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培养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范文

培养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范文

时间:2022-01-15 03:27:58

培养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畜牧产业作为衡量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与关注。畜牧产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主要由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来完成。笔者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通过文献研究,结合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际,分析了当前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建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个性化专业化培养、发挥学校整体优势和构建多元协同的“三导师”育人模式等举措,培养符合当前畜牧产业需求的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

关键词: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畜牧产业;多元协同;人才培养

党的“”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重要部署,指出要倡导创新文化,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对畜牧业发展既是重要任务,也是重大机遇。黑龙江省是畜牧大省,地处世界公认的黑土带和黄金奶牛养殖带,具有发展畜牧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但经过多年努力,黑龙江省畜牧业仍处于数量效益双降的发展低谷期。2015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科技创新,推广先进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的工作要求。在新时代、新要求下,加快推进畜牧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势在必行,高等农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符合农业院校自身发展定位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做了大量探索,针对高校某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专家学者也做出了一些探索与实践,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共有52条关于高校某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相关检索结果。刘兴元等[1]结合兰州大学草业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际,探讨建立了以树立专业实践教学理念、强化专业学生创业实践、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手段的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吴祥为等[2]结合安徽农业大学培养环境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通过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强化学校产学研用合作共赢等途径培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钱方等[3]结合大连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情况,提出了通过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刘志侃等[4]通过对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提出通过加强基于高校转型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控制与责任对称制度研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兼容合力的研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通过调研和总结相关研究文献得出:很多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也都能够提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部分院校还针对某一专业提出了适合本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模式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和推广;但是专门针对高等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几乎没有。不同专业之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存在部分共性,但由于专业领域各不相同,不同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内容也需要服务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有符合本专业独有的特点。东北农业大学作为省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自1949年招收动物科学(原畜牧学)专业本科生以来,为黑龙江省畜牧产业发展累计培养了近4000名落地型人才。针对当前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需要和畜牧产业发展需求,东北农业大学探索实践了新形势下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模式、新举措。笔者主要对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东北农业大学多元协同培养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做法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以期待能够为高等院校培养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2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培养模式的价值功能和培养方式探究不足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要求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当前,很多高校存在用学生取得的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类竞赛成绩来展示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但现实中,学生为了参赛而赛的情况凸显,竞赛成绩也成为很多专业教师的角逐对象,以少数学生竞赛获奖代替大多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偏离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诉求。同时,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虽然动物科学专业都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也有明确设定;但真正能够做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还不足[5],与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培养方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课程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不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当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多是学习模仿借鉴国外高校,各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趋于同化,没有高校自身的课程体系建设理念,缺少基于高校自身实际及其不同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同时,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也多是停留在参考借鉴其他国内外高校的阶段,对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缺少必要的论证分析,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合度不高,致使高校缺乏符合自身学校类型和专业实际的创新创业课程。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也都存在上述问题,致使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衔接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长足发展。

2.3专业化、系统化创新创业指导能力不足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指导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至关重要。创新创业教育因其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质,决定了高等院校开展的实践指导对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从高等学校师资力量来看,高校不缺少传统的能够很好地完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课堂讲授的师资;但是能够擅长挖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并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却非常匮乏,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专业化、系统化指导能力还远远不足。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受畜牧产业社会需求影响,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远高于其他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需求更强烈,与当前高校缺乏专业化系统化创新创业指导形成鲜明对比,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3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3.1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建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畜牧业标准涉及饲养与管理、动物产品加工、畜牧养殖设施和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贯穿于畜牧业发展的全过程,单一型人才已经很难满足畜牧业岗位需求。高等农业院校需要结合当前畜牧产业发展需要,重新确立新形势下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面向地区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适应现代畜牧产业和现代养殖业的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过硬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畜牧业相关领域从事科研与教学、技术与设计、经营与管理、推广与开发等工作的研究型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需要。东北农业大学根据畜牧业发展需要和创新创业工作整体要求,重新修订了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新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对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进行了细化,并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健全完善了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明确了学生大学期间既要掌握必备的综合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专业拓展知识及创新创业知识。同时,学校根据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积极整合资源,搭建了校企研相结合的教育平台,构建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能够适合黑龙江省现代畜牧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动物科学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四个突出特色与优势:一是着重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通过部分课程学习采用讨论式教学的模式,努力构建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师生能够互动交流的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二是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并重。学校根据当前畜牧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了动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不定期更新教学授课内容,并配以相对应的课程实验、专业实训,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三是突出校企地所协同创新。学校积极加强与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解决学校动物科学专业教学资源不足、实践创新平台不高的问题,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四是建立本硕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探索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有效衔接模式,并于2017年在高中生中直接招收动物科学专业本硕博连读学生,并建立了与其适应、相配套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更高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3.2构建专业能力提升模块,优化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结合黑龙江省畜牧产业发展实际需要,以培养动物科学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更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政治素质过硬、职业素质凸显、人文素质综合发展的动物科学专业人才[6]。同时,学校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的培养,在动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改革,开设了动物育种学、饲料与饲养学、畜牧经济管理学等系列专业基础知识,构建了畜牧学产业全链条课程理论体系,为培养全能型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学校构建了平台式和模块化相结合的“三平台、六模块”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平台”即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六模块”即公共基础课模块、公共选修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必修课模块、专业限选课模块、素质类选修课模块[7]。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增加学生选课自由度,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构建了“3+1”课程体系模式,即本科生在一、二、三年级完成全部理论课程学习,在四年级进行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用学生毕业离校前一年的时间进行系统的实践学习,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动物科学专业“三平台、六模块”的课程体系建设主要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依据现代畜牧产业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培养学生能力课程设置上,加重了现代畜牧产业管理和经营知识的培养,转变了个别学生最初对农科专业认识的偏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愈加浓厚;二是专业课程安排更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突出强调了省属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办学特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目标,提升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三是在本科生毕业学分要求上,实践教学和选修课的学分占比大幅提升,着重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四是通过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健全完善了动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了专业健康有序发展。

