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M2对CPI波动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范文

M2对CPI波动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范文

时间:2022-05-11 09:44:23

M2对CPI波动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

摘要:

十八大以后,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宏观经济政策主要以微刺激和结构调整为主,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还要控制通货膨胀在合理区间。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分析。针对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CPI波动的影响,国内学者多采用线性回归方法,研究结果难免会忽略M2对CPI的影响是否真正存在对称性。拟以非线性的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深入分析M2对CPI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M2对CPI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非线性、非对称性特征,目前低CPI状态下,国家应适度制造通货膨胀。

关键词:

广义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水平;STR模型;非对称性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速相对放缓,控制通货膨胀在合理区间的任务更加艰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运行状况可以发现,CPI过高和过低对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危害。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供给严重不足,造成CPI大幅度上升,1989年更是达到了18.5%。由于治理通货膨胀经验不足、宏观调控不到位等原因,我国发生比较严重的结构性通货膨胀,CPI一直居高不下。1994年,CPI同比增长又达到了27.7%的历史最高值。进入21世纪,经济过快增长和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使得我国出现持续、全面的通货膨胀,2007年CPI同比增长4.5%,远远超过3%的国际警戒线。通货紧缩也同样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2年底,物价水平到了紧缩期,虽然这期间货币供应量有所增长,CPI同比依然出现负增长。2008年至2009年的经济危机期间,我国CPI同比出现负增长,直至2009年底才由负转正。这期间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商业银行贷款总量,使得通胀率又节节攀升。近三年国家政策趋于平稳,CPI增幅放缓,重回“1”时代。十八大以后,大规模刺激经济的情况不会再出现,微刺激和结构调整是主要形式,国家力求实现“精准调控”,防止政策错位违背初衷。控制通货膨胀率在合理范围一直都是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话题。通胀率高意味着社会分配不公,价格体系遭到破坏,如果通货膨胀过于严重,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另外,如果治理通货膨胀力度不够,很有可能引发经济危机,对经济体系产生毁灭性打击。通货紧缩会使企业利润下降,降低其生产积极性,同时公众预期消费也会萎缩,造成失业率上升,生产停滞。因此,稳定物价对于经济系统的健康运行至关重要。如何正确认识、有效预防、科学治理通货膨胀一直是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努力的方向。对通货膨胀的定量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央行在实施一项货币政策之前必须对于政策的作用效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确保精准调控的实现。本文旨在研究广义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的定量问题,讨论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维持通货膨胀率在合理区间。具体来说,就是从验证长期条件下广义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非线性、非对称性着手,探讨M2对CPI的影响机制,为定量分析货币调控政策与通货膨胀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提供参考,从而帮助货币政策更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实现“精准调控”。

二、文献综述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该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Friedman,1963)认为如果货币供给数量增加的速度大于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增加速度,那么就会发生通货膨胀。基于这一思想,Moroney(2002)在搜集了80个国家1980-1993年的样本数据后发现,多数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波动图形与这些国家M2的波动图形都十分吻合,并且在实证之后得出结论:在一些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同时货币供应增长率也较高的国家当中,M2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系数接近于1,这意味着M2对CPI的波动有明显的对称性效应。Milas(2011)通过搜集英国多年的经济数据,发现英国通货膨胀的产生在长期的状态下与货币供应的增长并没有显著的关系,如果说是货币供应的增长诱发了通货膨胀,就英国而言,只有当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超过10%后,才可能出现。而在这之前,OkinaSharakawa和Shiratsuka(2001)从理论上分析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有非对称性效应。他们认为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投资者的悲观预期明显强于乐观预期,风险规避者大于风险偏好者,这种不对称的投资者心理预期会使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存在非对称性。Ball和Mankiw(2002)从实证角度研究货币供应量对CPI的作用机制。他们对美国的货币政策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与通货紧缩相比,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对CPI的影响更大,即M2对CPI波动有非对称性效应。

我国关于货币供应量对CPI波动的作用机制研究相对起步较晚,最近的一些研究中,范从来(2007)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的稳定性是决定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主要原因,不稳定的货币供应量会引起物价水平的波动。张成思(2012)把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引入模型中,实证研究1978-2011年的货币供应量对CPI波动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M2的增长会显著促进CPI的上升,M2对CPI波动的影响存在对称性。而曾智、王胜(2015)采用MSVAR模型分析M2对CPI的动态非对称性效应,他们得出在通货膨胀期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远大于紧缩期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由于采取的计量口径、样本数据的区间以及计量模型的不同,针对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得到结果也是存在争议的。但是他们在研究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作用机制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旨在采用非线性的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对CPI波动的影响机制,引入开关函数,实现变量在两个机制之间的平滑转换,实证分析我国M2对CPI的非对称性影响机制,为进一步改善货币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三、STR模型介绍

