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析企业技术创新及发展范文

探析企业技术创新及发展范文

时间:2022-01-15 03:06:20

探析企业技术创新及发展

摘要:40年坚持不懈改革和开放,中国企业通过充分利用两点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取得了经济上的瞩目成就。比较优势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而后发优势则是建立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再创新,即“二次创新”。它是一个引进层次不断提升更新的动态过程,也是创新能力不断积累和进化的动态过程。它通过工艺创新实现对引进技术的本地化掌握,通过产品创新实现对引进技术的挖潜增效,通过更新颖技术的融入实现创新能力的质的跃升。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通过“二次创新”充分发挥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合理配置全球优势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显著提升了创新能力,增强了竞争优势,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追赶”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二次创新;技术追赶;超越追赶;后发企业;后发优势

1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概览

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看,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中国总体经济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具有很大程度的吻合性。1978-1991年,改革开放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加,促使一部分企业获得了自主经营权,少数民营企业开始从外部引进技术和人才,构成了以多元化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为特征的外源型创新。1992-2001年,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的优势,中国的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国企业不断增强对引进技术的国产化水平和本地化创新,市场导向的国产化和技术改进是这一时期中国企业创新的典型特征。2002-2007年,随着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提出,中国企业进入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阶段。在该阶段,一些关键技术突破的经验得到了很好的总结和升华,并成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指导方针,这一阶段的创新是以强调“自主”为特征的内源型技术创新。2008年至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引进来”、“走出去”、“走进去”[1];另一方面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正在深刻改造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2],越来越多的现代制造和服务企业涌现出来,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紧密交融在一起,构建起了更为复杂和网络化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进入了全球化、无边界、全方位和超越追赶的新时代[3]。总体来看,经过改革开放后40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已经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而这背后是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一系列实事求是且方向明确的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在技术创新、金融支持、财税优惠和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都给予了企业正确的引导和有力的扶持[4]。从技术创新模式来看,中国企业的创新是一个发展演进的过程,如同中国的对外开放一样,是循序渐进的“小步快跑”。应该承认,在研发和创新上,中国企业总体表现较为不足。目前,中国企业的专利拥有量,特别是发明专利远远低于国际同行。究其原因,是中国企业整体技术实力较弱,缺乏核心技术,缺少对企业和行业技术体系的构建。短期内,这种不足也无法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提升。因此,中国企业长期进行以技术模仿和技术引进为主要技术基础的“二次创新”,这种创新囿于发达国家已有的技术体系和产品设计[5]。二次创新可以定义为那些建立在技术引进基础上,囿于已有技术范式,沿一次(原始)创新所定义的技术轨迹所进行的创新[5]。二次创新根据技术来源可以分为成熟技术引进、新兴技术引进和实验室技术引进三种。可以认为,以成熟技术引进(例如引进国外企业已经高度商业化的技术)为代表的创新是最为典型的二次创新,其创新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外技术范式的制约。二次创新模式之所以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技术创新模式而非模仿模式,主要是其采用了“边模仿边创新”的过程模式,而非停留在模仿生产(仿制)阶段。这一过程可以提高企业对价值活动的控制,实现对新产品及其生产工艺以及销售的控制,同时也可以在产品改进过程中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但由于核心技术不足,市场范围受限,其对价值活动和知识产权的控制显然还属于一种初级阶段的技术创新。二次创新是一个技术创新源不断升级的动态过程[5]。在全球网络中,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国技术变化往往是国外技术转移、扩散的结果,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已经成为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FDI通常被视为提升资本供给,加快经济多样化发展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的关键性要素[6]。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企业,大量的企业会选择与外商进行技术引进合作,或获取外商的技术溢出,实施模仿创新,再到改进型创新[6]。而近年来对外直接投资(ODI)的兴起,更是企业从源头上寻得国外新兴技术甚至是实验室技术,帮助中国企业开展后二次创新,实现超越追赶[7]。

