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论文(7篇)范文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论文(7篇)范文

时间:2022-10-08 03:58:04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论文(7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探讨

摘要: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周围的环境也随着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影响而改变,那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势必会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作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会计教育,也势必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现在各类高职院校都在扩招,相应的会计专业的招生规模也在增加,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出现在社会大众眼前。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管理的质量,调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成为我们要丞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会计专业;改革实践

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社会对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随着各类高校的扩招,各校各专业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会计专业显得尤为明显,各个高校的会计专业是向社会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摇篮,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的不断涌现,也体现了各种学历层次的会计专业也在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而发展。但是面临如此庞大的社会需求,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依旧找不到适合的理想的会计方向的工作,这又是什么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考察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虽然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不停地涌向社会,可是高职院校的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不具备新时代的特征,因为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管理并没有跟上社会的脚步,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为了迎合社会的需要,传统的教学套路和模式应进行不断的调整和进行创新。我国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会计专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许多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育管理都存在着突出的问题。经过研究总结发现会计教育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会计教育培养目标设定不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重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高等教育模式,既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基本体系,又要体现出学生的动实践能力以及手操作能力。然而,高职教育管理者首先应该意识到的问题在于现在许多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大部分都和本科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职业教育方面的设定没有显著的区别,在这种意识问题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的领导需要组织教师通过研究讨论制定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二,会计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员的会计操作技能,这就需要一套科学、完整的实训体系,而实训体系实施的首要保障就是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许多高校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这方面投入很少,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完整的会计教学的基本模板原始票据、账簿和报表等,也没有专用的电算化机房和会计模拟实训室,还有甚者使用价格低廉的盗版会计电算化软件,由于这样的软件是盗版的所以版本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及时更新,导致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和经济的发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校企合作的企业较少,即使有校企合作的企业也没有固定的合同,合作期限短形式不规范;合作质量不高,学生只能找到收银、出纳等实习岗位,使其在实训中不能够真正达到会计技能培养目标;校企合作的企业参与度不高,学校与企业之间对实训基地的管理缺乏协调等诸多问题。

第三,会计教育教学模式陈旧课程设置不能体现高职院校特色,课程设置方案没有体现出高职与本科、中等职业院校的区别,体现在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都毫无特点,每个院校的课程设置都基本一样,而且设置结构不合理。在课程设置上会计专业理论性课程所占比重过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过小,这样的课程设置显然达不到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第四,教师能力及考评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教学的水平和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现行的高等职业院校中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许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差甚远。许多年轻教师都是刚刚大学毕业就走上了教学工作岗位,并没有到企业进行相应的专业实践,经历的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模式,对于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毫无处理能力。如果做为传授知识重要媒介的教师都无法掌握企业的会计实际操作技能,那么这样教出的学生怎么能应对突发的和课本中没有出现过的经济业务。其次,教师的入门标准低。许多高校对会计专业的教师招聘基本条件设定为会计专业对口,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对于专业对口也没有特殊的要求,只要和会计专业接近的比如工商管理专业等,就可以通过教师的自学进入到学校授课。即使学校的会计专业的所有的教师学历以及专业都达标,符合要求,也会存在有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没有企业实践经验等缺陷,这样同样不能适应现代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这些地方的不完善,使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受到了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质量,适应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我们需要对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管理者应准确定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有自己的特色,应重点注重会计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养成。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培养出面向不同岗位群体,具备一定知识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职业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第二,完善实践教学条件,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校内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的经费投入,重视校内专用的电算化机房和会计实训室的建设,购买正版的先进的电算化实训软件和的实训设备等,建立健全会计专业手工实训室及电算化实训室,全方位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为学生稳定的实训基地,真正的发挥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作用,增加校企合作的岗位。建立长远、共赢的运行机制。

第三,更新会计教育教学模式,高职会计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市场为导向对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设置进行不断调整,由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企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核算工作,因此要真正做到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置模式,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在原有的课程设置基础上不断的加以完善,积极构建与职业能力要求和学生培养目标相吻合的具有高职院校特征的课程体系。

第四,提高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改革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是学校跟据教学标准和目标,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其教学提供决策服务的活动。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系统应涉及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师授课质量、学生学习情况等领域。要完善教师考评制度,这项工程的首要工作是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度。高职院校要成立建设小组和教师发展中心,以教师发展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为根本,将教师的能力训练与技能培养做为重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和考核评定办法。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和教育能力的培养,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包括工资津贴、职称晋升、国内外培训等方面,优越的待遇能够激发教师努进取,也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陈丽琴,张道珍.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86-88.

