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范文

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范文

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

(一)影响资产收益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1.净利润与资产平均余额变动会影响资产收益率。因为资产收益率指标为净利润与资产平均余额之比,因此,在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资产平均余额增加(或减少)就会引起资产收益率的下降(或上升);在资产平均余额不变的情况下,净利润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资产收益率的上升(或下降);另外,在净利润与资产平均余额增减不同步的情况下,对资产收益率的升降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的经营者应千方百计提高净利润,提高每一元资产的创利能力。

2.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会影响资产收益率。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情况看,信贷资产仍是最主要的资产,贷款仍是银行收益最主要的来源,因此贷款质量的好坏与银行收益的高低有着最密切的关系。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影响利息收入,因为信贷资产质量差使得低效或无效资产相对增加,相对减少了利息收入;二是会影响呆坏账准备金计提的多少,并且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非常重大,因为按国际惯例除正常类贷款外,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的准备计提比例分别为2%、25%、50%、100%,若贷款质量差、一旦进入不良状态,则需要计提巨额的呆账准备,相应的利润将会大幅下降。

3.中间业务收入的多少对资产收益率影响重大。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总收入中主要是贷款利息收入、存放同业(包括上级行)及央行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等,这些收入都依靠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所获得,而与资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很小。由于资产是相对稳定的,资产的收益也有极限,因此中间业务收入对总收入、净利润和资产收益率产生重大影响。

4.赢利资产收益的高低及占比不同对资产收益率有不同的影响。商业银行的效益主要是通过资产,尤其是盈利资产的经营所形成的,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赢利资产的分布中,信贷类资产份额最大,其风险也最大,伴随的收益也最高;其次份额较大的是长期债券、存放央行、存拆放同业等,其风险较低,伴随的收益也较低。在综合考虑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信贷类等高收益的资产份额越大则资产收益率就会越高。

5.非生息资产多少的影响。这里所说非生息资产主要是指现金和固定资产等不能直接带来收益的资产。由于国人对持有现金的偏好、支付手段的落后,银行自助设备的大量增加、现金管理和调剂不够等原因,使得银行库存现金大幅上升。由于技术的进步、形象需求的提高、历史遗留的堆积等原因,使得银行的机器设备和房产增加较快。另外,应收账款、递延资产等的增长都会使非生息资产增加。非生息资产的增加,势必会使收入减少或相对减少,从而对资产收益率产生不利的影响。

6.利息及经营支出高低的影响。在商业银行的总支出中,如果不考虑损失准备和税款支出,则最大的支出是存款利息支出,它是一家商业银行总成本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次是费用支出和折旧支出。存款成本的高低、费用开支的多少、固定资产的分布及折旧计提政策的变化等对资产收益率影响重大。

7.税款多少对资产收益率影响较大。国家规定,对金融保险企业营业收入征收5%的地方营业税、对利润征收33%的企业所得税,由此可以看出税款支出对净利润和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程度。另外,国家财税政策规定,有些收益不缴营业税或所得税、或都不缴(如国债收益),有些支出不得进行税前扣除、必须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缴纳所得税(如违规罚款等),也对净利润和资产收益率有着较大的影响。

(二)提高资产收益率的建议和对策

1.加大对资产收益率指标的考核力度。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考核指标中一般以利润计划为主,而未将资产收益率指标纳入其中,或只作为其他指标的调节项。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转变观念,树立“精品银行”的意识,促使总、分行两级管理人员对考核资产收益率指标重要意义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二是加大资产收益率指标的考核力度,在赢利性指标中以利润增长计划和资产收益率指标为主、两者并重,避免出现利润增长、计划完成、而资产收益率明显下降的“虚假繁荣”景象;三是由于各分支行有不同的经营历史背景,在考核时要体现“尊重历史、积极稳妥”等原则,以历史上最近一段期限的平均资产收益率为基础,分别下达一个积极稳妥的资产收益率考核指标。

