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商业银行金融扶贫实践范文

浅谈商业银行金融扶贫实践范文

时间:2022-09-06 05:26:27

浅谈商业银行金融扶贫实践

摘要:商业银行通过发放三农贷款、创新金融产品、建立金融扶贫服务站等措施,有效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湘西州商业银行金融扶贫的特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优化政府对银行管理目标、激励产品创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贫困地区农户金融水平、加快完善金融服务站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扶贫;市场需求

1引言

金融扶贫是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商业银行配置合适的金融产品,向欠发达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加速实现脱贫的过程[1];作为扶贫开发的工具和手段,金融扶贫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色彩[2];袁雅莉,魏冬(2014)认为商业银行金融扶贫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3];杨叶青(2018)指出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扶贫的主体,可充分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力度[4]。其中,农村商业银行在扶贫工作中为地区特色产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增强了地区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5]。金融扶贫的特征从主、客体上来看,表现为农村贷款的获得渠道和银行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两方面。在农村贷款的获得渠道实践中,以集体入股、连带担保为特色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解决了农村金融扶贫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高风险与低利率的难题[6];在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基础上,宁夏互助资金模式引入了银行资金,提高了授信额度和借款人准入标准[7]。另外,政府增信模式也有效解决了贫困户抵押担保问题,同时撬动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向农村贫困地区转移[8]。在银行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实践上,湖南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模式融合了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点和村级电商服务站的内容,打造了“一站多能,一网多用”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新兴的网络金融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减少了农村信贷配给、降低了农村融资成本[9]。商业银行在金融扶贫过程中的主要矛盾集中表现在贷款风险与资产收益不成正比和贷款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两个方面。从贷款风险与资产收益方面来看,商业银行小额扶贫贷款存在银行贷款成本高、借款人信用意识不足、还款能力较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10];从贷款产品与市场需求方面来看,现有产品存在贷款用途与农户需求不匹配、贷款条件难以满足和贷款额度小的问题[11]。针对以上问题,李善民(2014)、冯静生(2017)认为配套激励政策,推动商业银行进行扶贫产品创新,有效契合贫困地区金融市场需求,能更好的发挥金融杠杆作用[12-13];朱雅寒等(2017)研究表明扩大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的覆盖面,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能有效促进金融扶贫效率[14];段军平(2018)指出提高金融素养水平,增强农户贷款可得性有助于加快贫困地区脱贫[15]。综上,商业银行通过向贫困地区发放贷款,提供金融服务,为贫困地区实现加速脱贫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金融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扶贫效率遭遇瓶颈。本文立足湘西州商业银行金融扶贫实践,对湘西州商业银行金融扶贫的特征、成效及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2湘西州商业银行金融扶贫的特征

2.1金融政策多措并举

近年来,湘西州商业银行根据金融扶贫的现状,充分利用多项国家金融政策来支持本地经济建设。主要表现在:一是小额贷款贴息。2008年由财政部、人民银行、社保局联合印发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彻底打消了贫困地区人民在创业和再就业过程中对贷款利息高的顾虑,激发了贫困地区各行业间的创业热情,为减少城镇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做了重要贡献;二是贷款资金流向三农。2018年初,三行一会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差别化管理满足贫困地区融资需求,扩宽直接融资渠道,为贫困地区脱贫做好金融支撑;三是下调贷款利率。2018年6月,央行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要求商业银行在原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基础上降低贷款利率50~70BP,减少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实现了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加速投放。

2.2贷款规模增长明显

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湘西州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15-2018年间,湘西自治州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411.5亿元,年均增长102.8亿元。大规模的贷款投放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在此期间,贫困发生率由25.3%下降至4.39%,接近全国平均水平[16]。

2.3产品创新迎合市场

为推动贷款产品落地,与当地农业产业形成有效对接,湘西州商业银行结合当地特色开展了多元化的产品创新。一是针对还款周期短的问题,“湘西猕猴桃”贷款产品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对贷款期限和首次还本期进行调整,确保农户前期投入有资金,销售资金回笼后再还款,从而增加了农户融资需求;二是针对借款人贷款条件不符的问题,商业银行通过对“农户联保贷款”的要素进行调整,放宽了对借款人无营业执照的限制,让农业生产资金得以落地;三是针对农户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保靖黄金茶”贷款产品通过政府增信模式,实现了茶农的有效担保途径,助推了贫困地区脱贫增收。

2.4重点支持龙头企业

为促进金融资金落地,有效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在实践中,商业银行选取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牵头成立的合作社作为贷款主体,解决了散户因贷款规模小、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弱造成的贷款难题,在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解决了当地农户就业的问题。

2.5全面建设金融站点

2016年4月湘西州政府扶贫办、人民银行湘西州中心支行办联合下发了《湘西州贫困村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对商业银行提出了3年内在全州建成1200个金融扶贫服务站,站点覆盖所有贫困村的目标。金融服务站的建设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收集农户信息,了解金融需求。对贫困村农户的基本信息、贷款意愿、创业能力有基本的认识;二是开展金融宣传,提高金融意识。通过金融服务站的窗口,将基本金融理念、金融政策向贫困地区农户进行宣传,提高农户对金融的认知度;三是做好金融服务,践行普惠金融。金融服务站的支付结算功能,让农户交易更为便捷,贫困地区金融的普及程度得到提高。金融服务站的建设,为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现扶贫小额贷款授信、提供信贷融资及配套服务、深化农村支付结算市场、普及金融知识提供了平台。

3湘西州商业银行在金融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政府对银行的管理要求弱化了扶贫效率