3.3构建“三导师”育人新模式,彰显个性化专业化培养学校结合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际需要,将优秀的畜牧产业企业家、校友聘请到学校,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构建了动物科学专业校内学业导师(专业教师)、校内成长导师(政治辅导员)、校外创业导师(企业家)“三导师”育人模式,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集合,校内成长教育与校外成人教育紧密集合,形成了专业教师、政治辅导员、校外企业家多元协同联合培养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良好局面,逐步扭转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教书”与“育人”彼此相脱离的现象,提升了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三导师”育人模式,通过校内成长导师与学业导师的协同配合,实现了第二课堂教育和第一课堂教育的无缝衔接,形成了思想育人和专业育人合力,实现了对学生的全过程引导和全方位培养,助推了学生成长成才。通过校内学业导师与校外创业导师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了校企间的联系与互动,推动了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加快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深化改革。通过校外创业导师与校内成长导师的交流与合作,以生动的实际案例配以理论知识讲授,更有效地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增强了学校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对培养高素质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导师”育人模式主要有五个突出特色与优势:一是通过校外创业导师资源,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会、到企业参观实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不同企业的文化风貌,启发并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合理规划,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目的,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学生通过与企业家的零距离接触,了解企业家艰辛的创业历程和基层的工作经历,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和精神元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三是通过企业家走进大学校园,搭建了学生、教师和社会之间相互沟通的平台,构建了企业与学校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关系,建立了高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信息同质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助推了企业在高校创建企业奖助学金工作机制,企业对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成绩优异、作风良好的优秀大学生进行奖励和资助,组织获奖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锻炼,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专业实践机会,提升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五是学校与企业联合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对学生进行创业训练,促进学生与企业的交流、与社会的交融,帮助学生了解畜牧产业发展现状,熟悉企业运作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4积极发挥学校整体优势,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东北农业大学坚持以“学在东农,创在龙江”为理念,大力倡导在东农学习创新创业本领,扎根龙江干事的创新创业文化,主动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新需求,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学校发展内涵。学校以个性化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精细化、专业化扶持政策为保障,逐步构建了全体学生“学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教育、训练、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建立了集教学、模拟、实践、培训四大功能于一体的SIPT(studentinnovationpracticaltraining)创客空间,为涉农专业学生提供创业实践载体。经过不断努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培养出众多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创业典型,其中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工作成绩更为凸显,学生累计创办饲料企业400余家,产值近200亿元。黑龙江省领导多次到学校调研创新创业工作,并对学生给予“东农的学生是一流的”高度好评,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日报、东北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4结语

2018年全国畜牧业工作要点指出: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畜牧业在农业中率先实现现代化,带动亿万农户养殖增收,是畜牧业助力“农业强”的重大责任、助力“农民富”的重要使命。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我国畜牧业现代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是保障。动物科学专业是培养畜牧业专业人才的摇篮,构建符合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需要的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兼具较好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的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符合产业需求、符合时代需要。东北农业大学将结合新时代畜牧业发展需要,在原有动物科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科学实效,不断探索实践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动物科学专业高素质人才、为早日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做出高等农业院校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兴元,沈禹颖,冯琦胜,等.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草业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7(3):113-115.

[2]吴祥为,汤婕,张晓伟,等.环境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19(5):104-108.

[3]钱方,吴海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6(18):86-88.

[4]刘志侃,赵峰,张志伟.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J].高教论坛,2016(1):30-35.

[5]戴贵芬.创建经济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以集美大学财经学院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419-422.

[6]方振宇.高校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途径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4):89-93.

[7]刘雅婷,唐滢,胡先奇.多元协同培养云南植物生产类创新创业人才: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6):100-104.

作者:吴立全 姚玉昌 杨俊静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培养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kejizazhi/rkxzz/72662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