[2]乔丽.基于职业需求的高等职业会计教育改革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1:13-14.

[3]王耀辉.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探讨现代[J].现代商贸工业,2007,22(4):30-31.

作者:吴思蓉 单位: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会计专业的构建

摘要:

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会计跨专业联动实训链的构建与实现途径。要建立跨专业联动实训平台,整合跨专业联动实训任务,整合跨专业联动实训师资队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独立处事能力及全面的会计职业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联动实训链;构建;实现途径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会计职业教育都运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方式,比如美国将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作为会计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他们认为高等教育更应该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加拿大会计教育特色之一就是开设实地训练课程。而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在会计专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中也已经积累形成了多种方法,但目前现有的这些会计专业实训链几乎都侧重了会计核算,忽视了与其他专业其他部门的沟通联系实务,很少考虑到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独立处事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全面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要求。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教学中,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有“六元三期嵌入式实训链”,虚拟设立了浙江长征有限公司,根据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从大学二年级至大学三年级上学期(一共15个月),每月安排特定的经济业务,由学生“一人多岗”地来完成会计核算、成本计算、税务申报、财务分析等工作。我们还有“企业会计岗位实训链”,弥补了传统模拟实训内容上较少涉及事务的不足,构建了完善的“对内对外相结合,单项综合相结合”的校内会计实训体系,但是这些实训链都是站在单个会计专业的角度来考虑和实施的,无法培养学生面临商业社会不同行业,不同部分的工作协同能力及综合沟通能力与全局素养,而偏偏就是这个协同沟通能力是这个社会所必不可少的,是我们今后的高职教育中值得重视的。所以,如何以会计专业为中心,整合资源,来构建与实现跨专业(财管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及金融专业)的联动实训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独立处事能力及全面的会计职业能力。个人认为,应该建立一个跨专业联动的实训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

一、建立跨专业联动实训平台

整合资源,实现会计专业与金融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联动实训。以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可以充分整合财务会计学院的专业群资源,将会计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及金融专业进行联动实训,具体可以如下操作:建立一个跨专业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可以虚拟成立十个制造型的有限责任公司,先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公司负责人一名,再由负责人招兵买马,选择不同专业的同学加入,一个公司可以有七八名员工,分别由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组成,要制定公司的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相关制度,员工按时打卡上下班,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度。公司有自己的产品。再设立一个商业银行,由金融专业的学生组成;成立一个证券公司,由投资与理财的学生来担任员工;成立一个税务中心,由财税专业的同学来担任职工;成立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可由会计专业或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组成。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完成各项会计核算工作,从采购材料到最后财务成果的形成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以及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直到编制报表。营销专业的学生负责完成销售广告制作、促销方案制定、签订销售合同、开具销售发票等业务。每个公司发生的货币结算业务全部送到银行,由金融专业学生按照商业银行的工作标准和流程进行处理,比如让每个公司开设一个银行基本存款账户进行日常资金收付,处理工资业务、票据结算业务、存贷款业务等,每月月末给企业提供一份银行对账单,企业的出纳根据对账单进行月末对账。另外企业可以到证券公司来发行或购买有价证券,证券公司也可以对企业的对外投资业务进行咨询与指导。从而来培养投资与理财专业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和一定的理财分析能力。企业必须到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审计,让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总之,要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胜任其相应的岗位,必要时还可轮岗。通过这种联动实训一方面丰富了各专业的实训内容,让实训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各岗位的认识,提高会计类专业的实训效果,最终达到几个专业综合实训的多赢局面。

二、整合跨专业联动实训任务

一套完整的实训资料是联动实训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实训任务要尽量仿真企业管理过程的全景,将企业管理过程分为企业主体和外部服务机构两大部分。企业主体可以由若干家同行业的生产制造型公司组成,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企业的实际业务。所以十家虚拟企业都要设计和印制各类业务票据,比如入库单、出库单、销售发票、销售合同、生产成本计算单等等,还需要购买各种会计资料,比如凭证、账簿及报表等。外部服务机构主要是指与生产型企业有业务往来或发生联系的机构,包括客户、供应商、商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这些外部机构也需要设置业务办理流程及各类业务表单等。除了以上这些日常的业务内容外我们还可以增加以下任务。

