,则该多交的税金亦需转进“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明细账的借方(此处暂不多讨论该内容)。2.核算方法: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实行“价税分离”原则,即在购进阶段,价与税分别进行核算,价税分离的主要依据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和增值税,属于价款部分,计入货物成本,属于增值税税额部分,计入“进项税额”,如企业发生外购免税农产品等业务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按规定又能抵税的,同样将税单独计算列支;在销售阶段,销售价格中不含税,如果定价时含税,还应将含税价格还原成不含税价格作为销售收入,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作为销项税额。

(二)企业实务企业的会计人员应严格按《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发生的业务进行处理。下面,以某工业企业简单的业务为例来说明企业会计在处理增值税相关业务时的会计核算方法。业务1:某工业企业为一般纳税人,2014年11月开始营业,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法计价。当月营销业务如下:(1)11月1日,购入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10万元,增值税额为1.7万元,开出支票支付货款,材料已验收入库。(2)11月20日,销售产品一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20万元,增值税额为3.4万元,款项已收存银行。按准则规定,该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在审核以上原始凭证无误后,会进行如下处理:1.审核原始凭证,无误后编制记账凭证,审核凭证无误后登记增值税明细账,相关业务的分录如下。(1)11月1日购料:借:原材料10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00贷:银行存款117000.00(2)11月20日销货:借:银行存款234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002.11月31日,比对增值税明细账,计算得出当月应交增值税:3.4-1.7=1.7(万元),编制凭证,分录如下: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7000.00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7000.00如果上述业务中,购进材料产生的进项税额多,销售货物产生的销项税额少,则多出来的进项税额继续留在增值税明细账上,作为下月的期初余额,继续抵扣下月的销项税额。该企业的财务会计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并未考虑增值税发票能否通过认证或什么时候认证的问题,而是直接就按发票金额登记“进项税额”增加,该会计核算不符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二、增值税进项税额税收政策

(一)政策内容增值税自1994年以来,一直在财政收入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我国名符其实的第一大税种,它目前的主要实施依据是2008年修订并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及自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是消费型的增值税。增值税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税款,并对上一生产流通环节已纳税款实行抵扣。除此之外,2012年1月1日试行“营改增”的交通运输业、邮政服务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单位和个人所提供的应税服务,亦应计交税款。增值税是间接税或称“价外税”,实行价外计税的办法,并实行税款抵扣制,即一般纳税企业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实施“营改增”的交通运输业、邮政服务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企业提供应税服务,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税款,并对上一生产流动环节已纳税款实行抵扣,抵扣的依据是在购进货物或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含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海关进口货物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向农民收购初级农产品所开具的收购农产品发票、接受境外应税劳务取得的税收缴款凭证等。

(二)税务政策与会计处理的矛盾由税务政策内容可知,国家自2003年开始规定:增值税扣税凭证需经过税务机关认证才能抵税,而且目前的认证期限是180天,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在取得相关发票后180天内的任何一天持票认证,税务机关确认“认证相符”后才能抵税。而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按会计政策规定,在取得增值税专用票或其他符合抵扣条件的凭证时,直接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在月末结账时与贷方的销项税额比较后决定当月是否产生纳税义务。因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与税务政策规定存在矛盾的地方,且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三、用“待抵扣进项税额”细化增值税会计核算内容

(一)科目设置企业的增值税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存在矛盾,笔者认为,目前辅导期一般纳税人使用的“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用于核算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取得尚未进行交叉稽核比对的已认证专用发票抵扣联、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以及运输费用结算单据注明或者计算的进项税额。辅导期纳税人取得增值税抵扣凭证后,借记“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明细科目,贷记相关科目,交叉稽核比对无误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经核实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红字借记“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红字贷记相关科目。实际上,实务中很多企业都在运用这个科目,但是,在正规的文件或书籍中,特别是在各种教学、考证、培训教材里,会计相关内容的核算都不使用这个科目,而直接假设为企业取得增值税相关扣税凭证就能抵扣,这与实务相背离了。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借助“待抵扣进项税额”这一明细科目细化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内容,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进项税额抵税在税务申报与会计核算的差异。

