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论文2篇范文

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论文2篇范文

时间:2022-02-28 10:10:03

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论文2篇

第一篇

1消费环境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消费环境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良好的消费环境能够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现阶段吉林省的消费环境主要存在着下面几个问题。

1.1商品流通体系和服务体系不健全在吉林省的某些地区农村消费品流通渠道狭窄、市场建设滞后,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主要表现为总体市场规模小,市场体系不完备。由于城乡差距的出现使得商业网点集中在城市,而农村的商业网点缺乏,售后服务差。目前,吉林省约有789个农村基层供销社,无规律的分布在农村,没有真正形成网络。尽管有些超市,但规模比较小,货品不全,商品质量低劣、价格昂贵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相对原始的集贸市场,且数量少、分布不均[2]。这些商品流通网点存在着很大局限性,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的需要。

1.2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伴随着吉林省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在由家庭消费逐渐过渡到小康型消费,一些现代化的耐用消费品(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手机、摩托车)也逐渐的成为这些家庭消费的主体。但是由于配套设施的严重滞后,使得一些消费品很难真正完全发挥它们的功能。其根源在于农村的电网配套设施建设落后,导致电压不稳定,甚至许多地区没有信号覆盖,同时还要增加额外的服务性收费。在吉林省蛟河市庆岭乡伙棚沟村,一些人结婚时买的洗衣机被用来装粮食。调查人员到德惠市米沙子镇富强村实地调查,由于该村道路仍是土路,每逢下雨车不通、人难行,给农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尽管吉林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公路已经是村村通了,但是有很多修好的公路不到两年又是坑坑洼洼,车辆难以前行[3]。

2解决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吉林省具体情况,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要提高吉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改善农村消费结构,推动吉林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应该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具体改进措施。

2.1完善教育收费制度由于农村居民对文化娱乐的消费力度逐渐增加,也证明了文化和精神追求逐渐被农村居民重视。但是,伴随着教育成本的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负担也随之加剧,造成了这些村民对其他商品的“挤出效应”[4]。这样的状况对实现小康进程向富裕进程的过渡是十分不利的。要从根本上改善和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就要把教育投入成本控制在能让广大农村居民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建立公平合理的教育收费制度。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真正做到九年义务教制度的普及,加快完成高教收费制度改革的进程,形成对农村居民有利的高等教育助学机制和教育融资体制,从实际减轻农村居民在教育投资上的负担[5]。

2.2改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结构农村居民对现代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用品和家庭设备及相应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些消费也逐渐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热点。而这些商品的消费会伴随着一定的后期投入,因此,稳定和降低相应商品后期投入成本也成为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改善消费结构的重点。事实上,这些商品的消费在我国都是一些垄断行业在操控,政府要加大对这些领域商品定价的政策性干预,特别是一些基本生活必须的消费品,更要通过宏观调控进行有效调节[6]。不仅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还要有效保证商品和服务的定价合理。

2.3缩小城乡居民与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吉林省仍然存在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这对提高全省的消费水平甚至是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都是不利的。当然,在农村居民的内部,这样的收入差距也会对开发农村消费市场产生阻力。在当前全省的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实施资源优化配置,推进户籍和征地制度的改革进程,逐步将要素市场统一,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而调节好居民间的合理收入差距,真正实现效率兼顾公平。逐渐理顺不同群体间的分配关系,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统筹城乡发展,构建良好的就业环境,完善法律制度,惩治非法收入等[7]。

2.4加强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吉林省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规模不大的问题,这些现状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也满足不了消费市场的发展要求。政府应对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性倾斜,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增强农村生产综合能力,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农村地区水、电等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民对相应消费品的消费投入。这些对改善农村居民的“挤出效应”和消费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黄桂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第二篇

1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1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年总支出消费水平在6000元以下占被调查人数的1.6%,其中主要是老年人,消费总支出中按比重排序依次是食品费用、医疗保健、日常生活用品支出。农村居民年总支出消费水平在6000~9000元占被调查人数的10.60%,消费总支出按比重排序依次是食品费用、日常生活用品、医疗保健及其他支出。农村居民年总支出消费水平在9000~12000元占被调查人数的29.80%,消费总支出按比重排序依次是食品费用、教育及生产性支出、日常生活用品、服装、医疗保健及其他支出。农村居民年总支出消费水平在12000~15000元占被调查人数的50.60%,消费总支出中按比重排序依次是食品费用、教育及生产性支出、日常生活用品、交通及通讯、服装、医疗保健及其他支出。农村居民年总支出消费水平在15000元以上占被调查人数的7.40%,消费总支出按比重排序依次是食品费用、教育及生产性支出、住房、日常生活用品、服装、交通及通讯、医疗保健及其他支出。

