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项目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已经远远落后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当前在项目管理上,主要是把工程项目分成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其他阶段来分别处理,该管理模式不能在整体上对项目的建设需求与限制作出有效控制,全部管理流程没有系统性特点,造成项目目标在实现过程中缺少强有力的保证。项目管理缺少系统性,其内部也没有做到较好的协调,在以往的项目管理模式中,参加项目建设的所有单位都是彼此独立的,相对来说他们在利益上的诉求是不同的,这就造成在建设过程中因为目标不同而产生问题,参加建设的各个单位缺乏协调和沟通,造成项目在整体管理上的效果很差。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会浪费很多资源,在以往的分阶段管理中,各个建设单位因为运营和指导目标不同,所以很多情况下就会分开进行管理,这就引起了项目的各个建设单位之间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很多价值较高的信息数据不能被共享使用,对资源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浪费。

2优化项目的管理模式所需措施

选择科学合理和实用性较强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选择项目管理模式时,要结合项目的实际特点,可以选择设计、采购、施工交钥匙模式,也称为EPC模式;管理型的承包模式;BOT模式等其他方式来做好项目管理。下面重点介绍EPC模式。

2.1EPC管理模式特点

EPC指的是在工程项目中总承包商根据合同约定,进行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工作,使设计、采购和施工各阶段进行合理交叉和紧密融合,同时对项目进度、质量、造价与安全负责的项目管理模式。该模式自问世到现在,因为对整个过程实施总承包的优势获得很多认可,它的综合管理功能获得很大程度上的发挥,尤其是在设计、采购和施工方面实现合理交叉,不但有助于缩短工期,还能对全过程在费用、质量与进度上进行综合控制。该管理模式被推广应用后,对建筑企业转变发展模式,提高效率、减少经济犯罪,不断细化项目管理与施工的分工,培育跨国和国际上总承包与总集成有较大的引导作用。从以往工程实践来看,业主不断重视承包商的综合性服务能力。EPC模式把工程的设计、管理与施工有效结合起来,优势独特,在项目管理中正被更多地应用。因为受到曾经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面还是处于2个领域,设计任务被专门的设计院去完成,但是他们基本没有施工资质;对于施工单位,他们也没有设计资质,他们主要是施工任务。工程总承包起源于建设管理的改革。从建设部通过下发文件开展总承包试点以来,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工程总承包在我国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现在,基本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的建设在高速发展,那些大型和超大型的工业项目不断增多,在实践中一直都在摸索总承包模式。这几年例如三峡工程、西气东输等重大项目被先后建设,这表示我国的建造和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上的先进行列: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世博中心等,因为独特造型和意蕴吸引着中外游客的驻足。这些工程,都是运用EPC项目管理模式的成功例子,也代表了多种项目管理模式的主流。现在EPC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和国际上发展情况比起来,在经验上还不够,综合素质、合同执行水平等方面和国际上的大公司比起来还有较大差距。

2.2EPC管理模式的问题

因为受到外部大环境影响,客观上对EPC管理模式发展有一定的制约。行业垄断在我国还比较严重,因为历史原因,计划经济时代很多行业都有基建队伍,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工程项目,很容易产生行业垄断,对总承包模式的实施有很大阻力。另外,在现在的体制下,业主已经发展成多种,例如个人投资、多方集资、国家投资和中外合资、外资等,不同的业主其建设目标也不同,在建筑法和招投标法上的运用与理解也不同,有些业主觉得实行总承包之后,自身权力会被削弱,所以不愿使用总承包模式进行工程建设。同时,人们对总承包的概念没有全面认识清楚,存在不少误解,例如有些人觉得总承包就是自行管理与施工,但是结构主体还要独立完成,不会进行分包,这种理解对建设企业运用总承包管理产生了较大制约。此外,现在在国内,和总承包模式能够配合使用的法律法规比较少。例如对招投标的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制订了有关在勘察设计和施工上的招投标办法,但是没有对于总承包的招投标办法。这些制约了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2.3企业软环境产生的影响

基本功差劲是我国很多企业的软肋,现在只有少数的建设集团已经转变成国际型公司,大部分的勘察设计与施工企业都没有创设和总承包模式相应的组织。开展总承包过程中,还沿用以往的施工组织模式。所以在组织与服务功能上根本无法达到总承包要求,缺少和总承包相应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目标系统。复合型人才缺少,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是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EPC总承包企业也是这样的。国内缺少能够运用EPC总承包的高级管理人才。

