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范文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范文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

近3年来,凭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和《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的东风,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非常迅猛,推动了银行业自身的发展进程。但由于笔者所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客户对金融产品需求不足等诸多瓶颈因素的制约,加上国有商业银行固有的经营理念等内部因素的影响,造成中间业务发展同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1粤西某市辖区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情况

粤西某市由于错过发展机遇,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该市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广东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在广东辖区范围内属经济欠发达区。从最近3年中间业务发展总体情况上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增长迅猛,新业务品种增多。从2002年起,该市辖区内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率由2002年的6.79%上升到2004年的13.85%,中间业务的发展势头较好,发展速度比较快。

新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增多。如仅在2002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新开办的业务品种就达43种,其中仅该市工行就新开办了福费廷、南方元宝债券开放式基金等23项业务;该市建行新开办业务8项,主要是销售证券投资基金、平安保险业务等类业务。新业务充满朝气,不仅提升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还迎合了客户的需要,为市场所广泛接受,显示了较大的市场前景。

(2)注重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中间业务品种的科技含量。从2002年起,辖区四家银行纷纷提高各种电子设备的完好运转率,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吸引了许多潜在的客户,促进各类业务的发展。如辖区内实现了银行卡在ATM、POS机上的联机使用,促使发卡量大增;各行通过提供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如2002年该市工行新开通的网上银行,就吸引了9079户新客户,年累计交易笔数13586笔,交易金额达12亿元,工作日内的网上支付结算实时到账,服务效率显著提高,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

2该市辖区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问题

(1)中间业务品种少、手段单一,造成赢利能力差。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中,大多数停留于以银行支付中介为基础和以信用中介职能为基础的中间业务,这些传统结算业务、服务性的收付款业务品种收入约占中间业务收入的90%左右。如2004年该市建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银行卡、结算类、类、外汇买卖及结售汇、咨询类和房改金融业务等,这6项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的86%。

(2)业务创新能力低,产品雷同。由于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中间业务市场相对较小,为了争抢市场份额,各家银行对他行开办的新业务品种,采取“一哄而上”仿而效之的方法,以至于形成中间业务品种十分雷同,造成新品种“无卖点”、“少特色”,缺乏吸引力。

(3)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由于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原有的经营观念尚未从根本上转变,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经营与管理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大多由零售业务部门或储蓄部门经营管理,人员都是兼职,即使在基层行处,也普遍存在临柜人员兼办中间业务现象,造成中间业务的经营与管理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发挥自主性与积极性。目前,只有该市建行成立了中间业务部负责开发中间业务,工行、农行、中行三家银行的中间业务由个人业务部、公司业务部、国际业务部、零售部门等共同经营管理。

(4)无序竞争,造成成本支出快速上升。由于银行业务竞争激烈,各家银行不同程度地存在将中间业务作为揽存的一种手段。为争揽业务,不惜工本,常出现赔本赚吆喝的情况。另一方面,客户的胃口却越吊越高,提出的附加条件越来越多,商业银行为争得一项业务,往往在必要的先期投入的同时,被迫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无形中增加了经营成本,影响中间业务健康发展。

(5)缺乏专业人才,科技支撑力度不够。经济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出于对经营成本的考虑,高科技投入相对不足,如处于中间业务第一线的POS、ATM机在基层网点数量较少,发生故障中断使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影响了业务发展,另一方面业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科技含量较高的中间业务品种运作变型,在此情况下,高科技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应用程度低下,造成部分资源严重浪费,给中间业务经营与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6)缺乏科学的业绩考核机制,难以激发拓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主要依靠存贷利差收入的大背景没有改变,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考核主要还是以存贷款规模为主,辅以资产质量的指标考核,而中间业务发展的快慢与好坏,对基层银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影响不大,直接导致基层行管理人员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巨大潜力重视不足。

3制约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

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有赖于良好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考核机制等因素,从基层的实践来看,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1)相对滞后的法律,严重制约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中间业务的发达与其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无关系,近年来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实践表明,相对滞后的法律,日益成为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瓶颈。

(2)收费政策制约因素。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服务价格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成本收益不一致的问题。

(3)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中间业务考核机制,严重制约中间业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认识不到位、使中间业务考核机制不完善、忽视安全防范和成本意识教育和营销手段单调等方面。

4对策和建议

(1)尽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解除中间业务发展法律瓶颈。应针对银行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银行业剩余时间的保护期,抓紧时机,尽快制定和完善《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投资公司法》等整套体系的法规,扩大国内商业银行可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允许部分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在部分领域相互业务。再者,应继续完善对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创新速度。

(2)应完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扩大指导价收费范围,将一些容易引起恶性竞争、扰乱金融市场的中间业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明确将一些不收费的业务列入收费项目。一是严格控制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改变各商业银行各自为阵,费率高低差距明显的情况;二是在执行市场价格的中间业务服务品种中,由商业银行总行、外国银行分行(有主报告行的,由其主报告行)自行制定和调整基准费率,其分支机构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基准率可实行一定幅度的上下浮动。这样,既解决了分支机构办理业务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又可达到吸引客户、解决因实行收费而导致的存款分流、客户流失的实际问题;三是根据市场情况,统一增加或适度调高部分中间业务手续费基础费率,彻底改变不符合价值规律的低收费情况,并要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中间业务基础收费标准,基本解决各行成本收益问题。

(3)尽快建立与完善中间业务发展管理机制。一是完善中间业务考评机制。尽快建立明确详细的考评激励机制,把中间业务的发展纳入各级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加大考核权重,确定中间业务量、收入及发展速度等的年度量化指标;二是建立中间业务产品创新、评价及培训机制;三是要建立一种容错机制和纠正机制。鼓励各行通过对中间业务潜在的市场需求、成本投入、预期收益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防止盲目开发,盲目推广;四是要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机制。建议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实际,按照市场导向重新考虑内部职能机构的设定,组建中间业务部,将原分属于财会、公司、个人、国际业务等部门中间业务来一次整合,便于注重中间业务的系统管理与长远规划工作,以更利于深入研究并制定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增强客户对中间业务的认知程度,使中间业务品种能够逐步进入市场,占领市场;五是健全中间业务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按中间业务风险的大小加以分类管理,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内控制度,作到操作、监督分离,强化稽核审计职能。

(4)增加科技投入。加快中间业务电子化建设,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建设,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发挥其最大的效率。同时,要进一步开发服务项目,进一步创新网上银行业务,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电子转账、支付、清算系统,提高汇兑、结算等业务的服务效率,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

(5)重视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持。树立科学人才观,注意培养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工程、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管理和业务操作相兼容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同时,重视对大批相关人才的吸纳,通过针对性的引进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及定期、不定期对职工的培训与长期培养,使银行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信誉不断得到提高,多方面满足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层面的需要。

5结语

大力开展中间业务是银行业生存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是寻求新的收益渠道和空间的需要,是面向市场、抢占市场份额的需要,是面对商业银行国际化潮流的需要,是优化结构、大幅增长业务收入的需要。因此,辖区内国有商业银行抓住发展契机,切实更新传统的经营理念,提高对中间业务全方位和全新的认识,确立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三架马车并驾齐驱的战略思想,实现中间业务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