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2篇

(一)健全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制度。从住房公积金核算方法和从业人员入手。从目前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工作实际情况看,明显的看出来现行住房公积金核算办法存在严重缺失,需要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有针对性的修补和补充,对住房公积金核算办法做进一步完善处理,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另外,不定期对从业者进行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业务培训,让从业者了解住房公积金核算办法的最新变化,掌握最新的会计实务处理办法,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同时,也可以根据从业者对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工作反馈回来的信息,制定满足实际会计核算工作需要的可操作的核算软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实现住房公积金管理网络一体化,便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

(二)增设明细科目。通过从归集提取、业务收支、应收利息方面分析我国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发现会计核算报表某些地方不能真正反映实际,所以根据上文提到的缺失,在住房公积金会计科目下增设相应的明细科目,包括“转移资金”、“工本费”、“住房公积金投资”等科目,使报表能真正反映实际。设置“转移资金”科目,借方反映内部转出的款项,贷方反映内部转入的款项,规范住房公积金收集提取;设置“工本费”科目,反映银行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时产生的所有费用;设置“住房公积金投资”科目,正确计提应收利息。

(三)完善应收利息处理。一方面,对没有能力偿还本息单位的贷款利息处理上,经财政部门同意后,停止处理此类单位的应收利息。另一方面,对超过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利息,统一在年末计提利息。倘若按季度计提,应在一级“应收利息”下设二级“应收定期存款利息”科目,提高利息计提的准确性。

(四)合理应付利息计提方法。由于结息日期和会计核算日期不一致,造成应付利息计提不合理,应该预提7月1日-12月31日期间的应付利息,使住房公积金应付利息计提方法符合会计核算收入与支出配比原则。

(五)严格贷款风险准备金核算。为了做好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核算工作,应当取消以往的核算方法,采用不低于公积金贷款余额1%的方法计提,不得按照其它比例进行提取。为了做到这一点,住房公积金核算办法应明确对贷款风险准备金比例的表述,规定按“贷款风险准备金”科目余额低于“委托贷款”科目余额的1%的办法进行计提,利用行政手段规范各地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提取比例。如果年末处理时高于1%,按照两者的差额进行红字冲回。

(六)明确呆账核销处理办法。住房公积金呆账核销处理办法要严格认定条件,按照规范的认定程序,遵循严格认定条件、提供确凿证据、严肃追究责任、逐级上报并经审核审批、对外保密和销案存的基本原则操作。

二、我国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发展展望

根据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要委托银行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处理工作,而现在提出由各企事业单位独立进行会计核算,势必对各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从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到录入,再到利用,形成报表,工作量增加的同时,工作内容、工作范畴都得到了拓展,尤其在会计核算上。为建立健全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维护员工住房公积金的合法权益,各企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定完善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制度和工作程序。

三、结语

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3篇

1.明确事业单位财务目标。

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根据事业单位内其他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职能将总体的财务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各部门,使事业单位的每个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有具体的目标。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定时对各部门财务工作进行总结和整理,不仅有利于实现整个事业单位的财政目标,还能促进事业单位整体运行效率的提高。

2.监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进行集中核算能够有效地监督事业单位内部财政资金的管理。会计核算工作可以实现对事业单位内部所有财务工作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核查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向以及每一笔财政资金的用途的真实可靠性,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保证了事业单位资金安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会计核算是计算事业单位的盈亏、运行成本等一系列工作的综合,对事业单位资金进行预算、支配、管理以及记录,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直接的管理和调配,决定着资金的安全性与否,对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索新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方法,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和发展是必要的。

二、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核算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选择的是“双轨制”,即对于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而对于非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这种对事业单位进行的经营性工作进行核算成本、计算盈亏,而对于非经营性工作不核算成本、计算盈亏的制度虽然已经针对新制度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但还是仅仅对事业单位的部分财务工作实现管理,不能满足对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的管理,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不利于事业单位整体的资产评估。

这种“双轨制”仅是根据事业单位与国家预算的角度制定的,没有考虑到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发展速度、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方向,因此对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相关折旧资产问题管理不到位,也就不能对事业单位现有资产做出准确、科学的评估。多数采用这种制度的事业单位在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中均采取原值核算法,导致核算出的结果大于实际的固有资产值,不利于事业单位对于整体资产的评估。

2.缺乏对作废固定资产的处理规定。

目前一些事业单位中作废的固定资产仍然存在于事业单位的整体核算中就是因为现有的核算制度中没有对于作废的固定资产的处理规定。这不仅会给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事业单位中一旦某项固定资产出现变动,根据这项固定资产的数据和有关资料得出的核算结果就会被无形地改动,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