3EPC管理模式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

拓展EPC管理模式对于建筑市场上的竞争与发展能起到很大作用,对于建筑企业要实现更强发展也是较好的选择。建筑企业要把EPC总承包核心水平提高到战略高度,使尽可能多的建筑企业都适应该管理模式,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根据以往的工程实践和管理经验来看,建筑企业需要调整结构、加快转型,朝着管理和技术密集型建筑企业进行转变,培养自身在资源调整、风险控制、人力、协调能力和信息化等方面的竞争力。增强在调整结构上的能力。随着全球经济在向一体化方向发展速度加快,建筑企业要在国内甚至是全球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资源调整能力非常重要,建筑企业要获得较好的经营效果必须进行资源调整,除了通过对内外资源、以往资源和新资源、个体和组织资源、横向和纵向资源等进行整合,发挥其使用效能的同时,建筑企业还要开发出新资源,提高建筑企业的绩效。在风险控制上提高能力,总承包项目在管理上有很多风险,有关调查显示:在发达国家总承包企业中每年大概有14%破产,所以进行工程总承包时要深入考虑风险因素、准确估计风险大小,研究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与避免风险带来的危害,这是企业做强的重要问题。培育人才资源,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人才是动力之源,要认真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加大培养适合EPC管理模式的复合人才。在总承包项目的管理方面多多开展交流和合作,可以举办学术研讨会,专题考察和交流,促进建筑企业高层人员和最新管理模式的接轨。还要组织对总承包经理的培训,培养更多本土的总承包经理和拥有实践经验的设计、设备采购、施工管理、质量和投资控制等其他相关方面人才,以满足国内外的建设市场需求。提高综合协调方面的能力,工程建设关系到多个领域和专业,所以要做好EPC管理,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综合实力,在设计、采购和施工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尽可能降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拓展信息管理水平,在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时,把项目管理中所有主线都进行信息化管理,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与效率,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对承包商发展也是必然选择,信息化措施也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在推进总承包管理过程中,总承包商要在宏观角度上控制交付需求、质量、方法与效益,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抛弃以往那种甲方和乙方关系,从根本上转变为伙伴与合作关系。在现在情况下,总承包商要做到身体力行,监控各个专业分包伙伴对工程实际设计与实现方法,就像那些大型工程的建设,在过程中蜕变为大型的集成商;同样每个专业的分包商需要通过较多的磨合,慢慢成为较好的合作伙伴,这样才能使项目资源与利益获得高效的组合。

4结语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都包含着大量信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来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及储存,不仅会花费大量时间,工作效率较低,而且信息采集不及时。如果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储存,就能有效进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管理质量。在汇总数据信息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各个参与部门和单位对工程的实时施工信息进行掌握,及时有效地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协调工程各个方面的关系,从而避免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争端。可利用信息技术针对建筑工程中的多发问题构建专用数据库,对过去的质量事故数据进行分析,有利于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此外,还可以用知识库的形式对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点进行设置,对施工企业及监管部门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有利于工程质量管理部门管理水平的提高

2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

如今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但规模、水平和素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规模较大的建筑施工企业,其管理水平相对规模较小的施工管理企业要高,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而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没有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与施工管理中,使得其管理水平不高。

2.2信息应用基础工作有待加强

有关资料显示,现代建筑行业中,很多企业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是采用单击操作模式,无法对即时信息进行有效的传递和共享。除此之外,有很多企业对计信息技术的应用仅限于较狭窄的范围,对材料采购、项目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无法在施工管理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造成数据收集不完整,从而导致管理水平没有提高。

2.3应用管理体制不完善

调查表明,建筑施工企业虽然在计划编制过程中加入了网络信息计划技术,但在实际的控制中,应用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编制深度还有待提高。

3如何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

3.1管理人员的重视

要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中,就需要建筑工程相关管理人员转变传统观念,重视信息技术。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对信息技术应用狭窄的现状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管理人员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员工都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将信息技术进行利用和优化,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在建筑行业站稳脚跟,得到发展。

