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位范文

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位范文

时间:2022-07-15 10:18:54

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位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阶段(1992—2003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出现了质疑市场改革的思潮,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点卷土重来,但坚持市场改革立场的人并没有因此放弃,尤其是邓小平,他力排众议,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视为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标志的思想禁锢,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这也对党的十四大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邓小平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正式确立,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式形成,使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具有了“法定意义”。十四大报告把“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这些被认为是与社会主义相违背的敏感的词写进了决议,既体现了思想解放,也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这之后,理论界讨论的重点转向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对十四大提出的“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做了相应修改,标志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确立。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去掉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这个状语,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巩固。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提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一表述。这一系列改变告诉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动态性的、阶段性的。从1993年到2003年之间的十年改革的最大成就,就是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2003—2012年)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国家宏观调控下”转变到“从制度上”,更加突出了市场化元素,有了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之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和突破,也是党对市场作用认识上的深化。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市场基础性作用前面的关键词都体现了改革的取向是增强市场作用,这些重要论断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这一阶段,经济理论界对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讨论。例如,高尚全就认为,我国已经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经济体制基本框架,要以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推进经济体制建设。刘世锦等人认为,目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中期,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到2010年力争建成较为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年力争建成较为完善、趋于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阶段(2013年始)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从“基础性”提高到“决定性”,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目前我国的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对新阶段的改革实践给予理论指导,“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理论创新成果,必定会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推动改革实践深入发展。可以看出,市场经济理论的每一次发展都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践和理论界的推动,可以预料的是,市场经济“决定性”作用的提出,会激起某些人对市场经济的新一轮质疑,而理论正是在质疑与争辩中不断前行。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实行市场经济才能发展中国强大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期待的,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则和原理的。

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涵和意义

这里所说的市场,是指以价值规律为基本原则进行的经济活动方式,也就是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都证明,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体制,也是发展生产力和实现现代化的最优途径。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精髓在于:遵循和贯彻价值规律的要求,充分发挥竞争、供求和价格等市场机制的作用,使资源按照最小投入和最大产出的原则进行配置。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问题,在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不违反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都要交给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不能进行干预。各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价格信号的引导,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优胜劣汰。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和完善的程度,已经足够满足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所具备的条件,价值规律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提高到“决定性”,虽然只有两字之区别,却是党在理论上的一个新的重大突破,体现了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这必将进一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具体来说,从“基础性”到“决定性”的转变,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的起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经济生活带来新的发展与进步。

第一,有利于打破垄断,增强经济活力。市场经济本身是竞争经济,竞争就需要有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而“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存在以下重大缺陷:一是条块分隔导致市场碎片化;二是广泛存在的行业保护、地区保护、行政垄断等行为,使市场失去了它有效运行不可或缺的竞争性质”。市场主体的构建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门槛,使市场经济各主体平等地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只要满足市场进入条件,符合市场规则的各级市场主体都参与到市场中,再加上政府退出以后更加专注于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发展环境,这将推进经济的平稳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就这些方面关键环节的改革也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一方面,在一些战略性产业做大做强国有经济,另一方面,鼓励民营经济的积极进入。二者有机地结合,优势互补,形成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合力的局面。

第二,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市场经济体制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经济制度,中国要更好地参与到全球化过程中,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建立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体制,减少政府的干预。目前恰逢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时期,对中国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抓住机遇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适应新一轮国际竞争的要求,推动我国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首先,要放宽投资准入,可先开放第二产业,然后再有序地开放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即主要是医疗、金融、教育、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其次,加快自贸区建设。如上海在当代的位置堪比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它建立自贸试验区,是开创性试验,通过经验积累,择机推开,是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

第三,有利于推进政治改革。改革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心,但是政治和法律等方面的改革也不能滞后,政府与市场功能的划分不够清晰,政府过多直接干预微观经济事务,会直接导致劳民伤财和经济的低效率。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政府把重点转到加强市场监管、增强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宏观事务上来,政府的“越位”和“缺位”现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也有利于铲除滋生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这与我们党改革的总体方针也是符合的。根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深化相关配套改革,才能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正如《决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

三、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资源配置全部由市场说了算,不是对政府作用的全盘否定。《决定》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市场”和“有效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左右手,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缺一不可。有了相对成熟的市场传导机制,政府政策才有可能被高效传导,从而有效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需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只要市场、不要政府宏观调控的“新自由主义”倾向,这将是非常危险的。2008年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问题上,要防止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自由化、彻底市场化的主张。过去我们完全是“计划做主”,吃过不少苦头,现在到了“市场做主”的时候,不能矫枉过正。第二种倾向是过度强调政府的作用而忽视市场的作用。有人将宏观调控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这种宏观调控的“社会主义情怀”,是阻碍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发挥的主要思想障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关键是怎样去平衡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寻求政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除了能弥补市场的不足,还能发挥制度的优势,为发展市场经济提供制度、环境、秩序保障,还担负着引导市场经济向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根本目标发展的历史使命。可见,政府的作用不是要不要发挥的问题,而是应该把归市场管的交给市场,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生产力布局。集中精力管好那些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府的职责和作用界定在以下五个方面: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已经使人们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调节手段,不具有社会制度的性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它能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以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和深水区,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的新征程,未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将呈现以下特点:1.改革的决心空前得坚定,改革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专门建立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任小组组长,并于2014年1月22日召开第一次会议。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深化改革的重视。2.将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和党建等领域的种种深层次问题进行全面的改革,改革将最终触及中国经济体制的核心和根源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并得到初步完善的情况下,要想继续深化改革,就需要各个方面的全面配合,并最终打破原有的计划体制单一格局。只有对这些最难啃到的骨头予以清除,才能重新启动中国这一庞大经济体的“造血功能”。3.这是一次全民参与的改革。改革进行到深化阶段,每走一步都关系着全体人民的利益,人民参与改革的热情空前高涨。一方面可以凝聚力量,推进改革,另一方面也使改革顺民意的民心。

作者:尤绪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位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shzyscjjlw/64905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