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短尾高原鳅繁殖力初步探究范文

短尾高原鳅繁殖力初步探究范文

时间:2022-05-18 03:00:41

短尾高原鳅繁殖力初步探究

《四川动物杂志》2016年第二期

摘要:

对短尾高原鳅Triplophysabrevicauda的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尾高原鳅雌性个体的成熟系数显著高于雄性。雌性繁殖群体的个体绝对繁殖力范围为1028~5508粒,平均为2804粒±1282粒。其中,体长相对繁殖力为42粒/mm±16粒/m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1006粒/g±292粒/g。短尾高原鳅的绝对繁殖力分别与体长、体质量及性腺质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体长相对繁殖力分别与体质量及性腺质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与这些生物学参数均不相关。在雌性短尾高原鳅性腺中,卵径的分布呈“单峰型”,推测属不分批产卵类型。

关键词:

短尾高原鳅;繁殖力;生物学特性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梯级水库的构建和大量外来鱼类的入侵,导致高原河流水体中鱼类组成和资源状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唐文家,何德奎,2015)。栖息于高原地区的鱼类,由于水温低,鱼体生长缓慢、性成熟晚和繁殖力低,其种群一旦受到破坏,将很难恢复(峰,曹文宣,2000)。短尾高原鳅Triplophysabrevicauda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dformes鳅科Cobitidae条鳅亚科Nemachilinae高原鳅属Triplophysa,集中分布于西亚、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朱松泉,1989)。高原鳅属鱼类是青藏高原地区鱼类中种类和数量仅次于裂腹鱼,并对高原环境适应性极强的类群(武云飞,吴翠珍,1991;陈宜瑜等,1996),是鱼类中唯一分布到海拔5000m以上的属(何长才,1996)。高原鳅属鱼类种内特征分化明显,分布海拔高,构成高原鱼类群体中极为重要的类群(朱松泉,1989;武云飞,吴翠珍,1991;何德奎等,2006)。因此,对高原鱼类的深入研究,不仅对鱼类的系统进化和生物地理学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发展当地特色养殖业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何德奎等(2006)对高原鳅属鱼类的系统分类和地理分布已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有关高原鳅属鱼类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仅涉及少数物种(郭焱等,2002;宋昭彬等,2005;吐尔逊等,2005;戚文华等,2008;王华等,2008;陈生熬等,2013),而有关短尾高原鳅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对短尾高原鳅的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高原环境条件下高原鳅属鱼类的繁殖规律及其生理生态适应性等问题积累基础资料。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采集与处理2014年1—5月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曲水段采集短尾高原鳅样本共计121尾,其中雌性个体62尾,雄性个体44尾,性别不确定个体15尾。测量全长(TL)、体长(SL)、体质量(W),并解剖、鉴定性别,称量性腺质量(GW),长度精确至0.01mm,质量精确至0.01g,样本用8%甲醛溶液浸泡保存。

1.2实验方法鱼样个体绝对繁殖力采用质量计数法进行测量,Leica显微镜下计数并测量卵径(殷名称,1995)。绝对繁殖力(absolutionfecundity,F)为Ⅲ期以上卵巢所怀卵粒的总数;根据绝对繁殖力与体长或体质量的比值来确定体长相对繁殖力(FL=F/SL)及体质量相对繁殖力(FW=F/W);卵径为测量发育期为Ⅲ和Ⅳ期卵巢中随机200粒卵的数据。同时计算成熟系数(nadosomaticindex,GSI=(GW/W)×100%)。

1.3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采用Excel,不同平均值间进行独立性t检验(independentt-test)对样本观测值进行数理统计,并以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统计繁殖力与体长、体质量、性腺质量和成熟系数之间的关系,采用线性函数进行拟合分析,分析均采用SPSS14.0软件。

2结果

2.1群体组成短尾高原鳅样本的体长为42.13~94.21mm,平均为58.80mm±12.79mm;体质量为0.49~6.05g,平均为2.10g±1.22g。雌鱼优势体长组为42.13~60.00mm,占雌鱼总数的66.13%,优势体质量组为1.00~2.00g,占雌鱼总数的57.14%;卵巢质量为0.0026~1.02g,平均为0.24g±0.30g。雄鱼优势体长组为42.17~80.00mm,占雄鱼总数的84.09%,优势体质量组为1.00~4.00g,占雄鱼总数的70.45%;精巢质量为0.0021~0.057g,平均为0.02g±0.01g。

