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范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范文

时间:2022-07-15 10:16:5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

(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种民生情怀民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确立,无不体现了“以民为本”的价值观。1950年首届全教会提出教育要“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十四大”强调“两基”战略,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把教育列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之首并旗帜鲜明地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1世纪第一次全教会提出“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十八大”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列为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之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庄严承诺和自觉行动。“十四大”以来,我们不仅将教育从“国计”拓展到“民生”,更可贵的是将“国计”落实为“民生”,通过体制改革与实践努力,兼重“国计”与“民生”,实现了教育强国与普惠民生的统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体现了要“办”的勇气,更强调了要“办好”的责任,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写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理念意味着教育质量不仅要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更要超越人民的期望,体现了政治、教育与人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

(二)教育公平:一项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而出现的新理念。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开始从社会公平的视角关注教育公平问题。杨东平教授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教育公平是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经济学命题切入的。在利益格局多元化的现实中,教育公平迷失在以“国家”“、人民”名下出现的“发展”“、效率”中,以致人民翘首期盼的教育公平迟迟未落实。“十七大”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八大”强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并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相应措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将教育公平列为一项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四大”以来,国家从四个方面来保障教育公平:坚持用科学发展推动教育公平;坚持用资源配置来体现教育公平;坚持用政策倾斜来促进教育公平;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继续推进教育公平:一是以法律法规保障公平;二是以均等化服务保障公平;三是以评估督导促进公平;四是以帮贫扶弱促进公平。概言之,教育公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

(三)素质教育: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改革开放初期,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口号的影响下,教育领域出现了重“才”而轻“人”,偏重社会需求、偏离个人发展的不良现象,集中体现在轰轰烈烈的“应试教育”倾向。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怎样培养人才,成为了新时期党和政府必须回答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党和政府将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进入90年代以后,国家将“素质教育”理念纳入了政策的框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九五计划”和2010远景目标纲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文件都将素质教育列为一项重点工作。“十五大”提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十六大”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十七大”提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十八大”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到“创新精神”,都需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改变了应试教育的倾向和“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为广大学子建立了“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成才“立交桥”。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教育理念的基本特征

(一)内生性历史的重大转型是教育理念变迁的根本动力,社会制度和时代环境等因素对理念具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党的“十四大”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业序幕,反映在教育领域就是要办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精神的教育。与新中国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教育理念相比,内生性是这一时期教育理念鲜明的时代特征。所谓“内生性”,是根据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依靠内力对教育理念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教育实践,是教育高度自觉有序的发展。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实施素质教育等都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教育理念,是近20年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晶。

(二)灵活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教育理念,基本能从国情出发,直面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实,突出体现了教育政策的灵活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我国形成了东西不同、南北有别、城乡悬殊等差异性和多样性的教育政策。在教育政策制定上,充分尊重民意,将自上而下的政策权威与自下而上的民间智慧有机结合起来,使教育政策更富科学性和民主性。在教育政策的执行上,根据地域、城乡差异,将国家政策与各地学校实际相结合,使政策更易“落地”执行。为了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我国制定专项政策、启动专项工程、采取专项行动,促进教育健康、顺利地发展。针对教育内部的发展实际,我国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民族教育、继续教育等都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政策,并直面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采取有步骤、有秩序的教育改革,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走循序渐进的改革路线。

(三)开放性党的“十四大”作出了“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的科学判断,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放化办学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教育的时代特征。在教育理念上,与国际教育理念无缝对接,可持续发展、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学习型社会等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政府的实践行动,并内化为民众的自觉行为。在办学模式上,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世界高水平大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对外交流上,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承办教育国际论坛,举办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对外交流中开展教育理念交锋,最终实现与国际教育理念的交融。

(四)继承性我国近20年的教育理念继承和发展了自身特有的教育文化传统,从历史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教育高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大旗,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努力践行“教劳结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坚持“面向社会、国际合作”的开放化办学模式,从“城市优先”到重视农村教育。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八大”,教育优先发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尊师重教、加大教育投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化教育改革等理念都是一脉相承的。这些都为我国描绘出一条清晰的教育理念创新与发展轨迹,无不渗透着“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根本任务,践行着“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的思想。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教育理念创新发展的启示

(一)文化传承是路径选择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努力积淀着各自特有的传统文化,正是这种文化传承和对传统理念的坚守才维护和延续其教育强国地位。自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教育理念呈现出时代鲜明的文化传承发展路径。在教育地位上,继承“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古训,汲取“教育为立国的要素”的智慧,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教育基本目标上,全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育的发展动力上,始终坚持改革,在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上,始终坚持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践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理念,始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与责任感。我国教育理念立足国情,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

(二)自主创新是发展轨迹自主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教育属性的变化表现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将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将教育上升为民生事业,是创新社会管理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各阶段重点的变化表现在:“十四大”重在“两基”,“十五大”的重点是优化教育结构“,十六大”重在创新和改革,“十七大”注重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十八大”强调“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发展的具体手段表现在:“十五大”重点在体制建设,“十六大”重点在制度建设,“十七大”重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十八大”重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各阶段关注教育细节的变化表现在:“十四大”关注“扫盲”,“十五大”关注“掌握科学思想、扫除封建迷信”,“十六大”关注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十七大”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十八大”关注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纵观近20年以来的教育政策,基本都找准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基点,明确了教育发展的重点,找到了教育发展的支点,把脉了教育发展的难点,并回应了民众关注的热点,体现出富有时代气息的自主创新精神。

(三)体制改革是强大动力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四大”提出“进一步改革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十五大”注重“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十六大”提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十七大”关注“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十八大”强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是教育理念创新的时代特征,也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教育理念创新的强大动力。

(四)人民满意是最高追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的唯一主体和主要因素,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靠人的发展。教育是实现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人民的需求是教育发展的动力,表现在教育产品的供应上,就是要满足人民“想要的教育”。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开门办学。在教育的发展方式上,就是要从以规模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在教育终极目标上,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教育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

作者:徐吉洪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

被举报文档标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shzyscjjlw/64905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