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探究(3篇)范文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探究(3篇)范文

时间:2022-02-04 05:40:09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探究(3篇)

第一篇: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

摘要: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中,由于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期收益往往少于实际收益,给事业单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企业单位不同的是,由于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不同,大多数的经济活动都是带有非盈利性色彩的,所以在财务风险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就其表现形式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在分析的前提下,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不同,大多数的经济活动都是带有非盈利性色彩,所以在财务上出现的风险也各不尽同。

(一)债务风险

某些事业单位在没有做好规划的前提下,盲目的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往往投入的资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挥霍一空,最后不得已举债经营,资产负债率也因此进一步提高直接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和阻碍事业发展,加之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有限,导致单位债务风险问题日益突出。

(二)投资风险

在投资决策之前,必要的分析和判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事业单位为了减少成本,往往在没有进行判断之前就直接进行投资。投资项目盲目上马,投资项目未按规定的程序审批,容易造成投资决策失误的结果,最终导致单位所投项目无法获得预期收益,加到了财务的风险。

(三)支付风险

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预算经费互相挤占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资金支付的矛盾不断加大,这种矛盾使得财务方面承担违规支付的风险不断增加。

(四)管理风险

由于财务管理手段落后,财务监督缺失,相关制度落实和约束力不够,直接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大大影响经营决策。

(五)职业道德风险

部分工作人员因为法制观念淡漠,职业操守缺失,再加上个人利益的驱使,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弄虚作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所以职业道德风险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风险点。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影响

财务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既有体制性因素,也有政策性因素,只有对这些方面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才能够把握问题的关键,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提供保障。下面就其中的具体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缺乏认识

事业党委指的是具有公益性质,利用国有资产举办有利于教育、科技、文化等发展的活动的非盈利性组织。事业单位官办色彩浓厚,因此,事业单位的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的来源不明确,仅仅只是认为只要遵守单位的相关制度,就能够杜绝风险的存在,但是在实际状况下,我们只能减少风险,而不能够杜绝风险。其次,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爱惜国家的资产,认为只要有国家的存在,财政风险就不会从根本上动摇事业单位的根基,这一错误认识容易造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

(二)没有完善健全的内控制度

在事业单位中,由于内控制度的不健全因素,导致内部约束力不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专业人才,所以内控制度没有很好的完善,事业单位仅仅是将国家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搬过来,没有很好的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导致内控制度不符合单位的实际需要而被搁浅;二是在某些经济活动环节上,出现制度缺失的情况,这不仅不利于内控工作的展开,还有助于舞弊行为发生;三是单位负责人的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制约,少数单位负责人凌驾于制度之上,导致内控制度难以贯彻下去,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内控工作开展质量,而且还容易滋生腐败,对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工作人员的修养不够

由于工作人员没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在工作时往往出现为了个人的利益或者小集体的利益而采取非法手段侵占单位的经济利益。对于一些掌握单位实权的负责人,为了获取个人利益,在绩效考核时,通过伪造虚假数据,粉饰政绩,营造一种虚假的繁荣景象,骗取单位的高额福利,造成事业单位财务损失。

(四)对法律的漠视

由于事业单位在招人用人时,过分的注重业务能力和学历的重要性,忽略了人品等方面的道德水准,尤其是忽略法律知识的要求,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虽然在某专业知识上有着很深的造诣,但是在法律上一直以来没有系统的了解与学习,对法律缺乏敬畏,造成职工在工作时,往往容易受到非法利益的诱惑,放弃了法律的底线。比如有的工作人员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挪用公款以谋取非法利益;再比如一些工作人员将个人消费的票据混淆进单位开支的票据中,以谋求自己的非法利益,丝毫没有意思到由此带来的严重法律后果。

(五)预算管理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

预算管理意识不强,重预算,轻管理;预算编制准备不充分,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内容不完整;缺乏控制机制,约束力较弱等问题在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且事业单位预算反映的只是预算年度的收入和支出预算,对债权债务和对外投资等经济行为,尚未形成明确的预算管理机制,因此,财政和主管部门无法通过预算管理渠道,全面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上述需求和实际经济行为。对其财务风险的发生不能有效地预测、防范和控制。