1.2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从消费支出结构上看,食品费用支出约占总支出的41.88%,教育支出约占总支出的16.67%,而生产性支出约占总支出的17.14%,日常生活用品支出约占总支出6.57%,衣着支出约占3.53%,其他支出约占总支出的14.21%。2.2.1食品费用支出恩格尔系数是食品费用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0.40~0.50时,居民生活处于小康水平;当恩格尔系数小于0.40时,居民生活水平相对富裕。被调查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约为0.42,说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已经处于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阶段。

1.2.2教育支出2007年农村居民文教娱乐用品服务支出约占总支出的9.48%,2008年义务教育在全国实现了全部免费,而调查中农村居民教育支出约占总支出的16.67%,实施义务教育全免费以后支出比例反而增加。由于农村绝大部分村庄小学的撤销,导致了农村小学生出外求学;虽然国家义务教育实行了全免费,但是子女去城镇上学,需要解决住宿、生活费用,无形中增加了教育支出比重;而大学高额的学费更是农村家庭沉重的负担。因此,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农村消费支出中重要部分。

1.2.3生产性支出生产性支出占黑龙江省农村家庭总支出的17.14%。据调查,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补贴的幅度远远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尤其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幅度,这对于黑龙江省以务农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农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1.2.4其他支出其他支出约占黑龙江省农村家庭总支出的14.21%,近90.00%的家庭反映人情消费占绝大比例。在农村,“面子”联结着尊严、社会归属等一系列情结,为了能融入村庄的主流群体,人情消费是农村居民必须考虑的因素,而婚丧嫁娶中礼金消费是人情消费的主要部分。据调查,礼金年支出3000~4000元,已经成为农村居民的重大负担。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现阶段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生活、教育、生产性支出和礼金支出成为主要部分,导致了其他方面消费不足,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2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2.1家庭结构的影响据调查,家庭成员数量在3人及以下户数约占24.90%,家庭成员数量在4人的户数约占40.00%,家庭成员数量在4人及以上的户数约占35.10%。说明由于计划生育的开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家庭人口数量减少,家庭结构逐渐合理化,家庭负担大大减轻。根据家庭就业者负担系数理论,家庭的人口数量、就业人数和就业者的收入水平直接决定家庭的消费水平。在现代黑龙江省农村家庭中,以夫妻双方为主要劳动力,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家庭结构的合理化会有效地提高农村家庭消费水平。从住房面积变化看,黑龙江省农村家庭居住面积低于50m2的约占1.22%;50~80m2的约占15.51%;80~100m2的约占46.94%;超过100m2的约占36.33%。从家庭人口数量减少和住房面积的增加,再对比改革开放初期人均居住面积8.1m2来看,黑龙江省农村家庭的居住面积大大增加了,居住条件也得到了较大改善。除了收入的增加以外,家庭人口数量减少是一个重要原因。从耐用品拥有量上看,每百户农村家庭洗衣机拥有量为86.94台,电冰箱为66.74台,彩色电视机为110.70台,电磁炉为22.86台,电脑为11.54台,摩托车为69.18台。而1999年,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洗衣机91.40台,电冰箱77.70台,彩色电视机111.60台,电脑9.70台。由此可见,现阶段黑龙江省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消费仍处于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阶段。仅从数量上看,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差距应该在十几年以上,质量上看差距更大。因此现期或者未来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对这类消费品支出也将会有所增加。

2.2收入因素的影响据调查,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约占18.78%;人均年收入5000~7000元的约占69.80%;人均年收入7000~9000元的约占10.21%;人均年收入高于10000元的仅占总家庭数的1.22%。由此可见,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农村居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为:1)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少,主要来源是务农和劳务收入。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中有务农收入的高达86.94%,而以劳务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仅占47.35%,其中外出打工者中同时有土地承包收入的占13.06%,有其他收入来源的仅占家庭总数的4.90%,说明收入来源少成为影响居民收入的重要因素。2)农产品价格低,生产资料价格高。调查中,受访农民均反映生产资料价格增长快,虽然国家有政策性补贴,但补贴幅度远远弥补不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幅度,大大地增加了生产成本。而农产品价格虽然有些上涨,但由于收购者的信息垄断尤其是菜贩对菜农的信息垄断和农民还贷的压力,农民往往低价销售农产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收入。3)人均耕地少影响居民收入增加,近90%的受访农民表示人均耕地少是影响家庭收入的主要因素。据调查,黑龙江省人均耕地面积约0.13~1.33hm2不等,虽然相对于南方农村居民来说,人均耕地面积大,但正是这个原因使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对外出打工和在家务农犹豫不决,加之深厚的小农思想,只有约20.00%的农民愿意把土地承包出去,自己外出打工。对以务农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来说,人均耕地就相对显得很少,影响了农民收入。除此之外,约55.92%的农民表示文化程度影响了家庭收入,他们认为文化程度低是外出打工收入低的原因。调查近5年收入状况中,约37.96%的农民表示收入不稳定,约22.86%的农民表示收入稳定,还有13.47%的农民表示收入减少,仅有25.72%的农民表示收入增加。现实中只有不到30.00%的农民表示近5年的收入呈增加趋势,大部分农民对未来预期收入不确定,因此多数农村居民为了平衡消费支出,保持消费的稳定性,会谨慎消费。

