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范文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范文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衍生和发展,使得商业银行无论决定实施哪种资产—负债或资金管理策略,银行家都无法避免一家银行所必须面对的最严峻的潜在的最具破坏性的风险形式——利率风险。当金融市场上利率发生变动时,银行家们发现这一变动影响其最重要的收入渠道——贷款与证券的利息收入,及其最重要的支出渠道——存款与其他银行借款的利息支出。并且,利率变动也改变了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市场价值。因而,利率变动既影响银行资产负债表也影响了其收入与支出情况。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意识亟待加强,更有必要在管理体制上建立起高效的利率风险管理体制。

一、利率风险的定义

利率的变动具有双重的作用,其一,可以引导和带动有关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如利率的上升会使得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从而企业的融资意愿和能力就可能随之下降,从经济整体而言,社会投资水平就可能得到控制和降温;其二,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的变动势必会引起金融产品价格的变动,这就会给金融产品的持有或投资者造成收益或资产价值的波动(包括收益和损失),因此,利率的这种变动对持有这些金融产品的企业或个人而言,就产生了利率风险。由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主要都是以金融产品的形式存在,受利率变动影响较大。简单的说,利率风险,就是指由利率变动引起的金融产品价格及损益的变动,进而带来持有这些金融产品的经济主体的收益或经济价值的波动。

就商业银行而言,利率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当金融市场的利率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银行的收入来源和其支出项目,即贷款和证券的利息收入(中国的银行主要是贷款利息收入),以及存款和其他银行借款的利息成本(中国的银行主要是存款利息成本)。下表列出了中国各主要银行的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分别在营业收入和营业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可见,利息收入不口利息支出在银行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都很高。因此,在利率变化影响到银行的利息收入和支出的时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银行整体的营业收入和支出,从而对银行的利润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除了上述的引起金融产品损益变化从而使得银行利润变动外,另外,利率的变化带了金融产品价格的变化会改变银行的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从而可能引起银行净值的变动。以银行持有国债为例,一旦市场利率出现上升,则国债价格就会下降,银行资产的市场价值就会缩水,这进一步地可能对银行净值产生影响。

因此,利率的变化往往同时影响着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的项目,这种影响的结果是银行的赢利和经济价值可能发生波动,这就是银行的利率风险。

二、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利率风险

本质上说,利率风险都是因利率

的变动引起的金融产品价格或收益的变动。而从表现形式看,利率风险根据其来源及影响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基本风险和选择性风险等几种主要类型。

①重新定价风险。最主要的和最经常遇到的利率风险是由于银行的资产、负债和表外头寸的到期日在时间上的不同(对固定利率而言)和重新定价(对浮动利率而言)。由于这些重新定价的不相配性,当利率发生变化时,它们可以使银行的收益和主要经济价值暴露于不可预测的变动中。例如某银行用短期存款来为长期的固定利率贷款融资,在利率提高时就会因收益不变而支出增加导致净收益的减少和内在价值的降低。

②收益曲线风险。收益风险是在收益曲线发生了对银行收益或内在价值不利的变化时产生的。收益曲线的变动包括平行移动和斜率变化两种主要形式。

③基本风险。基本风险是由于对具有类似定价性质的不同工具支付和利息调整上的不完全相关性造成的。当利率发生变化时,这些差异就会导致具有相同到期日或重新定价频率的资产、负债和表外工具之间的现金流量和收益差额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

④选择性风险。这是一种产生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组合的期权选择中的风险。在通常情况下,期权为其持有者提供了一种买、卖或同时变动一个金融工具或合同现金流量的权力,而不是义务。期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组合在某些标准化的工具之中。银行在交易和非交易账户中都有互换期权和OTC期权,非交易账产中最重要的是带有期权组合的工具,这些交易包括许多带有买或卖权的债券和国债,借款人有提前偿还借款余额的权利,各种类型没有到期日的存款产品,存款人任何时候都有权提取的存款,而不必承受任何惩罚。如不严格管理,就会带来很大风险,因为期权的持有者,不管是单独的还是组合的,总是在对自己有利而对卖方不利的时候行使其权力的。此外,期权的增加可以造成重大的杠杆风险,可以加大对期权头寸的影响。

三、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

建立银行系统的利率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是通过银行内部(董事会、管理高层及相关职能部门等)、外部(人民银行等监督机构)等对利率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使得银行的资产负债及其各项经营活动的利率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银行的赢利性和经济价值不受或少受损失。