2.2成熟系数对短尾高原鳅样本的GSI进行统计分析(表1)。结果表明,短尾高原鳅样本的GSI平均值为5.84±8.66,其中,雌性样本的GSI平均值为9.53±9.73,雄性样本的为0.57±0.28,雌性个体的GSI平均值显著高于雄性(P<0.05)。对不同体长组雌雄两性个体的成熟系数进行分析表明,短尾高原鳅雌雄两性个体的成熟系数随体长的增长表现为递增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繁殖力对短尾高原鳅繁殖样本群体的繁殖力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短尾高原鳅繁殖群体的个体绝对繁殖力范围为1028~5508粒,平均为2804粒±1282粒。其中,体长相对繁殖力的范围在21~75粒/mm之间,平均为42粒/mm±16粒/m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的范围在485~1495粒/g之间,平均为1006粒/g±292粒/g。将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与体长、体质量、性腺质量及GSI4个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并进行线性函数拟合,结果发现,短尾高原鳅的绝对繁殖力与体长、体质量及性腺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线性函数方程分别为F=-1667.57+69.41SL,R2=0.36;F=503.12+811.63W,R2=0.52;F=699.14+3438.90GW,R2=0.51;所有的P<0.01);体长相对繁殖力与体质量及性腺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线性函数方程分别为FL=19.97+7.93W,R2=0.31;FL=19.54+37.45GW,R2=0.37;所有的P<0.01);而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与该4个参数均不相关(P>0.05)。

2.4卵径对短尾高原鳅成熟雌性个体的卵径大小进行测量(图1)。结果表明,短尾高原鳅雌性个体的卵径范围为0.16~1.32mm,平均为0.72mm±0.13mm,卵径多集中分布在0.60~0.80mm之间,占卵总数的44%,其分布呈现单峰型。

3讨论

鱼类的繁殖特征是内源性遗传因素和外源性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其对周围环境的一种响应(殷名称,1995)。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区域,发育有为数众多的内外流水体和湖泊,构成极为复杂的水系格局,特殊的地质条件和高寒气候会对生活在此的鱼类产生显著的影响(陈宜瑜等,1996)。高原鳅属鱼类是高原鱼类群体中极为重要的类群(朱松泉,1989)。本研究发现,短尾高原鳅的性腺特征与其他高原鳅类似(郭焱等,2002;吐尔逊等,2005;王华等,2008;曾霖,唐文乔,2010),其卵巢位于肠道背部,左右卵巢不分离,连接为一整体,这在其他鲤科鱼类中较不常见。精巢分为左右两叶,前端彼此分离,后部汇合成输精管。GSI是衡量性腺发育程度和鱼体能量在性腺和躯体之间比例的重要指标(殷名称,1995),短尾高原鳅雌性个体的GSI显著高于雄性,表明雌性亲体的能量比雄性亲体以更高的比例转化为性腺,这与两性个体在生殖投入中存在差异密切相关(殷名称,1995;Lemosetal.,2011)。其他高原鳅属鱼类也发现雌性个体的GSI显著高于雄性(郭焱等,2002;刘鸿艳等,2009)。繁殖是鱼类生活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是鱼类保证种群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它保证物种及其后代对所生存的环境具有最大的适应(殷名称,1995)。高原鳅属鱼类的绝对繁殖力存在种间差异,与高原鳅属已发表的几种鳅类相比(郭焱等,2002;吐尔逊等,2005;刘鸿艳等,2009;曾霖,唐文乔,2010;王志坚等,2013),本研究中短尾高原鳅的绝对繁殖力处于中等水平。研究也发现短尾高原鳅的绝对繁殖力与体长、体质量及性腺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鱼类繁殖力受到体质量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Thorpeetal.,1984;Morita&Takashima,1998;Fleming&Gross,1990)。此外,与短尾高原鳅个体繁殖力相关性最大的参数是卵巢质量和体质量,表明繁殖力的种内变动虽受多个环境因子的影响,但性腺发育仍是主要的作用因子(刘鸿艳等,2009)。短尾高原鳅卵径的频率分布呈单峰形,推测为不分批产卵类型,这与叶尔羌高原鳅T.yarkandensis的产卵类型相一致(曾霖,唐文乔,2010)。

作者:王树森 谢佳燕 任程 裴文韬 余晓丽 刘继前 朱小旺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短尾高原鳅繁殖力初步探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kejizazhi/scdwzz/69370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