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筑环境论文范文

建筑环境论文范文

建筑环境论文

建筑环境论文范文第1篇

咖啡厅设计主要以灰色调为主,并强调自然材质的运用。无论是石材还是木饰面,或者是家具的陈设,都以此主导设计思想,这是整个空间柔化的前提。采光以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形成局部的灯光对比效果,体现空间的柔和之美,在气氛的表现上也做到了完美(如图二所示)书吧在设计构思上充分考虑到了方便,舒适,美观,在选择材料上以对比、黑与白的经典搭配,素净的米色毛石墙面,努力创造出书吧的新概念、新感觉。吊顶主要以免漆板木饰面作为装饰基础,地面选用了实木地板,其色泽和吊顶是一个色系的,这样能够体现出空间的统一性、包容性。瑜伽房的设计,主要以养生、健康、安静为前提,其设计思想以自然界的水、石以及松木为主要材料进行空间构思。墙面大面积毛石、地面松木的铺装,以及室内水体的设计,创造了极具亲和力的空间性格(如图四所示)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下沉式会所建筑的柔性化设计可以有如下原则与方法:首先,统一与和谐是空间柔化设计的前提。这种统一,主要体现在色彩的运用、灯光的设计、室内陈设的选择以及主要材质的大面积使用上。上列会所的设计,以暖灰色为主调,主要是突出空间的朴素而不失雅致,大气而不失奢华的艺术气息,大面积色块的使用,一般会在短时间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人心灵以安全感。这种整体性主要通过空间中的各个界面、实体和细部用色之间形成有力的融合,从而构成统一的色彩设计。另外,吧台背景色的运用,在会所设计中也起着衬托作用,在与单体物体色彩的搭配中,其效果更加融合,同时也体现出空间的柔性化要求。家具的选择也不能忽视,中性色的座椅靠垫,和地面浅色石材形成鲜明的对比,唯美而不失柔性。其次,柔性介质的使用。作为下沉式会所设计的主要选择,绿化植物与水体是设计师的不二之选。绿化植物生机盎然的自然形态,赋予建筑旺盛的生命力。其千奇百怪的自然造型,潜移默化中弱化了建筑体的生硬感,它是对建筑进行柔性化设计的最佳选择之一。水在建筑设计中也被大量采用,打造动态的柔性效果。水最大的特点是可塑性,同时水体具有整体性效果,它与墙、柱等建筑元素组合起来运用,能够达到连续而生动的引导效果,创造虚实结合的室内外环境效果。水同时还具生态特点,给人清新自然的空间设计感。在我们的室内设计中,水的设计有多种,但无论怎么变化,其本身所具有的柔性魅力,始终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人得到心灵上的放松与满足,而且给我们创造和谐、干净、清新、低碳的生活环境。室内空间采用绿化植物、水体甚至只有室外才会出现的亭台楼榭,可以使室内空间室外化,让人在心理上无限接近自然,打破建筑的束缚与限制,这是对建筑空间进行柔化设计的有效手段。第三,柔化会所建筑空间环境,也可以使用生态木、毛石、玻璃、布、花岗岩地砖、实木地板等。

生态木:室内木材的使用,对整个建筑空间有着软化作用,从而达到柔性化的设计目的。木属于自然物,它与建筑本身的融合,以装饰设计的形式存在,具有软化和审美两重意义。它的不可替代的天然性,其纹理、色泽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回归自然的意味。石材:石材的使用可给建筑空间庄严、稳重之感。石材来自大自然,天然的色彩和纹理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存在,把它从室外引入室内,那种天然的亲和力,能够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实木地板:以天然木材为原料制作而成,不同的木质其质感也不同,它具有防水、耐腐、不容易变形等特性,天然带有香味,能够调节整个生活环境,面层的肌理又让人有亲近大自然的感受。

玻璃:玻璃本身具有晶莹剔透、光洁细腻的质感,表面的光滑使它具有很强的反射性,在空间中使用会给我们带来虚实交替的视觉感受,让空间通透而不缺乏宁静,空间的类型更加丰富且多元化。最后,空间的层次效果要靠灯光来创造与烘托。灵活多变的灯光效果,不仅能够提供最基本的照明,在空间的组织创造中,它更多地扮演了空间渲染大师的角色。不同的灯光色温,提供了不同的空间主题背景。灯光的对比运用,可以产生虚实对比的空间三维效果。在多重光源的作用下,既可形成明亮的区域,也可以创造迷幻或者暧昧的空间环境氛围,柔弱的空间性格由此被自然营造而成。