3.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要真正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就要做到信息数据的自动收集、分析及储存,对储存的信息要能够进行检索和导出利用。建筑企业要结合具体情况,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战略目标的制定,及时有效地落实计划内容,建立起多功能的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3.3高度重视信息共享

在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中,较大规模的参与单位和参与人员以及较多的建筑工程文件中包含了很多信息量,如果采用传统的纸文件来储存信息,不仅有很多层次,工作繁复困难,浪费人力物力大的同时也拉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人为原因的各种失误,使建筑施工工作开展缓慢并且困难,拉低经济效益,造成工作人员的压力,从而影响到整个公司的运转。可见信息共享是非常重要的,做好信息共享模块,就能使建筑工程的实时信息有效的传达到各个相关人员的手中,分析和处理工作就能快速有效的进行,有利于施工工作的开展,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

3.4各种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企业要重视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基于因特网的各种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构建专用数据库,将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储存在数据库中,构建网络连接,使项目管理各个环节可以通过全面的信息掌握在网上进行操作。通过网络组织平台实现信息交流,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3.5工期、质量以及成本的控制

要利用管理软件对工程地工期、质量以及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在控制工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来显示相关的特性关系,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对工程的实施进度进行控制。质量控制极为重要,质量管理软件比传统的人工管理效果更好,并且耗费的时间短,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在进行技术控制时,模板、深基坑等有关计算可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结果快速准确,可以开发一些设计软件进行相关设计工作。利用管理软件对施工工期、质量以及成本进行控制,很大程度的节约了人力,减少失误的发生,使工程管理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4公司实施方案

我公司从2010年开始就投入了人力、物力、资金,建立信息库,先后使用了OA办公管理系统,金石建筑工地管理系统,将两个系统结合使用,管理,现场两条线即并行又交叉。成本部门在项目正式实施前相关成本控制预算就已经挂在公司建筑工地管理系统上,项目部根据预算明确成本控制目标,严格依据预算控制每一子项的成本,全程做到有目标有依据的透明化管理;项目部现场通过每天施工日记、采购计划、收料明细、签证记录等工作的实时上传保证现场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可更改的可靠性,使管理工作有精准的依据,各部门按照流程化实施;公司领导则根据具体项目具体情况在宏观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作出调整,保证了每一个项目顺利运行。

5结束语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有施工企业;参股投资;国有资产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增加对外参股投资,一方面能够抢占有限的市场份额,做大企业体量,充分发挥国企长久以来的规模优势;另一方面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建筑施工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多元化发展,切实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因此,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不断发现和完善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问题,逐步规范参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参股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系不健全

长久以来,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中延续传统发展观念,专注于建筑施工领域的人才储备和技术研发,而未把参股投资工作放到与主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忽视了参股投资的管理提升。一方面专业人才匮乏,与专业投资公司不同,在建筑施工企业,多数投资管理人员是由其他专业转岗后参与管理,缺乏完善的专业人才引进机制和持续培养体系,人员数量和人才素质难以达到专业水平要求,使得参股投资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同程度存在欠缺。另一方面管理职责不清,根据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对外参股投资的性质也不尽相同,性质的不同导致所需参与管理的部门不同。在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中,涉及参股投资管理的有企业发展规划部门、投资管理部门、经营开发部门、财务部门等多个部门,在还未系统明确管理职责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各部门间扯皮推诿,形成“谁都管、谁都不管”的情形,影响企业参股投资工作的系统推进。

(二)决策程序不规范

有效的决策程序能够降低企业参股投资的风险,但部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由于主、客观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未能有效执行决策和监管程序,影响国有资本配置效率,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风险。一是尽职调查不充分,受限于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意识,加之被投资企业为提高评估价值可能存在刻意隐瞒自身财务状况的情况,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未能详尽地对被投资企业开展尽职调查,无法彻底掌握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及经营情况,造成在项目决策时存在夸大项目投资效益和意义的情况,为股权投资后续工作埋下隐患。二是决策程序不严格,作为国有企业,参股投资需严格执行国有资产投资监督管理有关规定,但部分企业因为决策者能力不足,或急于片面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等原因,忽视了企业层审核决策程序,逃避了上级监管机构的管理要求,造成先投资后批复甚至先投资不决策的情况,掩饰了股权投资不科学、投资方案不合理等问题。

