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金融结构视角下的银行业发展范文

金融结构视角下的银行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2-05-07 11:24:38

金融结构视角下的银行业发展

一、各国金融结构决定要素

从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决定一国金融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经济发展阶段这是决定金融结构最根本的因素。一般地,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基于低成本、低风险的大量融资需求,银行体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当经济较为发达时,对风险较大的金融资产产生更多需求,金融市场的地位也就更加重要。

(二)产业结构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特征紧密联系。当一国处于经济发展初期,产业结构以农业和传统工业部门为主,较适合通过银行融资。而当一国比较富裕时,其产业结构进一步多元化,金融市场也不断创新,此时金融市场在信息处理和解决激励方面更为有效,金融工具也更多地依赖债券和股票。同时,一国经济如以中小企业为主导,则银行主导型结构更有利;如以大型企业为主导,则金融市场主导型结构更有利。

(三)法律制度金融体系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制度和效率。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国法律制度越完善,法律执行效率越高,兼管政策越透明,金融市场就越发达,企业提供资本市场融资越容易。一般来看,在法律体系不健全的国家中,基于规模经济效应和风险处置优势,以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更适合经济发展;法律体系较完备的国家,为股权、债权处理提供了更有效的保障,对金融市场发展更为有利。

(四)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推进金融结构深化的重要动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金融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使数据处理由手工操作转变为电子化运作,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创新金融工具大量涌现,新型金融机构不断问世,如金融控股集团、私募股权基金、网络银行等金融创新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推进了金融创新,而且也为金融定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带动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监管的全方位变革。

(五)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度对金融结构变化具有重大作用。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进出口贸易、金融对外开放使得资本跨地区流动,并且伴随外国金融机构在本国设立网点,还会引入新的制度、产品,例如巴塞尔协议就对各国的银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导致金融结构变迁。

(六)信用环境信用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货币充当支付手段的职能是信用产生的基础,信用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集中地体现在现代金融制度上,可以说信用环境是现代金融活动的基础。随着市场深化,信用规模不断扩大,信用形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表现为金融结构变化。当市场深化和信用深化达到一个新水平时,一国金融结构也必然调整至新的平衡。

(七)二元化结构发展中国家通常存在着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相并存、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相并存的双重二元经济结构。在这些国家,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速度体现了经济发展的质量,促进二元经济结构顺利转换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金融资源配置受利益驱动,由于农业具有长期性、零散性以及高风险性等特点,金融资源会自发向城市非农业部门集聚,农业部门的金融资源大量外流。同时,与非农产业相比,农业具有弱质产业特性,金融机构出于自身盈利考虑,会从风险评估、市场价格等方面将农业排斥在金融供给之外,进一步恶化了农业发展环境。在二元经济结构初期,金融在发展中国家往往是稀缺资源,通常会被优先配置于工业部门,同时,政府也会对金融市场进行干预和抑制,导致金融市场萎缩,金融机构经营效率较低,广大中小融资者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一般而言,农业承贷主体受自身资质较差、信息成本较高、缺乏有效担保等限制,使其成为金融机构“惜贷”对象,但鉴于农业的基础地位,政府又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增加对其金融供给,二元化经济结构也是影响发展中国家金融结构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金融结构变迁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施行计划体制下的大一统金融体系,金融部门附属于财政部门和计划部门,全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金融机构,金融结构比较简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结构逐步变迁,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逐步建立起以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干的金融体系;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陆续成立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银行机构,进一步完善了商业银行体系;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家推动证券业、保险业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有序发展,积极支持金融机构上市,形成了一个以银行业为主、以证券业和保险业为辅相对完整的金融体系。目前,我国金融结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主导,二是政府主导。银行主导是指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以金融资产为例,截至2012年末,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额已突破130万亿元,占金融业资产总额的85%以上。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是我国金融结构变迁的起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是金融体系主体,改革开放后,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始出现并有了一定发展,但占比依然偏低,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相对较小。政府主导是指政府在金融体系中发挥主导性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政府是金融机构的最大股东。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三家政策性商业银行中,政府是绝对控股股东;在其它金融机构中,政府也大多是控股股东。其次,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融资,金融机构设立、金融工具入市,必须经过相关监管部门批准。最后,金融资产定价权由政府所掌握,主要体现在利率和汇率价格上。目前,人民银行制定的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决定利率的主导因素,汇率也不能根据外汇供需关系自由浮动,只能在一个有限的幅度内窄幅波动,这些规定大大提高了政府对金融体系的控制力。

