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范文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范文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

一、供需双方造就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巨大潜力

从需求的角度上来看,个人理财业务是随着社会的财富增长而产生的。当人们手中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所关心的就不仅仅是消费了,而更关心的是如何有效地将手中的财富进行分配和投资。到2004年底,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总额达12.6亿元,以企业家、知识白领等为代表的我国富有人群逐渐形成。由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七成居民希望自己的资产有个好的理财顾问,愿意接受银行推荐的个人理财建议和方案。同时,我国进入了老年社会,预期会有相当大比例的财富转移到下一代,更凸现了理财规划的重要性。人们对建立退休、教育基金、管理个人资产、保险和合法避税等个人理财需求会越来越大。

从银行角度来看,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基本上形成了现代金融体系框架,在体制上和制度上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保证。2005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导》更是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发展规范了发展方向。我国银行低水平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严格的资本管制和全球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很多银行纷纷把目光投向成本低、风险小、利润高的个人业务,提出打造零售银行的口号。另外,外资银行的进入无疑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挑战。他们在人才、经验、产品上都具有优势,更重要的是出于混业经营的体制下。他们一进入我国市场就迅速开展了个人业务,将理财规划的概念引入客户管理。因此,我国银行在巨大的压力下也迫切需要开展个人理财业务。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对个人的业务一直停留在储蓄存款的阶段。1997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建立了国内银行界的第一家私人银行部。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在上海、浙江、天津等5家分行进行“个人理财”的试点。随后,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纷纷建立“理财中心”和“理财工作室”开展理财业务。2004年起以股份制银行为先导的一批名为“理财产品”的创新型储蓄投资产品纷纷投向市场,开创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先河,也使得理财一词深入人心。

目前,各银行都形成了较新的经营理念,提出了一系列经营措施,例如账户收费、定位高端,等等。同时,各行都借助与金融理论和科技平台推出了一些系列化和组合化的产品,新产品研制周期不断缩短、科技含量、复杂化程度不断提高,并逐渐由外汇理财、人民币理财向综合化发展、由公司理财向个人理财发展。一些银行还提出了品牌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例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农业银行的“金钥匙理财”,等等。

我国银行理财业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业务发展中暴露出了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首先,以推销自己银行产品为导向,而不能以客户为中心。理财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而非以银行产品为导向。一般来说,银行应该在明了客户的真正需求后,根据客户的需要和客户的资金量来“量身定做”适合客户本人的资产组合,令客户称心满意。但是,我国大多数银行的理财业务从属于日常的销售,理财师也就是销售人员,在业务指标的压力下,他们大多以推销自己银行的产品为主,而不是客户的需求,有时甚至将不适合客户的产品推销给客户,更不要提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了。由于他们往往坚持投资人利益为先的原则,因此常给客户造成变相营销的印象,难以在长期内留住客户,创立品牌。

其次,在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上缺乏保障。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它的基本理念应该是“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新型综合性业务。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虽然能够提供很多种个人银行业务,但是在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设置中,个人理财业务工作都在个人银行业务部,但中间业务,信贷业务分别由中间业务部、房贷部等多个部门管理,造成前台业务分块分割,无法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再次,银行产品设计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控制风险能力不足。我国金融市场上个人金融产品数量不足,很多银行推出了自己设计的理财产品,虽然这些产品在客户选择上都设置了一定的门槛,在收益上高于同期储蓄利率,在税收和流动性上也做出了一定安排。但是,他们的主要卖点在于在固定利率制度下博取利差,银行的目的也在于以高利率与货币市场基金和其他银行推出的产品竞争,抓住客户群体,增加存款,吸收民间沉淀资金。因此,这些产品在设计目的和产品结构上都于客户理财需求不相配合,不能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

一些商业银行在推出理财产品的时候往往考虑的是如何抓住客户群,如何吸收资金,而对自身风险管理和收益能力考虑不足,甚至过分自信,往往给予客户承诺过高的收益,或是将一些条款写的含糊不清,令客户将预期收益误解为固定收益,甚至理解为一般的储蓄存款品种,对风险一无所知。但是,银行间产品的模仿速度十分快,其他银行也会迅速推出同类理财产品,并且承诺更高的收益。长此以往,理财业务会变成一场价格大战,银行不仅不能在理财业务上获取收益,甚至会蒙受资金和信誉上的损失。然后,我国银行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业务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理财中心使用的工具仍然是宣传图表、资料、计算器之类的简单工具,缺少专门为客户设计的电脑软件,和必要的查询服务和市场资讯服务,更别提为客户做理财分析、调查、量身定做理财目标和计划等。

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的建立和运用是银行个人理财的基础,并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目前国内多数银行运行系统是建立在账户的基础上,客户信息极为有限,这样的系统无法被有效地加以分析利用,导致理财业务的开展始终无法确定目标群体。

最后,高素质的理财人员缺乏。个人理财业务从业人员既要对银行、保险和投资产品有深入的了解,又需要熟悉国家税务、法律等规范,还需要对经济发展趋势有准确的判断,因此,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合格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仅理财人员缺乏,而且人员分工不明确,难以形成专业化的理财队伍。

三、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方向

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国民财富不断累积,预计到2005年底,中国有13%的城市家庭年收入超过4万元,理财业务未来的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都非常巨大,关键在于商业银行如何发展此项业务。

首先,银行要转变理财观念。面对国外银行的竞争,我国商业银行只有立足本国,建立雄厚的客户基础,不断完善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必须转变理财观念,从单纯的销售产品转向客户管理,树立为客户终生理财的意识,从追求高收益转向以风险控制为前提,从面向大众的个人银行业务转向客户细分,培养长期客户关系。

其次,提高个人理财业务的综合服务水平,树立品牌意识,加强风险和成本控制。由于金融产品的同质性和监管的非差异化,金融产品的模仿速度非常快,价格战在短期内难以避免。因此,银行要加强内部成本控制,更多的面向内部挖潜。但理财业务终究是一项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业务,要在长期中获得竞争优势,靠的是银行的信誉和服务的质量,要真正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有效整合前后台的业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的增值服务。因此,银行应在根本上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和信誉水平,强化风险控制意识,树立自己的理财品牌。

再次,加强客户资源管理。客户是个人理财业务的中心,商业银行应全面发展整体性客户关系管理,将客户关系管理作为吸引个人理财业务客户的重要工具。同时,银行防止优秀的理财知识、技能和客户随人员变动而离开,注意培养后备人员,增强客户的忠诚度。

最后,做好人员储备工作,加强理财人员队伍管理和职业操守教育。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密集型的业务,以服务人员的专业性投资技巧为基础,高素质的人员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因此,商业银行不断提高理财人员的质量和数量,培养理财的专业队伍,靠业绩打出品牌,赢得客户的信任。同时,先进的银行还要建立独有的专业理财师培训力量,主导建立理财业务的行业规范和职业守则。

总之,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是一个新兴市场,随着个人理财业务地位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也势必出现新的变化,因此,各商业银行应以更加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加快此项业务的发展,提升自己在此项业务中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