建筑环境论文范文第2篇

暖通空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以此将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气流感与人体的各种感觉相适应,以此满足人们的舒适感。在建筑施工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大大提高暖通空调的舒适感,并且降低暖通空调的能耗,比如建筑物的朝向、建筑物使用的材料、门窗的紧密度以及建筑物周围的环境都会影响暖通空调的能耗。总之建筑环境对暖通空调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两个方面。

1.1室内环境对暖通空调负荷的影响室内环境对暖通空调的影响主要是从围护结构角度分析,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内围护结构与护结构,内围护结构主要是针对室内而言,其主要包括地面、顶棚、内隔墙等。护结构主要包括屋面、外墙以及窗户等。根据相关实验数据得出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消耗约占总体能量损失消耗的比例是非常大的,以北京和哈尔滨这两所城市为例,北京地区的围护结构能量损失能耗要占到整体能量损失消耗的77%左右,而哈尔滨则要占到71%。通过上表可以清晰了解到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对能量损失消耗的影响非常大,通过改善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对降低暖通空调的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改善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后,可以降低能耗的过度损失,实现了空调的使用负荷功率。

1.2室外环境对暖通空调节能的影响建筑规划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节能效果,如果建筑物在规划设计时没有将节能因素考虑进去,就会大大提高暖通空调的能耗,因此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时一定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充分借助自然环境降低暖通空调的能耗。

1.2.1气候环境对暖通空调负荷的影响气候条件对暖通空调系统的影响比较大,空调系统、通风系统以及采暖系统会根据不同的气候采取不同的参数,气候对暖通空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暖通空调系统的负荷参数上,比如在温度、湿度以及空气流动性都比较理想的情况下,空调系统的负荷就相对低,消耗的能源就比较少,同时暖通空调也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通过太阳能提高室内温度。

1.2.2环境绿化对暖通空调节能的影响植被不仅具有绿色的作用,其对于调节周围气候,改善周围环境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建筑物周围种植相应的植被,可以起到隔音消尘的作用,还可以吸收部分热能、防止太阳辐射,以及降低风力的作用,因此建筑物周围的绿色植被对暖通空调节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树木通过蒸发叶面水分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同时其茂密的树叶可以阻挡阳光的直射,降低路面的二次热辐射。

2暖通空调的节能技术措施

降低暖通空调能耗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提高暖通空调的节能技术,并且结合建筑物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创新,但是本文主要是从建筑环境与暖通空调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

2.1合理降低室内温湿度的标准室内温湿度标准对暖通空调负荷有着很大的影响,夏季我们适当地提高室内的温度标准,比如将空调温度提高一度,就会大大降低空调的负荷,其消耗的能量就会降低,反之,相反。当然室内温湿度的降低并不是无限制的降低,而是根据人体的舒适适应感而制定的,比如在夏季人们在室内身穿西服等厚衣服必然会提高室内的冷气温度,如果我们不穿西服,而穿短衬衫等凉快型的衣服,则对于室内的冷气温度就会降低。

2.2选用具有环保节能标准系统的空调系统暖通空调系统是建筑物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中央空调系统庞大复杂,其系统的节能与否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能耗高低,如果空调系统没有节能环保功能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和能源消耗,因此要选择具有环保节能的空调系统:一是选用变频技术的空调系统。暖通空调变频技术主要是从降低设备的运行消耗和进行变流量控制两方面实现。变频技术在现代建筑暖通空调中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比如格力企业所生产的中央空调就实现了变频技术的应用。二是合理使用冷热器。冷热器不仅对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空调的节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冷热器的使用要充分结合建筑物的热源供应现状并将节能因素充分考虑进去。三是提高自控水平。自控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空调系统的自动化能力,提高空调系统的自控水平可以空调系统根据实际环境自动调节运转功率,降低能耗。

2.3自然资源和新能源的应用因地制宜的合理应用自然资源可以大大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采用自然资源实现空调系统功能的最大化有助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就是借助当地的环境因素,具体而言就是在夏季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风、地道风以及新风进行降温;新能源具有环保的优点,其经济能耗和经济消耗非常低,因此充分利用新能源是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充分利用风力实现空调运转速度,降低设备的风量。比如在冬季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资源吸收太阳能量,进而降低空调的能耗。

