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高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范文

浅谈高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范文

时间:2022-08-19 09:28:17

浅谈高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我国教育制度正处于改革时期,并且相关的措施不断趋于完善,但在高校改革过程中传统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对于高校的经济管理类课程而言,课程在理论和实践的课时分配上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需要加快教学改革,及时调整课程,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阐述就业导向下高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举措。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高校作为我国最大的人才输出机构,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力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的高校在课程设计上,存在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问题,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后难以及时将相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对于学生的就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加快以就业导向为目标,对高校经济管理课程进行调整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一大问题。

二、以就业导向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一)以就业导向为目标可以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全面认识以就业为导向,不仅符合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我国人民素质不断提升的根本要求。国家在政策上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可以改善人才培养水平,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学生个人而言,通过就业导向,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专业,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就业之前更好地进行准备。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大一时期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门课程,通过该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全面认识本专业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为今后的就业和择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维持人才的供需平衡就目前而言,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人力资源配置起到重要作用,这种情况也给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当前市场上劳动力需求量相对较大,但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造成岗位与人才能力不匹配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高校可以通过对市场的分析,并结合市场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从而培养针对性人才,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社会的供需关系培养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三、当前高校经济管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当前,大部分高校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过程中,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在课时比例上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选修课比重占的十分少,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培养。部分高校存在低年级学生提前学习高年级课程的问题,不仅造成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同时还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系统知识的认识,不利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另外,对于课程的设计不够重视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对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最终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市场对岗位的需求存在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由于信息时代的影响,高校在经济管理专业方面的课程开始实现国际对接,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触有关的资源,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需要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但实际上,我国的部分高校对于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的设置存在陈旧、知识量小的缺点,有的课程照搬国外教材内容,严重影响了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且兴趣不足,加上学校重视度不够,使得大部分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传统教学中教师重视传授知识,并不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自身不重视课程,不重视培养学生技能、锻炼学生掌握技能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当前,我国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设计以及招生人数的控制存在严重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对于人才的录取与市场的需求存在严重出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经济管理类学生招聘数量不断增加,但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小,这就造成激烈的竞争环境,大部分学生难以从事本专业工作。加上我国的经济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需要通过多层次的教学以及宽领域的渠道。这种供需矛盾也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四)实践课程相对较少当前,随着高校对计算机水平和英语水平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导致高校在实践课程的设计上相对较少。而经济管理本身属于理学专业,导致学生学量理论知识后难以及时应用到工作和社会中。在校期间,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积累,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上存在严重问题。并且由于教学设备不足,缺少专门的教育场所,专业器材等,这些都导致教师只能采取课件演示以及多媒体播放这种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导致不能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较低。

四、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以市场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对于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设计应该以实际的工作需求为导向,并严格按照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通过课程调整,让学生的学习与社会需求实现更好地对接。

(二)提高课程的广阔性对于高校经济管理课程的设置,不同的知识之间相互关联,因此课程的设计上应该重视渠道的拓展,通过设置选修课的方式,让学生的系统知识得到拓展,从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并培养自身的兴趣,让学生及时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成工作中的能力。

(三)确保课程的整合科学高校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对于经济管理类课程同样符合这样的一个要求,主要是通过去除重复课程,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生的基础情况,循序渐进开设课程,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和专业能力。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高校教育也不例外。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学会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实践中充分应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

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以就业为导向对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方式进行改革高校设置经济管理类课程的目的在于为经济管理领域输送人才,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牢牢把握这一基本原则。因此需要重视增加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和相关的选修课程,并重视学生对该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于课程的设置还应该以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规律对专业课程的开设顺序进行设计,按照先基础、后深入的原则开设课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对专业课程的认识。最后,对于课程的设置应该以就业为导向,结合今后的职场需求以及用人单位的要求,对相应的课程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明确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目标意识,以学生的今后就业为目标。在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层面,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应该及时进行市场调研,并为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提供一定的帮助。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可以增加一定的指导性课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创业中去,并鼓励学生参加学生创业大赛,不断积累学生的经验。

(三)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学生展示在社会和工作中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经济管理类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不断实习、实训的方式将相应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就需要高校摒弃传统的重视理论忽略实践的课程设置,积极与相关的单位进行合作,为学生的实习和实践学习提供机会。同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并积极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完成,及时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六、结语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对高校的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课程改革,可以实现高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优化当前课程设计,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拓宽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取更高水平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其高.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5):65-66.

[2]程燕,金霄,林雅岚,陈思,张永缘,牟新利.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建设SWOT分析[J].山东化工,2017,46(23):150-151.

[3]罗明忠,黄莎莎,段珺.就业导向视角下的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思考——基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3(8):66-70.

作者:熊启皓 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谈高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xfjjlw/73933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