三、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

以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成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下面对该如何防范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具体说明:

(一)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还有思想不到位,所以意识教育也是在所难免的问题。首先我们要针对管理者进行相关方面的风险方面的教育,加强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只有领导对财政风险重视,才能够直接提高整体的风险意识。除此之外,部门还可以开办相关的培训班,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且对他们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进行提高与培养。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培养他们的财务风险意识,使员工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对突发事件有一个宏观的把控与打算。

(二)加强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要改变原来的工作状态,重视预算的作用,并且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使得预算与管理双轨并行,共同促进促进事业单位的活动开展。预算能够优化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使得事业单位的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所以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增强员工的预算法制观念,通过加强预算的编制管理、强化预算执行、规范决算编报、构建预算监督系统等方式,将预算管理落实到实处。

(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是不可预测的,随着经济理论的完善,各种可以预测财务风险的手段接踵而来,预测的精确度越来越高。为了提高财务风险预测的精度和广度,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及时的针对各种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甄别处理,在最少的时间内找出问题的关键,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少。风险预警机制有两个建设内容:一是建立预警指标,将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数据化。二是量化预警线,财务部门根据历年的经验设定现金存量的预警标准,一旦达到标准则及时上报处理。

(四)严格事业单位的贷款

审批事业单位的贷款具有其独特性,严格事业单位的贷款审批是十分有必要的,特别是用款计划,是重中之重,必须加以明确。建立公示制度,加强透明化管理。明确贷款审批程序和权限的相关制度。对于大规模大额度的贷款要建立事业单位贷款的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未经充分论证或者未经集体决策,不得擅自对外举借债务,并按规定程序报送相关部门审批。

(五)建立层层负责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为了避免财务风险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要警钟长鸣,加强风险的防范意识。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的权限和职责,采取授权审批,即主要的领导为了降低财务风险,要对一把手负责,依次类推,财务主管要对主管领导负责,一般的财务人员要对财务主管负责等等。

(六)加大对员工素质的教育培养力度

财务风险的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参与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所以要想降低财务的风险,就要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素质培养既包括政治素质、业务技能,也包括职业道德素质等等,只有多方位的全面提高,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财务风险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对于素质培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利用科学的理论引导职工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增强对岗位的责任感,能够最大限度的忠于岗位,坚持原则。二是加强对业务能力的培训,使风险管理人员掌握风险管理专业知识,为管控财务风险打下基础。三是要加强法治教育,熟悉政策和法律法规,树立法制观念,科学依法理财。

参考文献:

[1]李如冰,张红,赵斌.浅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0).

[2]邓祖华.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研究[J].当代经济,2011(24).

[3]朱阳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J].企业与事业单位的研究比较,2012(04).

作者:蒋先映 单位:四川省果树良种繁殖站

第二篇: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与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相关会计制度的产生,各个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但由于事业单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存在较大风险。因此,笔者针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几点控制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因为单位中的控制制度严重缺失、财务核算混乱以及审批不严格等造成的,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存在资金风险。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贯穿于各个管理阶段,只有对其进行预防、控制,才能减少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其一,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很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重视专项资金,缺乏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导致单位面临一定的投资困难。而且,事业单位内部也没有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没有根据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营、财务风险进行预防,导致事业单位没有真正承担其财务风险的责任。其二,领导的独立决策导致了资金的浪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决算工作公开不够到位,单位中的一些法人在思想上存在较大错误,无论是在招投标工作中,还是在设备采购审批中都比较随意,甚至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与一些供应商发生非法利益关系,从而忽视了事业单位内部制度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造成了较大的资金浪费,并损坏了单位的社会公益形象。其三,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我国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主要依靠财务部门执行,并对财务数据进行记录。但由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风险意识薄弱,执行的财务手续、财务流程等不够规范,从而产生了一些岗位分离、资金清查不到位现象等[1]。其四,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较复杂,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在分类、工资等改革上的推进,财政部门对支付系统、非税收缴系统提出较高要求,而且,事业单位受外部相关因素的影响,如果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执行,将会给事业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不合理现象。针对上述现象,对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防范,不仅要建立相关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还要提高事业单位中相关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并对内部、外部进行严格管理,这样才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效益。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一)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事业单位要促进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积极建设,要根据该部门的经营特点、自身规模来建立。将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各个风险点进行控制,可以将存在的风险转移给各个部门的业务人员,并利用相关制度明确风险的控制流程,各个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在与各个部门积极配合下,对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基础上降低其财务风险[2]。