2.狠抓信贷类资产质量的提高。防范和降低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现今最热门的话题。一是商业银行的各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能够正确地认识、理解和管理风险,因为银行要开展业务就必须承担风险,一般讲风险越大预期收益越大,在此前提下我们才能寻求其他的措施;二是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三是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信贷人员的专业素质;四是要尽快建立先进、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和风险分析数据模型,以便及时掌握信息、获取资料、定量风险、采取措施;五是尽量多地设计和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等来管理和规避风险;六是加强对市场、行业、企业经济运行和政策变化的研究,建立信贷进入和退出机制并选择有利的时机;七是对信贷类不良资产要加大清收、盘活和处置力度,在这方面各家银行都有很多好的方法和措施。

3.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把中间业务及其收入看做新的业务及利润增长点,要的是结果,而对过程重视不够。一是对现有的项目要应收尽收,如结算业务手续费、邮电费、工本费、承兑手续费、中介机构账务查询手续费、资金证明手续费、汇兑手续费、其他手续费等,不能无原则给客户优惠,切忌“勿以利小而不为”;二是创新手段、拓宽市场,为客户提供新的收费项目和业务产品,如代客理财等;三是对已经开办的但没有明确收费的中间业务,或通过同业协会统一行动,或通过工作寻求理解等以达到收取费用;四是在中间业务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和规模,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并做出选择,哪些扩大、哪些收缩,哪些加强、哪些放弃等等,以有效地利用资源、扩大影响、获取收益。

4.科学、合理运用资产,尽量压缩无效、低效资产份额。一是研究预测各种资产的收益情况,在确保流动性、安全性的前提下,把资金运用于高收益资产项目;如信贷类资产收益高,可以多分布一些,同时在谈判中要把握时机、维护自身利益,尽量少下浮、不下浮甚至多上浮贷款利率,以获取最高收益;在信贷投放乏力的情况下,由于国债投资收益免缴营业税和所得税而实际收益较高,也可以多分布一些,尽管其有利率风险;另外其他长期债券、国债回购、拆放同业等都比存放央行的收益高。二是要研究分支机构的现金使用规律,加大现金调剂力度,在确保支付的前提下尽量压缩现金资产。另外,央行和商业银行要加快支付手段、工具和产品的创新和推广力度,尽量减少社会和居民使用现金的频率和额度,降低营业网点和自助设备的现金压力。三是要加强管理,努力降低无效和低效固定资产;无用的房产及设备要卖掉或出租,确须购建的要严格把关,可购、可不购的坚决不购,对无法使用的要及时处置。

5.调整结构、加强管理,切实降低筹资和经营成本。一是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尽量拒绝高利率的保险协定存款,并对一般的协定存款加强管理;二是要创新手段、增加产品、强化服务,通过大量的结算和业务增加低成本活期存款;三是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固定资产的实际寿命、自身的业务需要和国家政策,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尽量减少折旧支出;四是科学、合理地安排和使用财务资源,减少浪费,压缩费用开支,使有效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6.充分使用财税政策,尽量减少税金支出。一是对于加速折旧要慎重对待,因为加速折旧不只是折旧支出的增大而减少了税前利润,还因为国家规定多计提的折旧支出不得进行税前扣除,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多缴企业所得税,并减少了税后利润;二是对财税制度规定的指标或比例控制项目如宣传费、广告费、公益救济性捐赠等支出要严加管理,努力控制在比例指标以内,避免超额后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而增加税金支出;三是要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加强风险防范,杜绝违规经营和违规支出,因为这些支出和违规罚款不得进行税前扣除,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增加所得税支出;四是经办和管理人员要增强责任心,努力学习,及时掌握政策,对符合税收法规、允许税前扣除的项目要及时申报;五是在分析对比资产收益时要充分考虑税金支出的因素,比如投资收益、回购、同业拆借、转贴现等不缴纳营业税,国债收益不缴纳所得税等。

7.强化内部管理,减少营业外支出。内部管理的好坏,不仅意味着管理水平的高低、规范经营的程度,同时对商业银行的形象、信誉、效益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影响。一是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可以减少或避免经济纠纷、经济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发生,从而减少或避免损失,相对增加了利润;二是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可以减少或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从而减少或避免了监管部门的经济处罚,相对增加了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