STR(SmoothTransitionRegression)模型能够允许时间序列在两个机制之间实现平稳过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引入了转换函数。在进行非线性检验时,首先对方程设定原假设:β1=β2=β3=0(线性),若拒绝原假设,则认为存在非线性。Granger和Terasvirta(1993)构造服从F(3p,T-4p-1)的F统计量,比较F统计量的观测值和临界值来判断是否接受原假设,从而为本文考察M2对CPI线性或者非线性影响提供检验依据。

四、实证分析

这里选取了1996年1月到2015年10月的M2的实际值和同期CPI同比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建模。M2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CPI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1.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对于时间序列的数据,通常要求数据是平稳的,否则可能会出现“伪回归”现象,使得回归结果出现偏差。如表1,从ADF检验结果可以看出,CPI原序列平稳,M2的原序列是不平稳的,但是其一阶差分平稳。故采用M2的一阶差分序列与CPI原序列进行实证分析。由于所取M2数据是实际存量,因此其一阶差分可以描述为增长率,这样也可以与CPI的计量口径相同,具有现实意义。

2.模型估计。(1)滞后阶数的确定。在模型估计之前,首先要确定变量的滞后阶数。设定模型滞后阶数为8,根据HQ和SC准则,从最高阶依次比较,本文选出比较理想的滞后为3。(2)转换变量和STR模型形式的选择。由于变量存在滞后期,故首先得确定最优的转换变量。从检验结果(表2)可以看出,以M2的二阶滞后变量为转换变量可以体现出模型的非线性,建议的模型为LSTR1,即转换函数的形式。(3)模型的参数估计。首先根据JmulTi软件采用BFGS迭代法对初始参数γ和c设置初始区间分别为[0.50,10]和[-1.5338,3.7258],最终模型拟合的γ和c的初始值分别为10.00和0.3788。之后取步长为1/100,即等距离地取出100个可能的参数值,构造一个二元网格,把每个数值带入开关函数,确定一个最优的结果。经过多次调整,最终得到估计结果(表3)。(4)模型检验。在JmulTi软件所提供的各项对于STR模型的检验中,自相关检验、剩余非线性检验、参数稳定性检验和异方差检验结果均表明模型的非线性拟合比较合适。表4给出了自相关和异方差检验的数据。由数据可知,统计量的p值均大于0.1,说明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1.结论。第一,上述模型拟合结果可以说明,我国M2对CPI波动的影响存在非线性非对称性特征。第二,开关函数G(γ,c;st)中γ=13.3396,说明转换速度不是很快,符合平滑转换的特征。c=0.3737为转换时点,当m2_d1t-2等于该值时,G1=0.5,非线性关系不存在,M2趋于正无穷大时,模型表现为快速增长的线性关系,M2趋于负无穷大时,表现的是受到抑制的线性关系,趋于二者之间的部分即加入了非线性部分的模型。可以看出,该模型很好地刻画了两个机制之间的平滑转换形式。第三,由γ=13.3396可以知道,在长期内CPI对M2的反应速度较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CPI的影响存在时滞。由于存在非对称性,在央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流动性的情况下,模型的非线性效果增强,使得CPI波动加剧,因此在当前通货紧缩压力下,政府应适度制造膨胀。

2.政策建议。十八大以后我国政府实行微刺激和结构调整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大规模的刺激经济的情况不会再出现,对于治理通货膨胀来说,由于M2对CPI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因此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并非治理通货膨胀的良策,我们在面对通货膨胀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各种复杂因素对我国的冲击,这样才能够把握全局作出决策。对于刺激经济来说,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刺激经济效果也不显著,而且会带来通货膨胀,因此不能单单通过货币层面来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第一,建立健全通货膨胀监测机制。不能单一地把通货膨胀作为中介目标,须建立多元监测机制,系统地监测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第二,密切关注货币的流向。由于货币供应量对CPI波动存在非对称影响,过多的流动性对经济系统来说弊大于利,这要求央行密切关注各个市场的资金情况,在释放流动性的同时要保证资金的合理配置。第三,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制造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之后,最近几年CPI的波动一直很稳定,政策效果初步达到预期目标。然而,货币供应量对CPI的非对称性说明政策的执行还有一定的局限。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仍处于发展期,行政干预手段在控制物价乃至宏观经济运行方面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可以人为地制造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在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要加快结构改革,落实政策的执行,合理调控价格水平。

参考文献

[1]赵进文,闵婕.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非对称性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2).

[2]徐忠,张雪春,邹传伟.房价、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基于中国数据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2(6).

[3]张婷婷.中国货币供应量与CPI变动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3).

[4]何启志,范从来.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研究[J].经济研究,2011(7).

[5]张成思.中国CPI通货膨胀率子成分动态传导机制研究[J].世界经济,2009(11).

[6]王兆旭,纪敏.我国M2/CPI偏高的内在原因和实证检验[J].经济学动态,2011(11).

[7]徐茂魁,陈丰,吴应宁.中国是否存在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基于当前货币政策无效性的探讨[J].经济评论,2010(1).

作者:刁其波 赵怡 王化举 丁智宇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M2对CPI波动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thpzlw/69326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