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金融支持民生工作的实现范文

金融支持民生工作的实现范文

时间:2022-03-14 11:12:52

金融支持民生工作的实现

全省贷款增量在全国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1%提高至1.47%;存贷比由“十一五”末的64%升至68.96%。对于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甘肃来说,银行信贷的持续较快增长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中西部其他省(区)相比,除了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共同的民生问题之外,贫困问题始终是甘肃最大的民生问题。从贫困程度看,全省有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虽然贫困人口每年在持续减少,但返贫率高达20%~30%,按照2300元的贫困标准测算,全省还有1300多万贫困人口,占全省农村人口的80%,占全国贫困人口的十分之一强,贫困发生率达62.6%。

从人均收入看,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69元,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68.6%;农民人均纯收入3870元,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55.5%,58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7%,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2:1,相对贫困问题日益突出。从小康进程看,截至“十一五”末,全省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仅为62.7%,比西部平均水平低8.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4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甘肃与全国的发展差距很大,如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跨越赶超,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是全省经济社会面临的最重大问题。甘肃的民生发展既面临挑战,也存在机遇。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甘肃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

近年来,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为甘肃量身定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使我们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集中叠加期和效应释放期。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四抓三支撑”①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②战略,围绕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惠民、利民、富民、安民的政策导向,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

2011年,全省各级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达到1326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的78%,促进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等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不断改善。随着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迈过3000美元大关,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也进入了观念深刻转变、利益加速调整和矛盾集中凸显的交织阶段,人民群众思富求变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新的民生诉求不断涌现,民生金融需求更加迫切。

近年来推进民生金融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基于对甘肃省情和民生问题的充分认识,近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高度重视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金融支持工作,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积极适应民生金融需求的发展变化,着力改进和完善“三农”、就业、中小企业、扶贫、助学、少数民族区域、西部大开发、灾后重建、保障房建设等重点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与金融服务,有效发挥了民生金融的积极作用。

(一)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

甘肃的贫困问题实际上就是“三农”问题,因此“三农”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金融支持民生发展,必须突出“三农”这一重点。近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突破口,以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入为着力点,开展了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示范县建设、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综合实验县创建工作,综合运用多种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三农”,不断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全省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涉农信贷投入持续较快增长。投资不足、融资困难是制约甘肃“三农”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加强涉农信贷政策引导,充分运用支农再贷款工具,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综合实验县创建工作,鼓励金融机构紧紧围绕解决“三农”贷款难、抵押难这一核心问题,创新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增加涉农信贷投放。截至2012年9月末,全省支农再贷款余额达到123.4亿元,1-9月累计发放123.83亿元,余额和累放额均突破百亿元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在人民银行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近3年来,全省涉农贷款稳步增长,增幅高于各项贷款增幅,9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503.09亿元,占全省各项贷款余额的36.78%,大大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有效缓解了“三农”信贷需求矛盾。

二是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始终把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满足农民基本金融服务需求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几年的努力,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资源投入显著增加,服务覆盖面有效扩大,符合农民需要的支付方式更加丰富,农村支付服务效率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基本实现了2009年制定的全省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总体目标,即支付基础设施到乡、电子支付工具到村、部分特色优势产业、专业化市场非现金支付工具全覆盖。三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依托央行征信系统和商业银行信贷系统,全面征集农户信用信息,切实提高农户信用电子档案建设水平,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业务中加强农户信用信息运用,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截至2012年6月末,全省已为343万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同比增长19.10%;累计评定信用农户298.76万户,同比增长48.41%。对评定为“信用村组”、“信用乡镇”的农户,金融机构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手续简便、额度放宽、服务优先,使农户真正享受到信用环境改善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二)扎实推动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落实,有效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近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为抓手,始终坚持“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支持与服务就业创业工作。围绕担保基金、贴息资金、长效机制等重点问题,加大与政府部门的协调力度,积极营造小额担保贷款的发展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创新,以“小贷款”维护了“大稳定”、带动了“大发展”。截至2012年9月末,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余额达到35.53亿元,2003年政策实施以来累计发放贷款50.69亿元。

甘肃是全国最早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试点省份之一。这些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主要定位于农村,适应了农村妇女创业的金融需求,使得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拓展到了广大农村地区,实现了政策效应最大化。由于起步早、发展快,一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截至2012年9月末,全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余额达到189.93亿元,2010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250.93亿元。通过扎实推动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落实,全省直接扶持71.55万个人、2080户小企业创业就业,累计带动吸纳144.52万人就业再就业。2012年7月,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

(三)加强信贷政策指导,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近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以政策支持、环境营造、平台搭建、服务创新为重点,支持全省中小企业稳步发展。2012年,在全省开展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年”活动,提出了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两个高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的目标要求。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了商标权、股权、专利权等抵质押融资管理办法,拓宽了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培育小微企业客户,优化小微企业信贷管理模式,加大信贷投入和服务创新力度,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2012年9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86.45亿元,较年初增加126.8亿元,其中劳动密集性小企业贷款余额4.33亿元,增长33.23%,充分发挥了小微企业对支持创业、扩大就业的辐射拉动作用。

