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创新策略范文

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创新策略范文

时间:2022-04-09 10:27:40

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创新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三农”提供服务的主要形式,归纳目前现有产品与服务的不足,从金融服务互联网化的角度浅谈商业银行对“三农”业务的创新。这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结合互联网技术提高其风险管控能力,填补业务空白领域,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更为我国“三农”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助推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三农;创新;商业银行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党的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我国各家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比如优化银行网点布局,有效提升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整体覆盖水平,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构建专门针对农村的信贷政策制度,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抵押担保形式的创新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全面优化和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方法、推动农业产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农业生产全流程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等。近年来,“互联网+”的浪潮席卷了我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样也为“三农”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国内各大电商平台首先瞄准“三农”这一领域,农村电商平台层出不穷并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成果。自2016年以来,大量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涉及有关“三农”的业务,他们积极主动的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多元化金融服务支持。本文认为,在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三农”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从实际情况出发,挖掘“三农”业务的潜在商业价值,不仅是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可续发展的可行路径,同样也是商业银行助力我国“三农”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传统银行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产品创新力度小,增值服务不足农村金融整体发展较为落后,近年来,各大银行虽然加强了对“三农”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无论是在功能还是产品线上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信贷产品和创新服务仍然难以深入,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群体适应性不强,尽管从产品设计上来看分类明确、种类众多,但落实情况较差。如农行县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情况较差,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项目开展力度不足,品种齐全的信贷产品束之高阁。

(二)“担保难、抵押难、贷款难”未得到有效改善首先,农村金融中介环境差,缺少为农民担保的金融主体,且金融主体更愿意为经济水平较高、有一定实力的“富农”做担保,而不愿意为贫困农户提供信用担保。其次,虽然农户在为获取贷款进行抵押担保的过程中,可作为抵押物来提供的生产设备有厂房、仓储设施、大棚、冷库等,生产工具有农机具、农用车辆、渔船、渔具等,农产品有水果、蔬菜、禽类、鱼类等。然而因为其中某些固定财产属于农村集体土地,很多物品难以储藏保管,且缺乏专业的登记管理部门,因此财产难以估值、变现,不能成为合格的金融抵押品。除此之外,农村产权改革进展缓慢,产权抵押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障碍,在具体操作层面也存在着产权归属不明、交易市场混乱、中介市场落后等问题。最后,三农贷款大多呈现资金需求少而急的特点,但大银行手续较为繁杂,农民获得贷款的成本和时滞性较高。

(三)农民金融意识薄弱,银行理财渠道单一随着我国“三农”事业的开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收入增长的诉求不再局限于传统养殖种植业所带来的农副产品收入,而是日渐倾向于对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的需求。银行单一的理财渠道难以满足农户们的需求,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部分商业银行仍在不断收缩农村服务网点,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网点也存在失职的现象,再加上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农村非法集资和诈骗人员找到了可乘之机。广大农户对自己所选择的融资机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审批、金融许可证、牌照等是否齐全,对该金融机构的资质、经营范围及合法性等缺乏一定了解,对所从事的财富管理、融资活动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的概念,对相应的维权渠道和方法更是了解甚少。因此,通过一系列的反非法集资、金融消费者维权等知识普及来提升农民基础金融意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让农民们了解信用的发展、重要性、价值,征信管理、信用基础知识、普通群众讲信用与获得金融服务关系的征信类内容也是提升金融扶贫力度的关键所在。

二、我国“三农”发展与互联网金融结合的必然性

(一)总体趋势在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领域,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已经首先站稳脚跟并加速扩张;传统大型商业行在服务“三农”方面进行了持续探索,依托系统、网络和客户、加速布局支付结算,取得一定成效,且衍生出众多P2P、众筹等专业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邮政系统依靠网络优势,努力打通线上线下,业务向支付结算和供应链金融延伸拓展;地方龙头企业和民营资本意图打造区域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整个市场呈现出“中原逐鹿”但大势未定的局面。

(二)商业银行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三农”的必要性作为当前阶段市场经济转型期商业银行服务于“三农”的重要内容,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是互联网科技通过服务业务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重大机遇。早在2015年,我国政府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了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建设问题,并对当前阶段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建设方面的工作给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率的不断提升,为商业银行通过信息技术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农业银行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意见》等文件,以“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为指导思想,为商业银行助力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新的方向,要求商业银行从当前阶段宏观经济环境出发,积极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三农”金融支持,为“三农”相关经营者提供更高效、便捷、全面的金融服务。

