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与制约因素范文

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与制约因素范文

时间:2022-08-11 08:55:13

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与制约因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和自然环境条件存在区域差异,主要养殖渔业产品也略有不同,各区域对稻渔综合种养的理解和生产操作有所不同,形成稻田养殖模式多样化。稻渔综合种养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农机与农艺等有机结合,通过实施稻田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生互促系统,并通过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能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提升稻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稻渔综合种养优势明确,前景广阔,受到全国各地养殖户的重视。

一、我国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前身即为稻田养鱼,稻田养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据记载,当时就有稻田养鱼的传统农业模式,当时的成都地区已开始有稻田养殖。1978年陕西省勉县发现了完整的红陶水田模型,该模型具备水田田埂、田面、进出水口,田面还有陶制的荷花、浮萍、鳌、鱼等模型,这说明在1700年前的中国已有稻渔综合种养的萌芽,并对稻田生态有了朦胧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前,稻田养鱼基本上是以农民自发生产为主,并且在技术上没有创新;新中国成立后,稻渔综合种养受到重视,稻渔综合种养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不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稻田养鱼理论系统,生产技术上还有了创新发展,效益明显提高,使得我国稻田养鱼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尤其是近20多年以来,稻田养鱼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其种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大陆除西藏以外,其他各省(市、区)都发展过稻田养鱼,1994年,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稻田养鱼面积达1275万亩;到2000年,我国稻田养鱼发展到2000万亩;2017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2250万亩;农业农村部提出2018年将新创建部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30个左右,力争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000万亩以上。

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稻田养鱼的恢复及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在第四届全国水产工作会议中正式提出在全国发展稻田养鱼的号召,1958年稻田养鱼被纳入农业规划之中,在此阶段稻田养鱼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59年稻田养鱼面积超过1005万亩。但在此时期,稻田养鱼仍是沿袭古老的、传统的模式,粗放粗养,养殖技术水平较低,一般不进行投喂和管理,依靠天然饵料,稻田养鱼单产和效益均较低。农药化肥滥用,使得稻-鱼共生发生了的矛盾,稻田养鱼技术和理论体系亟需完善,养殖模式需改进和创新。

2.稻渔综合种养的创新和完善阶段在此阶段,“稻田养鱼鱼养稻”“稻鱼共生理论”相继被提出,198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联合召开了“中国稻-鱼结合学术讨论会”,使稻渔综合种养理论有了新的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和理论体系进一步得到了提高与完善。各地在传统稻田养鱼技术的基础上,在生产方式、养殖品种、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等方面不断深入探讨,有了明显的创新和发展。稻田养殖水产品种在传统的鲤鱼、鲫鱼和草鱼基础上,增加了鲢鱼、罗非鱼、青虾、田螺、泥鳅等优良水产品种,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更丰富。1982年,全国仅有浙江、陕西、福建、江西、广西、四川等11个省(市、区)发展稻渔种养,养殖面积510万亩,成鱼产量2万多吨。在此阶段,我国开始重视和发展水产业,使得稻渔种养进入一个新的完善发展阶段。1984年,稻田养鱼被列入新技术开发项目,在全国18个省(市、区)广泛推广和应用。1987年起,稻渔种养技术推广已纳入了国家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和国家农业重点推广计划。1990年10月,农业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稻田养鱼经验交流会,并制定全国稻田养鱼“八五”和“九五”规划。稻田养鱼理论的形成和完善,稻田养鱼新技术的创新开发,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广,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稻渔种养的发展。1994年,稻渔种养已发展到21个省(市、区),覆盖范围更广,产量更高,养殖面积达到1275万亩,成鱼产量21万吨;相比1982年,稻渔种养在养殖面积和总产量方面实现了几倍至数十倍的增长。