上述金融结构在我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些弊端,主要包括:一是金融“顺周期”特征明显。在以银行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结构下,金融资产多样化程度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社会投融资渠道单一,商业银行出于逐利本质,倾向于在经济高涨期扩张而在经济低迷期收缩,难以有效熨平宏观经济波动。二是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在我国,无论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主要关注的是融资数量的增长,没有过多监督资金使用效率。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占到国民经济总量的70%以上,而贷款资源仍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金融资源配置与经济结构匹配度较低,造成金融配置效率低下,不利于经济增长。三是金融风险过分集中于银行业。截至2012年末,我国M2/GDP的比例已达1.88,而美国为0.73,欧元区为1.02,日本为1.58。可以看出,我国经济货币化较高、货币使用效率较低,进而导致通货膨胀存在长期隐患。目前,我国银行业集中了绝大部分金融风险,缺乏证券化、保险转移等风险分散机制,一旦经济持续下滑,银行不良资产将迅速反弹,降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导致经济发展恶性循环。

三、银行业应对变革举措

可以看出,我国金融结构正在经历由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银行类金融机构向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转变,银行业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已逐步降至50%-60%,互联网支付领域更受第三方支付冲击导致市场份额已不足40%,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净息差持续缩窄;另一方面,全球宏观经济形势迟迟不见好转,不良信贷资产随时可能快速反弹。银行业正面临十年来最严峻的考验,亟需摆脱过度依赖利息收入、实现以中间业务收入为新盈利模式的全面转型,目前应对变革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施综合化经营,成立相关专业机构,加大债券承销、理财融资等业务转型力度目前,国内已有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实现金融经营领域全牌照,业务经营范围涵盖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业子行业,其它银行机构也在加紧“跑马圈地”,竞相成立相关专业子公司,通过共享客户资源、内部协同配合,将客户利润最大限度地留在体系内部。同时,因势利导地开展金融创新,丰富债券承销、理财融资等金融产品类型,扩展线上支付业务范围,广泛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支持客户“走出去”,全方位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二)推进部门协作,强化部门联动营销,促进公司金融、个人金融及金融市场交叉营销在当前客户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背景下,银行业既离不开传统投融资产品,又存在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及信息搜寻需求,仅依靠一个部门、一个产品条线去服务客户已愈发困难。为此,各家银行应充分发挥综合性经营优势,加大公司金融、个人金融及金融市场各条线协作力度,通过各层次、跨部门联席会议等形式,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实现客户金融服务全流程跟踪。

(三)加强系统建设,推动业务流程标准化,重点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在信息化时代,系统运行稳定程度、数据处理能力已成为银行竞争力的一项核心指标,为了更快响应客户需求、减少业务流程处理环节、提高业务办理准确率,各家银行逐年加大电子银行业务投入力度,通过完善发展网络金融、语音金融、移动金融、自助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构建电子银行一体化服务平台,简化业务操作流程,最大程度提升客户忠诚度和价值创造度。

四、银行业发展战略建议

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标志,我国新一轮金融改革已经蓄势待发。在金融脱媒化、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银行业怎样适应改革形势,抉择战略安排,加快转型步伐,推进产品创新,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十二五”期间,各家银行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金融服务功能首先,继续完善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事前筛选机制,加强风险管理,提升定价水平,把金融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产业项目上。其次,促进金融市场高效发展,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提供包括货币类、债券类、股票类产品在内的多样化金融工具。再次,强化金融监管与激励功能,在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条件下,保证资金按照预定用途使用。

(二)优化金融机构配置目前,许多银行成立了信托、租赁、基金等子公司,实现金融业多牌照经营。今后银行应以存贷款等基本服务为基础,优化金融机构配置,引导总行各部门与下属公司、各下属公司之间协同配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拓展中间业务收入,不断提高价值创造能力。

(三)推进县域金融发展面对城市激烈竞争的“红海领域”,县域市场为银行转型提供了广阔的“蓝海市场”,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充分借助在县域进入早、网点多、人脉广的优势,加大农户产业化投入,拓宽县域经济非农业务领域,引入多元合作伙伴,满足农村经济主体对借贷资金规模小、时间急、频率高的需求,更好地协调城乡金融发展。

(四)提高差异化定价水平做好贷款投放节奏管理,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同业竞争态势,加强存款定价管理,控制存款付息率的回升,加大市场化资金运用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收益。同时,进一步发挥利率考核引导作用,引入多维度要素,重新调整利率授权,增强定价管理水平,做到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本文来自于《青海金融》杂志。《青海金融》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陈彦廷翟进单位: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金融结构视角下的银行业发展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rlw/yhylw/64359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