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产权市场三大效应范文

产权市场三大效应范文

产权市场三大效应

企业产权市场是市场经济商品交易的高级形态,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了市场流动性,降低了交易成本。进一步说,产权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披露效应、价格发现效应及流动性效应,对于国有资产运作的作用远甚于产权市场一般的存在意义。产权市场是国有资产转让、国有企业重组乃至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所必不可少的环节,产权市场的存在将使国资运作更规范、更透明、更具效率。

产权市场的三大效应

将产权市场作为国有资产运作的平台,解决了资产运作中信息、价格和流动性问题。不仅保证了运作信息的公开、透明,也将市场信息凝聚在价格之中,使价格客观、公正地反映了国有资产的价值,同时产权市场将各方面的供求信息集中到一起,大大增加了交易发生的可能性,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总而言之,产权市场具有信息披露、价格发现和国有资产流动性效能。

信息披露效应。产权交易所有着较高的信息披露要求和规范的交易程序,交易过程的一切行为和有关企业的信息都要为市场投资者知晓。

这种信息的集中与公开可以产生两种作用:一是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和成功概率。传统一对一的产权交易,买卖双方的选择余地都十分有限,交易成功的机会不高,即使成功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交易效果就要大打折扣。而在产权交易市场上,凡是要买的、要卖的都集中在一起,双方都有充分的选择空间,能够有效地提高交易质量。二是信息的公开和交易的规范化,有效地避免了暗箱操作和私下交易,在防止产权转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价格发现效应。国有资产产权改革的实质在于推进产权实现市场化。国有企业产权市场存在的理论依据在于承认国有资产也是商品。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产品商品化的同时也萌生着要素的商品化,包括生产要素流量和存量的商品化推进。就是说,作为生产要素存量主体部分的国有资产也是商品。国有资产及其高级形态的国有资本,在产权市场进行流通交易时,将形成资产价格,在微观上作为买卖双方成交的金额,在宏观上也是资源配置的尺度。这正是产权市场对于国有资产运作的重要作用,即通过产权市场全省、全国的联网反映出来的拍卖价格,能够为我们确认国有资产转让价格提供客观依据。

在改革过程中,对国有资产转让中的价格确定问题存在着争议,如果成交价格低于净资产,常被视为国有资产流失而受到指责。政策规定,产权交易的资产必须经过评估,但对评估是作为底价,还是作为参考价,存在不同看法:一种认为,资产评估价就是交易的底价,能高不能低,否则就是资产流失;另一种认为,评估价可作为成交价的参考,允许以此为轴线上下浮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交易的价格应由产权自身价值与市场供求关系来确定,市场价格能够反映资产的余缺状况,使产权流动有正确信号导向和流向,而且评估价本身未必完全精确,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要解决国有资产的定价问题,就必须依靠活跃的产权交易。

国有资产流动性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交换机制而进行合理流动,最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配置的过程也是权利交换的过程,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产权交易的过程。流动性可以反映产权交易的频率,反映产权交易的自由度。由于产权市场交易信息的集中性,大大提高了产权交易发生的概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从而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这对于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国有资产的流动性指标,是评价国有资产管理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变、从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和股权形态转变的重要指标之一。所谓国有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国有资产变现和流动的能力。如果国有资产不能按市场经济规律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换和流动,那么大量的国有资产将沉淀在原有的实物形态上,由此对国有资产的质量带来低效、闲置等不利后果。

概括而言,国有资产的流动既提升国有资产增值性,又与优化国有资产存量结构。

多维积极影响

产权交易市场以推进国有资产流动作为工作重点,可能产生多维的效应,它不仅体现在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存量结构的调整上,也更广泛的影响着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乃至资产配置的空间结构等众多方面。

第一,国有资产流动性与所有制结构影响。

中国经济的转轨是一个资源配置决策分散的过程,将从根本上改变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通过国民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从一般性领域或行业中有进有退,国有资产从竞争性企业中转移出去或由全资变为控股或参股。这一过程是以国有资本价值最大化和资本结构最优化为目标,使国有资本从低效或不合理的地方转移到高效、合理的地方。而这种经济格局改变的实际上是在不同的所有制之间、企业之间发生产权流动或转让。

第二,国有资产流动性与产业结构调整。

产权交易是一种资源、资产重新配置并趋于合理化、效益化的过程。从企业自身发展而言,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矛盾日益尖锐,为适应技术发展和产品升级的需要,组建规模效益的现代企业,迫切需要对现有的产业、产品和企业结构进行调整。从区域经济角度而言,随着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变化,地区的中长期产业布局、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也会发生变化。而这种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最终是以企业这一微观载体来体现,政府在实现产业调整的目标过程中,是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引导企业经营战略的转变,包括产品、行业、区位的选择等。国资管理机构可以根据本地区的产业政策,在国有资产的存量和增量运作中,有目的的调整资源的流向,全方位、多层面调整产业、行业、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布局结构。

第三,国有资产流动性与企业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改造。

国有资产流动有助于改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产权的流动性对于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一是产权的流动促进了国有企业多元投资主体的形成;二是产权流动是实现资本市场对企业经营约束的前提。第三,国有资产流动有助于企业实现资本经营。资本经营和产品生产经营是企业发展的一体两翼。企业资本经营是以资本为对象,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一切企业投资并购经营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全面而完整意义上的企业,必须要通过产权交易活动来实现其资本扩张经营的目的。第四,国有资产流动有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营。要发展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仅靠传统的企业自我积累投资和企业就地改扩建的方式是行不通的。最佳的方式是引进产权市场机制,通过企业产权交易运作,进行资金、技术、产品、市场、管理等方面互补性、选择性的企业并购重组,逐步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集团,在快速成长中实现其规模经营。

第四,国有资产流动性与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的空间结构的优化。

产权的流动和企业的重组,除了在不同所有制主体之间,同样表现为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由此必然带动我国企业规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调整,从而有生产能力的空间转移和合并,由此推进企业规模和产业的集中度的提高,促使我国产业布局和产业规模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对于消化传统体制长期积累下来的产业耗散现象,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运行效率和城市运营成本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