(二)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

对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实施预警,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内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在制度中明确单位遵循的各项指标,并确定出一定数值。例如:如果事业单位中的资产负债率达到50%,就要对自身的偿还能力给予重视,并有效避免事业单位因为无力偿还出现司法起诉等现象。

(三)增强事业单位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增强事业单位中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因为事业单位人员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了单位的财务风险水平,所以,事业单位应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积极调整,并对相关标准以及外部因素等给予重视,通过对自身职业进行评估,不仅能发现单位内存在的财务风险因素,还能利用相关对策给予解决,从而保证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样事业单位不仅能得到顺利发展,还能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3]。

(四)加强事业单位的内外部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的内外部监督与管理,首先,事业单位要在内部建立审计部门,并对其给予一定配合,以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实施。同时,审计部门还要定期对内部制度以及具体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上报给领导。其次,定期对事业单位中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不仅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提高。再次,一些政府还要定期对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制度的执行状况等进行审计,并针对投资项目风险、财务岗位漏洞等风险点进行审计,并将其结果上报给审计部门。

三、总结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根据财务风险以及存在的各个因素,对不同种类的财务风险进行解决,特别是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较为便利的方案。

参考文献:

[1]丁淑芳.略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3(3):229-230.

[2]吴兴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与控制对策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24.

[3]焦向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J].企业导报,2015(7):142-142,144.

作者:赵婧 单位: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管理局

第三篇: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问题与管控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多。想要在新时代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事业单位必须要清晰认识到导致自身财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而针对问题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整体来看,引起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值加大的主要因素在于主观因素。如财务管理人员、财务职权划分、财务关系处理以及财务决策行为等方面。事业单位需要从这些方面着手进行完善,进而提高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问题;管控

当前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社会以及经济形式都已经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对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而言,受到多元化的影响,其风险内容也趋于多样化。其中主要的风险有投融资风险、支付风险、核算风险、内控风险等。针对这些风险加以管控,能够从根本上有效杜绝相关风险的发展,避免风险给事业单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与社会价值影响,实现事业单位的长远健康发展。

一、当前导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分析

鉴于多年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同时结合大量相关资料的研究,笔者认为当前造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值加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较低

相比于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全面展开。对于市场经济环境下面临的各种挑战,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相关市场意识以及敏感度落后于已经充分市场化的企业单位。随着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事业单位面对的财务风险也逐渐走向多元化。但是,基于自身多年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经历,笔者发现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相比于当前的整体经济发展较为滞后。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低的因素有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1)在主观因素上,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大多数的财务管理人员往往具备传统的、单一的财务管理知识与技术,例如账目整理、填写、上报,资金周转管理等。不具备财务专业基础,在工作中偏重于管理,技术层面的较为欠缺。(2)在客观因素上,受到固有国有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还没有完全摆脱旧的“旱涝保收”思想,在风险意识以及市场竞争意识上都表现出不足。

(二)财务部门职责以及权力划分不清晰

相比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单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组织架构存在单一的问题。在市场发展与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这种单一的组织架构能够适应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面对多元化的发展,财务部门需要负责的项目以及人员都逐渐在增多,单一的组织结构难以实现相关职责的合理分配,同时在权力确定上也表现出一定的不足。不清晰的职责以及权力划分会降低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相关责任划定困难以及分权管理实施难度加大等问题,同时也会导致相关考核评价机制的标准难以确定,影响到考评效果,从而不能对事业单位起到应用的激励作用。