3.资产的会计处理以及数据报表的缺陷。

多数事业单位对于资产信息的统计不能有效地反映资产的变动情况,随着资产的价值不断变动,事业单位对于资产价值的评估跟不上资产价值变更的速率,因此也就无法统计出事业单位真实的资产总值。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报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财务数据报表是工作人员判断财务工作的唯一资料,是核算工作的总结和最终的表现形式,在会计核算的具体工作中,数据报表存在缺陷会严重影响整个事业单位对于整体财务工作的管理。

三、新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可行措施

1.完善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

国家的财政拨款和事业单位的自行创收是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对这两种不同的收入方式建立起统一的财务管理,并且统一计算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是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监督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事业单位的每一笔财务收支进行管理、记录,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安全性。

2.提高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是落实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的关键,财务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决定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要定期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应对不同科目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组织会计工作人员学习国家相关规定和法规,保证每一项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有序、准确地进行。提高了财务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就保障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3.强化事业单位的预算考核。

强化事业单位预算考核主要是规范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预算考核作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主要工作,强化预算考核的管理可以使预算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预算的执行也会更加顺利。

4.规范会计凭证的管理。

会计原始凭证的管理,是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严格管理会计原始凭证。对各种数据报表、账簿等相关财务证据,必须统一规范格式,以确保每项资金的处理方式都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并且要对不同的财务活动进行分类管理、记录,保证数据资料和各附件的完整性,以备后续的查看和检验。

四、结束语

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4篇

(一)负债类新旧会计科目转换会计分录1.借入款项余额分析:(1)金融机构借入:期限1年内含1年的借记“短期借款”科目,贷记“借入款项”科目;期限1年以上的借记“长期借款”科目,贷记“借入款项”科目。(2)从非金融机构借入:期限1年内含1年的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借入款项”科目;期限1年以上的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贷记“借入款项”科目。2.应交税费:借记“应交税费”科目,贷记“应缴税费”科目。3.应缴国库款。新账启用即2014年1月1日开始使用。4.应缴财政专户款:借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5.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1)三科目余额,借记“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原制度三科目代码未统一规定),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2)其中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余额:借记“应付工资”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6.应付及暂存款余额分析:(1)属新制度规定应付账款的,借记“应付及暂存款”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2)属新制度规定预收账款的,借记“应付及暂存款”科目,贷记“预收账款”科目。(3)属于新制度规定长期应付款的,借记“应付及暂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4)应付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余额:借记“应付及暂存款”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5)剩余部分:借记“应付及暂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7.应付票据:借记“应付票据”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8.代管款项:借记“代管款项”科目,贷记“代管款项”科目。

(二)净资产类新旧会计科目转换会计分录1.事业基金———一般基金。事业基金———一般基金明细科目余额(扣除已转入新账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后)的余额分析:(1)属新制度财政补助基本支出结转的余额,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科目;(2)属新制度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的,借记“事业基金———一般事业基金”科目,贷记“财政补助结余”科目;(3)剩余额: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2.事业基金———投资基金:(1)短期投资对应的基金余额: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2)长期投资对应的基金余额: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3.固定基金。原账固定基金余额扣除转为存货的固定资产对应的固定基金数和冲销的固定基金数额后的余额: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基金”科目。4.专用基金明细账分析:(1)原账修购基金余额,借记“专用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2)原账职工福利基金,借记“专用基金”科目,贷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科目;(3)学生奖贷、勤工助学基金,借记“专用基金———学生奖贷基金、勤工助学基金”科目,贷记“专用基金———学生奖助基金”科目;(4)其他专用基金,借记“专用基金———其他专用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5.事业结余。原账无余额,直接启用新科目。6.经营结余。原账中有借方余额:借记“经营结余”科目,贷记“经营结余”科目。7.结余分配:原账无余额。

