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流程银行内涵及其风险管理范文

流程银行内涵及其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2-04-27 09:35:32

流程银行内涵及其风险管理

一、引言

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国有和国有控股银行基本完成了蜕变的第一步,在形式上建立起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2001年我国加入WTO,根据协议规定,我国将在两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国内企业开办人民币业务;五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具有完全的市场准入;允许开办人民币零售业务;在指定的地区可享受国民待遇。这就意味着我国银行业的大门在入世五年后就会全面敞开,面对这一严峻考验,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5年11月24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出席“上海银行业首届合规年会”时,直陈中资银行经营的种种弊端,指出中资银行是“部门银行”而非“流程银行”,首次提出了建设“流程银行”的概念,在我国银行业掀起了轩然大波。

“流程银行”是当前国际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经营管理模式,它按照为客户提供最方便、最优质服务的原则,根据客户类别,将银行业务分设成一系列能以最快速度反应和满足客户不断变化需求的业务流程,在业务流程中建立控制机制,以流程为基础设计组织结构和进行配置资源,确保各种业务在银行内部顺畅、高效地完成。[1]

本文尝试着阐述流程银行的战略内涵,总结其特征,并就基于银行业务流程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流程银行的战略内涵与特征

(一)流程银行的战略内涵

从理论层面而言,刘明康主席的“流程银行”概念可以追溯至迈克尔·哈默的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和保罗·阿伦的银行流程再造理论。1990年,美国原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再造工作:彻底变革而非自动化》一文,首次提出了流程再造的思想。他在书中说,我们要对我们的业务就行再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对我们的业务程序进行根本性的再设计,实现其业绩的显著提升。[2]

1993年,哈默和钱皮合作出版了《企业再造:公司管理革命宣言》一书,对流程再造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在书中,将流程再造定义为:对业务程序的基本性再思考和根本性再设计,为了达到关键指标比如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的显著提升。[3]

1994年,保罗·阿伦出版了《银行再造:存活和兴旺的蓝图》一书,正式用再造的思想来解释银行经营变革。他指出,银行再造的目标是:创造出提供最佳服务的机构;组织公司内部资源聚焦于有利可图的销售机会;创造出“能做”而不是“不能做,是因为……”的企业文化。挑战是巨大的,并且就在我们眼前,通过再造考验得到的奖赏是我们的银行将继续生存下去,并在银行业的一个新的艰难时期获得成功。[4]这本书被认为是银行再造理论形成的标志。

就实践层面而言,美国是最先开始进行流程再造的国家。根据阿伦的统计,从1980年至1996年,美国平均每年有13家银行实施再造计划,再造之后的平均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分别从原来的1%和14%上升到1.5%和20%,而平均的成本效益比则从63%下降到50-55%。[4]如此明显的成果,使银行流程再造逐步向西欧及全世界蔓延。这一变革是国际商业银行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而得出的,是被证实了行之有效的。

在我国,1994年金融体制改革,将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开,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并形成了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环境。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中资银行的运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善,但是在组织结构方面却保留了原有“部门银行”的组织形式。目前,我国银行以总、分、支行、部门垂直考核机制为特征,与金融市场发展步伐不相适应,束缚了自身的发展。在“部门银行”时代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角色定位、经营管理体制乃至运作机制类似于行政性部门。在银行内部,“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构建了严格的层级关系,这在实践中造成业务流程断开,管理层次多、决策链长,信息传输滞后,造成决策层很难快速、准确地了解全面、真实的信息并进行经营决策,所决策的经营方针政策对下传输往往因层层克扣而走样。同时,部门银行遵循传统的分工理论,以银行自我管理为中心,偏离了客户需求。因为部门银行权限设置问题,越是额度大的业务越是要层层上报、审核、授权,在时间上往往得不到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低质量客户驱逐高质量客户的现象,制约了优质客户的发展。这样的银行,风险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部门之间要么互相推诿,要么互相争抢,衍生出多个风险源,更降低了风险控制能力。