一是增加企业预算管理方面的内容。在科技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会计核算可以由计算机运用财务软件来完成,但是预算、管理、分析等事项的处理计算机是无法替代的,所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预算管理是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虽然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往往是中小微企业,但是企业总要发展壮大,而且随着广大企业家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企业主的预算管理意识会不断增强。纵观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类实训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供应、生产、销售等常规经济业务的核算,基本上没有涉及到预算管理及控制的内容。因此,高职教育也要体现一定的高等性、超前性,这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而且学生在校期间又学习过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中就涉及了预算管理。因此在联动实训中应该增加预算管理的内容是必要及可行的。

二是增加学生自主设计开展实训的业务。现在的高职学生在自主处理问题方面、主观能动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在实训过程往往是老师让他怎么做他会处理,但如果抛了一个任务给他让他独立去处理就不会处理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根本目的。会计综合实训作为会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也必须体现上述理念和思想。在联动实训中,让学生自主选择会计核算方法、账务处理程序等,甚至职员代码、客户代码、部门代码、明细科目代码等一系列问题都可以让学生自行定义,这样可以充分锻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但是目前的实训教材基本上都是全部自动提供上述数据的,完全不需要学生编写各类编码,这与高职教育培养能够符合生产、管理一线要求、具有良好自主动手能力毕业生的初衷相违背。

三是增加会计业务量。在实训任务的设计中尽量增加业务的份量,让学生在实训过程经常能与财税、银行、事务所、证券机构等外部机构进行业务沟通与协调,也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学生的实训操作流程适当地进行指导。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点拨相结合为特色的新型实训除了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论结合实际外,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独立处事的能力及对外的沟通能力,为真正实现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奠定基础。

三、整合跨专业联动实训师资队伍

在专业群的基础上,建设一支“专业群联动实训”教学团队,这支实训队伍的建设一是要注意思想素质,二是业务素质。就实习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而言,思想素质是前提和基础,业务素质是核心,合理地组织建设是保证。因此,队伍建设必须从上述几个方面同时入手。在思想素质上,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技术业务素质上要有过硬的实战能力,熟悉实际工作过程;同时要有丰富的实训教学经验。我们可以将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的专业人员有机结合,学校需要建立一套队伍建设体系,将企业技能型人才引到学校从教,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实训指导教师。并通过他们与学校专任教师的交流、沟通与影响,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地缩短职业院校与企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的距离,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总之,以会计专业为中心,整合资源,来构建与实现跨专业(财管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及金融专业)的联动实训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独立处事能力及全面的会计职业能力,对高职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申屠新飞.会计专业毕业综合实训改革思考[J].财会月刊,2011.7.

[2]平音.高职财会实训类课程改革探析——以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3.5.

[3]陶晓峰.高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2009.12.

[4]蒋湛波.高职会计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9.

[5]陶晓峰.高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教育成本分析与决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5.

[6]朱盛萍.高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1.3.

作者:黄嫦娇 单位: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

文章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培养创业型实用会计人才为依托,根据创业型人才必备的关键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能力,重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重构

一、引言

中国近年来受到宏观就业形势的影响,加之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就业情况日益严峻。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思想,但创业型人才的紧缺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016年两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重点提及,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同时,2015年我国财会人才总数量达到2000万人,而高职院校会计教育阶段的学生达到总人数的35%,可见我国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国家需要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但中国的就业市场存在文凭至上的现象,大多数用人单位仅以文凭作为选人标准,这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据统计,中国有超过50%左右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能获得就业岗位,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提高,基于此,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多数仅立足于会计岗位能力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落后,没有对学生创业意识进行积极地引导,更没有对学生的创业思维及创业能力进行培养,专业课程体系与创业教育也缺乏融合。因此,高职院校需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会计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潜能的会计人才,对于有效解决高职会计学生创业就业的难题、繁荣创业型经济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目前中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定位过低过窄、定位缺乏前瞻性等缺陷。在课程设置上大都仅定位于培养从事会计业务工作的人员,忽略了通专结合的培养目标。这种教育培养模式过分注重会计专业知识,而忽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沟通能力,使得学生素质较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职业要求不断变更的特征。

(2)教学观念重理论、轻实践。中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倾向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在会计专业设置上过于偏重理论和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实践教学,与实际应用联系不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务知识、重视书本知识、轻视实践知识,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三重三轻”现象,从而导致老师授课效率过低、课堂信息量较少、教学活动缺乏整体感、学生学习也缺乏积极性。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质量下降,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以外,无法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从而不能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积极性。

