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时间:2022-12-20 01:51:35

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功能在提高实体经济产出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但对流动性创造的研究却一直被忽视。本文就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功能的内涵、度量方式和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从宏观环境、行业特点和银行特征三个层面分别选取一个被广泛研究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这对于推进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流动性创造;货币政策;银行业竞争;资本充足率

一、引言

根据现代金融中介理论,银行存在的原因有二:一是转移风险,二是创造流动性。银行通过为流动性相对较高的负债为非流动资产提供资金来创造流动性(Diamond&Dybvig,1983),此外,银行还通过贷款承诺和类似的流动资金承诺从资产负债表外创造流动性(Holmstrom&Tirole,1998;Kashyapetal.,2002)。2009年,Berger和Bouwman构建出有效的银行流动性创造度量方法,使得关于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实证分析变得可行。银行流动性创造有利于经济增长,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组成部分与经济高度相关。首先,银行贷款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Levine&Zervos,1998),尤其是那些无法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而对银行贷款高度依赖的客户。其次,活期存款是流动性创造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提供流动性和支付服务,这对于经济的良好运作至关重要(Kashyapetal.,2002)。第三,贷款承诺和信用证等资产负债表外担保提高客户扩大经济活动的信心,因为他们能够计划投资和其他支出,并且在需要为这些支出融资时及时获得资金(Bootetal.,1993)。最后,衍生品作为银行资产负债表外活动的主要类型之一,是企业用来对冲利率、汇率和其他市场价格变化风险的主要工具,有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Stulz,2003)。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功能内涵

商业银行是市场流动性的主要创造者,利用流动性的负债为非流动性的资产进行融资。Diamond和Dybvig(1983)提出经典的DD模型证明银行的流动性转换功能,DD模型中银行为存款人提供活期存款合约,同时向借款人提供非流动贷款,因而承担者将非流动性资产转换为流动性负债的流动性转换职能,在流动性转换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流动性错配为市场实现流动性创造。Diamond和Rajan(2001)通过模型解释金融脆弱性促进流动性创造,并解释了同样具有活期存款性质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为何不具有流动性创造功能。在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中,购买人持有的股票按市价计价,共同基金便可运行。货币市场基金避免配置需进行积极管理的非流动性资产,因此其不能创造流动性。购买人获得流动性仅仅是因为货币市场基金持有的基础流动性,而不是因为基金本身增加了流动性。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度量

(一)LG缺口指标在Berger和Bouwman(2009)提出度量流动性创造度量方法之前,仅有一篇文献尝试对银行流动性转换进行测量(Deep&Schaefer,2004)。Deep和Schaefer(2004)将所有在一年之内到期的贷款视为流动的,但排除或有负债性质的贷款承诺和其他表外活动,然后将流动性转换定义为流动性净负债(=流动性负债-流动性资产)与总资产的比值。

(二)BB指标Berger和Bouwman(2009)分三步构建流动性度量指标。第一步,基于客户从银行获得资金的便利性、成本和时间,以及银行为了满足这些流动性需求而处置债务的便利性、成本和时间,将所有银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表外活动分类为流动性、半流动的和非流动的。第二步,为经分类后的业务活动分配权重,权重的分配与经济理论相一致,即当非流动性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负债时,会创造最大流动性,当流动性资产转化为非流动性负债或权益时,会破坏最大流动性。具体地,将流动性负债和流动性资产赋予0.5的权重,将非流动性负债和流动性资产赋予-0.5的权重,将半流动性资产和半流动负债赋予0的权重。因表外业务与资产业务相类似,故将非流动性、半流动性和流动性表外业务分别赋予0.5、0和-0.5的权重。第三步,将第一步的业务活动和第二步的权重结合,按照业务活动类别或到期日进行分类,以及按照是否包含资产负债表外业务活动,构建了四种流动性创造指标。

(三)指标比较以及最新发展同样是根据流动性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分类,BB指标计算的是流动性创造的绝对值,即资产负债表上实际创造流动性的金额。LG指标计算的是一个相对值,表明转换后的流动性相对于总资产的比值。显然,BB指标比LG缺口指标更全面也更符合实际情况,尤其是他们将所有商业贷款视为非流动性贷款(因为无论其到期日如何,银行通常无法轻易处置它们以满足流动性需求),但他们将住宅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视为半流动性贷款(因为这些贷款通常可以证券化和出售以满足流动资金的需求)。自Berger和Bouwman(2009)构建出全面的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衡量指标之后,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研究基本都采用该指标,同时根据研究对象与美国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和业务活动的不同,适当地对指标做调整。Fungacova和Weil(2013)计算俄罗斯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指标时,考虑到俄罗斯贷款证券化虽然尚属稀有,但消费贷款多是用于购买消费品的短期贷款,期限较短的项目往往比期限较长的项目更具流动性,因此仍将消费贷款分类为半流动的。李明辉等(2014)在计算中国银行业流动性创造指标时,考虑到与美国银行业相比,中国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尚不普遍,从而将变现难度大、变现成本高的住房抵押贷款划分为非流动资产。郭晔等(2018)在分析货币政策对中国银行业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时,采用了李明辉等(2014)对住房抵押贷款流动性的分类方式。

