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内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范文

国内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2-02-17 09:15:23

国内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

1材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与数据清洗本文以中国发明专利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国际专利分类(IPC)进行检索,检索式为IPC代码=A01H1/00orA01H4/00orA61K38/00orA61K39/00orA61K48/00orC02F3/34orC07G11/00orC07G13/00orC07G15/00orC07K4/00orC07K14/00orC07K16/00orC07K17/00orC07K19/00orC12MorC12NorC12PorC12QorC12SorG01N27/327orG01N33/53%orG01N33/54%orG01N33/55%orG01N33/57%orG01N33/68orG01N33/74orG01N33/76orG01N33/78orG01N33/88orG01N33/92orA01N63/00,检索时间段为1985年1月-2013年3月。从申请年、专利权人、申请区域、国际专利分类(InternationalPatentClassifi-cation,IPC)、法律状态等多个角度对1985-2012年我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申请的相关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揭示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整体产出和发展现状与趋势。根据以上条件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共有81491条数据。其中2012年的数据不全,仅供参考。首先根据申请人的信息,剔除包括医院、纺织公司等在内的与农业生物领域不相关的数据,然后再根据专利名称和摘要信息进行筛选,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数据65632条。最后,根据IPC分类号信息进行筛选,剔除不相关数据后选出63140条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1.2分析工具与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原理与方法,以Excel数据处理软件和UCINET软件作为主要分析工具,对中国农业生物技术的相关专利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专利管理层面分析

2.1.1专利申请总体态势分析。图1是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历年申请数量。由图1可知,1985-1999年,该领域历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呈缓慢上升趋势;从2000年开始,每年申请数量开始加速增加,到2010年时达到顶峰,当年专利申请数量达到8297件;之后专利申请数量开始小幅下滑,因中国发明专利数据库里2012年的数据不全,结果仅供参考。由此可见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仍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预计未来几年的申请量还将保持缓慢增长。图2是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历年申请量的增长率。由图2可知,1985-2012年间,仅1989年、1990年、2011年和2012年这4年的增长率为负值(其中因2012年的数据不全,结果仅供参考),其余大多数年份的申请量增长率均为正值。说明我国在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在逐年增多,总体是增长的趋势,其中1992年、1994年和2000年这3年的专利申请量增长率均达到了50%以上,1994年达到最高值58.5%,除2012年外,1990年的专利申请量增长率达到最小值-15.4%。

2.1.2申请区域和申请国家分析a.申请区域分布分析。我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区域分布见图3,由图3可知,北京、上海、江苏这三个省市的申请量排在前3位,申请量分别为6830、5337、4867件,在前10名中所占的比例分别达到21.19%、16.55%、15.10%,三者之和接近中国专利申请量的一半,占有绝对优势,说明了这三个省市在我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研究占主导地位,同时也反映了研究实力的相对集中。排在第4-10位的省市依次是广东、浙江、山东、湖北、天津、辽宁和黑龙江。b.申请国家分析。图4是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相关专利的申请国的统计情况。由图4可知,本文的检索结果以中国的申请专利居多,但除此之外,美国、日本、德国等强国在我国申请的专利数量也很多,特别是美国,专利申请量为7028件,高达11.65%,由此可知美国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实力。由图4可以看出,我国该领域专利数量很多,达42847件,所占比例达到了71.04%。排名之后的有美国、日本和德国,在我国申请的该领域专利申请量分别达到了7028、3792、1719件,说明了这些发达国家不单注重本土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懂得在海外市场保护自身的权益。

2.1.3竞争机构分析。a.竞争机构总申请量分析。表1是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机构。虽然从总申请量的情况来看,公司占据着极大的优势,但由表1可以看出,排名前10位的机构中仅有一家是公司,且排名最后一位,而浙江大学、江南大学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在该领的研究实力十分雄厚,且高校的研发主体相对集中。说明研发主体公司的分布较分散、研究实力不突出。但有研究表明,除去市场因过度集中而出现了垄断等负面作用外,研发公司的规模化的确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因此,该领域的企业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b.竞争机构的IPC分析。图5是竞争机构高产IPC雷达图。通过高产IPC分析发现,浙江大学在IPC分类中占据首位,如C12N(微生物或酶;其组合物;繁殖,保藏或维持微生物;变异或遗传工程;培养基)、C12Q(包含酶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方法;其所用的组合物或试纸;这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微生物学方法或酶学方法中的条件反应控制)、C12M(酶学或微生物学装置)等领域申请量分别达573件、180件、40件,但在C07K(肽)领域中国农业大学较强,在C12P(发酵或使用酶的方法合成所需要的化合物或组合物或从外消旋混合物中分离旋光异构体)领域则江南大学较强。可以发现,各竞争机构对C12N领域的投入都很大,特别是浙江大学、江南大学专利申请量均达到了500件以上。c.竞争机构的关联分析。在有效的63140件专利中,包括企业、科研院所、院校和其他等的申请人总量为68922人次,也就是说一件专利的申请人数量平均为1.09人次,即大部分的专利申请由独立单位完成,充分说明了我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合作机制不完善。图6是高产竞争机构的合作图,由图可知,在合作申请的专利中,以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复旦大学的申请数量最多,但在高产竞争机构中,清华大学仅与中国农业大学存在合作,华东理工大学仅与上海交通大学有合作,复旦大学则分别与上海博德基因开发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有合作,而且其与上海博德基因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最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分别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均有合作,而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味之素株式会社这三家单位与其他高产机构均无合作。