(三)参股管理不到位

与重视施工主业不同,很多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参股管理中普遍存在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从参股投资后,就忽视了相关股权的过程管理。一是股权管理片面化,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在被投资公司中持有较低比例股权,在公司的管理与经营中不具备实际控制权,同时企业的关注点集中在年底分红或股权收益上,自然放松了对被投资公司的其他方面管理。二是有效信息获取不足,因建筑施工企业性质和管理需要,一个国有建筑施工企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参股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陆乃银(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业往往对多家甚至几十家公司进行参股投资,这些企业遍布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受限于企业投资管理人员的精力和自身持有的低比例股权,很难及时获得被投资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信息,无法有效掌握被投资公司实际经营管理情况。三是监督管理执行不力,部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未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股权监管及重要决策事项的监管存在漏洞,主要表现为未向参股公司委派董事、监事、股东代表,或者所委派的人员仅形式性参与参股公司的监事会、董事会,不能真实有效履行企业的股东职责,对参股公司的经营发展和重要决策没有话语权。

(四)投资预期不达标

参股投资一般是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开拓新市场、服务主业、赚取投资收益为目的。但就目前国有建筑施工市场来看,很多企业的参股投资效率整体偏低,无法实现预期效益。一是缺乏高收益的投资创新,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受制于聚焦主业和稳定思维的要求,缺乏对新兴技术行业的了解和关注,这种认知缺失往往错失与良好建筑投资结合创新的机会,使得参股投资仅局限于传统领域和与主业直接相关领域,造成在投资市场中的被动局面,相对投资收益不会太高。二是预期投资收益无法实现,或因为经济环境和行业政策发生变化,或因为被投资公司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部分参股企业处于经营亏损状态或运行停滞状态,持续经营发展乏力。从投资伊始,仅进行了少量分红或未进行企业分红,造成股东在投资收益预期无法实现的同时,权益价值存在减值风险。三是或给企业品牌带来负面影响,国企的品牌硬实力是很多企业接受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参股投资的重要因素,但在经营生产中,部分参股企业一方面不断稀释国有股权,降低国有股权的决策和经营权;另一方面依托国企的品牌进行宣传,过分夸大企业业绩和国资背景,可能给企业的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带来经营风险。

(五)股权退出不理想

相较于普通企业而言,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股权转让、退出时所面临的问题和风险更多。一方面,虽然国有股权一般占所投资企业的比例较小,但国有股权退出却很有可能使被投资企业的经营产生很大波动,所以被投资企业内部往往对国企股权的退出设置很大障碍,影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参股股权的正常退出。另一方面,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股权投资的退出需要经过调查分析、审计、资产评估、国资委审批等一系列繁琐程序,持续时间较长。且国企股权转让在受让方选择、转让价款、股东权利义务转移等方面面临更多的问题和风险,如不能及时有效进行解决,将造成撤资不及时、撤资难等问题,导致国有资产价值受损。

二、参股投资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构建完善的参股投资管理体系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股权投资是一项系统又复杂的工程,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构建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全过程管理体系,确保从投资到管理到清退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是明确管理主责部门,根据企业开展参股投资性质的不同,明确管理主责部门,比如以开拓经营市场为目标形成的参股投资由经营开发部门主责管理,以 PPP、BOT、股权换施工等投资项目所形成的参股投资由投资部门主责管理,以获取投资收益为目的的参股投资由财务部门主责管理等,从而更好地压实管理主体责任,避免管理重叠和责任推诿。二是优化管理节点流程,基于股权投资的特点,将股权投资管理过程分为立项、论证决策、实施、日常管理、清退和后期评价五个阶段,理清国家及行业在各管理阶段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明确企业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各管理阶段的管理职责和决策审核重点,确保管理过程合理、流畅,提高参股投资的操作效率和问题解决能力。三是完善“董监高外派制度”,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执行外派人员管理制度,对外派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和履职考核要不断进行完善,确保外派人员具备充沛的精力和时间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责,有效保障国有资本利益。