(3)创业教学意识不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和自我需求存在极大的差异,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如何就业,而没有考虑如何创业,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停留在可有可无的状态,没有考虑市场需求和学生自我需求的变化。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观念落后,并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高职教学安排以及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也没有将创业教学理念贯穿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因此,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学生虽有创业意愿,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指导,使得创新创业成功率较低。

三、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

(1)强化创业意识引导和创业能力培养。各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切实确立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将创业教育全面纳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为适应会计职业要求,高职院校要对接社会需求和学生自我需求的变化,以培养创业型实用会计人才为依托,确立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实现充分就业和创业为导向,提升高职会计专业人员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2)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会计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会计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采取校内模拟、校外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课程流于形式,仅限于简单的填凭证、登账,这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不适宜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实践教学的强度,狠抓会计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会计实践课中校内模拟具有系统性的特点,要调整现有会计模拟只注重会计核算环节的现状,增加税收筹划与处理、会计报表分析、电子商务、涉外英文资料、商务谈判划等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职能判断能力。

(3)开设“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应采用“双元制”教育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要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会计专业在理论性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和计算性。因此,设置实践课程对于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的设置要涵盖校内模拟实习、课内实验和校外实践三个部分。课内实验是根据会计不同专业课程中的知识设计的实验,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新的问题并自行寻找解决方法来获取新知识。校外实践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使得学生能对现有的会计实务操作有全面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

四、重构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

第一是创业基础课程模块,设置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基础知识的课程,主要是围绕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设置经济、法律、职业道德、职业规划等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第二是职业基础课程模块,以岗位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实际创业所需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中,设置统计分析能力、税收筹划能力、审计实务能力等课程,形成以创业为基础和理论知识并重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与会计实际工作相联系的职业能力。第三是职业拓展课程模块,为满足学生毕业后创业发展需求而设置的课程,考虑到创业者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需要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挖掘,要具备及时解决自主创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与学生创业的需求充分对接,设置营销策划、企业管理、商务谈判、创业投资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市场预测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和实施,建立并完善包含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使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技能,实现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古淑萍.高校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3).

[2]王福英,林艳新,侯新.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学专业教育融合探讨[J].会计之友,2010(3).

作者:危英 庾惠阳 朱余娥 单位: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体系改革初探

摘要: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面临诸多困境,学生学习意愿不强,教师教学缺少教学动力,导致会计专业教学效率低下,造成了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低效甚至浪费。结合会计行业以及会计市场的实际情况,对现行高职院校课程体系通过进行会计人才供给侧改革、考证与教学结合、保障教师的教学利益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可以较好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抑扬顿挫授课,学生在讲台下无精打采听讲的现象,双方在学校制度的制约下维持着非常低效的教学活动。诚然,这与会计专业比较枯燥的自身特点有关,但除此之外,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一、高职校会计专业教学困境分析

(一)教学目标有偏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衔接不够

会计行业、岗位、工作非常讲究职责明确,其分工甚至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的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这在其他行业是不多见的。此外,不同的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是有很大差别的,但目前高职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仍然普遍存在“重知识、轻实践”“重系统、轻分工”的现象,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之间裂缝较大。走上工作岗位,毕业生就面临很大的困惑,不知道或者不确定某个工作岗位应该如何运作、如何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运作流程就好似一台机器,在学校所学知识就好似零配件,一个没有经验的工程师是不可能装配出一台合格的机器的,会计教学就存在这样的困境。[1]

(二)学生意识有偏差,学习意愿不强

目前,中国各大名校学生旷课率高、上课玩手机等报道不断见诸报端,甚至出现只有一名学生或是没有学生来上课的极端现象。名校尚且如此,高职校的状况就可想而知了。为什么当今的学生学习意愿不强,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学生娇气、懒惰等原因,相反,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如今的大学生比前一代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视野、更多的想法、更为独立。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大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或知晓了如今人才市场的供需脱节以及“拼爹”现象,此类现象的报道,使得他们认为课堂所学用处不大,对于没用的东西,他们当然没有学习意愿。