(四)落实金融扶持政策,促进贫困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针对甘肃贫困地区广、少数民族多的实际,近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制定下发了金融支持扶贫开发、金融支持藏区发展等指导意见,切实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信贷支持与金融服务。协调省上在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建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再担保体系,金融保障能力得到增强。鼓励将新增存款用于当地贷款,推动扶贫贴息贷款、民族用品生产贷款优惠利率政策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2011年,全省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8.53亿元,其中到户贷款11亿元,项目贷款7.53亿元;累计发放民族用品生产贷款利息补贴2436.77万元,减轻了民族地区企业利息负担,支持了民族地区企业发展壮大。

(五)不断完善助学贷款政策机制,扩大金融助学覆盖面

国家助学贷款是实施较早的一项民生金融业务品种。这些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按照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新机制,运用市场化的风险补偿率招标方式确定经办银行,有效补偿了经办银行的贷款成本和风险,使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得以顺利推进。创造性地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与商业性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有机结合,在全国率先开办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新业务,协调省财政提供地方贴息资金,使更多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到政策优惠。政策实施以来,全省金融机构累计为14.82万名经济困难学生发放高校国家助学贷款6.66亿元。

(六)大力支持保障房建设,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针对近年来保障房建设这一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支持保障房建设的模式,加大保障房建设信贷投入。截至2012年9月末,全省保障房开发贷款余额达到36.54亿元,同比增长139.45%,在房地产开发贷款中的占比提高到29.37%,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6.03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了保障房建设任务重与建设资金不足之间的矛盾。为满足灾后重建尤其是农房重建等直接关系灾区民生的金融需求,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灾后重建3年期间累计向陇南、甘南等重灾区调增支农再贷款限额48.01亿元,对40个受灾县发放优惠利率再贷款108.23亿元;引导各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各项灾后重建贷款616.98亿元,其中对全省36.45万受灾农户发放住房重建和维修贴息贷款64.15亿元,农户住房重建贷款覆盖面接近100%,发挥了重要的金融保障作用,确保了灾后重建任务如期完成。

进一步推动民生金融发展的思考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立足甘肃实际推动民生金融发展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探索了一些经验,但受客观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所限,甘肃民生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主动服务民生领域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担保、信用建设等配套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政府在民生金融发展中的角色定位还不够准确,社会公众对民生金融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到位。这些都需要我们以更大的热情、更清晰的思路、更主动的工作、更有力的措施去改进和改变。

围绕进一步推动民生金融发展,有以下几点思考,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实现“四个拓展”。一是要实现民生金融发展思路的拓展。将过去侧重于推动专项民生金融政策落实、侧重于特定群体扶困济贫的民生金融工作思路,发展为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工作理念,贯穿到指导各项金融工作中去,与履行贯彻落实货币信贷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改善金融服务等职责紧密结合、统筹考虑。二是要实现民生金融服务领域的拓展。将过去侧重于就业、助学、扶贫等的民生金融服务,向“三农”、小微企业、保障房、民生重大项目等领域拓展,更多地从服务民生的角度,加大对这些直接关系民生的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对改善民生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要实现民生金融服务主体的拓展。将过去主要由涉农金融机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承担的民生金融职责,拓展到所有金融机构,使民生金融成为主流金融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全面参与、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的民生金融服务体系。四是要实现民生金融服务内涵的拓展。将侧重于信贷支持的民生金融工作,拓展到资金结算、信用评级、财务管理、保险、理财等多方面、多功能的金融综合服务领域,全面提升民生金融服务水平。

基于以上思考,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窗口指导”力度

继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金融扶持力度,把民生金融工作作为提升货币政策执行绩效、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通过窗口指导,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民生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和谐发展。继续开展涉农、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进一步完善评估指标,扩大评估范围,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多维度民生信贷政策评估指标体系。

(二)进一步完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完善与地方综合经济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之间协调沟通的工作机制,作为疏通民生信贷政策传导的重要途径。及时向地方党政部门汇报民生金融政策变化及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增进地方党政对民生金融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召开金融“上下联动”——联席会议、调研、座谈等方式,及时将民生信贷政策要求传达到金融机构,建立与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共同推动民生金融发展的多方合力。

(三)进一步加强政策执行情况监测调研

依托已建立的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助学贷款等监测制度,不断完善民生金融政策监测分析体系,加强对辖内民生金融政策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和调查研究。对民生金融政策在甘肃省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掌握并反映汇报,努力提高民生金融政策执行绩效。

(四)进一步扩大政策宣传培训

要坚持正确的民生金融政策宣传导向,提高政策宣传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方面,要加大对社会公众金融知识、信用知识的普及力度,让广大群众知晓党和国家的民生金融政策,了解金融机构服务民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培育金融意识和信用意识,使金融惠民政策真正为民所用、惠民富民。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各级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金融知识及政策培训,引导政府找准职能定位,发挥好组织协调优势和财政杠杆作用,为民生金融服务创造必要条件和良好环境。

作者:李寿龙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副行长

被举报文档标题:金融支持民生工作的实现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