(二)科学做好参股投资的前期工作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企业参股投资管理立项前期工作,全面做好调研评估,真实履行决策程序,确保参股投资管理的收益性和合规性。一是科学开展调研评估,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参股投资前,应根据自身经营发展战略和投资能力,对拟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构成、技术水平、行业前景、人员结构、退出渠道等方面实施全面、深入调研,在考虑外部市场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选用合理的评估方法进行价值评估,深入分析项目的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全面、科学、真实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为投资决策提供扎实的参考依据。二是严格履行决策程序,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参股投资管理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投资监督管理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国资委及上级公司要求的投资论证程序和审批决策程序,相关企业应完善决策机制和向下授权机制,确保所有参股投资项目必须先批准后实施。对于违反决策程序擅自开展参股投资活动的,要建立通报处分机制;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应追责问责,确保参股投资决策执行的刚性和严肃性。

(三)全面开展参股投资的过程管理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完成股权投资后,应提高对参股投资过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保持管理的连续性和独立性,以确保参股投资的收益可控。一是督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投资谈判和过程管理中要灵活利用多种途径,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依据逐渐督促被投资企业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投资企业中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的职权职责与权利义务,在股东权益约定上,对投票权和否决权、参与权与知情权、兜底条款、退出机制等方面做出最大争取,确保投资方管理话语权与持股比例能够保持一致。二是注重外派人员作用的发挥。对于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建立严格履职和定期汇报机制,督促其切实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投资方的评审和决策权力。同时,要定期向后方公司汇报所投资企业的资产、负债、资金等经营状况信息,确保投资方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参股企业的运行情况和经营风险。三是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应将参股企业的管理纳入内部监管体系,建立有效的内部监察和审计机制。通过安排专人联系监控、重点审核财务决算数据、定期进行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必要时提请内外部审计介入等手段,对参股投资进行合理、科学、有效的监督控制。对于发现的企业管理漏洞和运行风险,要深入剖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和风险防范;对于在参股投资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者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人员,要严肃追责问责,以监督问责推动企业投资的健康发展。

(四)及时进行参股投资的股权退出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要定期对所参股投资的项目进行效益、风险和发展目标的甄别,对于风险较大、经营情况难以掌握、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或已丧失持有价值的股权投资,要及时选择退出保全。退出时要在规范退出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注重创新股权退出途径,合理采取股权转让、股权置换、解散清算、减资等方式来收回自身股权。退出方式选定后,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投资处置方案,列明需处置的股权投资种类、数量、处置方式、处置原因、价格评估方式、处置期限等内容。从而确保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股权能够及时退出,有效保全国有资本。

(五)注重投资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人才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尤其是股权管理涉及投 资、公司治理、运营、市场维护、法律、财务、风险控制、沟通协调等多个方面,对人员素质和能力要求更高。一方面,企业应根据参股投资工作的组织框架和操作流 程,通过引进或者重点培养的方式,不断完善投资人才队伍体系,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投资管理能力强的人才梯队,来满足建筑施工企业对高水平参股投资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对股权管理人员及参股外派人员的培训,及时进行新领域新知识充电,全面加强对国有企业战略、市场布局、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深入了 解,主动参与投资创新和价值创新,促进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不断提高参股投资效率,提升企业资产价值。

三、结束语

强化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参股投资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参股投资时,应正视所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研究、优化参股投资的管理模式,针对投资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不断提升投资收益,从而推动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泽龙 . 试析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的战略性问题 [J].商展经济 ,2020(11):107-109.

[2] 陈奕坚 . 新时期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模式探索 [J]. 商讯 ,2020(34):127-128.

[3] 单凯琳 . 国有企业股权投资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0(21):3-4.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非生产性开支过高

建筑企业非生产性开支过高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的扩大,必将产生巨大的成本费用;施工规模扩大,需要购进更多的施工材料及设备,这样也大大地增加了成本费用。另一方面,财务预算管理不具严格性,并且对于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入过大化,进而消耗大量的材料、增加了大量的维修。上述两方面的原因最终致使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

2.建筑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有效性探究

针对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从多方面对建筑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2.1加强成本控制意识建筑企业全面成本管理实现有效性的前提就是加强成本控制意识。所针对的对象一般是项目成本管理者、相关财务人员及技术人员。需对他们进行成本控制方面的知识培训,让他们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进而在生产过程中,成本管理者能够规范管理、财务人员能够明细财务收支、技术人员能够合理布置现场,对二次运输现象进行有效规避。这样,在多方面的完善之下,使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更具实效性与全面性。

