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路径范文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路径范文

时间:2022-07-05 09:52:28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路径

摘要:普惠金融是指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尤其为中低收入阶层及小微企业提供可行性金融服务。本文分析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困难,提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的建议。“普惠金融”概念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正式提出。当前,国际社会发展普惠金融已取得一定成绩,先后有20多个国家制定并启动了国家普惠金融规划或战略。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2015年11月9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2016年1月由国务院正式印发,这标志着普惠金融正式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

一、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我国现有金融体系。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的形成有其特有的时代烙印,并且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和调节作用。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社会层面上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经营者、农户或者自然人等优质客户,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需要金融体系提供金融服务的支撑,而金融体系又越来越倾向于服务价值取向较高的客户,中小企业等客户还不能与大中型客户享受到同等的金融服务,甚至被排斥在金融体系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之外,这就意味着很大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和微小型企业为了生计和发展只能通过非正规金融途径,被迫接受代价高昂或条件苛刻的其它金融服务,如民间私人借贷、借高利贷等。因此,依靠技术革新和政策支持来推动普惠金融市场的发展,从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现代金融体系,向市场提供种类更加丰富、价值更加合理的金融产品,有利于减少现代金融体系的缺陷和弊端,最大限度地为中小客户群体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

(二)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现代金融服务的需求。发展普惠金融是要从政策性、制度性和规范性上破除各种障碍,将金融服务向欠发达地区、微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拓展,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广度和服务深度;发展普惠金融就是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将市场资源跨主体、跨行业、跨地区进行有偿移动,提高社会面资金配置效率。发展普惠金融要创新金融服务的手段和方法,让那些被排斥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穷人和微型企业获得更平等有效的金融服务,以帮助他们脱贫,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现代金融服务的需求。

(三)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增强社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总理强调:“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收获。”普惠金融发展正是要求在金融领域注重体现“人人都有平等机会获得金融服务”这一理念,真正体现“客户第一”的金融服务理念。金融服务的主要宗旨在于降低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使在传统金融中无法正常得到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经营者、农户以及贫困人群能够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促进社会面人员就业创业,不断改善民生,化解社会面可能积聚的金融风险,促进共同富裕,从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普惠金融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一)普惠金融的服务理念还没有做到深入普及。目前普惠金融的服务理念有时被过度的泛化或者是误读,最主要的表现是认为搞普惠金融就是要政府出钱,搞平均主义,这是被误读的概念。我们认为普惠金融不是一种新的金融体系,而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在传统金融基础上发展和创新而形成的新型金融和金融服务理念,而这种理念是贯穿在整个金融服务过程当中,它强调更多的是给予更多需要金融服务的对象提供便利有效的服务。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深度和广度,需要各级政府层面和金融体系、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基础设施等服务内容和服务渠道的大力支撑。普惠金融关注的重点是针对需要金融需求服务的对象提供有效的金融需求服务,更专注的是弱势群体,一定不是高收入群体。普惠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主要体现在低收入群体、缺乏行动能力的残疾人等特殊的群体、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缺乏地区的农民等等。以上种种情况在现阶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同和深入,与普惠金融的服务理念还相差较远,需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加大宣传和推进力度,推进普惠金融作为国家战略的发展。

(二)普惠金融的服务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发展普惠金融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指向,构建较为完整的普惠金融体系框架就是要建立多层次金融需求、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监管有效、竞争适度、优势互补、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体系。目前我国构建普惠金融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结构和层次都存在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为:维系普惠金融体系的规划、发展和持续运行的体制机制还没有构建形成,普惠金融作为政府的职能定位还不清晰;金融保障和服务的基础性架构还很薄弱,中小企业、弱势人群享受金融服务还存在比较突出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小型社区类便捷型金融机构(网点)的布设和完善、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等与金融服务需求的差距还较大。这些存在的突出问题都严重抑制着普惠金融的发展,应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进行顶层设计,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金融组织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优化机构布局和运行管理。要不断加强金融专营机制建设,拓展金融服务渠道,研究将传统金融与现代新兴金融业态相结合,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能力,提升和满足金融服务需求,真正做到金融普惠于民。

(三)普惠金融的商业驱动持续性还要强化和提升。普惠金融是为所有人群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金融的核心之一是商业性,不是政策性,它必须在商业化可持续的基础上,才能够为服务对象不断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才能“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给更多人享受金融服务提供机会和途径,让普通老百姓享受到金融服务。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在可持续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理论指导缺位,政策法规、监管体系和信用环境不配套、不完整,良好的普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还没有形成;内生机制缺乏,发展动力不足,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对称,需求大,供给少,资金的配制不对称,农村地区的存款多,贷款少,资金的失血现象严重;发展信息不对称,与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农村和偏远地区信息收集、传递、接受和运用少;金融基础设施保障还不到位,尽管我国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农村和偏远地区与普惠金融的保障要求比差距还较大,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行业环境,构建良好的普惠金融生态环境,加强政策性引导,创新工作思路,激发政府引导、金融机构主导、居民共同参与的发展活力,加强监管标准化建设,制定切合实际的差异化监管标准,明确监管责任,强化监管措施,用科学的机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的建议

