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学期刊中编辑与读者和作者的关系范文

医学期刊中编辑与读者和作者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2-10-14 11:27:50

医学期刊中编辑与读者和作者的关系

《编辑学报》2015年第四期

当今医学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医学科技期刊不仅报道了各学科最前沿的进展和信息,更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学的发展。期刊编辑、读者、作者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离开读者,期刊将失去生命力;离开作者,期刊将是“无米之炊”。作为一名医学期刊编辑,处理好与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1编辑与读者

1.1坚持“为读者办刊”的理念医学期刊的受众群体是医务工作者,目前医务人员治疗患者、学习积累临床经验、掌握医学诊疗新进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医学期刊所发表的文章;所以坚持“为读者办刊”的理念极为重要。为读者办刊,就要使办刊宗旨和办刊方针的总体设计满足医务工作者对医学进展、科研成果、继续医学教育、临床实践、医学人文等各方面的需求。目前有多种办刊理念与模式,诸如“为作者办刊”“为数据库办刊”“为影响因子办刊”等。《中华儿科杂志》作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一员,创刊于1950年,是国内儿科专业期刊的翘楚,收获了“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百强报刊”“中国出版政府奖”等荣誉。《中华儿科杂志》一直秉承“为读者办刊”的理念,深知为读者服务的重要性,没有了读者,医学期刊就犹如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邹韬奋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要用敏锐的目光、深切的注意和诚挚的同情研究当前读者所需的是怎样的精神食粮,这是编辑必须负起的责任。”[1]日常工作中,有时会接到作者的电话或函件,说他们阅读我们杂志某篇文章后,有何异议或问题等。每当这时,我们都深感兴奋,为有这么认真的读者而感到骄傲,为他们能将想法主动反馈给我们而感动。为此,《中华儿科杂志》曾多次在《读者•作者•编者》栏目中刊登诸如《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预防肺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一文作者的商榷》《就〈新生儿化脓性脑膜脑炎并发内源性眼内炎一例〉与作者商榷》《关于sepsis中文译名的商榷》等文章。

1.2深入了解读者需求编辑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读者,我们应摆正读者在编辑活动中的位置,使读者享有充分的话语权[2],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中华儿科杂志》基于为读者服务的理念,曾先后对高被引、未被引、重点号文章被引等情况进行深入剖析,研究显示:指南类文章被引次数最高,《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一文的被引高达2426次;评论类文章(述评、专论等)和论著类文章总体被引较好;但是病例类、争鸣类文章被引不理想。此外,据万方数据库(http:∥med.Wanfangdata.com.cn/)资料,1998年至今网络下载量最高的20篇论文均来自《标准•方案•指南》栏目。《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一文的下载量多达989次,这充分反映了临床儿科医生的需求,也为编辑约稿、选题策划指明了方向。近几年,《中华儿科杂志》及时调整栏目设置,一方面不断加大与各专业学组的合作,共同策划制定临床指南与共识,另一方面不断加大临床类研究文章的刊登比例,突出实用性,关注如何指导临床实践和相对具体的疾病,充分体现专业特点。近期,根据各医疗机构横、纵向研究课题不断增多,多中心临床研究如火如荼开展,临床医生顶层研究欠缺,投稿文章统计学问题较多等问题,《中华儿科杂志》特邀临床流行病专家团队开设《临床研究方法学园地》专栏,分期介绍临床和科研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并回应读者反馈或感兴趣的相关问题,旨在从临床研究方法学和共性技术角度释疑解惑,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促使儿科临床研究在规范化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从而进一步产出更多高质量的论文。

2编辑与作者

2.1优化培养作者的意识医学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同样,临床医生的成长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处于成长期的医务工作者正是我们医学期刊作者中的一大群体。编辑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作者为一篇文章倾注了很大精力但结果仍不尽如人意,这时便要发挥编辑培养作者的意识。《中华儿科杂志》一直坚持“编辑初审、专家外审、定稿会终审”的审稿制度,编辑除了要做好初审环节的筛选工作,更应做好一名审稿信息的传递者,而不是单纯的“搬运工”,即:如何将退修意见反馈给作者,明确指出文章的欠缺之处,帮助其修改完善;如何将退稿意见反馈给作者,帮助其日后提高。我们曾遇到一名研究生,她的课题内容非常丰富,工作量也非常大,撰写出来的论著面面俱到却不得要领。虽然审稿专家认可其科研思路和创新点,但是因为文不对题、重点不突出等意见而最终退稿。我们深知一名研究生在自己课题中所倾注的精力和心血,所以在撰写退稿意见时,反复认真阅读了专家意见和作者原文,帮助其提炼出可以修改之处,并主动联系作者,帮助其重新梳理文章结构,建议保留其中一部分进入深入拓展,其他部分可以另行撰文。作者在重新整理和多次修改后投稿,最终被录用,也表示从中收获良多。