2.2以成本管理为出发点,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一方面,基于生产过程,充分调动项目管理者对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具备创造能力,以此为项目工程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要对工程项目的承包指标进行充分明确,其分项指标涵盖了缴款、质量以及工期等。以此为绩效考核机制提供充分的考核内容及工作指标。另一方面,以不同的管理层次为基础,将任务按层次布置下去,并对各个层次的考核指标充分明确。进而以合理原则,对成本进行推算,下达指标符合各层次所能控制的范围。考核指标布置好之后,配套设置考核制度,对各层次的责任、权力以及利益等充分明确。另外,基于考核过程中,企业需要重视数据的准确性、核算的细化以及奖罚的公平性,以此体现考核制度的严肃性。

2.3构建系统化的成本管理机制系统化的成本管理机制能够对建筑企业全面成本管理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首先,需对成本管理中心与各个生产经营单位的关系进行合理处理。以总部为主体,对各生产经营单位的成本管理内容进行充分明确,并且让两者融合在一起,以此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其次,对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进行合理处理。对各部门间的成本管理内容进行明确,基于成本管理中心,把财务工作与生产、技术以及员工薪酬等环节相结合,进而形成系统化的成本管理机制。最后,建筑企业想要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机制,便需要对成本管理中心的工作内容进行完善。一方面,建筑企业需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出规范、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成本管理目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并编制合理化的成本预算。另一方面,对成本核算信息进行收集,强化成本控制,提出企业成本报告,最终以成本预算为依据,进行检查、分析以及考核等方面的工作,以此使成本管理机制充分体现出系统化与科学性的特质。

3.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建筑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便有着实质性的作用,例如:加强成本控制意识、构建系统化的成本管理机制、以成本管理为出发点,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等。相信做好以上这些,建筑企业全面成本管理将更具时效性与科学性,进而为我国建筑企业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宇佳单位:西南铁路房屋建筑公司

第二篇

一、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建筑企业由于受到行业因素和企业管理模式的限制,造成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得不到重视,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建筑企业由于行业的特征,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过多的重视企业工程管理和项目施工管理活动,忽视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另外,由于建筑行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高素质的、高管理水平的财务精英多不愿意从事建筑行业财务管理,这严重制约了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从而导致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水平得不到重视和改进。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后勤保障部门,其作用和活动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得不到重视,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作用就得不到有效发挥。最后,建筑企业在资金成本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规划。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忽视对资金的有效管理,多负债经营,将资金大量的投入企业的施工和建设当中,为了提高企业项目建设进度,赶工期,造成企业的资金使用缺乏统筹规划,资金管理成本较高,使得建筑企业的资金周转和使用存在严重的问题,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2、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不科学建筑企业加强成本管理依赖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实施。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的成本管理实施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建筑企业缺乏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即没有指定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科学的、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的缺失,不利于企业财务部门对建筑企业项目建设工程的各项成本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收集、整理、传递、处理、储存,造成企业建设项目和经营管理环节中的成本消耗难以清晰地掌控和分析,无法有效得出建筑企业成本效益,使得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目标难以实现。另外,由于建筑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方法单一,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造成建筑企业成本数据信息不能够及时地进行数据输入、处理、分析和共享,使得企业的成本管理和财务核算脱节,不能保证企业成本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由于建筑企业建设施工的质量存在问题,给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严重的风险。

二、加强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建议

1、加强建筑企业成本意识加强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是提高建筑企业成本管理质量的思想保障。首先,应该加强建筑企业管理层的成本管理意识。加强对企业成本管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的宣传教育,促进建筑企业领导者充分的重视企业成本管理。其次,应该认真落实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促进建筑企业成本管理落实到企业每一个环节、每个部门以及每个员工身上。加强对建筑企业施工人员、财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的学习教育和培训,通过系统的培训考核,提高建筑企业内部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促进建筑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方法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执行。同时,应该提高建筑企业项目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保证建筑企业成本管理责任能够落实到企业每个员工身上,加强企业工作人员对企业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的执行和落实。最后,应该重视加强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活动执行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因此必须强调建筑企业的整体性,保证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活动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加强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责任与义务的落实,从而有效地保证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实施,促进企业成本管理效益的提升。

