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防范问题分析范文

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防范问题分析范文

时间:2022-07-10 11:05:58

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防范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不断开放与日益完善,我国国有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由于银行自身经营及历史遗留问题使得银行的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成了阻碍银行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成了我国国有银行经营与发展的沉重负担。而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支柱性产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大量积累的不良贷款不仅影响银行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会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危机,最终放大作用于整个国民经济。因此银行不良贷款不仅关系着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安全与稳定,只有将银行不良贷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可以促进银行的发展,提高银行在国内国际上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为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提供物质基础,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对防范金融危机的产生也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防范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仍是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金融风险

金融业作为21世纪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行业,它以经营金融商品并同时提供相关金融服务的方式运营。在金融业的三大支柱型行业:银行、证券、保险业中,银行是重中之重,银行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民族、国家,乃至全球经济情况的好坏,它是经济运转的纽带。尽管我国国有银行在发展的道路中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但不论其改革程度如何,不良贷款仍是决定国有银行经营风险以及衡量国有银行赢利能力与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对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防范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

1.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经济出现企稳迹象。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银行作为支持经济实体的主要机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对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也有着较高的要求,那就是金融更加美好。现通过不同的角度分析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1.1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结构分析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国由于人口红利优势的逐渐消失,“中国制造”也面临着空前的危机。近年来为了制造业的健康绿色发展,国家先后了《中国制造2025》、《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开展工业强基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等重要文件,与此同时银行对制造业的投资方向与投资力度也发生着变化。在国家大力发展制造业的方针政策以及制造业复杂的转型发展背景下,银行业加大了对先进制造业、高端装备等产业的投资力度,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多数银行对于制造业的贷款占比在10%以上,并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也提高了产生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1.2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规模分析不良贷款率是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它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的高低反映了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程度,近年来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增长幅度尽管逐渐放缓,但化解不良贷款仍然是银行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从银行不良贷款率来看,由于近年来经济增速的放缓,银行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2016年9月大部分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呈上升趋势。尽管近年来银行不断优化其贷款结构,但不良贷款仍然保持着昂扬的上升势头。

1.3我国国有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资本充足率,又叫资本适宜度,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是一种用来权衡银行在资产负债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所持有的资本金是否得当的指标。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发展与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10年9月在瑞士召开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会议,达成了《巴塞尔协议III》方案,规定将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上调至6%,同时计提2.5%的防护缓冲资本和不高于2.5%的反周期准备资本。而我国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如下表所示。数据来源:飞笛资讯、轻金融从数据上看,银行仍然面临着相对较高的压力。根据银监会2012年12月7日的关于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安排相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到2018年底,系统性重要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需要分别达到9.5%和11.5%,非系统性重要银行分别达到8.5%和10.5%。但从表格信息分析,我国仍存在较严重的不良贷款现象。通过上述一系列表述与图表对比,我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从而提高我国银行的竞争力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2.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2.1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

各国因国情不同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也有所差别,现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成因的分析对防范不良贷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1外部环境原因首先,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计划经济,因为此特殊经济体制的原因,当时的银行仅仅属于政府部门的一部分,受国家的绝对控制,银行只是在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起到资金的支付和结算功能而无关乎盈利与否,因此,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风险也变得很大;其次,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国有银行改变了其经营管理方式,但因多年来我国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使银行承担了大部分的改革成本,即大量的不良贷款;再次,我国自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市场变为了“一双看不见的手”在不断变化发展着,尽管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却具有滞后性的特点,从而银行的贷款制度就显得不够完善,管理的具体职能和目标不够明确;最后银行的法律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弱,等等,以上的外部环境对我国国有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贷款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1.2银行贷款体制原因我国银行的内部控制与贷后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第一,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性不够,使其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较弱,权威性相对不足,不能全面达到查缺防漏、控制风险的效果;我国银行的贷后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没有很好的明确其责任所在,在发生问题之后各部门互相推卸其应承担的责任,导致在风险来临时缺乏相应的决断力和办事效率。第二,由于市场经济的经验不足,我国国有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手段还比较单一且成本较高,而处理的方式也无非以物抵债和采取法律手段两种最为常见的方式,但以物抵债会面临抵押物品有价值流失的风险,法律手段则面临成本高昂、执行困难的问题,最终的结果还是可能会增加不良贷款的数额。