(三)体系内部财务关系复杂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经济舞台上的退出,市场经济应运而生的同时还带来诸多的挑战。日益复杂化、多元化的宏观环境使得事业单位需要处理财务事项日益增多,体系内部的财务关系日益复杂。如果不能对其科学管理与控制,必然会导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增多与加大。此外,事业单位受到长时间国有体制的影响,其内部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政事不分”现象。这一问题同样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有所凸显。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财务体系内部出现杂乱、无序、复杂的财务关系。这种复杂的财务关系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值的加大,同时给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财务决策存在主观性与经验性缺陷

当前,很大一部分的事业单位在财务决策上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经验性与盲目性。这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有关。在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财务事务进行决策时,受到主观(专业基础差)与客观因素(决策所需数据信息不全面)的影响,管理者制定的财务决策往往较为片面,缺乏科学性。具体来说,在进行决策时,往往由事业单位的一把手全权操控,其他人多是附和。相关决策没有建立在可行性研究与相关数据的支撑,仅由管理者的经验决定。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财务决策失误率的增多,造成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失与浪费,进而影响单位的债务偿还能力,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控的主要措施建议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风险认知度,强化风险意识

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中,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风险意识,才能够推进财务风险管控的有序进行。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关风险意识的问题,相关单位应当积极找到措施来加以扭转。首先,事业单位管理层以及财务部门主管层自身应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对于当代事业单位生产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财务风险管控对于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管理层应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来提升基层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建议借助多媒体工具等现代化的信息通信技术来构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向单位的每位员工普及财务风险相关知识。这种提升认知度的途径具有全面性、及时性以及回馈性等诸多优势。例如,财务风险的内容、重要性等。

(二)完善财务部门组织架构,构建现代化组织体系

现代化企业与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需要科学组织架构的支撑,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能够有效配置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员工的协同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企业在人力资源层面的成本投入。因此,组织架构的完善能够使企业财务部门员工明确各自的职责与权力。同时,还能够促进问责机制、奖惩制度等相关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为其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撑。例如,通过职责的明晰,能够明确问责制度中的问责主体以及问责对象,这项工作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有效避免人为操作所导致的相关财务风险的发生。此外,通过现代化组织体系的构建,能够在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企业的风险管控体系,能够做到对财务部门每个员工以及每个工作项目、环境的实时监测,起到有效的风险预防作用。

(三)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构建财务服务中心体系

在财务内控管理的强化方面,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1.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需要围绕内部控制重新梳理当前的工作流程、岗位责任、制度以及相关的操作手册等,使上述项目体现详细化与针对性,同时需要以文字的形式展示给所有财务工作人员,对其起到必要的规范与约束作用。

2.对内部监督机制加以优化。首先需要建立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小组,组成人员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监督小组的主要职责为审核财务报表,确保全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每笔资金的规范应用与运转。以便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企业资金运作的合理化、准确化与安全化,避免资金的流失,从而导致财务资金风险的加大。

3.积极构建财务服务中心体系。事业单位应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与软件技术,同时基于网络平台构建自身的财务服务中心,用来给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财务目标实现以及各个部门间的融合提供有效查询、借鉴与交流的平台。通过事业单位其他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协同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自身科学管控财务风险。

(四)从风险计量、成本分析

等各个环节促进财务决策的科学化发展针对当前事业单位部分财务决策缺乏有效性的问题,需要从风险计量与成本分析等多个环节来促进财务决策的合理化发展。财务决策的制定应当建立在客观、真实以及大量的财务数据的基础上。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着重管理风险计量、成本分析等涉及财务资金运作、资金安全、利润值以及风险值的会计工作项目,从而强化管理来确保财务决策所需相关数据来源的可靠、全面与安全。为了避免事业单位管理者一人主导财务决策、使得错误财务决策发生率升高问题的发生,需要借鉴企业单位的股东会议方式,对其进行适度的优化与改进,如成立企业战略发展部,来重点协商财务决策问题,在众人的互相监督与建议下,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

三、结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逐渐加大,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从而找到切实有效的管控措施势在必行。唯有这样才能保障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充分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韩英.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2]王树理.浅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3).

[3]戚风燕.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6(01).

作者:吴珠眉 单位:福鼎市军粮供应站

被举报文档标题: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探究(3篇)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