2、健全和完善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应该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制度建设。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制度的保证,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科学、合理、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能够促进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明确,推动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执行效果的实现,避免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流于形式,提高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度。其次,加强企业项目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设。建筑企业应该充分完善企业项目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设,从企业项目建设中的员工、材料、设备等方面加强企业的成本核算,在执行项目建设、保障企业项目建筑工期和质量的同时,严格加强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最后,建筑企业应该充分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建立一套多层次的、纵深的企业成本管控体系,设置专门的企业成本管理部门,科学制定建筑企业的成本预算计划,编制合理的企业成本预算报表,加强企业成本预算执行的落实,实现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

3、加强建筑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建筑企业的成本主要包括工程成本和企业成本。建筑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成本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控制企业成本,加强财务成本管理。建筑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通过对成本要素的量化计算,对建筑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和作业流程进行实施的监控追踪,从而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不增值作业,增加可增值作业,充分提高建筑企业资源投入的效率和效益,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在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精细化管理,提高建筑企业的成本核算水平。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保证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从而促使建筑企业能够有效的抵御成本竞争压力,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最后,建筑企业应该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提高建筑企业资金的使用和流动效率,促进建筑企业资金充分、高效的利用,防止出现资金沉淀和资金流失浪费的现象,充分促进企业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建筑企业资金科学合理使用,这是提高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

4、实施建筑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建筑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成本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应促进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化成本管理的技术手段,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的成本数据信息纳入成本管理系统当中,对企业的各项成本指标进行科学的分解和分析,加强对各项成本的实时监控,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数据支持,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另外,企业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目标成本管理,通过设定科学的成本目标,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建筑企业的经营规律,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成本费用发生实施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地发现和纠正目标成本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不利因素,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降低建筑企业的资源消耗,保证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充分实现,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建筑材料系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组成部分,系建筑工程得以顺利落成的基本前提及可靠保障。某些建筑材料未达到标准,比如说水泥受潮、砂石级配不合适及掺量不符合标准等因素的存在均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机械设备系建筑施工质量得以保障的关键因素,某些施工单位设备特别陈旧、落后,并且未对设备进行应有的保养及维护,无视设备的新旧更替,造成设备经常由于缺少保养而老化及损坏的情况出现。此种情况不但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还会给施工带来巨大的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

2施工技术及管理水平跟不上时展的步伐

施工技术及管理通常由如下四个方面构成:其一,施工方案的确定;其二,组织设计;其三,技术的实施;其四,工艺的控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理应结合工程现实情况选取恰当的施工工艺,同时还必须确保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全部问题;此外,正确的施工技术及管理还应有助于施工质量的保障及施工成本的降低。就我国某些建筑单位而言,其内部普遍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缺少充足的执行力及或持续建设统筹规划,因此导致单位缺少监控及必要的指导工作,致使施工管理出现脱节,且在施工时无法将新技术运用于施工管理全过程的情况出现。

3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

3.1重视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果我们想完成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的目标,那么我们理应先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管理团队,确保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于工程质量目标能否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目标,我们首先应从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着手。如今某些施工单位,施工人员的技术力量较低,其基本知识及能力均未达到实施质量管理的要求,这便导致在施工时,施工人员无法有效地对质量展开控制的情况出现。因此我们理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及教育,以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3.2注重建筑施工质量保障机制完善水平的提升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程度对于施工质量监控效果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机制完善能力,真正做到对工程质量的有效监控。在创建好质量保障机制后,强化对这一机制有效运转的研究。借助建筑工程的调研、施工的准备、工程的施工及验收等诸多环节对工程项目实施严格的管理及控制,增强建筑施工质量机制的完善水平及其正常运转的能力。

3.3强化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在实施建筑施工管理控制的过程中,我们理应对建筑前、建筑中及建筑后等各方面进行全局的掌控,确定每一阶段质量监管的工作重心。建筑前控制即在着手工程施工以前,把整个施工现场视为对象,完成的所有准备工作;建筑中质量控制系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选用的与质量监管相关的手段;建筑后控制即在项目施工完成后所展开的准备验收材料,以相关质量评定标准为依据,对业已完功的项目实施质量评定及检验。