(一)扩大普惠覆盖面与提高精细管理相结合。在中国离开了农村、农业和农民搞任何形式的普惠金融活动,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甚者可以说是作秀。农村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所在,农业是其服务的主要产业,农民是其服务的主要群体,对三农的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它的根本所在。让金融服务下沉到最基层,渗透到实体经济末梢,解决传统金融体系覆盖不到的小微企业、个体经营人群、个人消费者等金融服务问题,是普惠金融的又一重要任务。因此要围绕“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普惠金融,扩大普惠覆盖面任重道远,要在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优化普惠金融推进环境等方面不懈努力。同时扩大普惠覆盖面要加强与精细管理相结合,坚持向管理要效益,逐步推行目标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考核清单的清单制管理,实现创新工作项目化、日常管理规范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保障精细化的管理目标。要积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挖掘内部潜力,深化转变发展方式,向资本节约、资源节约的发展新路径全力推进。

(二)互联网金融运用与加强风险管控相结合。依托、运用和研发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技术、机器学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等等来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当务之急、之要、之需。互联网金融在金融服务行业领域的运用,将大大延伸普惠金融产业和服务链,逐步改变传统金融服务中不合时宜的一些服务方式(如:融资贷款等服务过程中要提供的种种纸质证明、层层进行的人工审核、形式性复查等),大大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从而有效解决“三农”和小微群体面临的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让普惠金融服务真正普惠大众。注重运用互联网金融为普惠金融助力的同时,要加强风险管控,要在精细化管理基础上实行金融服务的网格化管理,在对辖区实施全面服务的同时,联合最基层客户以及社区乡村一道运用高科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手段,对网格辖区内的用户、单位进行信贷信用的评估评定。建立先进、动态、标准化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逐步完善和规范风控流程,从信息处理、评审审核、审批贷款、跟踪服务、考核激励等方方面面形成一闭环管理控制链。

(三)健全完善体系与持续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原则,从国家层面和行业监管层面来完善顶层设计,解决普惠金融的理论问题、监管问题,探索成立跨部门的普惠金融工作机制,制定合理的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并出台专门政策法规。加大对市场协调、信用支持、法规协调、信用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统筹规划协调,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建立有利于普惠金融服务渠道建设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优化税收扶持政策,逐步建立起对金融机构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情况的监测、评价和考核机制,引导提高金融机构对普惠金融的参与度,为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优化普惠金融推进和发展环境,推动普惠金融市场化运作,积极协调地方和金融机构,按照合理、所需、便利的要求,加大基础设施的布设、运用和完善,解决基层最基本的存、贷、汇等基础服务,促进金融资源均衡分布,积极协调银行卡联网通用,坚持在“保本微利”经营模式下,激励和推动金融机构延伸金融服务链,识别和满足新金融需求,多层面地为新金融需求人群提供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整个行业的金融服务效率,使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真正做到赢利与尽责共生、品质与服务并举,逐渐成为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与创新服务相结合。实现普惠金融目标,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在现有信用体系基础上,完善信用信息法律体系,推动出台“社会信用促进办法”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为普惠金融铺设发展通道。要依托人行征信中心,加速建立健全各层级工作推进机制,推进全社会信用信息的征集、整合、公开和共享,在金融标准化和应用标准化的原则下,建立专业化信用信息数据库,成立数据管理公司,建立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为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提供全面、公平、有效的金融服务。要加强监管和侵权责任追究力度,加强诚信教育,加大对失信者的追究和曝光,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保护和维护信息管理主体的征信权益和权威,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全面构建信用体系同时,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品质,普惠金融虽然服务的群体是大众,甚至是一些弱势群体,但是服务品种不能单一,服务手段和方式不能落后,要及时运用现代一些最新型的科技手段,像互联网、移动金融、通信技术、大数据等技术和成果,大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向最基层、社区和农村延伸金融服务平台和金融服务链条,推行精细化、低成本、可复制、高成效的标准化金融连锁经营方式,不断拓展服务品种,强化服务措施,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制定标准化服务制度和操作规范,建立无缝衔接的生态服务系统。

作者:陈梦琳 单位:南京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被举报文档标题: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路径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