(三)教学过程单板、无趣,学习兴奋点匮乏

会计专业的自身特点以及多年来会计教师的教学惯性,导致了会计教学过程中严谨有余、趣味不足的现象。这种现象与学校教师的激励机制有很大关系,高校排名、评比,教师职称晋升、奖金都和科研直接挂钩,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师的精力全部用在科学研究上,对教学关注不够,也谈不上改善教学过程,只是延续之前的“教师讲、学生听”,一张PPT走遍天下的传统模式,这对于娱乐化泛滥环境下的大学生而言太无趣了。

二、高职校会计专业教学困境摆脱路径

(一)基于岗位重构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会计人才供给侧改革

结合会计工作岗位分工明确、职责到人的特点,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打破按课程教学的旧模式,实行按岗位开展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广泛调研,将被调研单位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三类,将每类企业的会计岗位进行梳理,把普遍存在的会计岗位概括出来,以此为开展教学的蓝本。根据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进行课程、知识的重构,如出纳岗,大体来讲,其工作内容包括假币的识别、各类票据的填制和进账、银行日记账和库存现金日记账的登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其工作要求是准确、及时、安全。那么,根据出纳岗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就可以将原来基础会计、经济法、出纳实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知识整合为一门出纳岗教程。基于这个思路,高职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积极进行会计人才供给侧改革,强化学校培养与市场需要的对接,无疑会有力的弥合当前人才供需双方的裂缝。[2]

(二)结合证书考试,激发学生学习意愿

很多高职校学生抱着,上学就是为了混一张文凭,有的甚至是为了应付家长而被迫来学校上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就成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针对目前社会以及就业市场上日趋火爆的会计类证书,高职校的会计教学可以将考证和教学结合起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按资格级别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当然,考取这样的证书前,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在会计行业都是受到广泛认可的证书,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最终能够获得在全国范围内都认可的书面证书,将比较抽象的学习目标具体化,无疑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十分有利。

(三)改革教师激励机制,做到教学、科研并重

科研成果在高校各类排名和评估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而教学则在很大程度上被边缘化,在这种背景下,学校管理者往往也就比较重视科研工作而忽视教学工作,进而体现在教职工的激励政策上。教职工的奖金发放、职称晋升都与其科研成果量息息相关,很多教师由于缺少科研成果而被调离教学岗位的报道多次见诸报端。科研和教学当然可以相互促进,但是不并代表搞不好或不搞科研就一定教不好,很好的例子就是广大学生公认好教师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屡屡碰壁。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将更多地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必然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就要摈弃或者调整现有的激励机制,重视对教学的投入,培养教师改善教学、优化教学的积极性。

三、高职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难点

(一)课程设置依据的岗位与市场需求不完全不匹配

基于岗位设置进行会计课程体系重构时,前提是必须对目前会计行业岗位设置的情况进行调研、汇总、整理,最终厘清当前会计行业的岗位设置情况,但是,因为会计行业自身的复杂性,最终厘定的会计岗位肯定会有与毕业生就业单位设置的岗位有所偏差。

(二)对会计课程的重新整合存在困难

基于会计岗位和证书考试内容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前提,这项工作却存在着很大的困难。(1)不同会计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分布在不同的课程中,如出纳岗,要具备会计基础知识、经济法的相关知识、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等,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这些知识散布在基础会计、经济法、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中,要完成课程的重整无疑工作量是巨大的;(2)不同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存在重叠,如出纳岗和成本会计岗都要学习基础会计课程,如何在分岗位教学的过程中处理这些重叠的内容还需进一步探讨。

(三)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改革承受诸多压力

促使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改革的动力很大一部分要来源于高校管理者以及教授,但这部分人要么不从事教学,要么精力在学术研究上,他们对教学的关注必然大打折扣,也就缺少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改革的动力,甚至还会阻碍改革。高校资源有限,侧重教学激励的同时,必然导致科研和其他方面激励的弱化,所以,教师激励向教学方面转变还任重而道远。另外,教学成果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健全,这又给高校教学激励机制改革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技术压力。

参考文献:

[1]吴大山,高山,孙文刚.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挑战与应对[J].财务与会计,2015(2):44-46.

[2]易玄,刘冬荣.环境变迁、需求变化以及大学会计教育改革——来自我国大学的实证[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56-161.