2.2专利技术层面分析

2.2.1技术结构分析。根据主分类号数据进行统计的专利分类情况,专利数量最多的前10个小类依次是C12N、C12Q、C12P、C07K、C12M、A61K、G01N、A01H、C08B、D06M,由此来反映该领域的技术构成。其中专利分类号为C12N的专利较为集中,占到了49.1%,也就是说目前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关于微生物或酶、其组合物、繁殖,保藏或维持微生物、变异或遗传工程、培养基等这部分的研究占主流。表2是排名前10位的IPC小类及其注释。排名第2、3位分别是C12Q、C12P,分占15.9%和13.7%,表明在酶或微生物的检验与测定等方面的研究也较多。

2.2.2技术关联分析。技术关联分析是对IPC分类号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图7是用UCINET软件绘制的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技术关联图,图中圆点代表IPC分类号,大小表示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两点的连线表示两个技术领域的关联关系,连线粗细则表示二者关联性的强弱。通过技术关联分析可知,C12N出现的次数最多,且与其他技术的关联最强,明微生物或酶;其组合物;繁殖,保藏或维持微生物;变异或遗传工程;培养基等技术是在我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中较为基础或关键性的技术。其次,C12P、C12Q和C12R与其他技术的关联性也比较强。

2.2.3生命技术周期分析。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分析法是专利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分析专利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用以推测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图8是经过平滑处理后的技术生命周期图,通过该图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情况。其中,因2012年的数据收集不全,并不能体现实际情况,仅供参考。可以看到,1985-1990年,农业生物技术尚处于萌芽阶段,发展较为缓慢,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申请人数都比较少,该时期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申请人数量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25件和142位,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权人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9%和8.2%;从1991年开始进入发展期,每年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申请人数量都迅速增多,该时期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申请人数量的年平均值分别为700件和800位,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申请人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2.6%和31.5%;2001年进入成熟期,每年的申请专利数量和专利申请人数量逐渐稳定该时期专利申请数量,专利申请人数量的年平均值分别为4328件和4775位,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权人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8.4%和18%;但从2011年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因2012年数据收录不全,暂时无法充分证明已进入衰退期。

2.3专利法律状态分析在63140件申请专利中,其中有62659件登记了法律状态和有效性信息,其余481件没有相关信息。对这62659件专利进行统计分析,有效性信息结果如下:18724件是有效,21038件是在审中,602件是待定,22295件是失效。对失效的专利进一步统计分析可知,申请人主动撤回或被专利机构视为撤回的有13776件,主动撤回的原因可能有:a.申请内容不属专利保护范围的;b.申请文件撰写存在严重缺陷,可能导致申请无法批准,或保护范围将受到严重限制的;c.申请缺乏专利性,进行一步程序已没有意义的;d.申请人要求申请保密专利,主管部门不同意,申请人经考虑认为将发明保密更有利的。专利权终止的有5117件,其中仅99件是有效期届满,其余的因未缴纳年费而专利权终止,间接反映了申请主体的专利保护意识还不够。有研究表明,如果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人员具有相关的知识产权意识,对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及提高我国农业新兴生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会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被专利机构驳回的有2986件,可能原因是不具备专利申请条件、为避免重复授予专利权、专利不属相应类型的范围等。

3结论

通过以上对相关专利的统计和对绘制的图谱分析,具体从专利申请的总体态势、申请区域和国家、竞争机构、技术结构、技术关联、生命技术周期、专利法律状态和有效性等角度,揭示了目前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概况,得出了以下结论:a.从专利申请的时间发展态势来看,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迅猛,到2010年左右申请量达到巅峰,通过生命技术周期图可知,该技术处于发展成熟期,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b.从专利申请的区域分布来看,国内以北京、上海和江苏这三个省市为研究主导,研究实力相对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说明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相关。c.从专利申请的国别分布来看,国内外都比较重视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专利,中国、美国、日本和德国是该领域专利的申请大国。美国、日本与德国拥有农业生物技术专利的以企业居多,且企业规模较大、国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如美国的辉瑞公司、孟山都公司、杜邦公司,日本的味之素株式会社、三得利株式会社和德国的巴斯夫公司、拜耳公司等;中国的则是高校,排名靠前的均是高校。可见该领域国内外企业间的差距较大。d.从专利申请的主体分布来看,以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校研究实力较强,但从专利申请总量来看,企业的申请量接近总申请量的一半,占很大优势,说明我国的农业生物技术转化为营利性商品的可能性比较大。e.从专利申请的技术分布来看,根据IPC分类号的统计结果,目前的研究热点为C12N(微生物或酶、其组合物、繁殖,保藏或维持微生物、变异或遗传工程、培养基),而且该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关联性也很强。f.从专利的有效性情况来看,有效的专利仅占全部专利的29.88%,其他大部分专利因主观或客观原因而处于失效、在审或待定的状态,究其原因可知,我国的专利保护意识不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综上所述,我国的农业生物技术处于蓬勃发展中,但同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如下见解:a.总体上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虽然最多,但缺少实力雄厚的领头企业,在申请量排名上以高校占绝对优势,因此企业必须注重研发投入、加强研发力度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希望国家能加强对企业研发的扶持力度。b.高校的研究实力虽然较强,但合作申请专利的机构较少且数量有限,其专利大多以独立申请为主,说明我国的技术主体间的合作力度不够。实力雄厚的高校间应注重强强联手,以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同时,国家应鼓励和促进企业与高校间的合作,促进我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技术扩散与知识共享,以实现农业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c.技术领域方面C12N的申请量占绝对优势,说明该技术的研究十分热门,但也可能导致其他的一些重要技术被忽视,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农业生物技术的多样性发展和平衡发展。d.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虽然逐年增加,但有效的专利相对较少,所以要注重规避专利“陷阱”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作者:石家惠杜艳艳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被举报文档标题:国内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kejizazhi/zgswgczz/63866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