三、传统商业银行助力“三农”发展的对策

(一)因需制宜创新金融产品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和各商业银行的逐利性,传统金融产品无法完全满足农户对资金的多样化需求,商业银行只有借助互联网不断细分市场,结合理财、保险、征信创新金融产品,才能让农户的选择多样化、个性化。在产品创新方面,针对农业收入产业链长的问题,通过“三方合作”模式,找出产业链各环节的风险点,为客户提供涵盖供应链中所有环节的专业产品及服务,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信用数据,整合上下游企业与当地农户的资源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设计出合适的风险技术和模式,将风险降至最低限度。以苏宁金融为例,苏宁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利用牵手“农分期”种粮大户的方式,为广大农户先后提供了超过六千万人民币的个人贷款。同时,苏宁金融还结合自身金融平台发展的特点,将电商和农业金融、农业生产相联系,推出了农村信贷品牌“惠农贷”,以此为基础打造了一个覆盖生产和销售的完整生态闭环。除此之外,苏宁金融与我国最大的村镇银行之一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南京签订战略协议,两者优势互补,彼此相互引流,将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有机的整合起来,共同构建垂直领域O2O合作模式。苏宁金融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深度合作,通过包括黑名单互换在内的多种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双方的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并以自身所掌握的资源优势为基础,服务于“三农”事业,在农村金融研究、风险管理、O2O渠道、联合贷款等多个方面实现了优势互补,提供便捷化、智慧化的普惠金融“三农”服务,并用金融手段实现精准扶贫。

(二)大数据完善农村信用体系随着我国农村网民数量的逐年增长,以及农村个人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率的逐年提升,大数据征信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传统银行应当积极与互联网大数据机构合作,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客户信息的情况下,改进贷款业务的流程,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安徽阡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阡陌科技)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了新型农业征信平台,该公司不仅收集农户个人信息,还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数据,可帮助传统银行找到具有迫切贷款需求和优质偿还能力的客户。此外,该公司还通过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海量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比对,更为精准地判断农户偿还的能力,这有助于传统银行全面了解客户,规避风险。在贷款后的监管方面,完成审批之后,相关款项并不直接拨付到农户的账户上,而是通过爱农资和爱农田系统,直接用于农户购买农资或者农机,客户可全程追溯该笔资金的流动,此外,农户还可以借助其大粮庄平台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完成还款操作。在此之后,将会以一期数据为基础,对用户的信用加以重新评级,立黑白名单,对信用度好的农户可以生成数据报告,交付给担保公司或者商业银行,按照实际情况提升一定的授信额度;对于部分信用欠佳的农户,则通过多种手段对其金融活动加以限制。互联网大数据的融入使农户的信用更加透明、可视,这有效避免了传统银行信贷活动的一系列弊端,信誉良好的农民或农业企业可以便捷的获取发展所需资金,同时也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三)新技术改善金融服务为了强化和提升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整体水平,应以更积极的态度去构建完善的“三农”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从而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的有效满足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具体来说,应重点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商业银行应将电商业务和惠农通服务有机的整合起来,从而真正意义上的保证“三农”电商体系的多元化支付。如商业银行所推出的“E农管家”是一款全功能“三农”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可实现电脑、手机、平板等多端操作,为农户、商家以及金融服务提供者提供了交流平台,并将生活缴费等功能纳入其中,提供了全方位的“三农”金融服务支持,打造了集电商、金融、缴费、消费于一体的“三农”互联网金融生态圈。“E农管家”目前已拓展功能有惠农进货、收银帮手、缴费商城、惠农直销、供求等,极大的方便了广大农户的日常生活、生产。第二,为应对“三农”供应链融资业务困境,商业银行应着力探索一条“互联网+”的新路径。如农业银行结合目前金融服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将内部数据平台与核心企业“企业资源计划”等系统进行对接,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全方位的提升决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农村中小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

(四)创新三农金融教育商业银行应积极推进“三农”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弥补受众群体金融意识薄弱的短板,创新“互联网+三农金融教育”新模式。首先,立足于受众群体,认真听取意见反馈,深入研究“三农”金融发展难题,积极突破瓶颈,升级和优化“三农”金融消费需求。其次,结合发展困境,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三农”知识可视化,立体化,借助互联网优势,完善软件基础配备,开设各种线上课程,量身打造“三农”金融模拟交易操纵平台,同时辅之人工线上线下服务系统,提高“三农”金融知识学习质量与效率,为“三农”金融教育提供技术和服务保障。此外,发挥大学生群体优势,鼓励各大商业银行与其开展紧密合作,联合开展大学生金融知识宣讲进社区、下乡等模式,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结语互联网金融的大力发展为传统商业银行提供“三农”服务带来了技术基础和思维创新,本文为商业银行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更好地服务“三农”提供了一定的对策和建议,但各大银行若想真正做好,还要根据各自实际突出特色,形成不同的解决方案。本文认为,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三农”业务和服务进行创新是大势所趋,各家商业银行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提高其风险管控能力,填补业务空白领域,近一步促进我国“三农”金融的创新与发展,为我国“三农”事业提供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彦奇.基于服务“三农”的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路径.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2)

[2]徐于蓝;龚紫兰.浅谈商业银行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现代金融.2017(08)

[3]李宏畅.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创新策略研究.农场经济管理.2016(06)

作者:宋若兰 刘子杨 佟佳新 王铮 程盟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创新策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rlw/yhfwlw/73202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