作者:王坤 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第五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一批高素质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所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创新

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采用是否恰当,是否富有成效,会对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专业能力培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学模式俨然已经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目标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输出地,高职教育应该是能够面向生产第一线、建设第一线、管理第一线的。因此,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时,就要注重对学生会计职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使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协调发展,进而切实符合社会对应用技术性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而在此基础上,在会计专业课程的设计上,必须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准确的课程目标,从而确保会计专业课程的实效性。首先,制定好认知目标。认知目标主要是包括会计专业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记忆这两个方面。其次,制定好能力目标。能力目标则主要包括会计专业学生所具备的单项操作技能,综合操作技能,创造性操作技能这三个方面。最后,明确职业素质。对职业素质进行明确,使学生能够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严谨的工作态度,诚实守信的品行,而这些正是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关键所在。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建议

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会计专业应用性人才的大量需求,切实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目标,进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素养,就必须在结合当前会计专业学生实际岗位需求能力的前提下,结合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际教育教学情况,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完善,并且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实践基地,在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边讲解、一边实践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并且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构建认知、实训、创新三位一体的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

要想切实做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符合当前企业岗位需求的会计专业应用性人才,切实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就必须构建集认知、实训、创新三位一体的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在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首先,要为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制定出一套符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特点的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实现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目标。也就是说从社会对会计专业岗位的整体需求入手,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有针对化的规划,确保各项专业课程都能够与会计专业岗位需求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并且要做好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安排好各个专业课程的实训课,进而提高各个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与实际应用性。其次,为会计专业课堂质量构建一套完整的指导性文件。一套完整的指导性文件能够明确会计专业课堂目标,从而有效提高会计专业课堂质量,实现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为会计专业课堂构建一套完善的指导性文件,具体包括:会计专业教学大纲、会计专业教学实训任务书、会计专业授课计划、会计专业实训基地、会计专业绩效考核评价等文件。最后,做好会计专业实训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业务处理能力。为了切实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就必须做好会计专业实训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不仅仅是因为在实训课堂上,教师能够一边讲解,一边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更是因为在实训课堂上高职院校能够为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仿真会计工作基地,在这种仿真的会计工作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企业会计工作的流程,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使会计专业学生在仿真的会计工作基地中优先体会并且感受、实践到实际的会计工作,进而切实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业务处理能力,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每学期每门专业课堂的实训阶段,都要确保实训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在1∶1左右,做好单项操作技能与能力的联系,确保每一门实习课程都能够通过会计单项技能的训练,实现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如表1所示。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进一步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校外企业实训基地,将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转移到实际的会计岗位工作之中,让企业优秀的财务人员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际的岗位理论指导,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并且掌握解决企业会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直接为企业输送定点人才,以此达到学校与企业共赢的良好教学局面。

2.2在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

首先,灵活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正是因为案例式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启发性与实践性,因此,在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能够进一步对学生所掌握的会计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对一些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案例式教学法中往往能够有针对性的对理论知识进行分解、讲解,更加直观的展示知识点的实质,进而缩短会计专业学生在实践岗位中的适应期。其次,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在会计专业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进而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灵活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质量。尤其是在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巧妙地设置一些问题,能够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想象空间,耐人思考。最后,灵活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中,从而将理论知识更快的转化为技能知识,为今后的岗位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正是因为参与式教学法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岗位工作。

3结语

本文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与分析,能够为广大会计教师,在今后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如今社会对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一片更为广阔的市场,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会计人才,更好地肩负起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输出地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王丽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职教论坛,2011,(17):35-36.

[2]费兰玲,胡丽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0,(04):56-57.

[3]孙万良,陈向红.浅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职业技术,2009,(11):101-102.

作者:刘晓欧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第六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构建研究

摘要:

本文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现实状况入手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提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有效的开展措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既有利于高职院校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实现财务制度化管理,促进会计工作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有助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积极深入企业、基层一线实地调研,不断加强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通过一线调研,及时准确的掌握、收集、分析会计行业发展的现状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等相关方面的信息,有利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和特色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其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提前了解和适应企业的实际岗位情况,为企业输送大量的业务能力强、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型人才。再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使学生全面、科学的掌握会计岗位知识和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并积累充足的实践经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今后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实践基础。[1]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根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校内会计实训室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而将会计专业实训室划分成手工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两种类型。一部分高职院校只建立一种类型的实训室,或者有些高职院校为节省开支,根本没有实训教室,直接在教室内进行会计实训教学活动。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基础设备简陋、功能效用非常单一,学生人数与实训室的数量不平衡,很难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加之校内实训教学以模仿企业实际情境为主,缺乏创造性和新颖性,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较好地解决学生的实训教学任务。另外,高职院校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素质和教学技能,但在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主要方式,缺乏对于实践教学的认识,甚至是一些教师缺乏基层工作、企业工作经验和背景知识,缺少对社会活动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和阐述。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通过到企业、基层单位实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专业校外实训时,不注重企业的生产规模、资质等的考察,导致校企合作对象选择的不合理、不科学,严重影响了校外实训工作的开展。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单位的财务部门专业性强、机构职责单一,所提够的实习岗位也较少,学生只能在其他岗位中交叉实习。特别是由于会计职能专业性强、保密程度较高,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极易造成企业信息、商业秘密的泄露,因而企业在安排学生实习中,通常将学生安置在办公室或后勤、服务等其他岗位上进行锻炼,这就造成了不利于学生接触、参与到与在校所学的财务会计相关知识的实际岗位工作。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缺乏资金投入与政府支持,有时候企业在接纳实习学生时,因缺少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企业表现出不重视、敷衍塞责的态度,不能为广大学生科学有效地提供专业性强、有利于学生能力提升的岗位。在实习学生的管理上,因实习的企业数量多、分布还较为分散,高职院校忽略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实施,有些企业因缺少与高职院校的交流和配合,不利于学生的管理和知识能力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有效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实训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严格依据教育部的相关教学目标,建立校内外会计实训室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实训课堂设备的跟新,要以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重要保障,但高职院校在设备投资中的经费支出比例较小,在加上对校外企业单位等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使学生在多种技能培养方面产生欠缺。因而,高职院校在资金划分和经费支出中,适当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倾斜,加强实训室设备购置、维护和管理,保证学生人数与实训室数量的平衡,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且注重加强具有一定规模和使用价值的校内实训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校内会计实训室建设中注重结合实际,增强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认识,充分发挥实践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和新颖性,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学术理论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最大程度的解决学生的实训教学任务,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校内实训室的功能,实现实训基地规范化管理

首先,结合高职院校教学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内实训室的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积极完善实训课程设置、岗位职责、和考核方案等,不断实现实训基地制度化管理。其次,模拟企业开展实训教学,进一步丰富校内实训室的功能。通过模拟设置财务室,明确会计岗位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岗位开展情况;通过模拟设置办公室、生产车间、销售部门、市场部门业务职能部门等,不断扩宽实训室的功能,保证实训教学规范化管理。再次,根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要求,模拟会计开展业务往来凭证、复式记账、财产清算、编制会计报表等,使学生充分熟悉和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和实践经验。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高级会计师和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训活动,使实训教学更加贴近企业现实和工作实际,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的功能。

(三)建立一支理论性强、实践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不断加强教师的理论素质和教学技能培训,通过岗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调研等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而充实教师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教学经验。在实训教学课堂中,高职教师能够巧妙地将实践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将高职教师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且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从根本上满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教学的需求,建立一支理论性强、实践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四)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实训基地制度化、科学化建设

高职院校在人才的培养中,坚持职业岗位需求作为出发点,不断加强校企联合,实现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目标,使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发挥专业优势与特色办学的校企合作平台[2],开展以赛促学、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制定与学生专业和人才培养相关的实施方案,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完善人才培养计划、职业培训指导、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同时,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3],注重强化实习学生的管理,高职院校加强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配合,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和特色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建设,有利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企业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有利于学生全面、科学的掌握会计岗位知识和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有效地促进企业财务工作制度化管理,推进会计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

[2]朱维巍,董瑞丽.高职校内外实训基地共享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3).

[3]李桓.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习基地的构建工作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01)下.

作者:朱淑芳 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实践环节贯穿高职会计专业教学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培训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其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实践环节对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有多么的重要。会计专业认知实习、专周实习、分岗位实训、顶岗实习、综合实训、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贯穿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始终。这些实践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最终达到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实践环节;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始终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培训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其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实践环节对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有多么的重要。会计专业是培养具备诚信、敬业、合作的职业素质,熟悉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掌握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以及职业发展基础,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从事出纳、会计核算、审计助理等财务会计一线岗位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也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一、会计专业认知实习实践环节

专业认识实习实践环节的目的是让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进行深入仔细的认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学校可以安排以下三个环节来达到目的。

1.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介绍。会计专业老师的专业介绍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对会计专业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进行介绍,让同学们对会计专业学习的课程、就业的岗位、毕业的条件、实践环节等等有一个整体性认识。