2.4充分利用与回收余热空调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基于排风的影响,空调系统所产生的一部分热量会随着排风过程而消耗,因此将空调系统所产生的余热排到建筑物所需要的地方是实现空调系统节能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建筑物空调余热回收系统主要包括:轮转式新风机组、全热回收新风机组。同时还要加强建筑物原料,比如空调的靠墙的背板都使用了高反射的金属材料,这样就可以把暖通空调的全部能量都锁定在室内而不是通过墙壁的冷桥效应流失到户外。

建筑环境论文范文第3篇

围护结构的性能优劣对暖通空调的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屋面、窗户、围墙、地面、内隔热强等。如果围护结构性能较差,隔热效果不佳,很容易出现室内外热能的单向传递,这部分传热热损失会使暖通空调的效果变差,需要浪费更多的电能来达到设定温度。墙体的主要作用是承重,复合墙体可以节约一部分资源,但其保温性能对建筑节能效果很有影响,主要分为内保温、中间保温和外保温三种保温形式;门窗作为每一建筑体不能舍弃的围护结构,其隔热性能一般比较差,并且门窗与墙体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缝隙,这是冷风吹入的主要通道;屋顶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很大,不仅要做到防水,还要采用合适材料隔热。

2室外环境对暖通空调节能的影响

室外环境对暖通空调的能耗有很大影响,对其独特性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研究暖通空调的节能技术。室外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建筑物建设前的周边气象条件,另一方面是城市建设规划,周边将会出现什么类型的建筑群。

2.1气象条件气象条件主要包括室外温度、湿度、阳光辐射程度,这些对暖通空调系统的实际工作负荷都有着很大影响。室外温度的选择应保证暖通空调工作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应处在设定预测的负荷下,这样才能保证空调较高的工作效率。如果室外空气湿度过高,暖通空调不仅要调节温度,还要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这增加了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在设计空调时,要考虑到不同的工作环境设定不同的工作模式,实际使用时更应根据实时天气情况改变暖通空调的工作模式,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可以考虑利用太阳辐射,冬日南向窗户可以接受最多的太阳辐射,这样可以缓解暖通空调的工作压力,节约其能耗。

2.2建筑规划设计建筑的规划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建设选址、区域划分、道路走向、建筑间距、冬季主导风向研究等方面,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太阳能等隐形资源,可以缓解恶劣的室外环境。建筑周边的绿化带建设也十分必要,不仅可以起到隔风、防噪、美化小区的功能,还对建筑物的温、湿平衡系统改善有一定作用,能够降低暖通空调工作负荷,起到节能效果。

3暖通空调节能技术措施

3.1改变暖通空调工作参数暖通空调可以实现的功能主要是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在对人体舒适度影响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调节温度、湿度设定。暖通空调在进行温度湿度调节时会消耗电能,如果降低暖通空调的室内设定值,会使得空调系统中的水泵和风机的工作功率降低,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对暖通空调系统的新风供给量参数设定适当更改,也可以实现节能的效果,由于新风的能耗约占空调系统的三分之一,过大的新风量虽然会提供富余的新鲜空气,但是会造成大量电能的消耗,在满足卫生健康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减小新风风量设定值,节约能量。

3.2合理选用空调系统暖通空调性能的优劣对其节能效果也有着重要影响。在设计建筑物暖通空调系统时,要从其运行的经济性和能量损耗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空调系统:(1)采用变频技术,当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相差较大时,空调的风扇、压缩机等器件处于全速工作状态,能耗较大,当室内温度接近设定温度时,可以降低空调转速,减小能耗;(2)提高自动化水平,利用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对建筑内温度、湿度实时监测,动态调整空调设定参数,使空调处在高效率工作区段;(3)选择合理的冷热源,充分利用建筑周边丰富的冷热能资源,如火电厂中的热蒸汽等。

4总结

建筑环境论文范文第4篇

生态建筑环境设计应该是在顺应自然、亲近自然的基础上,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及消耗,创造舒适的、亲和自然的环境。作为设计者应该以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角度出发,以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进行设计。而不仅仅只考虑形象、美观的表面现象,生态建筑环境设计是讲究整体的、环保的、可循环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考。

