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区域经济与商业银行发展的关系范文

区域经济与商业银行发展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2-09-06 10:42:09

区域经济与商业银行发展的关系

《金融电子化》2017年第2期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和趋势。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但目前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多,尤其缺少定量分析。文章总结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利用我国的省级动态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模型并采用动态GMM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联系,结果表明地区的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FDI、地区经济结构等因素都对当地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为了应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态势,商业银行应当采取的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商业银行;系统GMM;对策研究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区域间不平衡性日益明显。金融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有重要联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而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的调整和转型必然要与区域经济大势相适应。科学认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并把握未来趋势,有助于商业银行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差异化的经营方式和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区域间信贷比例调整、资产配置结构、金融产品创新等方式,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目前国内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商业银行发展对策的相关研究不多,尤其缺少定量分析,本文旨在研究区域经济和商业银行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应对策略,实现自身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将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1.经济增长全面放缓,部分地区下滑明显。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发展水平最高的东部地区由于增长成本上升,其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而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础建设投资,由于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越来越重,其经济增长也难以维持高增长态势。尤其是一些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地区,如东北地区、山西省、河北省,经济增长失速明显,甚至面临“断崖式”下滑的风险。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和区域间经济增长分化日益明显,近年来商业银行利润增长放缓,不少地区不良贷款率开始增加,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开始逐步累积,并且有不断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传导的趋势,从表外业务如保函、投资等向表内业务蔓延的趋势。

2.经济增速“东快西慢”的格局将逐步向“西快东慢”转变。目前中国的东部地区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不少地区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由于经济基数较大和资源、环境约束,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产业结构也会逐渐形成以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格局,从而催生出对商业银行新的金融需求。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则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引导下,积极招商引资,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来培育新的增长点。中西部地区这种以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这将是未来商业银行在中西部地区面临的主要机遇。

3.新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相继提出,未来我国的区域协同发展会在更深层次上展开。商业银行的经营同样按照行政区划被划分为几大板块,将来要更注重城市群和经济带内部地区的协作。目前,我国的经济版图中有三大增长极,分别为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为了促进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平衡,重塑经济地理,我国需要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在此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发文支持北京、天津、上海、成都、重庆、广州、武汉及郑州,建设成为新一批的国家中心城市。上述八个城市中,不乏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这将促进区域间人口流动多元化,减缓中西部地区人口净流出的趋势,而且新的中心城市将会带来周边地区农村人口城镇化的需求,由此催生出有关的金融需求,这是商业银行未来在这些地区需要拓展的业务。

三、数据选择与模型设定

为了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和投资等因素对地区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模型检验了商业银行规模和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

1.数据与变量选择。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2000年~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2014年《中国金融年鉴》,并由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整理得到省级面板数据,考虑到部分西部省份的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不高,相关数据缺失,因此剔除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新疆五个地区的数据。本文选取的变量和指标如下:(1)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bank为商业银行规模,本文选择的指标为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用字母cre和sav代表。(2)解释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分别选取的指标是各省GDP、固定资产投资额、FDI、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用字母gdp,con,fdi,stru来代表。

2.模型设定和方法选择。为了研究地区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利用全国2006年~2015年的省级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两步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其中,对于商业银行规模的变量,模型(1)和模型(2)分别选取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和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来表示,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表1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代表估计结果系数联合显著性的Wald检验P值结果均为0,说明该模型整体显著,拟合效果良好。残差序列自相关性的检验结果表明,扰动项的差分存在一阶自相关,但不存在二阶自相关,因此我们的解释变量包含被解释变量的一阶与二阶滞后,来进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是不存在残差序列自相关的,该模型的估计结果是有效且显著的。Sargan检验的P值分别为0.5945、0.5319,显著大于0.1,说明该系统GMM的所有工具变量都是有效的,不存在过度识别问题。从检验结果来看,模型中四个变量对于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均显著,系数均为正,为正相关。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固定生产总值、对外直接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对银行规模增加均成正相关。

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对贷款余额影响的P值为0.025,效果显著;对存款余额影响的P值为0,效果非常显著,并且均为正相关,存款余额系数大于贷款余额。说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不仅有利于增加贷款余额,更有利于增加存款余额。因此,经济增长使居民。企业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投资,有利于增大银行规模。

2.固定资产投资。检验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于贷款余额、存款余额影响的p值都是0,影响都非常显著,贷款余额系数大于存款余额。固定资产投资一般金额较大,很多企业会选择贷款的方式购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投入生产以后可以创造更多资金投入生产从而增加存款。因此,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增加银行规模。