(三)收入类新旧会计科目转换会计分录1.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其他经费拨款。对教育、科研、其他三类拨款进行余额分析:(1)属同级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转的余额,借记“教育经费拨款或科研经费拨款、其他经费拨款”科目,贷记“财政补助结转”科目;(2)属同级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的余额,借记“教育经费拨款(或科研经费、其他经费)”科目,贷记“财政补助结余”科目;(3)属非同级财政补助结转的余额,借记“教育经费拨款(或科研经费、其他经费)”科目,贷记“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4)剩余额:借记“教育经费拨款(或科研经费、其他经费拨款)”科目,贷记“事业基金”科目。2.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对教育、科研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进行余额分析。(1)属非财政补助结转的余额借记“教育事业收入(或科研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科目,贷记“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2)剩余额借记“教育事业收入(或科研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科目,贷记“事业基金”科目。3.附属单位缴款。对附属单位补助余额,停止使用此科目。4.拨出经费。结转自筹基建无余额,停止使用此科目。5.其余收入类科目无余额按新制度科目及编码直接启用。

(四)支出类会计科目按新制度科目及编码直接启用

二、会计核算流程的重构

《新制度》的六大变化,带来了财务部门组织机构和内部分工的变化,财务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进行内部资源的整合。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公务卡结算,使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复杂化,单独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嵌入”在原会计核算基础之上,使高校资金在“企业网银”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两条渠道上并行运转,构成现行高校会计核算运行机制。新旧会计核算流程变化如上页图1、图2所示。

三、会计报表体系的重构

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税务筹划;企业

企业的运营情况如何,与其会计工作的质量有关。而在企业会计工作当中,税务筹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我们应对企业的税务筹划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由于税务筹划方式不断发展,催生出了一些新的准则,原有的税务筹划方式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会计核算中税务筹划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发现这些问题,并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应对,是我们现阶段应当着重研究的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将对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

1会计核算中税收筹划的运用存在的问题

1.1人员的税收筹划水平不够

在企业税务筹划的过程当中,人员的水平十分关键。在“互联网+”的形势之下,人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在进行互联网上的企业会计操作时,一旦工作人员出现一点小失误,就有可能会导致整个企业的亏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使每一个从事企业会计相关工作的人员都有着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并保证他们不会因为个人的失误而造成企业的亏损。毕竟,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与企业的盈利情况息息相关。没有能力的会计筹划工作人员,就可能没有高质量的税务筹划工作,企业就有可能就没有办法创造出更大的效益。一点一点累计起来,就导致了整个公司的重大财政问题。并且,很多的员工并不能够适应互联网所带来的税务筹划方式的巨大变化,从而导致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不能够得到提高,也没有办法更好地适应新的会计筹划工作准则了。

1.2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

从制度的角度来讲,我国的企业的税务筹划制度在新形势之下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我们对于企业税务的核算方面。企业税务的核算,并不是一个短期额工作,每一个合法的企业都应该每月按时缴税。这就需要企业形成一个有效的会计筹划制度。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制度,那么企业内部的每一次缴税都可能不一样,会造成税务情况的偏差。因此,一个完善的税务筹划工作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来看,我们的制度目前来看还有一定的瑕疵,很多的企业都没能够形成一个完善的制度,也就没有能力在每一次缴税的时候都按照流程工作。这样其实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实际上十分不利的。企业一旦扩大了规模,那么税务情况就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如果不能够按照已有的制度来进行相关工作的话,企业就有可能会在税务筹划的方面遇到很多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为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

1.3国家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国家的税务政策对于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来讲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些特殊情况之下甚至是决定性的。国家由于不断地发展,会时常调整对于企业的财税政策。如果国家的政策发生变化,那么企业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国家降低对于私人企业的税收要求,那么很多企业都会节省很大的一笔财税资金。但是如果国家将优惠政策取消,企业将会面临一定的损失。这也是税务筹划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和财税工作者们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国家经济的变化情况受到很多的因素的影响,财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对国家的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要想顺应国家政策的变化,需要明确认识到我国整体的经济状况。为了能够做到这一点,企业当中设立专员来对经济政策进行解读。这部分人员不仅仅需要有着比较好的大局观和前瞻意识,还需要对企业财务工作的流程有着深入的理解。只要企业可以培养出这样的人才,那么无论国家的政策如何变化,企业都可以保证自身不会受到损害。

2如何解决会计核算中税收筹划的运用存在的问题

2.1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

为了解决企业税务筹划的相关问题,我们应当从人入手,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如果不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我国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还将处于一个十分落后的状态。尤其是在这个“互联网+”的大环境之下,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需要的专业人才水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企业的税务信息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纳税方面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多。对于新兴互联网会计技术的也需要有所涉猎。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如果做不好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企业就有可能会在税务方面面临巨大的风险。因此,我们急需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帮助他们理解互“联网+”下的新型税务筹划,减少出现核算失误的概率,从而更好地适应严厉的新准则。

