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商业银行前台业务操作风险范文

商业银行前台业务操作风险范文

商业银行前台业务操作风险

前台业务操作风险,顾名思义,是指因前台业务操作失败引起的风险。通常是由财务制度上的疏漏、越权交易、支票欺诈等原因引起的风险。如今业内普遍认为,前台业务操作风险是源于内部程序不完善、人为失误、系统故障或是外部事件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从我们目前暴露的案件情况来看,金融系统频发的大案要案均是前台业务操作风险所致。前台业务操作风险已成为银行风险的重要根源和管理难点。笔者多年来从事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对前台业务操作风险有一定的认识,本文试对当前商业银行前台业务操作风险的类型、成因和防范进行粗浅探讨。

一、当前商业银行前台业务操作风险的类型表现

1、操作失误型

操作失误是指员工在业务操作执行、传递和流程管理中,由于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不过关以及偶然失误等原因导致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事件。这类风险事件数量较多,但带来的损失并不是很大。据巴塞尔委员会风险管理小组公布的第二次前台业务操作风险数量影响研究报告,国际上主要活跃银行的全部前台业务操作风险损失中有35.1%是由执行、传递和流程管理原因造成。这部分前台业务操作风险损失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虽没有确切的统计,但从局部的典型调查分析,由于操作失误形成的损失至少不低于国际上主要活跃银行的水平。

2、主观违规型

主观违规是指员工明知道规章制度,故意去违反规章制度的做法。这类风险事件数量不多,但同操作失误型相比,带来的损失较大。如某行基层营业机构故意违反存款实名制的相关规定,违规为客户办理存款业务,便是属于明知故犯,给银行带来潜在的风险。

3、内部欺诈型

内部欺诈又可称为道德缺失或丧失,《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给欺诈下定义的,“用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主要体现为员工在其自身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受其思想状况、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左右,放弃有关法规制度、职业道德,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类风险较前两者性质恶劣,影响力大、危害性强。

4、外部欺诈型

外部欺诈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就是被人利用,是指员工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被客户用欺诈的手段利用,给银行带来潜在的风险。内部欺诈、外部欺诈统称为欺诈,也包扩内外部勾结欺诈。欺诈是我国商业银行中最突出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表现,造成的损失也十分巨大。近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我国商业银行前台业务操作风险事件中,基本上都是欺诈原因所造成。

二、前台业务操作风险产生的成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

主要表现为对前台业务操作风险的涵义理解不透、认识不全面,不能从本质上把握。认为本单位不会出事,预防风险的思想和措施没有到位。遇到一些案件发生,只认“倒霉”,而不查找原因、吸取教训。在实际管理中,不善于分析不同前台业务操作风险产生的根源,只注意前台业务操作风险事件的表面现象,就事论事。对前台业务操作风险的普遍性、长期性、顽固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把出现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事件看成是偶然的、局部的,因而存在侥幸心理,导致对前台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重视不够。

2、内控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一些内控程序在商业银行不同区域呈现非标准化特征,造成操作行为不统一,增大了风险隐患。加上商业银行按行政区划设置机构带来的层级管理,从总行到基层支行大都要经过四个层级,过多的管理层级难以对风险特性、度量和控制达成共识,使风险信息难以快速、真实传递,容易诱发前台业务操作风险,同时使前台业务操作风险管理过于分散,风险的决策者与风险的最终承担者相分离,人为增加了前台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