1.完善的利率风险监管体系

利率风险防范体系与控制主体分别来自银行的内部和外部。银行内部包括董事会、管理高层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外部主要是人民银行等监督机构。这些部门或机构对利率风险的政策、工作程序、处理方法是体系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换是非常必要的。由弓: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的层出不穷,以及外部监管本身的特点,外部监管始终都属于事后控制,要实现风险的预警、防范等的事前控制,银行就必须加强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2.科学的利率风险管理模型

当今国际银行界主要利用利率敏感性分析模型进行利率风险管理,且其技术不口方法更新速度很快。最初只是运用简单的缺口分析,但从20世纪80年代起,已迅速发展为持续期分析,进而运用)争现值分析。90年代起已大量使用动态模拟分析,目前还开始尝试使用CAPM分析,与此同时还普遍进行应力测试。不少商业银行在借鉴共性分析模型(如SENTEBOMODEL)基础上,开发适合本行特点的高度个性化软件。例如苏格兰皇家银行目前使用的动态模拟分析软件可以提供多达100多种利率变动情景假定下的资产负债和)争收益变动的情况,从而能够根据利润最大化目标从中选取最优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方案。

我国商业银行应从现有的金融市场发育的客观条件出发,充分考虑到本行的技术不口财力承受能力,并借鉴国际银行界的各种分析工具,创造性地探索出和建立适合本行特点的利率敏感性分析模型。

3.大力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我国商业银行90%的业务仍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其经营收入主要依赖资产负债业务的弊端就是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及之后,商业银行所承受的利率风险将很大。况且,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不发达,也使商业银行缺乏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手段。外资银行就特别注重优先发展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真正发展却是从改革开放后起步的。在20世纪80年代前,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是传统的中间业务——汇兑和结算。80年代后逐渐发展了信托租赁、票据承兑、代

理发行和兑付证券、保险、信用卡等业务。90年代以来,各商业银行竞相发展了如经济咨询、代客理财、代客外汇买卖、一卡通、一柜通、一网通等新的中间业务。尽管如此,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差距是明显的:(1)实际经营范围窄,品种少。(2)业务规模小,收入水平比较低。(3)服务手段和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我国已经加入wTo,外资银行将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间业务将成为外资银行最具竞争力的领域,也恰恰是国内银行的薄弱环节。今后,我们应该增强金融创新意识,加快发展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也就可以减少利率风险的困扰。

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外部环境需要解决和改善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亟待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但就现实而言,其商业银行的内外部环境还存在众多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是利率非市场化、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等。

1.利率非市场化

利率非市场化使得资金交易双方无法自主决定交易价格——利率。从而,第一,利率无法成为资金供求状况的指示器和自动调节器。自动调节器指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利率具有自动调节资金市场恢复均衡的作用。如当资金的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使资金供给增加,资金需求减少,最后市场恢复均衡。因此,商业银行无法根据利率变化对资金供求状况作出准确判断及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二,利率无法对不同程度的风险承担者提供相应的补偿。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承担不同风险对贷款者(如商业银行)而言,其利息收入并无大的差别。既然商业银行对交易价格并没有多少决定权,其所能控制的只,是决定“贷’或者“不贷”。然而,“贷”没有相应的或足够的风险补偿,“不贷”则银行的资金不能充分运用,影响银行的赢利状况。加之银行赢利与否及赢利程度,对银行管理者的实际利益无密切的关系,后者更关心的是避免在其“执政期”出现更多的呆账或坏账等不良债权,因此,商业银行往往倾向于“不贷”,这也是部分商业银行存在“惜贷”的重要原因之

2.金融市场

完整的金融市场应该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金融衍生商品市场等。而目前中国这些市场的发展状况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尚不成熟和完善,外汇市场的规模较小,金融衍生商品市场基本处于空白状况。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性使得银行承担着经济活动中的大部分资金需求,集中了大量的风险。而外汇市场的规模小且主要局限于即期外汇交易,因而难以对外汇头寸暴露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用于风险规避和防范的金融衍生工具也因受制于金融衍生商品市场的发展而难以运用。因此,金融市场整体发展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中国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有效性。

3.商业银行自身因素

中国目前的商业银行体系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工、农、中、建)、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等,无论从存贷款余额还是从金融资产总额比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整个商业银行体系中均占据主要地位。中国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从4大专业银行转变而来的,虽然2000年以来商业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尚不能说是现代市场经济意义下的商业银行。银行在产权结构、经营能力、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综合管理水平以及人员素质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因此,对于中国处于转型时期的这些银行而言,加快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是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