当地政府将金融扶贫和贷款投放作为银行管理的两项指标。在金融扶贫上,以金融服务站建设完成情况为核心的考核,使商业银行在服务站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只重数量,不顾质量的现象;在贷款投放上,为完成与贷款份额相匹配的财政存款挂钩指标,商业银行在涉农贷款上投放比例过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3.2金融产品创新力度跟不上农户贷款需求

金融行业的趋利性导致商业银行从产品创新到贷款授信都很难向低收入、高风险的农村贫困人口倾斜。具体表现在:一是商业银行产品开发动力不足。农业行业的多样性导致涉农贷款产品开发成本高企,商业银行不愿开发贫困地区小规模涉农金融产品;二是现有产品与农户需求不匹配。传统小额贷款的用途、期限及还款方式无法满足农户的经营需求,导致农户贷款意愿欠缺;三是农户资质不符合小额贷款要求。由于贫困地区农户生产经验欠缺,收入来源少,无可抵押财产,往往不具备申请小额贷款的条件。

3.3农户较低的金融素养影响了金融可得性

金融素养欠缺对金融扶贫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降低了农户贷款可得性。由于贫困人口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对金融知识的认识不够,在商业银行金融扶贫宣传过程中无法判断自身的贷款需求,也难以提供相应的资料;二是金融扶贫效率不高。大多数农户对金融扶贫内容不了解,参与度不高,致使金融扶贫政策无法得到很好的反馈;三是损坏农户信用记录。由于农户金融意识薄弱,往往不能正确区分金融扶贫与政策扶贫的区别,导致贷款逾期,信用受损,陷入贷款难、难贷款的循环圈。

3.4金融服务站的建设及运营能力需提升

目前,湘西州金融扶贫服务站已覆盖所有贫困村,服务站的飞速增长与正常运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贫困村地处偏远,服务站网络不通畅,导致电子设备不能正常使用;二是专职人员配备不足。金融服务站专员大多由村支书兼任,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加上工作时间和质量难以保证,导致服务站日常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三是金融宣传不到位。贫困地区农户的认知水平普遍偏低,服务站通过海报和折页进行宣传未能取得良好效果。此外,金融宣传的内容存在重业务产品介绍,轻金融知识宣传的现象。

4对策及建议

4.1优化政府对银行的管理目标

优化政府对银行的管理目标,提高商业银行金融扶贫效率。一是要逐步推进金融服务站建设。坚持实用性原则,提高服务站建设质量,在总结不足的基础上,以点带面,陆续推进。二是要合理确定信贷投放规模。扶贫贷款投放要根据贫困地区农户的贷款需求来确定,避免银行因管理要求而出现贷款的过度配给现象。

4.2激励产品创新适应市场需求

做好扶贫贷款产品创新:一是加强政策激励,对可复制、可推广、上规模的涉农贷款产品,财政存款要向商业银倾斜并给予奖励,激发商业银行创新产品的动能;二是紧跟特色产业、龙头企业进行产品设计,让产品创新有重点,能落地,发挥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解决贫困地区大部分人的贷款需求;三是成立资金互助社,消除信息不对称对贷款的影响,解决小众行业、小额贷款的农户需求。

4.3提高贫困地区农户金融水平

提高贫困地区农户金融素养水平,一是要定期开展金融素养调查,了解村民对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要加大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村民金融意识和能力;三是要增强金融政策的参与度,让农户及时获取有效金融信息;四是要加强贫困村信体系建设,树立好借好还的信用风气。

4.4加快完善金融服务站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做到科学选址,撤销使用率低的站点,实现金融服务站从数量优先到质量优先的转变;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商业银行应配备金融服务专员,对无法配备到位的站点,要做好站内电商平台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出台激励政策,提高兼职人员工作热情;在金融宣传服务方面,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站的功能,一是做好信息搜集和设备维护工作;二是筛选出有需求的客户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三是金融专员要面对面向农户普及金融知识,宣传金融业务,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钊.金融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与实践演进[J].武汉金融,2016(11):60-62.

[2]杜晓山,宁爱照.中国金融扶贫实践、成效及经验分析[J].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7(5):11-17.

[3]袁雅莉,魏冬.农村商业性金融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4(3):56-57.

[4]杨叶青.金融扶贫文献综述[J].金融发展评论,2018(2):59-66.

[5]徐茂友.浅析农村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6(20):14.

[6]李创,吴国清.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思路探究[J].西南金融,2018(6):28-34.

[7]刘献良,李彦赤.商业银行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相关建议[J].农村金融研究,2016(9):24-28.

[8]许尔忠,齐欣.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庆阳模式”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09-115.

[9]祝国平,程呈,刘军君.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13-18.

[10]陈清华,杨国涛,董晓林.村级互助资金与扶贫贴息贷款的动态减贫效果比较:以宁夏为例[J].经济问题,2017(8):7-14.

[11]胡亚兰,吴胜良.靖西市农户小额贴息贷款运行现状调查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8(3):55-57.

[12]李善民.普惠制金融视角下金融扶贫模式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改革与战略,2014,30(11):35-38.

[13]冯静生,侯杰.商业银行实施金融精准扶贫策略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农村金融研究,2017(1):45-49.

[14]朱雅寒,许晓春,栾敬东.安徽大别山区金融扶贫效果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5):28-33.

[15]段军平.贫困地区农户的金融素养对金融扶贫效果的影响研究[J].经贸实践,2018(05):110.

作者:渠源清 李湘玲 金宁波 单位:吉首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谈商业银行金融扶贫实践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rlw/jrbylw/74094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