2.3消费观念的影响调查中,约75.51%的农村居民表示近几年在教育、医疗、生产等方面支出较多,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和农业生产经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较大,导致增收困难,对预期的收入不乐观,为了应对突发性支出,会把收入存入银行备用。约8.57%的农民表示会把收入用于投入农业生产以增加收入,而仅有15.92%的农民表示物价上涨过快,存入银行会使其贬值,而将其用于消费,购买一些耐用消费品。这说明农村居民消费倾向较低,储蓄率较高。调查发现,约77.35%的农村居民表示会首先改善居住条件,这说明农村居民有很强的乡土情结,特别重视房屋的建造。即便是储蓄不足的情况下也会依靠借贷改善住房条件,因此可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只会更少。从消费习惯上看,90.12%的农村居民在购买商品时会注重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而只有近10.00%的居民表示购物时会考虑品牌、款式、服务等其他方面,说明农村居民购物仍然只注重实惠性和实用性,物美价廉仍然是购物的第一选择。而在购买耐用或者价格较高的消费品时,60.20%的农村居民表示会有详细的规划,34.56%的人表示会有粗略的规划。由此看来,长期受低收入水平、未来收支不确定性及流动性约束的影响,保持较低的消费水平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即便是对耐用消费品有需求也依然会谨慎购买。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传统落后的消费观念,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扩大。

2.4社会保障的影响调查中发现,虽然大部分的农村居民都购买了农村医疗保险,但是真正认为帮助很大的仅占7.76%,感觉帮助一般的约占68.57%,认为没有帮助的占23.67%。虽然有农村医疗保险,但绝大多数农民反映农村医疗设施差,重大疾病到城里治疗报销的比例又很小,自己仍需承担很大一部分医药费,医疗支出仍然是农村居民潜在的负担。在金融信贷方面,约63.67%的农民表示对农村信贷制度不满意,13.47%的农民表示对农村信贷制度一般满意,22.86%的农民表示对农村信贷不了解,消费信贷更是无人知晓。春耕、买房、生病、为子女筹办婚嫁时,近80%以上的农民会通过亲戚、邻居或朋友等民间借款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由于目前适合农村居民信贷的品种少、手续繁琐,贷款时需要房产、土地及联保等抵押制度,增加了贷款难度,且贷款额度有限、周期短,农民迫于还贷压力,不得不低价销售农产品。因此农村居民为了以备不时之需,把钱存入银行作为了第一选择,导致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用于消费的资金减少。

2.5基础设施的影响2008年国家提出了村村通公路政策以后,90%以上的农民表示村里道路、桥梁等已经基本建成,通讯也比较方便。现在每百户农村家庭有摩托车等基本交通工具量约69.18台,相比2007年每百户拥有量48.52台和2010年每百户拥有量59.02台明显增加,这不仅仅是收入增加的结果,也是在道路基本建成后引起的购买高潮。随着国内通讯集团在各个乡镇建设信号塔,通讯设备成为农村居民的必备品。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移动电话约182.43部。与交通、通信相比较,其他基础设施仍然匮乏。大多数农民表示由于农村市场混乱,物质品种缺乏造成购买困难;还有部分网购受访者表示,由于快递派送范围未覆盖乡村,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购物积极性。调查中还发现,只有近30%的村庄有娱乐健身设施,但数量较少。90%以上的村庄从不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也无图书馆、篮球馆等文化体育场馆。从秋收之后到春播之前漫长的农闲时间里,有52.65%的农民会选择在家等待春播,成为了冬季农村主要的休闲活动,因此消费成为了农村居民支出重要的一部分。

作者:王杜春张立明穆燕鸿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论文2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xfxwlw/66715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