2.2完善相关的制度

我国的企业税务核算相关制度并不能很好地对现阶段的企业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应对,导致了很多企业在税务筹划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解决,企业的整体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阻碍。首先,我们需要监督员工的纳税行为。企业的纳税往往都是有很多人员分工合作来完成的。但是这种分工合作需要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地完成自己部分的任务呀。因此,我们需要规范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并对他们的成果进行严格的审核。另外,对于企业本身来讲,一定要形成一个诚信纳税的良好风气,杜绝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如果企业因为偷税漏税的问题而被国家税务部门查办,将会对企业产生相当恶劣的影响。而这种税务筹划方面的问题,会影响企业的形象,从而损害企业的效益。在这个信息时代,一点点负面新闻就会被无限地放大。企业的融资和产品的销售也会因为这种负面的消息而受到牵连。

2.3尽快做出调整适应政策的问题

要想适应政策的变化从而避免证词变化对于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影响,我们需要对政策的风向进行深入的研究,国家政策的调整并不是没有任何依据的,而是根据实际的经济状况来进行的。因此,企业需要对本产业的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而不是只顾着自己企业的生产。如果能够预测国家财政政策的变化,那就更好了。计算做不到这一点,企业也可以通过及时调整自己的纳税措施来对政策问题进行及时的应对,从而防止因为政策变化而导致的税务筹划失误,保证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

3结语

“互联网+”的大环境之下,企业的税务筹划的问题是我国目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做不好企业的税务筹划,企业就会浪费大量的资金在纳税上,就没有办法有更多的资源来提高自己的生产水平。因此,企业应当对这方面的问题加大重视,发现企业税务筹划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应对,保证企业税务筹划的质量,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梦鸽.探讨税收筹划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9(04):199-200.

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6篇

1.以“费”代“税”的弊端。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政策,主要是以收费为主,征税为辅。排污收费制度最早可追溯到1982年,这种制度对促使企业环境治理、筹集污染资金和加强环境保护建设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仍然存在很多弊端,一是收费标准过低,一些企业宁愿多交罚款也不投资环保设施。二是事后处理,当企业违反了相关条款时,才对相关责任人和企业做出惩罚,不利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是超标罚款,只对超过标准的污染物收费,对企业进一步采用节能减排鼓励性不强。四是罚款资金不足,罚款资金对环境保护和改善,仍然不足,需要开辟税源来弥补其不足。2.税法体系中缺乏有关环保的主体税种。我国并没有针对环境保护而设置专门主体税种,这既没有利用税收深刻地改善自然环境,而且也使环境保护缺乏资金来源。从我国目前的税收体系来看,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散见于其他各个税种:一种是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消费税;另一种是在增值税和所得税中,通过税收优惠来体现政府对环境的保护政策。但是,在缺乏主体税种的情况下,一是有关税收对环境问题的解决范围有限,二是其他税种的调节力度不够大,并没有让纳税人充分认识到税收是在对环境的改善征税。

二、环保税制体系的框架设计及其会计核算

构建环保税制体系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国家增加税收,而是通过税收的方式来积极引导企业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环境成本管理,减少对环境污染和破坏。征收环保税势必会导致我国相关行业的成本增加,特别是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期,会严重增加企业的负担,因此,笔者认为,初步设税,税率和税额应该定低,先培养企业的环保意识,除此之外,环保税款要专款专用,中央和地方共享,按照4︰6比例分享,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中央的款项应重点用于重大环保项目,地方款项除针对一些环保项目之外,尽可能用于鼓励企业节能减排方面,以弥补征税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地方政府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地方企业向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鉴于此,我国可开征两大税种:一是碳税,二是污染税。除开征两大税种外,我国还需要对其他有关环保的税种进行调节,使之和两大税种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我国的环保税制体系。