2.2强化服务作者的意识服务意识是医学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也是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6]。目前国内医疗机构都有其相应的晋升制度,无论细节如何,大多都会对发表科研论文提出一定的要求,这造就了所谓的“唯核心期刊论”“唯SCI论”等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编辑的职权化色彩。在编辑工作中应克服“居高临下”的骄傲态度,充分体现对作者的人性化关怀,由“强势主义”转变为“服务主义”[7]。对作者要服务好,应有以下“三心”。1)细心对待每一篇稿件。从投稿开始,作者已经成为我们的服务对象,细心的服务应该贯穿于稿件处理的全过程。我们应该理解作者投稿后焦急等待的心情,应该积极、热情地回答作者的查询与提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投稿系统具有作者留言的功能,编辑应该时常关注并给予回复。对于需要修改的稿件,编辑应认真汇总审稿专家的意见,适时给作者提出中肯的、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尽可能帮助作者塑造出完美佳作;对于需要退稿的稿件,更应该涉身处地感受作者被退稿时的彷徨与无奈,应该多为作者着想,要在语言艺术、说服策略、沟通技巧等方面多下功夫,切忌使用千篇一律的退稿信,要尽可能多地给作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助其日后提高[8]。帮助作者提高的过程,也是提高编辑自身学术造诣的过程。真诚和尊重都是相互的。不久前,本文第一作者曾遇到一位年轻作者,她的稿件正处在修改环节,但是她主动与编辑联系,说“投稿时并未检索到有类似的文章发表,但近日检索时发现2个月前某杂志刚刚刊登了类似的文章,如果因此原因而被退稿,我毫无怨言”。收到作者来信后,我们因作者的信任与真诚而非常感动。我们想,这就是编辑与作者间在做真挚、最有效的沟通。2)虚心对待每一次提问。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医学期刊的编辑虽大多有医学背景,但是毕竟已经脱离临床,更不可能擅长于每一个专业。即使是审稿专家,也未必对每一项研究都精通。从此方面来讲,作者是编辑的老师。在稿件修改过程中,编辑难免会对某些专业问题产生异议。编辑应保持虚心求教的心态,倾听作者的反馈意见。每一次交流都是一种学习。多与作者沟通有助于了解特定医学领域的具体医学知识、最前沿的研究热点和动态。3)用心对待每一位作者。医学期刊的作者大到院士及某领域先锋,小到研究生或住院医师,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应淡化所谓的“名人情节”,用平常心对待每一位作者[9],这也是科技期刊编辑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因为是名家之作就一路开绿灯,更不能因医生的级别低而给予不平等的对待。《中华儿科杂志》从2003年起实行双盲审稿制度,给所有的作者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充分保证对所有来稿者一视同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结束语

有人说,编辑像万花丛中的“绿叶”,但我们觉得编辑更像是学术交流大舞台上的“主持人”。科技期刊的编辑是联系读者和作者的桥梁与纽带,如何使更多的思想在这个舞台上碰撞出火花,促进读者与作者间的双向交流,是每一位期刊人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读者和作者是无法完全分开的2个群体,科技期刊有其专业性和特殊性,读者和作者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作者也是读者,读者可能成为潜在的作者[10]。“为读者办刊”并不代表要忽视作者的重要性,并不排斥“为作者服务”。在工作中,我们既要不断优化读者意识,保证期刊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又要不断强化作者意识,促进并帮助作者产出优秀的成果,从而提高期刊的影响力,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

作者:孙艺倩 李伟 金东 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被举报文档标题:医学期刊中编辑与读者和作者的关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kejizazhi/bjxb/68026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