3.稻渔综合种养的快速发展阶段为进一步促进稻渔种养的提升和发展,1994年9月农业部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稻田养鱼现场经验交流会,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吴亦侠指出发展稻田养鱼不仅是一项新的生产技术措施,而且是农村中一项具有综合效益的系统工程,是一项一举多得、利国利民、振兴农村经济的重大举措,是一件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事情。农业部向全国农业、水产、水利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稻田养鱼,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意见》的通知。1996年4月至2000年8月,农业部又先后召开了两次全国稻田养鱼现场经验交流会。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同心协力,大力推广稻鱼工程和稻田养殖名特优品种新技术,效果显著,极大地提高了稻渔种养的经济效益,起到了稳粮、增产、增效的目的,稻渔综合种养成为农业稳粮、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有效地促进了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

4.稻渔综合种养的综合性发展阶段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创建了鱼-菜、鱼-草、鱼-鸭等多种复合生产模式。初步形成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开发和产业化经营的格局,稻渔综合种养又转向综合性方向发展。2013年以来,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生产方式而受到高度重视。在农业部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引导下,在广大科技人员和养殖户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下,在全国范围掀起了新一轮的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热潮,形成了以水稻为中心,以特色水产品为主导,以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为特征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产业发展方式。目前,稻渔综合种养已形成稻-鱼、稻-虾、稻-蟹、稻-鳖、稻-鳅等5大类19种典型模式。2015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2252.4万亩,成鱼产量达100多万吨,养殖规模和产量显著增加,经济效益显著,这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016年10月18日,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稻渔综合种养进入全面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二、我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现状

近年来,农业部高度重视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各级政府也十分看重稻渔综合种养效益。2007年,农业部将“稻田生态养殖技术”列入2008-2010年渔业科技入户的主推技术;2011年,稻渔综合种养列入了全国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并将其作为渔业拓展的重点领域;十二五期间国家启动多个专项支持稻渔综合种养的研究与示范,2015年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设立稻田综合示范基地建设专项,支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各地区也响应国家号召,加大了对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扶持力度,如浙江地区组织实施了“养鱼稳粮工程”,并将稻渔综合种养列入“十二五”浙江省农业重点工程;湖北地区将稻渔综合种养列入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进行重点扶持;四川将稻渔综合种养纳入现代农业发展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引导作用,创新投入机制,整合项目资金,将稻渔综合种养发展为“养鱼稳粮工程”;宁夏回族自治区稻蟹生态种养作为自治区主席工作一号工程,在全区大面积推广等。在农业农村部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和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目前,在辽宁、浙江、湖北、重庆、安徽、江西、福建、四川、宁夏等13个示范省(区、市),建立了稻渔综合种养核心示范区87个、面积100多万亩,辐射带动面积2000万亩;示范区水稻产量稳定在500kg以上,稻田增效50%以上,农药使用量平均减少51.7%,化肥使用量平均减少50%以上。已集成、创新、示范和推广了“稻蟹共作”“稻鳖共作+轮作”“稻虾连作+共作”“稻鳅共作”“稻鱼共作”5类19个典型模式,以及19项稻渔综合种养配套关键技术。

三、我国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适于稻渔综合种养的稻田面积有15000多万亩,而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不到300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然而,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关键制约因素。一是稻鱼工程较复杂,特别是丘陵地区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还未开发出与稻渔综合种养相配套的农机农艺。二是稻渔综合种养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虽然各地加大对稻渔综合种养的扶持,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惠农政策,目前大部分地区受政策和产量的影响已自发进行现代综合种养模式生产,但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三是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经营分散;绝大多数养殖户都是独立生产经营,没有参与合作社经营;养殖所需资源零星分散、不够集中,难以在生产和经营中形成合力,对稻渔综合种养区域布局、生产和经营等有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四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稻渔综合种养的相对效益下降,减缓了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剩余的老、弱劳动力不能满足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要求,制约了稻渔综合种养的进一步发展。五是很多地方的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化、产业化配套不完善,苗种供应、技术服务、产品运销不到位,规模效益难以体现,影响农民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积极性。六是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有机融合度不高,未能充分带动种养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旅游业的发展。

作者:陈健;李良玉;杨壮志;张小丽;刘家星

被举报文档标题: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与制约因素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kejizazhi/hyyyzz/71791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