(一)碳税的构建碳税主要针对在我国境内排放二氧化碳所征收的税,它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目的,对化石燃料(如煤炭、天然气、成品油等)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种税。1.课税对象的设置。碳税的征收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目的的,因此其课税对象理所当然是选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是出于对测量难度大等征管手段技术性和可操作性的现实考量,同时考虑到二氧化碳排放是因为消耗化石燃料而产生的,所以在开征之初可以将煤炭、天然气、成品油等化石燃料的含碳量作为我国碳税的计税对象,待测量手段条件具备之后,再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课税对象。2.征收环节的设置。碳税的征收可以在生产环节或者消费环节,在生产环节征收即对生产者征收,有利于从源头控制税源,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征收,但是,生产者最终仍是将税款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间接缴纳了税款,但是并没有起到碳税征收的应有作用,没有唤起消费者的碳税环保意识,因此,笔者认为碳税宜在消费环节征税,不仅体现了“谁使用谁缴费”的原则,而且有利于唤起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消费环节征税有消耗量难以确定的弊端,所以需要税务部门加强税源控制。3.定额征收。碳税不管是以化石燃料的含碳量还是碳排放为课税对象,都比较适合采用定额税率,可以根据含碳量的高低采用不同的定额税率,以体现税收的公平性。

(二)污染税的构建污染税可以设置三个大税目,具体分为水体污染、噪音、固体废弃物。1.水体污染。水体污染主要是针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排放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征税,征税环节在污水排放时,计税依据可以根据污水的有害物质和排放量超额累进征税。2.噪音污染。噪音污染征税主要针对机器所有者、使用人在特定地域内使用机器产生超过一定分贝的噪音的行为征税,特定区域主要是距离居民生活区的一定范围内,计税依据可以按“次”和“时间长度”来计税,采用定额税率。例如距离生活区较近的飞机场,按照飞机的起落次数征税,每升降一次缴纳定额税款,对一些大型商场或工厂产生的超过一定的分贝的噪音按照时间的长短来征税,每小时或每天缴纳定额税款,征税的主要目的是要机器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尽量远离生活区使用机器,或采用更加先进的设备来避免噪音污染。3.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工业废弃物,比如旧轮胎、饮料容器征税,一般在废弃物产生环节征税,宜采用定额税率,可以吨为单位征税,纳税主体是废弃物的生产者。

(三)环保税主体税种的会计核算在会计核算中,企事业单位可以设置“环保税”会计科目,在其下设置明细科目“碳税”和“污染税”,在“污染税”下设置明细科目“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和“固体废弃物”三个明细科目,缴纳税款通过“应交税费———应交污染税”来核算。碳税缴税义务发生时,借记“环保税———碳税”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碳税”科目,缴纳碳税款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碳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污染税的会计核算同样在“环保税”科目下核算,即纳税义务发生时:借记“环保税———污染税(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环保税”科目,缴纳税款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环保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期末财务报表列报时,环保税统一在“环保税”科目下单独反映,期末利润表“环保税”科目金额反映本期累计发生的环保费用。企业应当充分利用报表附注和附表来披露企业相关信息,包括:企业对环境成本所采取的会计政策、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类别、与环境成本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的或有负债的金额和时间以及对企业财务的影响等。

(四)其他税种的补充完善环保税制体系的建设除设置主体税种之外,还应和其他税种相互配合,一起构成有机统一的环保税制体系,其他税种主要包括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消费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前五种税种,主要避免对税收客体的重复征税及努力完善环保主体税种没有涉及的环境污染客体。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重点在于对企业节能减排和引进先进生产设施减少对环境损害的鼓励措施上,对于凡是能够促使企业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成本管理、节能减排的,要给予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例如,投资抵免、加速折旧、累计扣除、免除税收等。

三、结论

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7篇

1.营改增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营改增对于会计核算的影响体现在对财务指标的分析上,对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对于财务报表的合理制定以及会计核算的有效科学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当前的会计准则,利润表中涉及“主营业务收入”所核算的金额即企业营业税的含税收金额,而在实施营改增之后,“主营业务收入”核算就不包含增值税的“税收收入金额”在会计实务中,企业的税负变化不大,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净收益相关数据也相对稳定,那么从企业营业税率公示来计算,营业收入会受到营改增税改的影响,而导致熟知比修改之前的下降,从而企业利润率的升高。还有会计财务报表的数据偏差,对于年度会计核算也有一定的影响。