3.4提高建设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建筑项目的建设单位应依据建筑管理的相关规定,建立建筑施工质量保障机制,认真仔细的落实建筑管理程序,以建筑工程的特性及要求为依据,明确标段、工程造价及周期。借助建筑施工项目的招投标,挑选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

3.5强化工程项目设计的质量管理建筑项目设计企业理应依据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等因素着手建筑项目设计工作,创建完备的建筑设计质量保障机制,加强对设计阶段的质量监控,创建完备的项目设计整理及审核机制。

3.6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强化监督和检查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理应强化对施工资质及业绩的监督和检查,以相关项目建设法规与标准为依据,对整个建筑施工项目实施全面的质量监管。

4结语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缺乏成本管理意识虽然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已经逐步建立了成本管理制度,但从总体上来看,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对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强。许多工作人员都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负责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自己不需要去关心。如技术工作人员只专注于自身的技术和操作能力,材料发放人员只负责对材料进行清点和发放,对成本管理概不关心。这样的分工表面上看起来十分明确合理,不同工作人员有不同的职责,每个人只需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即可,但是,设想技术工作认为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无限制地使用建筑施工企业的器械,造成器械的过早损毁,资源的浪费;材料发放人员只是根据部门的需求进行分配,而没有考虑材料的有限性和部门的配合性,这都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大打折扣。

(二)成本管理体制短缺我国许多建筑施工企业虽然建立了成本管理体制,但往往是局部的、片面的。从横向来看,部门之间缺乏配合与协调,成本管理往往是部门内部的事务,没有与其他部门相互合作。从纵向来看,成本管理往往只关注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如只对施工环节的关注,缺乏整体性。此外,部分成本管理体制出现僵化的局面,即过度强调“成本降低”。成本管理体制中绝大多数规定都是如何减少支出,如何降低成本,却忽视了成本管理给企业所带来的效益。如通过先进的器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盈利,但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则认为先进的器械会耗费大量的资金,不利于成本管理。

(三)制约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成本管理体制不仅仅是由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完成的,而是由建筑施工企业的上至管理者,下至一般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而成的。然而,在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成本管理尚未建立健全有效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是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往往缺乏成本控制意识。首先,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缺乏有效的奖惩制度,工作人员消极怠工与积极工作所获得的待遇,没有较大的差别,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此外,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成本管理往往是至上而下进行的,管理层制定成本管理规划,下放到不同的部门中,这样的形式有利于保证管理层对企业的管理与了解。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不能及时地进行反馈,导致了信息的不透明。

二、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成本管理观念成本管理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大力对成本管理的作用与重要性进行宣传,使员工真正了解成本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意义。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层首先要改变错误的成本管理观念,通过自身的行为规范,向员工传递正确的认识。建筑施工企业也可以引入外国优秀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模式,学习外国的优秀经验,提高工作人员对成本管理的关注。此外,建筑施工企业还可以大力引入高新管理人才,聘用高素质人才,对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规划,制定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并在企业中进行适用,通过企业运营的实际效果,使工作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到对成本管理的关注。

(二)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制成本管理体制的健全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制度基础,建筑施工企业应在原有的成本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的水平、工作人员的能力、市场环境的冲击,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本管理体制。成本管理体制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贯通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环节与流程,确保成本管理体制覆盖企业的整体。同时,对于不同部门,需要有详细的成本管理制度,并设立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其他部门的成本管理信息,统一汇集到成本管理部门。成本管理体制是一个系统的相互协调的制度,包括成本管理的制定、执行与监督部门。成本管理的制定,可以由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层组成,并选举出一名负责人,对成本管理进行全面的负责。而成本管理的执行部门包括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部门、采购部门、施工部门,不同部门都负责相对应的成本管理内容。最后,由审计部门担任成本管理的监督部门,对不同环节的部门的工作都必须进行实时的监督,并及时对成本管理的制定部门进行反馈。

(三)实施工程项目目标责任成本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是影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的重大因素,明确划分成本控制责任,将成本控制责任进行细化分解,具体到每一个责任人身上,并制定相关奖惩兑现制度,实行风险明确“谁负责成本控制,谁承担成本控制责任”的原则,使得成本控制人员能控制重点,避免责任交叉,或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把大预算分解为可操作的小预算,千斤重担大家挑,避免成本管理的大锅饭现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