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

浅谈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

时间:2022-05-16 10:35:58

浅谈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分析与对策

摘要:2018年以来我国信用风险加速出清,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成为受灾重区。债券违约数量和违约金额创下自2014年以来历史新高。信用风险集中释放,可能加剧市场流动性资金紧张、造成投资者损失,引发跨市场交叉传染及导致集体违约事件爆发等风险隐患。研究化解债券市场风险处置措施对于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以及深化金融改革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债券市场;违约风险;措施

基本情况

(一)债券违约创历史新高受全球经济环境低迷、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以及在经济去杠杆、行业结构和周期性调整的作用下,2018年货币流动性趋紧,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根据Wind资讯数据,截至2018年12月31日,国内共有119只债券触发违约,发行总规模为1166.51亿元,数量上,119只与前4年总和(2014年-2017年)122只几乎持平;规模上,1166.51亿元比前4年总和859.85亿元增长约35.7%。

(二)债券违约主体以民企和上市公司为主受金融严监管、去杠杆,市场风险偏好下降、规避情绪加重等影响,企业借款渠道被严格限制,民企特别是中小民企在集中违约周期中最为“受伤”。Wind数据显示,2017年民企(按非国企口径统计)债券违约数量和规模分别为22只、197亿元;2018年,则升至103只、1072亿元,规模增加逾4.4倍。除民营企业外,上市公司也是今年来债券违约的重要主体之一。Wind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由上市公司作为发行主体债券违约数量57只,其中,有52只发生在2018年。其中永泰能源、*ST凯迪、中弘股份、盛运环保等6家都有2只以上债券发生违约,涉及债券余额从十几亿到上百亿元,规模较大。

(三)部分行业违约集中度较高在所有违约主体的行业分布中,制造业可谓是“重灾区”。截至2018年12月14日,今年制造业违约的债券数量为81只,占比超过了50%,违约金额459.11亿元,也近总规模的一半。其次为批发零售业,共有30只债券违约,尽管数量远不及制造业,但违约金额却高达412.15亿元。其余综合类、采掘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也有部分债券存在违约情形。

(四)2019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继续释放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2019年各种金融债券将大量到期,加上2019年内发行到期的信用债,偿还总量将超过6万亿,相比2018年5.34万亿元的总到期量增加15%左右。部分企业过度依靠举债驱动规模增长,但经营效率、现金流没有得到改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企业信用区分度将更加明显,资质差的企业债务问题仍将继续爆发。

存在风险

(一)由于行使回售选择权和触发“交叉保护条款”,可能引发集体违约事件首先,债券违约事件频发可能降低投资者信心,进而导致提前终止投资行为,给债券发行主体带来集中兑付压力。比如在企业处于流动性资金紧张局面的基础上,高比例投资者提前行使回售选择权,将导致企业提前面临偿付压力,或将构成实质性违约。其次,由于某只债券违约,还有可能触发募集说明书中披露的“交叉保护条款”,使公司其他债券提前到期而引发一系列违约。丰盛控股、永泰能源皆是如此。

(二)加剧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一方面,违约事件爆发,会引起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加大再融资难度。据数据统计,我国推迟或发行失败的信用债数量和规模逐年上升,截至2018年11月底,我国今年推迟或发行失败信用债659只,占总发行数量的7.4%;推迟或发行失败信用债规模3978.48亿元,占总发行信用债规模的4.5%,直接融资难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不少上市公司股价也遭遇“滑铁卢”,加之银行信贷不断收缩,市场的再融资能力受限,进一步增加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已经出现违约事件的发行主体,后续再次违约概率极大。在经营活动持续恶化下,一旦公司现金流不足,对于即将到期债券,会承受更大的资金兑付压力,从而造成各项债务违约的频现。

(三)市场交叉传染风险一是与股票市场相互影响。债券违约反映出公司经营不善,因此违约上市公司股票往往表现不佳。数据显示,2018年上市公司中*ST保千、中弘退、神雾环保、乐视网4家公司股价跌幅超过80%,*ST凯迪、印纪传媒、盛运环保等8家公司年内跌幅均超50%。而股价的下降也会进而加剧债券违约的可能。二是交叉“感染”贷款,银行资产质量可能受到威胁。债券违约会与贷款互相加强,存在形成连环违约的可能。虽然债券违约不会直接形成银行表内不良贷款,但债券违约的企业,资金往往极其紧张,融资能力下降,一旦债券违约,风险必然向贷款传导,影响贷款偿还能力。三是违约延伸至信托计划、资管计划、融资租赁等。违约企业一旦深陷债务危机,同样会对参与的融资产品或项目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其较大概率发生间接违约。

(四)造成投资者损失除发生违约事件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变动会对投资者带来影响外,“踩雷”违约债券导致债券基金净值下降也会对投资者造成损失。从实际表现来看,2018年有10只债基年内单位净值跌幅在15%以上,跌幅最高达33.33%,与最高涨幅35.38%相差近70个百分点。而净值出现大幅亏损的债基主要为可转债和踩雷违约债事件的产品。机构在募集新基金时,成立类似垃圾债的高收益产品,把已“踩雷”的券挪到新基金中,将风险收益比两极化。部分投资者可能过分关注收益率,忽视风险而中招,更为严重的是,一旦该基金被清盘,投资者将遭受更大损失。

化解措施及建议

(一)发行主体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发债主体一是应认真排查到期债务,检查自身偿付能力是否匹配,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有足够的现金流进行偿付债务,降低违约风险;二是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企业自身实际,主动调整产业结构,适当压缩业务扩张规模,集中主业,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加强流动性资产负债管理;三是对企业相关信息做到及时真实披露。

(二)加强对发债主体约束,健全债券违约处理机制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债券违约处置的相关法规制度,强化对不同主体的约束。研究制定债券违约处置机制,以及退出机制。通过协商解决、向保证人求偿、通过AMC处置债权、变现抵质押物、法律诉讼、破产申请等多种方式妥善处理已发生的违约事件,积极防止违约外溢和传染。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违约债券流转交易市场,提高违约债券的流动性,有效降低损失。

(三)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增强信息对称性一方面,监管部门要不断加强对于债券发行和承销的监管力度,促使承销商、受托管理人、担保机构等中介机构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在尽职调查、信息披露、持续督导等方面做好风险防控工作,依法依规保证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投资者应进行理性投资,加强对投资对象的观察,注重投资组合的配置,远离资产负债率较高且短期偿债能力较弱的上市公司投资产品,也应客观对待违约现象,在获取高收益的同时,承担相应高风险。

(四)多方配合,集中力量化解债务违约风险政府对于具有一定经营前景和实力,但短期内遇到流动性问题的企业给予支持和帮扶。监管部门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进服务民企融资方式,补齐资金链服务短板,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中介机构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违约债券处置方案的设计和执行。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利用自身优势,帮助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等违约处置,提高债券处置效率,促进资金回流。

作者:孟蝶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谈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分析与对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rlw/xjgllw/73352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