自刘明康主席提出“流程银行”后,这一名词开始成为中国金融界的流行术语,流程银行改革成为业内争相追逐实现的目标。毋庸置疑,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的许多,有的以总行为代表,有的以分支机构为代表,均进行了不同程度流程再造的尝试与实践,例如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投资银行部、工商企业金融部、金融市场部的事业部制改革,招行、中信对信用卡业务进行的事业部改革,农业银行打造六大后台中心等,但其结果与流程银行仍然有着不小的距离。

(二)流程银行的特征

以流程再造为标志的变革运动涉及到商业银行运作的方方面面,包括经营业务、组织模式、管理模式、运营机制、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这场运动的实质,就是改变传统的以部门、职能为主的银行运行机制,打造以流程为主线,以客户为核心,以IT技术为支撑,以组织创新和流程优化、变革和再造,以全方位的资源整合为主要特征的流程银行模式,体现了现代银行组织结构扁平、责权分明、团队合作以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弹性能力和竞争能力。[5]流程银行的建设,应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信息系统为支持,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贯穿全面风险管理。最终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成本,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目的。[6]

三、流程银行与风险管理

国际先进风险管理理念认为,银行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行业,其任何活动都带有风险。管理风险,并不意味着要将银行的经营风险降低为零,而是要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如果没有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专业的风险管理水平,银行的经营和赢利能力必然大打折扣甚至影响到银行的生存与发展。风险管理与银行的经营效率及利润目标是矛盾的统一。对于风险的管理必须作为一项支持性的活动,贯穿于流程银行建设的始终,而绝不局限于事后的防范与补救。而在流程银行的体系下,部门之间在客户服务、产品创新和风险防范方面,必然存在着流程不断优化整合的要求,尤其是风险管理更加复杂化、综合化,这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演变

最初,银行业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是单一的、笼统的,只关注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等单一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风险相互作用,例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人开始意识到这并非由单一风险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开始重视各种风险的综合模型,也渐渐增加了对操作风险的量化,自此建立了全面的风险管理模式。

银行风险管理经历了资产风险管理阶段、负债风险管理阶段、资产负债风险管理阶段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全面风险管理包括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等多个层次的内容。[7]在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过程中,各种风险要素要通盘考虑,纳入统一的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不再局限于某种业务、某个部门,而是对相应客户需求、业务流理、信息系统操作、内部控制等各方面、各领域全面管理,综合调配。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

1尚未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风险管理理念认识不到位

一是由于我国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甚至对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认识有偏差,将二者视为相互对立的矛盾,重市场开拓而轻风险管理。二是对于“风险”的概念理解有偏差,只讲事后控制补救,而不讲事前防范、全面管理。

2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风险管理基础薄弱

首先是风险管理体制体系还在探索阶段,有待完善。垂直的风险管理流程还没有完全形成,还没有形成横到边、竖到底的全面和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架构。然后是由于我国很多商业银行管理层级过多,监督曾职责分工不明确,大部分时候风险的管理控制工作仅仅局限于风险部门,而与业务层向脱节,使风险控制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弱化了风险控制能力。第三是没有未建立持续监控、数据积累和方法改进的内控机制。对于过往的风险损失数据没有系统记录、分析,特别是形成重大损失的风险因素没能有效控制,对出问题的环节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导致在同一控制点连续出现问题。

3风险管理方法还比较落后,操作风险监测、度量科学性不够突出与国际先进银行比较,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法与技术运用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度量考核的标准也有失全面。

4风险报告系统不完善,报告不规范由于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风险管理技术、方法落后,导致商业银行的风险报告不能够全面、真实的反映主要风险来源及整体风险情况。无法准确判断风险发展趋势。同时,由于层级过多造成的信息扭曲,使下级分支机构向上级汇报时,往往隐瞒真实情况,报喜不报忧,使高级管理层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做出准确的应对措施,构成更大的风险损失。