为了实现建筑环境设计的生态化就要保证每个系统的绿色的可持续性,在建筑构建中要尽量的保有生态系统的原始面貌,针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设计,应该积极的采取恢复原貌的方式进行生态的系统重构,减少对周围建筑环境的影响。绿色生态建筑环境的设计要考虑水环境、能源环境、绿色建材、绿化配置及废弃物处理等系统。水环境系统。在设计时采用雨水收集器和室外污水处理循环再利用系统。可以把收集来的雨水进行处理转换成灌溉用水,卫生清洁用水等,室内外采用节水器具和设施。能源系统。积极鼓励借助自然环境使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源等。风能就是依据地区气候采用风车利用自然风力进行发电,没有污染、可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太阳能主要是利用太阳能光伏板收集将太阳辐射能,通过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转换成热能加以利用。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并且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地热能源是利用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来进行发电的,还可直接利用地热水进行建筑供暖、发展温室农业和温泉旅游等。地热能属于洁净能源,是可再生性热能。绿色建材。

建筑物室内涂料尽量避免无机化合物涂料的使用,采用无毒、无污染、无害、无挥发性、无放射性的材料,减少因使用有害材料造成的对周围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危害。如使用环保涂料、硅藻泥、壁布、壁纸采用由自然原料制造的无害化物质。尽量使用天然可再生的材料并致力于可持续材料的创新。绿化配置系统。绿化布局合理,规划时要考虑因地制宜,从该地区所处的地形、地势和周围环境的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气候、植被、物种的特性进行设计。在设计时要注重绿化的层次感、人文景观性、地区风格与建筑物相融合。考虑植物造景及绿化的容积率,有效的增加三维绿量,以景观绿化的社会生态性及自然生态性出发,坚持生态为主体,以人为本原则,发挥绿化配置系统在生态建筑环境设计中的更深层次的作用。废弃物处理。主要指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并回收、提炼、再循环利用,有效控制生活垃圾的污染,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回归自然原貌。

2.生态建筑环境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生态建筑环境设计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层次阶段性,在想法上可以拓宽思路,但在规划设计的具体上应该考虑人们在接受新的设计,新的产物,新的形式等各方向的可预见性。人们在对新事物的认识接受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生态建筑环境设计也是这样。比如早期的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除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实用功能外,还采用了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庭院设计。当涂料成为居室装修材料时,墙面喷涂材料采用具有颜色倾向的装饰时,渐渐被人们所认同的接受形式发生相应的习惯性。因此,生态建筑环境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具体的实践中慢慢实现,创新性的设计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及规划策略。适用于现今的创新性设计是与未来设计相过度的基本形态。未来生态建筑环境设计是人类对社会回馈的一种实践性,也是未来社会所需要创造的一种特定表达的方式,并具有一定的探索及不确定因素。

3.结语

建筑环境论文范文第5篇

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今,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始终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据罗玲玲等的统计和分析,认为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环境社会学与文化、环境行为学、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设计评估是环境心理学的五大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本质上关注的都是人和环境之间的互相关系。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环境心理学家Stokols教授提出的人—环境交互作用模型很好地表述了人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见表1)。该模型分为两个基本的维度:其一为人—环境交互作用的认知和行为形式;其二为人—环境交互作用的作用和反作用阶段。将这两个维度的分类两两匹配,获得人—环境交互作用的四个模型:解释模型(认知、作用)、评价模型(认知、反作用)、操作模型(行为、作用)和反应模型(行为、反作用)。[2]解释的模型与个体对环境的认知表征和结构有关,涉及空间环境的认知表征与人格和环境两个方面。评价的模型是人们针对预定的性质标准对情景进行评价,包括对环境的态度和对环境的评价。操作的模型是个体的活动穿过或者直接影响环境,包括对与生态相关行为的实验分析和人类的空间行为。其中重点关注的是人们的空间行为。反应的模型是环境对个体的行为和幸福感的影响,包括物理环境的影响和生态心理学。