四、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因素

(一)宏观因素———货币政策作为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最主要的政策之一,货币政策变动会影响银行的信贷行为。不同的全局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不同。经济平稳运行时期,宽松的货币政策预期能够增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流动性创造(Kashyap&Stein,1997)和存款,但对表内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是不明确的。因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了银行准备金,银行存款随之增加,银行能够获得更多的可贷资金,或能够利用低成本存款代替高成本融资(Stein,1998)。银行因此可能会增加信贷供给,包括向信贷配给对象提供贷款(Stiglitz&Weiss,1981)。Thakor(2005)发现,宽松货币政策下更易在现货市场获得融资的客户,会减少对贷款承诺和其他资产负债表外担保的需求。不过,基于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之间的互补性,存款的增加也会促使银行通过贷款承诺向客户提供更多的流动性(Kashyapetal.,2002)。经济危机期间,无论是表内还是表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均减弱。危机期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变得严重,资产市场冻结的可能性使银行更不愿意持有某些资产或从事银行间贷款(Caballero&Simsek,2013)。Berger和Bouwman(2017)利用美国银行业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得出了与上述观点一致的结论。他们发现,在正常时期,货币政策对小规模银行创造流动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经济上影响较小,对大中型银行创造流动性的影响较弱且混合。在金融危机期间,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较弱。巴曙松等(2016)对基于中国银行业数据研究发现,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创造是反向影响,M2增长率与存款基准利率对流动性创造则是正向影响。

(二)行业特点———银行业竞争度行业层面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因素的研究集中在银行业竞争度。理论上,银行业竞争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竞争降低银行风险吸收能力,从而降低流动性创造。竞争度越高,银行利润边际越窄,对亏损的缓冲越薄(Jayaratne&Strahan,1998),促使银行减少风险承担(Peydroetal.,2016)。Jiangetal.(2016)通过对1984-2006年间美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变化,对流动性创造的实证研究发现,竞争加剧减少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具体地,对盈利能力较强的银行而言,竞争对流动性的破坏作用较小,而对规模较小的银行来说,竞争对流动性的破坏作用较大。周凡和齐天翔(2017)基于中国202家商业银行年度财务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竞争对银行流动性创造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银行竞争度增加1%,流动性减少2.4817%。相反,有研究表明,竞争可以促进流动性创造。首先,竞争往往会刺激金融创新并提高效率(Laevenetal.,2015),流动性创造可能会伴随银行创新同时发生。第二,竞争往往使银行信息更加透明(Jiangetal.,2016),这促使银行经理更用心地筛选潜在借款人和监督借款公司行为,信贷配给的改善鼓励银行贷款和创造更多的流动性。许桂华和谭春枝(2016)以中国银行业2002-2014年的宏微观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度提高增加了流动性创造。

(三)个体特征———资本充足率当前,关于银行资本与流动性创造之间关系的讨论主要围绕两个假说展开,即“金融脆弱性-挤压”假说和“风险吸收”假说。“风险吸收”假说认为,较多的资本将增强银行创造流动性的能力。银行潜在损失随着非流动资产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流动性创造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敞口(Allen&Gale,2004),而银行资本允许银行吸收更大的风险(Pullo,2004)。相反,“金融脆弱性-挤压”假说则认为资本会阻碍流动性创造。其理论逻辑在于,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会挤走存款,从而减少流动性创造,而因低资本充足率内含的金融脆弱性往往有利于流动性创造(Diamond&Rajan,2001)。Berger和Bouwman(2009)对美国银行业的研究发现上述两种理论的实证支持,具体地,资本与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对大型银行来说是正向显著的,对中型银行来说是不显著的,对小型银行来说是负向显著的。孙莎等(2014)基于1998-2012年我国113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发现资本充足率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在不同类型的银行中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大型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不显著,对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显著降低其流动性创造,验证了“金融脆弱-挤压”假说。周凡等(2017)对中国银行业数据的研究也发现一致的结论。

五、总结

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由其资产负债表(表内和表外)决定,因此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动直接影响流动性创造。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全球银行业基本都推行了以并购为主、规模扩张的快速发展战略,银行业务不断创新,业务领域不断扩张,致力于成为能够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综合化全能银行,但金融危机打断了全球银行业长期以来的扩张步伐,经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黄志凌,2014)。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同样经历了巨大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在经济结构调整、金融监管体制重塑和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转型一直在进行,逐渐降低对信贷扩张规模增长发展方式的依赖,创新资本集约型业务(樊志刚,2018),资产负债结构多元化程度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也相应地随之变动,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因此,在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下,该研究对于推进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更好地服务实体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何雅婷,曾智.货币政策、银行竞争力与流动性创造[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37(12):45-56.

[2]樊志刚.大型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转型[J].中国金融,2018(11):27-30.

[3]郭晔,程玉伟,黄振.货币政策、同业业务与银行流动性创造[J].金融研究,2018(5):65-81.

[4]黄志凌.全球银行业发展战略的重检与启示———基于金融危机前后金融机构行为变迁的比较分析[J].金融监管研究,2014(9):1-11.

[5]李明辉,孙莎,刘莉亚.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14(10):50-60.

[6]孙莎,李明辉,刘莉亚.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与资本充足率关系研究———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4,40(7):65-76+144.

[7]许桂华,谭春枝.银行业竞争度变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6,31(4):25-35.

[8]周凡,齐天翔,周伟峰.资本充足率会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吗?———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17,22(4):42-53+67.

作者:李洋洋 杨亚仙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因素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rlw/syyhlw/74627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