(三)建立基于业务流程的风险管理框架

银行的业务流程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是业务流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每一个活动,都是通过信息、资源、资本或人力的输入,在某种规则的控制下,通过特定的变换转化为输出结果的。一系列的活动串联成流程,流程之间相互影响,最后构成流程银行的总体。而对业务流程的分解,有利于流程银行的风险控制管理。从“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就也是对风险管理流程重新指定的过程。在流程银行的建立过程中,也需要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对现有的业务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消除原有的各种风险因子,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强业务流程的可靠性,并将风险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有效融合,实时的进行风险监控、识别、量化、报告和缓释。

由图2,将风险管理流程作为一项支持性的经常活动,对其他流程有着不可埋没的监督作用,将风险管理流程与银行业务流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在流程的再造过程中,对每一个流程活动进行风险的评估与分析,对每一条业务流程都无遗漏的就行风险控制。同时,实时地对来自客户和外部市场的风险进行检测,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不同风险类型综合考虑,将外部因素也纳入考虑范围内。另外,有一些业务流程是跨行间进行的,对于这样的流程也要注意将风险管理寓于其中。

由此可见,流程银行的建立,要从根本上将风险管理通过流程这条主线联结起来。将原来分散化、相关性弱的风险监控、识别、量化、缓释和报告通过流程·理起来,使流程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成为一个反应及时、动态敏捷的立体网络。

(四)基于流程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上文提到的全面风险管理,要基于银行的业务流程进行建设。

一是要建立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我国商业银行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就要越来越多地开展海外业务,进行跨国经营。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往往导致国家风险等危及银行的安全,所以要求商业银行在设计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过程中,不只考虑国内的风险和银行内部的风险。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要求银行有更长远的发展眼光,风险管理体系必须是全球化的,银行的风险管理流程比以前延伸的更远。

二是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对整个银行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种类的风险要通盘考虑。这种管理对银行的管理层、机构、个人、客户、业务、产品等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都纳入统一的风险管理范围。风险管理的广度也不同于以往只是基于基层的管理,控制风险首先从银行的高层做起,例如如对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要建立全面的权利监督制约机制流程,高管层对董事会负责,董事会对全行的风险负责,监事会监督董事会的工作。并按照巴塞尔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对银行的主体要通过监管检查、市场约束、信息披露来制约。

三是要建立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银行的每项业务活动都存在风险,哪一个环节缺少风险管理,都有可能出现损失。所以银行必须再造并重新设计流程,流程除了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外,还要满足风险管理的需求。在设计所有的业务流程过程中,必须将风险管理流程加入其中,把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和风险缓释和风险报告的各个环节都设计到银行的所有业务流程节点上。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与风险管理流程的同步,使银行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变得更为集中。

四是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重点已经从原来的信用风险管理等单一风险,扩大到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一体化的综合风险管理,而这些都需要对业务流程中风险数据、信息进行收集、积累和管理。因此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搭建风险管理的综合信息平台,利用风险识别、计量、建模技术来量化风险,使风险管理更加科学化。

五是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风险存在于银行的所有业务流程内,存有风险意识并不只是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责任人的事情,而是所有业务流程上的环节、岗位、人员都必须具有的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是风险管理并不仅仅是一个空壳,才会使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成为可能。

四、总结

“流程银行”是当前我国银行业的热门话题。本文对流程银行的定义做了粗浅的介绍,并尝试着阐述了流程银行的战略内涵,总结了前人对流程银行特征的介绍。之后,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的介绍,引出了建立基于流程银行的风险管理框架,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的研究。

相信只要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将流程银行的建设坚持到底,不惧于对现有的部门银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将风险管理流程寓于业务流程之中,就一定能够抵受住中国加入WTO的冲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被举报文档标题:流程银行内涵及其风险管理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rlw/yhfxgllw/59867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