二、人—环境的互动:面向建筑设计专业的环境心理学课程

建筑环境心理学面对的环境以建成环境为主,在Stokols教授的人—环境交互作用模型表中,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认知层面的解释模型和行为层面的操作模型。结合上述对心理学研究内容的分析,建筑环境心理学研究大致分为三个层面:(1)认知层面:探讨个体的基础心理活动与建筑环境的关系,研究内容为建筑环境的色彩、光线、材质、形体等对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感知通道所带来的心理体验。(2)意识层面:探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主要研究个体在不同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观的影响下对建筑环境的理解和追求。(3)行为层面:探讨人的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研究交往尺度和习惯行为方式与建筑环境的领域感、私密性等,并结合人体工程学探讨建筑环境的舒适性。依据以上三个层面,笔者对环境心理学基本原理与建成环境设计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探讨面向建筑设计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并将其应用于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虽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虚拟环境同样是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但是本文仅以建筑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范围仅限建成环境部分。从表2可以看到,认知、情绪和意志等心理过程是认知和解释世界时所有个体都遵循的共同性过程,其中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是环境心理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主要关注的问题有:个体面对环境时在知觉层面、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心理过程;基本的空间认知(如空间客体的知觉)与宏观的空间认知;认知地图与认知图式等相近的概念,了解这些概念能够帮助建筑学专业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设计基础中,关于形状、形态、形式等与人类个体知觉和认知的关系。空间认知的基本理论则对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有较多启示作用。关于人格与环境的研究则关注特定个体在解释环境过程中的独特组织结构和表达。学者坎特认为环境心理学中的人格研究至少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环境倾向的概念和测量;二是利用已有的人格测验来预测人们对物理环境的使用和改变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毕生发展的概念能够引导建筑学专业学生关注环境使用者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对建筑空间、环境的不同需求,这是设计的依据和灵感来源。而社会心理学的内容,关注的是空间使用者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关系引发不同交往情境下人们对不同空间形式的需求,以及不同的空间对其使用者行为方式的影响。

三、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实践

(一)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

1.课程大纲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心理学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设置在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课时为16学时,授课对象为建筑学专业的本科生。通过对国内主要建筑类院校相关课程设置的调研发现,开设环境心理学课程的学校虽不在少数,但是其课程设计大多参照目前常见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材,缺乏深入思考以及与专业实践的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积累了一些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经验,也有一些实践思考。本文从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授课对象的专业特色,寻找二者之间的深层逻辑关联,并尝试构建和完善适合建筑设计专业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体系———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体系。上述针对心理学原则及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相关内容的分析,成为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设置的理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从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把与建筑设计专业联系紧密的环境心理学内容分成若干主题明确的教学内容模块,同时结合授课对象专业知识水平的差异。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从环境使用者和环境设计者两个不同角度进行教学内容设计。首先,对环境使用者而言,从共性的心理过程、独特的个性心理和社会的个体互动三个方面,介绍环境心理学以及它和建筑设计的关联,并针对社会物理环境中与建筑设计专业紧密相关的建成环境部分,从城市、社区、单体建筑三个不同层面应用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设计指导原则的讲解和讨论。其次,对环境设计者而言,如何发挥创造力潜能,形成良好的设计思维,在设计过程中与相关各方密切合作、良好沟通、说服他人,以执行自己的设计意见和设计想法,这些都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应重视并掌握的能力。因此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主题列入教学计划做简要介绍。2.课程作业环境心理学本身就是一个以具体问题为导向的学科,因此,环境心理学课程作业设计亦遵循问题导向的原则,以人—环境的交互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作业内容与教学大纲基本同步。根据作业难易程度分为小组完成和个人完成两类,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具体作业指导书,从下述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2-3个课题进行研究。

(二)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未来发展计划

建筑环境论文范文第6篇

工程技术能力是指以建筑设计工程技术为主体的技术能力,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工程技术能力除了建立在科学原理及其特有的经验技能的基础上,还包括技术组织化程度等重要因素。具体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其与建筑学辅车相依,有着不解之缘。因此,与建筑设计相关的材料、预算以及施工技术等知识,便是对比其他艺术设计专业所特有的专长。多数学生在学习了建筑装饰构造课程以后,对构造图纸的制图技能已经游刃有余,但将图纸转换为真实施工项目却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地步,故而在此基础上增进工程技术类实践课程刻不容缓。如木工实习、模型实习等,通过动手实践将课堂所述的设计理论更好地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技术能力。

二、当今环境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三重”

表达能力,缺一不可表达能力是指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知识、见解与他人交流或公之于众的能力,包括言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图纸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等。其中,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所需强化训练的主要包括图纸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此“三重”表达能力是学生所应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对应体,更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备条件。

1.图纸表达能力是对所学艺术理论的直接实践表达

就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而言,绘制本专业各类图纸的图纸表达能力,是在学习期间要研习的基本能力,更是对所学艺术理论的直接实践。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制的效果图越来越受到绘画基础薄弱学生的青睐,学生手绘图纸的实践表达能力是亟待突破的难点。目前,仅利用专业设计表达课程对效果图进行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无论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水平还是在各系列设计课程的表现环节中,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显得十分欠缺,这种情况随处可见。实际上,设计草图的推敲就是学生锻炼快速表达的良机,徒手勾勒流畅线条是设计思维的直接表现,随时都可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