2.营改增对会计核算中企业所得税影响企业所得税计算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在实行营改增之后,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首先,企业所得税前可抵扣的流转税将会减少,按照改革之后的规定,增值税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应缴纳的所得税就会增加,这对于会计核算的调整有加大的影响。其次,对购进固定资产计税基础有一定影响,从而对整个税收具有一定影响。例如,交通运输业购置固定资产时,之前采用的3%营业税,在改革之后,这部分不需再缴纳,使其购置成本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无疑对会计核算有影响。除此之外,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影响还表现在增值税发票的影响,其增值税发票对于会计核算的会计原始凭证影响较大,对于具体改革的细节解读和认识,增加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营改增政策的认知水平。

二、实行营改增后如何进行会计核算

1.评估营改增对企业经营业务的影响营改增的改革试点工作开展顺利,企业要提高对其敏感性,抓住改革机遇,制定企业会计评估机制,提高对国家大政方针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以会计核算部门为牵头,组织企业其他财务人员,制定相关过度阶段的工作计划表,时刻关注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最新动向,增强企业对营改增的实务操作以及应变能力。强化部门的沟通合作,及时的将政策的相关内容传递到企业各个环节,减少营改增推行的阻碍,对于会计核算涉及的税务会计处理等内容做出及时的调整,保持和当地税务部门的沟通,及时做好税务认定和登记申报工作。

2.强化会计人员政策认识理解提高税务意识此次税务改革的内容变革性较大,相关内容的调整和改变较多,无论在财务会计人员的相关账务上,还是在采购以及销售人员都要增强对营改增的认识和理解,加深税务政策的敏感性和税务意识,所以企业要加强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一方面,提高对政策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提高税务工作的工作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相关发票,特别是增值税发票的使用和保管需要提出严格的要求,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以及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减少或者抵消营改增带来的负面影响。

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8篇

1.收入类别的变化

在药品(或材料)的收入中,新制度“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合并为“医疗收入”并在“医疗收入”下增设了“材料收入”的二级科目,使这些会计科目更加明细。在收入类别中增设了“药事服务费”收入。

2.成本类别的变化

新制度将医院的支出划分为药品支出、医疗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和其他支出。其次,医院应当在预计的使用年限内,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采用工作量法或者平均年限法对其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另外,新制度对无形资产作出了新的定义,“新两制”重新定义了无形资产.指出“医院购入的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也属于无形资产,并把“无形资产”分为“无形资产”和“累计摊销”,加强了对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账务处理。

二、现阶段医院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原有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比较笼统,未科学得划分成本对象,只是初步指出医院需要进行会计核算,对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缺乏实践性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1)没有形成较强的会计核算和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意识;(2)会计核算方法较为落后。这都将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和良性发展。

三、针对以上问题需采用的应对措施

为提高医院的核算成本和管理效率,针对以上问题,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建立专门的组织进行成本管理

医院的管理人员应提高相应的意识水准,明确成本管理对医院正常运行的重大意义,在以后的医院管理工作中增强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将之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同时,医院领导应根据医院的实际运营情况对医院的管理进行宏观规划,通过各个部门的配合,各层人员的协调,对医院的各项工作进行明确精细的分工,层层覆盖,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形成覆盖全院的有机管理网络,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切实可行,真正从根本上改善医院的成本管理。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将各项措施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和成本核算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医院的制度化管理,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增强其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和群众信誉度。

2.加强成本的控制及管理

医院的成本管理涉及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合理的成本管理能够全面得反映出医院的成本情况,并能促进医院其他各方面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因此,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是医院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重要项目。成本预算管理是医院成本会计核算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医院需要加强成本预算管理和监督,并及时发现成本预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少医院的运营成本。关于医院的成本预算核算的应对措施,医院领导人可以将之和医院的员工绩效联系起来,医院的每一位员工都是医院的一员,都可以在其成本预算的工作中参与进来,帮助医院的成本管理部门管理和控制医院的成本,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成本管理效率,减小医院小部分人员的工作负荷,而且可以充分调动起医院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全体员工都具备成本管理意识。还可以联系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执行性较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对成本核算结果的控制。做好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对医院医疗设备、药品材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还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会计管理制度,增加风险支出等项目,对医院的医疗风险和卫生性政策进行校对核算。对医院的财务监督也应加强,这有利于及时发现财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作出正确的整改措施,可使医院的成本管理和核算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需要指出的是,人力资源支出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支出项目,它是医院成本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创新意识,更好地协调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