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增强银行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范文

增强银行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范文

时间:2022-04-27 11:52:43

增强银行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概念

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风险分为八类: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资本充足率有新的更进一步的要求:把评估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工作与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多少风险就应该有多少资本,风险越大的银行资本就应该越多。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在业务经营过程中,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其业务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处理的活动以及金融管理当局为实现金融、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要求,对商业银行风险实施的外部监管活动的总称。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风险意识淡薄

众所周知,我国国有银行是从过去国家专业银行演变而来的,商业化进程较为缓慢,粗放落后经营观念在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并未完全消除。我国的风险管理观念是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则不够重视。

(二)存在大量不良资产

根据我国银监会统计显示,至2006年第三季末,国内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为12736.3亿元。不良贷款的比例为7.33,高于发达国家3%~5%的一般水平。我国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国有商业银行部分财政职能,信贷资金用于无法偿还的财政资金用途,作为债权人的国有商业银行和作为债务人的国有企业最终为一个产权主体(国家)所拥有,在原则上,他们无法产生真正的直接融资交易关系。从银行自身方面来说,有些工作人员在规定贷款时,对具体情况了解不全面,缺乏对贷款企业技术力量、财务管理,以及产、供销情况,还款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调查评估,贷款手段不规范,贷款审判制度流于形式,缺乏可行性,项目论证不充分,信用贷款所占比例过高,关系贷款、以贷吸存或以贷谋私情况比较普遍,这些都导致银行很多的贷款收不回来,成为呆账。对于企业来说,存在债多不愁还的心理,只要能从银行获取贷款,到期能不能偿还,如何偿还都不考虑,只要资金到手,企业职工的工资福利就会有着落。

(三)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组织表现在行政等级垂直集中在领导的结构体系,以行政奖惩为特征,官本位意识普遍,这使得银行决策者在经营管理中常常只重视过程不重视结果,短期行为严重,造成巨大资金损失。

(四)资本充足率水平不高,风险资产规模较大

由于国内银行资产质量比较差,不良资产的规模比官方公布的数字要大得多,因此按实际风险资产计算的资本充足率实际上大多低于巴塞尔协议8%的最低水平,同时由于资本充足率水平较低且资本补充渠道较窄,能够为分支机构风险敞口配置的资本相当有限,不可能为高规模的风险敞口提供足够的资本支撑,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分支机构风险敞口规模与资本匹配失衡。在资本补充有限的情况下,要提高资本充足率必须在降低信贷资产的风险敞口规模上做文章。而我国目前包括大型企业在内的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取得外部评级,在标准法下其风险权重为100%或者150%,且国内银行尚不具备内部评级的客观条件,不能对企业进行内部评级,在呆账准备金提取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资本充足率的这种逆向配置效应几乎意味着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敞口规模的途径就是降低信贷存量规模,甚至是减少一些优质客户的信贷业务。

(五)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

在西方发达的银行制度下,代表全体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明确地承担起银行在其全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所有风险,并以银行的全部资本金作为承担风险的最终边界。董事会因此负责制定有关风险管理的重大政策,并在银行内部建立起有效的风险内控体系。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均是股份制,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风险承担的主体。任何有效的风险管理都应该是以风险承担主体明确,权力、责任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根本前提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这种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的特点在风险管理上的后果就导致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层对金融风险非常重视,而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对风险管理缺乏紧迫感和积极性。

(六)内控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管理体系

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8年提出的《银行机构内控指引》,完善的现代银行内控体系应该以运作合法有效和信息畅通为目标,涵盖银行的管理和控制文化、风险的有效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和责任分离、信息和交流以及监控和缺陷修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都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专职的风险经理,无论是内部稽核部门还是信贷管理部门(管理信用风险)或资金管理部门(管理利率等市场风险),都没有能力承担起独立的、权威性的、能够有效管理银行各个方面风险的风险管理职责。

三、我国商业银行增强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对策

(一)提高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素质,培养和建立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

针对目前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人员利用现代量化技术管理风险的能力普遍较低及专业人员匮乏的现象,各银行应加大对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一支高效、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为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人才保障。世界经济环境的新变化需要有一支懂得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运用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的加入,这样才能保证商业银行对国际、国内市场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增强商业银行搜集、识别和处理市场信息的能力,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息风险。

加强风险管理应首先注意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即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形成积极应对防患于未然的风险与内控管理文化,上行下效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上级应鼓励基层工作人员及时揭示和报告风险。

(二)调整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度改造或完善,同时按照业务需要调整分支机构的设置,建立经济、高效的分支机构网络,解决内部控制结构重叠,控制效力低下控制成本高等问题。建议在总行一级设一个风险控制委员会,由全行的首席风险控制官担任委员会主席。与此同时,各业务部门和每一个分行都设有风险控制官,但他们都是对上一级风险控制官负责,而不是对同一级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负责。

(三)运用科学信息决策系统,建立风险测评模型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收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有利于将商业银行的信贷、会计、风险管理、市场拓展等部门搜集整理的信息汇集后自动分类、整理并分析供内部人员作信贷审批、风险审查之用以此给银行整个业务管理过程提供及时、完备、明晰的信息来源和传递渠道。同时借鉴西方风险管理的综合计量模型及量化计算方法。例如风险价值法、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信贷矩阵法、建立科学而实用的风险测评模型,以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决策水平。

(四)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

我国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涵盖各项业务的全系统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估的方法和模型,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一是构造合理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二是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和网络管理,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四、结论

随着国际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一体化趋势,加上历史和现实原因,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各种问题,跟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水平也还有一段距离。我国商业银行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和规避。提高自身控制风险的能力,树立起全面风险的管理思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

被举报文档标题:增强银行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rlw/yhfxgllw/59870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