2.文字表达能力是个人设计理论基础的直接体现

文字表达能力即文字水平的能力,是个人设计理论基础的直接体现。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设计思想,使其更为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无论是书写设计说明还是撰写相关论文及调研报告等,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开设论文写作课程以外,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调查研究、积累材料、积极阅读的习惯,从而加强理论修养,捕捉设计灵感。

3.口头表达能力是创意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统一体

建筑环境论文范文第7篇

1.1评价方法本文通过对照度、空气温湿度以及壁面温度的实测,结合国内外学者及相关规范标准中提出的保存环境要求,分析判断室内现有的环境是否利于木质彩绘的保存。为此,笔者从2013年12月3日5:00-12月5日5:00进行了为期48h的环境监测。监测期间,天津已经处于集中采暖季,室内24h采暖。

1.2实测方案及仪器室内测点共3处,针对木质彩绘保存环境的测点1与测点2均贴近彩绘壁面(如图3),前者位于射灯照射范围内,后者远离射灯照射范围的情况,同时进行空气温湿度和壁温的自动监测。在楼梯间行人区域设置第3个测点,进行室内一般空间的温湿度监测。温湿度监测由HOBO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完成,壁温监测由天健华仪自动记录仪完成,均每隔5min记录1次数据;照度由手持式照度计进行测量。实测选取的时间段如表2所示。

2实测数据分析

2.1照度分析照度监测数据如表3所示。可见,在射灯未开启时2个测点的照度基本一致,最大相差为1.1lux。射灯开启后测点1处照度显著升高,并稳定在1100lux左右,远大于《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180lux的上限值,并且也均超过国内外各学者建议范围。测点2受射灯影响不明显,照度值继续维持较低数值,稳定在4~9lux。

2.2室内、外空气温湿度变化分析监测期间室内、外空气温湿度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白天室外温度处于在0~13℃之间,日较差超过10℃;相对湿度保持在20%~50%。夜间室外温度降至0℃以下,相对湿度随之升高至80%左右。相比于室外,室内空气温湿度波动较小,温度稳定在约20℃,而相对湿度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约22%~30%。相对于白天因人员进出带来温湿度的小范围波动,夜间的温湿度更加稳定。整体上分析,庆王府室的环境参数受室外环境的影响很小。

2.3不同测点温湿度变化分析监测期间,射灯开启时仅测点1受到照射,并且射灯均在早上9:30开启,关闭时间为22:00(12月3日)及23:00(12月4日)。空气温湿度测试结果如图5~图6所示。由图可知,测点2处温湿度与室内温湿度变化趋势一致,并且数值接近。测点1在营业开始(射灯开启)后,温度呈上升趋势与其他测点相反。2个测点与室内环境参数差值如表4所示,对比测点1与测点2,前者处环境参数与室内一般空间参数差异较大。另外,营业时间结束后射灯关闭,相对湿度迅速降低,与测点2保持一致。可见射灯的使用改变了测点1处空气温湿度的变化趋势。参考《博物馆设计规范》中木质文物的温湿度指标,现有环境满足冬季温度在10℃以上的要求,但相对湿度55%~65%的要求不满足。温湿度日较差分析参考UNI10829及AHSRAEHandbook,如表5所示,可见现有保存环境的温湿度日较差过大,不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2.4射灯照射对壁温的影响为了探究射灯对木质彩绘本身是否存在危害,笔者对两测点处木质彩绘的壁温进行了监测,结果如图7所示。可见,测点1处的壁温射灯开启后迅速上升,温升梯度达到2.4℃/h(3日9:30-10:00)及3.4℃/h(4日9:30-10:00)。射灯关闭后壁温迅速下降,温降梯度为-3.6℃/h(3日22:00-22:30),-2.2℃/h(4日23:00-23:30)。相关研究表明,木质材料的温度波动可导致木材形变、木材脆弱性增加等不利于木质文物保存的因素出现。因此,较大的温度变化梯度对木质文物的保存不利。而测点2未受到射灯照射,射灯启停后壁温变化梯度<1℃/h,射灯影响较小。对比壁温和空气温度,各测点处的壁温与附近的空气温度的数值以及变化几乎一致。理论上,壁面温度与空气温度相同或相近。当壁面温度高于空气,接近壁面的一层空气被加热至壁温;当壁面温度低于空气时,该层空气被冷却下降,逐渐与壁温接近。可见,射灯对空气温度与壁温具有相同的作用表现。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