2.企业专家的专家讲座。学院可以聘请企业的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等会计机构负责人做为学院的专家,站在企业的角度对会计专业进行讲解,如:会计人员如何起到显示器、监视器的作用,企业需要怎么样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人员有什么样的具体要求,以及同学们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3.会计专业初次体验。所谓专业初体验是在校企深入合作的前提下,学院可以联系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记账公司。企业一线员工一是可以现场教同学们点点钞、填填收据,填填支票等形式,让同学们初次体验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二是企业一线员工可以把企业的真实账簿带进校园,让同学们对企业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进行感性认识。

4.学生撰写会计专业认识实习报告。通过会计专业老师的专业介绍、企业专家的专家讲座和会计专业的初次体验来撰写会计专业认识实习报告,把自己学到的、想到的、感悟到的以及整个大学的规划都写下来。为他们专业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会计专业ERP专周实习实践环节

所谓的专周实习是让学生把常规的教学暂停一周(当然可以根据完成任务工作量的大小,时间可长可短),全心全意地完成一项比较综合的任务,如:会计技能训练(点钞、人民币识别、小键盘录入、打传票等),各种类型会计凭证的填制、各种类型账簿的编制、各种报表的编制、ERP沙盘模拟实训等。个人比较推崇ERP沙盘模拟实训。ERP沙盘模拟专周实习是把参加实习的学员分成4-6组,每组4-5人,每组各代表不同的一个虚拟公司,在这个训练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将分别担任公司中的重要职位(CEO、CFO、市场总监、生产总监等)。六个公司是同行业中的竞争对手。他们从先前的管理团队中接手企业,在面对来自其它企业(其它学员小组)的激烈竞争中,将企业向前推进、发展。

三、会计专业顶岗实习

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毕业前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对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业务实践和调查研究,使学生通过实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和丰富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1.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1企业概况、产品结构和工艺流程;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财务部门职能及企业经济核算体制。

1.2企业经济效益,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

1.3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循环——筹资、投资、运营资金、成本及利润分配管理,及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财务方面的应用。

1.4了解企业财务与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目前与国家财政、税收、投资制度改革的关系。

2.全面熟悉企业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

2.1深入科室和生产车间,请财务人员围绕实习内容介绍情况,了解实习单位采用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及会计工作组织情况,如会计机构设置、岗位设置、规章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等内容,查阅财会资料。

2.2了解实习单位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2.3掌握实习单位会计账户设置、复式记账法、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方法。

2.4编制会计报表。

3.编写实习报告。学生在实习完毕后,结合自己知识及实习内容,以实习报告的形式记录实习情况,完成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

四、会计专业综合实习

会计专业综合实习是指在毕业之前安排的一项综合实习,在此阶段同学们主要寻找专业对口的单位或岗位进行综合实习,完全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能友好地与企业领导、同事、客户等相关人员相处,能灵活地处理会计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于专业性的问题也可以求助于专业老师的指导。在用人单位和个人都满意的情况下,可以签定三方协,成功完成就业。

五、会计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目的是总结检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毕业设计,也使学生对某一课题作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会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应该如何来完成呢?

1.在形式上:以毕业设计来代替毕业论文。针对会计专业而言,由5个同学来组成一个团队,并进行合理分工:分别担任出纳、总账、明细账、财务报表、报表分析五个岗位,完成一个公司完整的账务处理、税收核算和会计档案的归档工作。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也是90后在就业后真正需要的专业和团队精神,从而为他们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内容上:以实战技能代替空洞的理论。毕业论文对高职的学生来说,一是从理论高度达不达,二是很难提出个人创造性的见解,而毕业设计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实战,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在时间上:以集中代替分散。以往的毕业论文在时间跨度上比较分散,会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要以集中的时间来进行,一是毕业设计需要发挥一个团队的力量来完成,每个人完成的任务都会对其他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就势必要求要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指导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套账的账务处理及报表分析。综上所述,会计专业认知实习、专周实习、分岗位实训、顶岗实习、综合实训、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贯穿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始终。这些实践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最终达到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的。我相信,只要职业学校的老师能用心做以上七个实践环节,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马月.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调查报告.财会月刊:财会月刊杂志社,2010年36期.

[2]孙伟力朱甫明.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教育教学论坛: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2014年50期.

[3]朱勤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教育与职业:教育与职业杂志社,2014年35期.

作者:冉铖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论文(7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rlw/kjzylw/69863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