2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的经验总结

2.1“二次创新”不是简单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中国及一般后发国家技术体系发展的历史经验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后发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常用做法。例如日本、韩国等国由于本国市场狭小,采取的是出口导向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将欧美技术引进到本国,经消化吸收掌握后,再根据欧美市场的需求进行研究开发和改进型创新,这个时期往往较长。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本地市场,可以做到引进与创新并行,在引进消化吸收的一开始就开展面向本国市场需求的“二次创新”,能更快地形成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8]。由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遵循的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埋头“引进消化吸收”,尚未到达“再创新”阶段便夭折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家电引进项目以及汽车工业的市场换技术项目,21世纪初孤立起来发展的TD-SCDMA项目等。这些项目面临开放的全球市场竞争,就因错过创新时机而被淘汰。对于“二次创新”而言,开放环境下的能力构建是其核心。“二次创新”强调引进技术的同时就开展创新,整个过程都是在开放性的环境上进行,持续不断地与技术源、客户、产业上下游互动学习,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建立可持续的创新生态体系[6]。例如华为有遍布全球的14个研究院,36个联合创新中心,将数学所建在莫斯科,将美学所建在巴黎,将微波所建在米兰,到技术的发源地去汲取技术知识[9]。吉利则通过收购瑞典沃尔沃,获得了其正在开发中的下一代紧凑模块化架构(CMA)车辆开发平台,收购美国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获得了其正在开发中的未来飞行汽车技术。这些先进企业已经站在世界级的平台上进行“二次创新”,通过绿地投资、兼并收购、战略联盟将实验室建往全球科技发源地,整合全球最先进的创新要素为我所用[7]。2.2“二次创新”是中国赢得后发优势的最大机会和最有效方法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成功实现技术追赶的案例来看,大多是通过“二次创新”实现的。从专利数据来看,1990年中国反映原始创新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占17%,反映“二次创新”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占75%;到2017年,尽管随着中国技术能力的提升,发明专利授权量升至23%,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降至53%,但实用新型专利依旧占到一半以上。从创新产品来看,大到火箭卫星,高速铁路,大型飞机,航空母舰,小到监控探头、搜索引擎、聊天软件、网上商城。尽管这些技术早期都非中国原创,但通过“二次创新”,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产生了很强的竞争力。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追赶”到“超越”的伟大进程[8]。究其原因,首先,“二次创新”能够大幅度降低高新技术的攻关难度,明显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一般来说,“二次创新”往往不需要像“原始创新”那样,需要长达数年从头开始的研发,“二次创新”时间更短,成本更低,也最能提升企业能力。其次,“二次创新”是直接在引进技术上发展而来的,所涉及的技术对象其针对性、现实性都更强,具有很低的技术与市场的不确定性。第三,“二次创新”开放式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将多种技术、平台或机器重新组合创新,可做到优势互补、缺点相消,从而能发挥出更大的性能。在互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中国企业已经接近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水平。如百度公司从界面到搜索引擎内核都借鉴了美国谷歌公司,但是却根据自身的中文处理能力进行“二次创新”,开发了基于中国市场的产品。阿里巴巴通过对美国e-Bay,PayPal,Amazon等公司的商业模式进行“二次创新”,一跃成为全球十大上市公司。阿里巴巴还通过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孕育了新的业态[3]。以2018年天猫双11活动为例,网上成交额2135亿元,天猫双11已经成为代表全球互联网技术创新制高点的超级工程,涵盖了交易、支付、客服、搜索、推荐、广告、库存、物流等大量世界领先的商业应用,这背后是阿里巴巴、蚂蚁金服、阿里云、菜鸟物流等技术工程人员,以及人工智能联合发展起来的技术与商业模式融合的新时代技术创新体系。但是这些技术,如互联网基础设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云计算技术、支付技术等其实都是在西方原创技术刚刚兴起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

2.3“二次创新”成功的关键是开放并主动拥抱变革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走了不少弯路,最主要的问题是经常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比如中国的汽车、飞机工业在2010年前一直发展得不太好,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开放环境下“技术引进”的动态性,即“二次创新”不能总是依赖成套成熟技术的引进,更应该适时动态升级到对新兴技术甚至实验室技术的引进[5]。成熟技术、新兴技术和实验室技术代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成熟技术在引进时已经处于技术生命周期模型中主导设计成熟阶段,这时候引进技术的成本低、性能可靠,但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的频率都在降低,技术竞争的焦点已经转向产品与工艺上的渐进式改进,留给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已经很小。而新兴技术或实验室技术在引进时处于技术生命周期模型中的主导设计形成阶段,技术领域的话语权、控制权正在形成过程中,技术创新的机会和空间也更加广阔。当然,这对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投资能力和研发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中国企业不断变革,转型升级,有能力来抓住新的机会[10]。

2.4新时代的中国领军企业正在进入全面“超越追赶”的新时代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汇报发言中称,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前进在迷航中”。尽管通过前期成功的“二次创新”,中国已经涌现出了一批领军企业,像华为已经可以挑战思科、爱立信、三星、苹果等行业领袖,但是中国的领军企业多处于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驱动的原始创新[9]。这迫切要求领军企业建立“超越追赶”的创新体系。例如华为成立2012实验室,2017年研发投入897亿元,主要研究的方向有新一代通信、云计算、音频视频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其芯片、软件、电池等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极强影响力。阿里巴巴2017年成立“达摩院”,宣布3年投入1000亿元研发资金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这些顶尖的实验室独立于母公司的研发体系,主要面向的是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但绝非封闭起来搞研发,而是“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鼓励专家抱着开放的心态多与同行喝咖啡,吸取别人的思想,形成企业前进的动力[9]。因此“超越追赶”的创新体系,其管理模式、KPI考核指标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强化“二次创新”的逻辑。在开放的环境下,持续不断地接近并融合全球技术源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成功经验和必由之路[4]。新时代在呼唤建立与全球一流科研院校全面融合对接的企业创新体系。这也迫切需要我们的政府明目扩胸,放眼未来,进一步制定前瞻性的扶持政策,下大力气去鼓励和推动企业的“二次创新”。

参考文献:

[1]吴晓波,陈凌,李建华.2014全球浙商发展报告:国际化发展的浙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吴晓波,凌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吴朝晖,吴晓波,姚明明.现代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价值网络视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4]吴晓波,齐羽,高钰,等.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创新、追赶与跨越的路径及政策[M].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13.

[5]吴晓波.全球化制造与二次创新———赢得后发优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吴晓波,许冠南,杜健.网络嵌入性:组织学习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7]吴晓波,杜健.浙商全球化:网络与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9]吴晓波,约翰•彼得•穆尔曼,黄灿,等.华为管理变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10]吴晓波,陈凌,李建华.2013全球浙商发展报告:转型与升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吴晓波 吴东 单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探析企业技术创新及发展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kejizazhi/kxxyjzz/72661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