3.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贷款余额影响p值为0.025,影响为正相关很显著;对于存款余额影响的p值为0.086,影响为正相关显著,贷款余额系数大于存款余额。因此,增加对外投资有利于增加银行规模。

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对贷款余额、存款余额影响的p值均为0,为正相关非常显著。第三产业中,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资金融通,贷款余额、存款余额都会有所增加。因此,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的增加有利于增加银行规模。

五、对策建议

1.根据区域发展水平采取差异化发展对策。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商业银行的规模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建设投资、FDI、经济结构等因素有很大联系。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仍比较明显,地区间差异很大,因此要充分把握各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对于东部地区,由于所在区位有优势,应当充分发挥当地各级分支机构的积极性,大力推动管理机制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民生消费、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等业务模块,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要把握好后发优势,利用好国家相关的扶持政策,对重点项目和地区加大投入,抓住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契机,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质量,同时也要注意加快业务模式转型,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2.以区域发展态势为依据选择业务拓展重点地区。近年来,国家频繁出台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包括“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改委亦发文支持建设武汉、郑州为新一批的国家中心城市,与之前的北京、天津、上海、成都、重庆、广州等并列,中国新的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形成。在各种区域经济规划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的背景下,未来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会出现分化,一些过去的传统重工业、制造业地区发展会持续放缓,也有很多地区通过实现成功的产业转型升级,跻身发达地区之列。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业务拓展过程中要细致考察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和趋势,从而调整优化空间格局,对于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应适度倾斜资源,制定符合区域发展态势的发展对策,并开展与区域主导产业有关的金融创新业务和信贷支持政策。

3.资产配置结合区域发展遴选优质项目。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不均衡特点,形成了多个区域经济增长极和优先开发的地区,由此带来商业银行业务开展的重心和资产配置向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或都市圈集中,这种业务拓展模式固然在有较高的效率,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信贷资源配置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地区和行业、资金配置倾斜过重等,由于我国区域发展存在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全国经济增速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战略中,要注重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遴选出不同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优质项目,给予相应的信贷资金支持。另外,我国也处于产业转移时期,不少产业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在此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大量对金融资源的需求,对应的区域新增长极的发展和周边地区的城镇化,都会带来很多优质的资产配置目标。未来中国的区域经济新格局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新的方向,将来资产配置要适度向国家重点开发地区倾斜。

4.提高风险意识,注意防范区域性风险。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整体放缓,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断崖式”下滑,区域经济增长失速的风险不可避免的会传导到金融领域和银行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近几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增加。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特点不同,暴露出的金融风险也有所差异。如东南沿海地区的不良贷款多发生在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这也和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关。而东北地区、山西、河北的不良贷款,多来自重工业企业或钢企、煤企,这与当地的产业结构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全国范围来看,一些传统老工业基地面临市场变化的风险,对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地区会造成很大冲击,并且这类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众多,容易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传导到经济体系,整个银行业都会受影响。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对部分经济下行较大的区域,要注意评估风险,建立健全预防机制,防止整个地区的商业银行出现系统性风险。

参考文献:

[1]陆岷峰,陆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态势及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研究[J].南方金融,2014,(12):6-10.

[2]顾晓安,袁照贺,龚德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1):10-20.

[3]李浩.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及商业银行支撑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5,(35):44-45.

[4]王明筠,傅联英,连小琴.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测评及其结构分解[J].上海金融,2015,(11):96-99.

[5]蒋书彬.2009~2013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效率测评———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实证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6,(1):60-63.

[6]刘惠好,杨扬,金蕾.跨区域经营对城市商业银行X效率的影响研究[J].经济经纬,2014,(2):140-145.

[7]王小娥.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及商业银行经营战略选择[J].银行家,2014,(7):43-46.

[8]吴玮.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基于175家商业银行数据的经验研究[J].金融研究,2011,(4):65-81.

[9]李兴智,王韬.商业银行竞争力区域差异与地方政府行为———基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差异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9,(2):57-60.

[10]毛洪涛,何熙琼,张福华.转型经济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来自1999-2010年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3,(12):16-29.

[11]刘治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商业银行战略选择———辽宁省商业银行应力争在东北振兴中实现双赢[J].金融论坛,2008,(7):11-15.

[12]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施刚,刘任捷,何照明,王军,张幼华,葛祥,杨琳,张海滨.江苏区域经济的特点与国有商业银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J].金融纵横,2008,(1):25-30.

作者:孙翔宇;杨晶晶

被举报文档标题:区域经济与商业银行发展的关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kejizazhi/jrdzhzz/70672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