2.1.3企业贷款模式及社会信用法律环境原因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导致我国企业过分依赖银行来获取资金,同时国有企业因为体制不健全、盲目扩张等因素,使其不能专注提高企业本身的经营业务能力,从而降低了自己的竞争力。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我国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一是产权主体的单一化,国家人是其主体经营者,股东会与董事会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形同虚设;二是缺乏奖励制约制度,不能充分地调动企业职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与约束性;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企业的失信导致银行坏账不断增多,加大了不良贷款产生的风险。

2.2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防范的途径

解决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是银行及国家目前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不良贷款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金融市场以及国家宏观经济的命运所在。所以防范不良贷款问题值得深思,而我国对于不良贷款的防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注意事项。

2.2.1建立银行发展的有利的外部环境(1)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市场对银行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我国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由于市场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所以银行在进行管理时也要不断调整其发展原则,使银行的发展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主要通过利用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条件,毕竟银行的贷款制度发展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银行在进行贷款管理时不要过度监管,应遵循市场的运行规律,同时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在提升银行效益的同时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2)完善国有银行贷款管理制度。银行要明确其管理的职能和目标,加强金融风险监管要有具体的实行方式,从而使银行的管理活动合理合法,通过银行对贷款集中度的管理来降低贷款的风险,所以银行应合理分配贷款方向,使不良贷款产生的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此外,资本充足率也是其管理的一个方面,只有合理的资本充足率才会稳定信贷市场的秩序,最终达到有效管理不良贷款债权的目的。(3)国家制定相关法律并加强执行力度。国家制定法律法规的同时要提高相关司法机关的相对司法解释,提高其适用性并进一步完善司法解释的缺陷,为银行及其他机构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而银行也要以法律法规为基本原则,并定期对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认识,切实有效的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以维护其自身债权。

2.2.2银行建立合理贷款机制(1)银行应建立内部控制有效机制。第一,建立一个严谨有效的组织结构。这是银行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它的建设有利于使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活动高效运行,同时还可以使银行各管理环节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发现并改正错误,达到清除弊端的目的;第二,加强内部控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各部门也因此能够有效专攻,不受别人的制约和控制,提高其业务能力水平;第三,强化员工的管理制度。建立优胜劣汰、奖惩分明的激励政策,鼓励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提高办事效率。(2)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银行的管理技术。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缺乏经验,但是可以借鉴外国成功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如增加我国国有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手段与方法、改善资产组织结构,建立早期风险预警体系等保证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另外建立国有银行自主处置不良贷款的约束机制,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巩固银行业的发展。

2.2.3完善信用法律体系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间,社会信用问题显得极为重要,其中不良贷款就是其表现之一。政府应以金融信用环境建设为核心,加强市场管理,降低信用风险,促进经济市场健康运行。(1)健全信用法律。通过明确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银行、企业的贷款模式和使用范围,使各主体受到严格的监督和制约,有效地防范不良贷款的恶性发展,为经济发展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奖惩制度以激励和制约银行、企业、个人的贷款行为,各部门通过提高自身的信用程度,循环有效地运用资金,扩大和保持资金来源,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为社会创造和谐、稳定、良好的信用环境,对减少不良贷款问题的滋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发展我国经济的根本所在。(2)扩大信用服务范围。2014年由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首部部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我们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信用服务范围,为企业及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在2015年6月由国家信息中心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指导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支持成立的“信用中国”网站,其目前主要归集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税务总局、安监总局、证监会等部门的信用记录,服务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家应扩展“信用中国”的信息内容,使其为社会公众更好的服务。不良贷款对银行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的控制力度,降低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放松对其的管理,通过不断地分析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并及时更新应对政策,有效地促进经济在平稳中发展,增强银行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国经济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王珊珊.制造企业动态联盟的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

[2]刘宏丽,朱军,陈吉圣,孙立莹.承压容器受压件工艺与检测卡的编制和实施[J].机械制造,2013(06):63-65.

[3]孙琼.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之“资金链”和“担保链”风险分析与对策——渤海银行案例[D].浙江工业大学,2015.

[4]行颖.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真实性分析[J].青海金融,2017(01):18-27.

[5]钱瑛.《新巴塞尔协议》与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6]李征洋.基于《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构成与资本监管的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02):11.

[7]毛成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法律机制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2.

[8]郭云飞.浅析阻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的壁垒[J].科技与企业,2016(08):1-2.

[9]王平安,邵贝贝.“互联网+信用”管理创新与风险防控研究[J].今传媒(学术版),2016(01):22-25.

作者:张爽 崔菁菁 刘帅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防范问题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rlw/yhfxhglw/73692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